1 / 29

計概報告 --- 古典音樂

計概報告 --- 古典音樂. 班級:數一甲 姓名:邵鈺婷 學號:49831135. 風格流派. 文藝復興時期 ↓ 巴洛克時期 ↓ 古典樂派時期 ↓ 浪漫樂派時期 ↓ 國民樂派時期 ↓ 現代樂派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 A.D.1600 之前).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有人稱其為複音音樂,也就是有多個聲部、多條旋律線、且彼此幾乎不分主從,似乎整個世界就可以被這美麗的細線輕輕地包起來,一切都是如此的完美,找不到一點瑕疵。 複音音樂的發展從九世紀就已漸漸開始了,到文藝復興時期已發展出對位式的、卡農式的(對答法)、輪迴式的、並和聲的初步成形。到十六世紀是其顛峰。 .

phail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計概報告 --- 古典音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計概報告---古典音樂 班級:數一甲 姓名:邵鈺婷 學號:49831135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2. 風格流派 文藝復興時期 ↓ 巴洛克時期 ↓ 古典樂派時期 ↓ 浪漫樂派時期 ↓ 國民樂派時期 ↓ 現代樂派時期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3. 文藝復興時期(A.D.1600之前) •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有人稱其為複音音樂,也就是有多個聲部、多條旋律線、且彼此幾乎不分主從,似乎整個世界就可以被這美麗的細線輕輕地包起來,一切都是如此的完美,找不到一點瑕疵。 • 複音音樂的發展從九世紀就已漸漸開始了,到文藝復興時期已發展出對位式的、卡農式的(對答法)、輪迴式的、並和聲的初步成形。到十六世紀是其顛峰。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4. 受到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比之以前,更著重表達情感。 • 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聲樂曲是:彌撒、經文歌和牧歌。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5. 經文歌 • 經文歌已盛行約有五百年之久了,它在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古典與浪漫時代的奏鳴曲型式。連彌撒曲與牧歌中,都可以看到經文歌形式。 • 經文歌最大特徵就是禮儀性的清唱式( a cappella),因此,十六世紀也被稱為清唱式音樂年代;此外,經文歌還具有多曲調——每一聲部均有獨立性主題;多節奏——這是由對位模仿、強弱位置各聲部不相吻合互相交錯造成;以及多主題——一首曲子中有多種主題模仿對位;同節奏合唱——這多半出現於重要文辭時或段落結束之處。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6. 彌撒曲 • 其形式與經文歌型式雷同。 此外一如葛利果聖樂時代,還有很多小型宗教曲式,諸如頌歌、哀歌、聖詠,答唱曲,靈修讚歌等等。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7. 牧歌 • 牧歌是文藝復興時期世俗音樂中最重要的曲種,是一種多聲部的聲樂曲,是當時的新音樂:歌詞以正確自然的朗誦式歌唱,形式介於說話與歌唱之間,旋律本身不只是寫實的描述,並要將感情演譯出來。 • 作為歌劇前身的牧歌,有著田原的題材和田原的場景,著重於田園間情愛的故事,歌頌著大自然的美妙。題材簡單易懂大多由當時著名的文學家以宗教的語法創作新詩,屬於較為高級的世俗音樂,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文學題材。 • 這些作品並非教堂音樂而是一種形式獨特充滿活力的歌,因而為正值欣欣向榮的義大利宮廷所歡迎並且也直接影響當時的宗教音樂。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8. 代表人物 • 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音樂家有:蒙特威爾第、帕勒斯提那、拜爾德...。 • 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音樂,十五世紀的代表人物是杜飛(Guillaume Dufay 約1400-1474),十六世紀是帕勒斯提那(Palestrina 1525-1594)。帕勒斯替那將複音音樂發展達到顛峰,並結束這時代。 • 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的過渡,可見於以義大利為主的蒙特威爾第(Monteverdi 1567-1643),與英國的拜爾德(Byrd1543-1623)。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9. 巴洛克時期(Baroque Period ,A.D.1600-1750) • 「巴洛克」一詞源自西班牙文,意思是指醜怪、變形有缺陷的珍珠,被人用來形容17、18世紀建築物中重視裝飾性的風貌。本來含有一種否定的意涵,但後來卻成為一個時代風格的代名詞,在音樂領域上,即是指17、18世紀的音樂風格。 • 跟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的成立場所集中於教會很不一樣的,巴洛克音樂成立的場所已分散開來,分別是宮廷、教會和劇院,並且如實反映出專制君主、教會與中產階級這三種社會階級。因此,巴洛克時代的音樂家可以是宮廷附屬的音樂家、教會音樂家、劇院音樂家三種 。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10. 巴洛克音樂的特點 • 自由與無限的可能性 --賦予演奏者相當大自由的音樂,說的更極端些,就是應該由作曲家、演奏家和聽眾合而為一去創作的音樂。 • 重視低音聲部 --這種巴洛克音樂特有的低聲部寫法,稱為「持續低音」、「通奏低音」、或者「數字低音」。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11. 戲劇感與運動變化感 --但巴洛克藝術是受到戲劇原理支配的藝術,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扭曲、誇張,那是激昂與亢奮的藝術,也是追求運動和變化的藝術。 代表巴洛克音樂的曲種:戲劇音樂和器樂音樂。 這種戲劇感表現在巴洛克音樂喜歡用強奏和弱奏兩種音色來強烈對比。 • 蘊含矛盾對立的結構 --巴洛克音樂和古典樂派最不同的是,古典樂派有統一的趨勢,巴洛克卻不迴避內藏的矛盾,幾個相反要素原封不動集結在一個樂曲中,這正是巴洛克音樂的特色。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12. 競奏 --協奏曲於巴洛克時期形成,成為廣泛使用的音樂。而協奏曲(concerto)語源為拉丁文,意思是爭鬥、爭論,沿用成樂種,表示這種樂曲有競爭的內涵。它是兩個群體的對比,彷彿彼此間互相追問應答,是這時期特有的作品。競奏的重點,是放在對比上,它並不要求超人式的演奏技巧,主題均等分配,一方回音、重複另一方。這種競奏之感,雖以協奏曲最具有代表性,但競奏感覺當然不只出現在協奏曲式中,它是巴洛克音樂風格的主要特色。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13. 代表人物 • J.S.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音樂之父 • 韓德爾(Georg  Friedrich   Handel  1685-1759) --神劇之父 • 韋瓦第(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1741)--古協奏曲之父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14. 古典樂派時期(Classical Period , A.D. 1750-1820) • 古典音樂的發展,在巴哈時代一過去,便進入了「古典樂派時期」,所以古典樂派時期就以巴哈逝世的一七五○年那一年做為起點。此外,因為貝多芬晚期的作品顯示出浪漫式的傾向,所以古典樂派就以一八二○年做為終點(貝多芬逝世於一八二七年)。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15. 古典樂派的音樂通常都給聆聽者一種單純、明朗、優美、均衡的印象,這和巴洛克時期音樂華麗而且樂風複雜,以及浪漫時期音樂強調作曲家個人情感的宣洩,是很不一樣的(當然並不是所有古典時期的音樂作品都不包含個人情緒,只是在程度上相較於浪漫時期是輕微多了)。古典樂派的音樂通常都給聆聽者一種單純、明朗、優美、均衡的印象,這和巴洛克時期音樂華麗而且樂風複雜,以及浪漫時期音樂強調作曲家個人情感的宣洩,是很不一樣的(當然並不是所有古典時期的音樂作品都不包含個人情緒,只是在程度上相較於浪漫時期是輕微多了)。 • 受到了當時文學上古典主義精神的影響,所追求的是一種樂曲形式上客觀的美感,所以古典樂派的音樂大都有著統一而且規律的性格。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16. 音樂特色 • 「數字低音」捨去不用。 • 藝術家多追求客觀的理智精神、感情表達含蓄、形式清晰、結構精緻、著重對稱。 • 樂句簡短、分句清晰、旋律優美典雅、結構和樂句都對完美對稱。 • 奏鳴曲式開始發展,並對後期音樂創作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 • 大、小調系統開始成形,因樂器得到改良,音量有了漸強和漸弱的變化。 • 音樂多以娛樂聽眾為主,樂曲多較輕鬆愉快,種類也以舞曲、組曲、歌劇、奏鳴曲、協奏曲、交響曲為主。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17. 代表人物 •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音樂神童 • 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 )--交響曲之父 •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樂聖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18. 浪漫樂派時期(Romanticism Ages,A.D. 1820-1900) • 音樂史上,這個名詞是指約在1790年至1910年之間,繼古典主義之後的音樂形式。浪漫主義始於十八世紀的英國文學,從巴黎與德國開始發展。革命後的巴黎,新的歌劇形式開始流行,這股風潮開始往外擴展;在德國,浪漫主義出現在霍夫曼的小說、韋伯的歌劇和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 • 浪漫主義帶來更多、更寬鬆的音樂形式,包括交響詩、各類形式的鋼琴樂作品(如夜曲)、藝術歌曲和歌劇等。 • 在這個時期,受人注目的不只是作曲家,演奏家的地位亦提昇:鋼琴家如蕭邦、李斯特;小提琴像是帕格尼尼等,在歐洲各地都受到歡迎。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19. 標題音樂的確立:所謂「標題音樂」,是指作曲家為了藉由音樂來描寫某一個故事或者是某一種情景的氣氛,於是他就應用描寫式的旋律或節奏,甚至是模仿真實聲音的擬音效果,來具體表示出樂曲內容的音樂。所以標題音樂有標題外,作曲者通常也會附上說明樂曲內容的文字、好讓聆賞者可以清楚地知道作曲者的創作意圖。標題音樂的確立:所謂「標題音樂」,是指作曲家為了藉由音樂來描寫某一個故事或者是某一種情景的氣氛,於是他就應用描寫式的旋律或節奏,甚至是模仿真實聲音的擬音效果,來具體表示出樂曲內容的音樂。所以標題音樂有標題外,作曲者通常也會附上說明樂曲內容的文字、好讓聆賞者可以清楚地知道作曲者的創作意圖。 • 交響詩的產生:運用標題音樂的概念所譜作的樂曲,而樂曲的形式是由匈牙利鋼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首創,「交響詩既然是標題音樂的一種,它的目的自然也是在描述事物,它可以陳述一個故事、描繪一個景緻,或者是表達出作曲者對於某件事物的感想。 • 民族主義與音樂的結合: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民族主義興起,歐洲各國的作曲家們紛紛往自己民族的傳統素材中找尋作曲的靈感,所譜寫的音樂因為都其有民族特色,因此便形成了所謂的"國民樂派"。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20. 音樂風格 • 弦律方面:樂句已非固定的四或八小節模式,而且樂句的長度都有相當大彈性。 • 節奏方面:節奏多樣化且複雜。為能製造出高潮迭起的效果,運用不規則的節奏;樂曲的速度並不保持一定,在新的樂段出現時,可重新標示速度。 • 和聲方面:和聲成為音樂呈現最為重要的一部份,大、小調調性的感覺雖然存在,但是因為經常的轉調而被淡化。 • 結構方面:雖然曲式仍被採用,但是在浪漫主義思潮的鼓動之下,曲式多已脫離了原有的結構,也有作曲家開始為作品加註標題,更有不少新的樂曲名稱出現。例如敘事曲、詼諧曲、交響詩、幻想曲、即興曲、藝術歌曲等。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21. 代表人物 • 浪漫時期著名的音樂家:韋伯、孟德爾頌、舒伯特、蕭邦、李斯特、白遼士、羅西尼、舒曼、布拉姆斯、威爾第、華格納...。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22. 舒伯特(Franz P.Schubert 1797-1828 )--藝術歌曲之王 • 蕭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 )--鋼琴詩人 • 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 -1856)--音樂文學家 • 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鋼琴之王、交響詩大師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23. 古典vs.浪漫時期音樂風格 • 音樂的多元性依大小排列:       浪漫派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24. 國民樂派時期(Nationalists in Music 1860-1890) • 「國民樂派」就是在主流地區(德奧、法、義大利)之外所發展的音樂風格,但其實仍是浪漫時期音樂鼎盛時的一部份,國民樂派共同的特色是富民族性、地方性之色彩,旋律接近民謠,節奏奔放,戲劇性、寫實性強,而少有德式的嚴謹「純粹音樂」,亦不同於意大利式的花腔曲調。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25. 代表人物 • 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悲愴大師 • 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 1865-1957 )--芬蘭最偉大的作曲家 •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 A. Rimsky-korsakov 1844 -1908 )--俄國現代音樂之父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26. 現代樂派時期(20th century classical music 1900- ) • 這個時期的音樂風格多樣, 可以分為: 。浪漫主義者仍廷襲以大型樂團的組合,豐富的音效作為寫曲的基本模式。而為了強化表現力,作曲家們嚐試把音樂與文學,戲劇等藝術結合。因此經常會出現運用標題的情形,以使音樂與文學結合。音樂具有著細緻、優雅、朦朧之美,多以附加標題的方式,讓音樂反應出印象派繪畫般的質感。這一派的樂曲,特別製造出一種新奇的音效感,這種空靈的質感來自多非傳統式的弦連接手法,如和弦平行地進行。而印象樂樂派的作品,更是十分講究音色的轉化。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27. 。表現主義者表現主義主張運用絕對不協音,刻意避免任何和協感的效果,更要呈現無謂性感。於是音樂便完全地脫離優雅自然的面貌,而以近乎扭曲形態出現。 。新古曲樂派新古典主義應用巴洛克的對位、數字低音、賦格曲等手法寫曲。不然就是以古典樂派的奏嗚曲、交響曲、協奏曲等曲式名稱在作品上。這些樂曲雖然有早期音樂的名稱或者架構,但是在和聲、節奏音響上,則純粹是廿世紀的語法。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28. 代表人物 • 德布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 1862-1918 )--印象樂派創始者 :牧神的午後、兒童天地鋼琴組曲 • 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最精確的瑞士鐘錶匠:波麗露 • 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春之祭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29. ~THE END~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