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 第 2 章 化 学 课 程 的 编 制 与 变 革. 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2-2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2-3 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2-4 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 第 2 章 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 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2.1.1 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 2.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改革. 2.1.1 基于 科学素养 的化学课程 (P14~16 ). A 科学素养 的涵义 B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C 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pet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化学教学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化学教学论 第 2 章 化 学 课 程的 编 制 与 变 革

  2. 2-1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2-2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2-3 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2-4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 第 2 章 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

  3. 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2.1.1 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 2.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改革

  4. 2.1.1 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P14~16) A 科学素养的涵义B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C 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科学素养 (Scientific Literacy) 科学素养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禀特质 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 瑞典学者 英格马·费格林提出: 科学素养要素 4 范畴: 1. 科学进取心;2. 科学世界观; 3. 正确观察科学的能力;4. 科学思维习惯。

  6. •美国一批学者根据文献调查得出(1966年) 科学素养的 6范畴 1. 概念性知识; 2. 科学的理智; 3. 科学的伦理; 4. 科学与人文; 5.科学与社会; 6. 科学与技术。

  7.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于2061 计划中提出(1986年): 科学素养的六个基本领域 1. 熟悉自然界并尊重自然界的同一性; 2. 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 3. 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4. 有科学思维的能力; 5. 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 6. 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

  8. 美国科学教师协会(ASTA)认为: 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有以下特征: 1. 在做出负责的决策和日常工作中,能应用科学概念、技能和价值观; 2. 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3. 认识社会通过资源分配而对科学技术产生的作用; 4. 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幸福的作用和局限性; 5. 掌握并能运用重要的科学概念、假说和理论; 6. 认识到科学知识的产生依赖于探索过程和理论思维;

  9. 7. 能辨别科学根据与个人的观念或判断; 8. 认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智能发展中的作用; 9. 认识、理解科学知识随着证据的累积而发生的变化; 10. 理解技术的应用过程及与应用技术有关的决策; 11. 具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能对科研工作和技术的发展做出恰当评估; 12. 掌握并能在决策和工作中利用可靠的科技信息资源; 13. 由于科学教育的结果,应树立起更丰富、更深刻和更积极的世界观。

  10.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6年)提出: 科学素养的 8个方面: 1. 科学中统一的概念和内容; 2. 作为探究的科学 3. 物理科学; 4. 生命科学; 5. 地球和空间科学; 6. 科学和技术; 7. 科学的个人和社会视野; 8. 科学的历史和科学的本质。

  11. 我国学者主张: 科学素养包括: (1)科学情感 (2)科学态度 (3)科学方法 (4)科学思维 (5)科学实践意识 (6)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上述对科学素养的理解,讨论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

  12. 2.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改革(P16~18) A 初建体系时期B 相对稳定时期C 发展变革时期 查阅文献,完成教材P17”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首次提出的研究性课题. 查阅有关初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文献,了解新世纪化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状况

  13. 2-2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2.2.1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2.2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2.2.3 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2.2.4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14. 2.2.1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便于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学生可以从不同内容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 活动课程: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它能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强调多学科综合和“做中学”,力求通过学生的实践来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 2.2.2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的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一般是工具性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知识和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从性质上可分为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程。 对比分析国内外化学课程的必修/选修模式

  16.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中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选修模式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模块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 2 化学 1 选修模块

  17. 2.2.3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以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为例:(P24) 基础型课程:内容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具有统一的共性基础要求,为必修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 研究型课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属于必须课程。

  18. 2.2.4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在我国较为常见,它主要继承某一学科的特点,以比较简约的方式将学科发展的序列通过概念、原理和组合展现出来,形成知识体系。 综合课程:学习内容往往不限于某一学科,横跨几门学科,如综合理科涉及理、化、生、地等知识。 例子:我国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美国《社会中的化学》 英国“核心科学——化学”课程

  19. 2-3 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2.3.1 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2.3.2 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 2.3.3 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和表述

  20. 2.3.1 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依据之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依据之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 依据之三:化学学科的特征

  21. 依据之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阅读教材,对比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科学教育的目标

  22. 依据之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高中化学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阅读教材,对比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科学教育的目标

  23. 依据之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 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指学生已经具备的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程度 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非智力因素 前概念 生活概念 迷思概念 错误概念

  24. 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活动而言,实质上是一个以动机为核心的学习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活动而言,实质上是一个以动机为核心的学习动力系统。 包括三个子系统: 动机系统:好奇、兴趣、需要、期待、动机等 情意系统: 情绪、情感、心境、自我意识、态度等 气质因素系统:气质、性格等。 它们虽不直接参与认识及智力活动,但对其具有始动、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等重要作用。

  25. 依据之三:化学学科的特征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自然科学方法论:感性----理性----实践 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化学的特点反映在科学上,应强调“你这门学科对那些不打算成为该学科领域专家的学生或者是一般公民的教育能做出什么贡献”,不应强调“我们应对将要在该学科领域从事高深研究的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基础”(泰勒)

  26. 2.3.2 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 一:突出科学探究目标 二: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7. 一:突出科学探究目标 许多国家的理科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充分说明它在未来公民科学素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技能方面获得良好发展。 阅读讨论教材P32-35,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及我国化学(科学)课程目标中对科学探究的阐释。

  28.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之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9. 二: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基础知识,包含核心的化学概念、基本的化学原理、重要的化学事实以及化学的应用等。我国的中学化学课程历来重视基础知识。新的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通过限定学习行为,更具体明确地描述了基础知识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任意找出一段教材,分析讨论涉及哪些具体的化学基础知识。

  30. 三: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具体目标有: • 发展学习 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和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比分析美国、英国、中国及香港地区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处理

  31. 2.3.3 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和表述 一: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 二: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类型 三:内容标准描述的方式多样化

  32. 化学课程总目标 (总教学目的) 化学课程展开目标 (具体教学目的) 化学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内容或要求) 一: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 课程目标一般有大、中、小三个层次 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33. 对知识与技能目标,常用可观测的、指乡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来说明。如:说出、识别、举例、描述、区分、解释、设计、解决等对知识与技能目标,常用可观测的、指乡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来说明。如:说出、识别、举例、描述、区分、解释、设计、解决等 •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常用与方法应用或过程有关的行为动词来说明。如经历、尝试、表述、归纳、概括、分析、推出、认同、表达、解释等。 •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常用与学生经历、认同、领悟等体验相联系的动词来说明。如经历、感受、承认、认同、欣赏、尊重、珍惜、形成、养成、具有、热爱、坚持、追求等。

  34. 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较低水平 较高水平 二: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教育目标分类学将一般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35. 三:内容标准描述的方式多样化 内容标准的描述一般应符合4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或行为对象)。 行为主体是学生,常省略;行为条件是指对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方式或范围的限制,有时也可省略。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或行为对象)在目标中的地位或顺序不同,往往导致内容标准表述方式的不同 参考教材P43 示例

  36. 2-4 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 2.4.1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 2.4.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2.4.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37. 2.4.1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 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

  38. 2.4.1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 • 课程目标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严重的偏离 • 课程内容偏多偏难,要求偏高而且与课程目标有一定偏离 • 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不容乐观 • 在学校教育中过分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 课程内容偏多、偏难、偏旧,脱离学生经验。 • 缺乏对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指导。 • 考试代替了评价,考试结果的处理使学生过度焦虑。 • 紧张的师生关系、教育内容的枯燥、缺乏自主支配的时间、造成学生消极的学校生活体验。

  39. 学生发展现状反思 优 势 知识 技能 解题能力 勤奋与刻苦 问 题 实践能力 创造性 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 人生观与价值观

  40. 2.4.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体系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评价

  41. 现实性 基础性 •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 • 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中设计学习主题 • 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 21世纪社会发展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 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学知识 • 标准要求的纯知识的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 实践性 • 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 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反映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 从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 • 力求体现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发展性 综合性

  42.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课程理念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和社会发展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实施建议 义 务 教 育 化 学 课 程 标 准 的 结 构

  4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P47 •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 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 •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 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 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44. 内容标准中的主题 义 务 教 育 化 学 课 程 内 容 体 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