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 任秀宝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生物治疗科. 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在美国,每年约有 69,000 例新发病例。 在中国,发病率为 1/10,000,000 ,每年新诊断患者约 20,000 例。 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长。 具有高死亡风险的皮肤癌。. 目前恶黑的治疗方法. 根据黑色素瘤的分期来决定治疗方式。 多种治疗方法可选用: 外科手术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 应用自体来源或人工合成的免疫物质刺激患者产生抗肿瘤的天然免疫力。 免疫治疗对于恶黑的效果显著,尤其可降低复发风险。

pekelo
Download Presentation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 任秀宝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生物治疗科

  2. 恶性黑色素瘤 • 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 在美国,每年约有69,000 例新发病例。 • 在中国,发病率为1/10,000,000,每年新诊断患者约20,000例。 • 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长。 • 具有高死亡风险的皮肤癌。

  3. 目前恶黑的治疗方法 • 根据黑色素瘤的分期来决定治疗方式。 • 多种治疗方法可选用: • 外科手术 • 化学治疗 • 放射治疗 • 免疫治疗

  4. 免疫治疗 应用自体来源或人工合成的免疫物质刺激患者产生抗肿瘤的天然免疫力。 免疫治疗对于恶黑的效果显著,尤其可降低复发风险。 在某些临床试验中,免疫治疗常与外科手术和/或化疗联合应用。 对于大多数IV 期患者来说,系统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5. 目前应用的免疫治疗方法 细胞因子: IL-2 和IFN alfa-2b —最常用。 分子靶向治疗— 发展迅速。 过继性细胞治疗和疫苗— 正在研究中。

  6. IL-2 • 大剂量IL-2 (HD IL-2 ): 1998年FDA批准应用于恶性黑色素瘤。 • ORR – 12-21%。 • 毒副作用大 – 发热, 寒战, 低血压等。

  7. Interferon alfa-2b • 已被FDA批准。 • 用于具有高复发风险的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

  8. 高剂量IFN-alfa-2b(HDI) ECOG/IntergroupIII期随机试验 • HDI: 较对照组和GMK组RFS和OS延长。 • E1684和E1690试验表明HDI较对照组可显著延长RFS。 • Meta分析表明IFN治疗对提高RFS具有显著优势。(HR=0.84;95% CI=0.77-0.92;P = .0001)

  9. 生物化疗 • 生物化疗指化疗与IFN和/或IL-2联合应用。

  10. 生物化疗 Vs 化疗 Oncology (Williston Park). 2009, 23(6): 488–496.

  11. Meta分析: 生物化疗是否优于化疗? Meta分析:包括2621名患者的18个临床试验。 部分反应率(PRR) 总生存期(OS) • 生物化疗可提高PRR, 但OS无获益。 Ives NJ, et al. J Clin Oncol, 25:5426-5434, 2007.

  12. ASCO 主题 2009: 恶黑治疗进入个体化靶向治疗的时代。 2010: 靶向药物显示出了生存优势。

  13. 最新进展 • 分子靶向治疗 • B-Raf 抑制剂 – 索拉非尼, PLX4032 • c-Kit 靶向治疗– 伊马替尼 • 血管生成抑制剂 – 贝伐单抗 • 抗CTLA-4抗体 – Ipilimumab, Tremelimumab • Bcl-2反义核苷酸 – Oblimersen • 过继性细胞治疗 • 疫苗

  14. 索拉非尼 一线 二线 Int J Oncol. 2009 Jun;34(6):1481-9.

  15. Ⅱ期: 索拉非尼+达卡巴嗪 Vs 达卡巴嗪 索拉非尼与达卡巴嗪联合可延长PFS,但对延长OS无优势。

  16. Ⅲ期: 索拉非尼+卡铂/紫杉醇二线治疗 J Clin Oncol. 2009 Jun 10;27(17):2823-30

  17. Ⅲ期一线治疗(E2603) A组 卡铂 AUC=6 i.v. 紫杉醇 225mg/m2 i.v. 安慰剂 2 tablets p.o.,bid Q 3 weeks×10cycles 紫杉醇+卡铂± 索拉非尼 B组 卡铂 AUC=6 i.v. 紫杉醇 225mg/m2 i.v. 索拉非尼 400mg p.o.,bid Q 3 weeks×10cycles N=823C/P/S C/P OS 11.1m 11.3m 中位PFS 4.9m 4.1m RR 18% 16% P>0.05 for all comparisons J Clin Oncol. 28:15s,2010(suppl;abstr 8511).

  18. PLX4032 PLX4032 Ⅰ期临床试验 : V600E BRAF突变为治疗靶点。 • PLX4032 显示了对于V600E BRAF 突变的肿瘤具有抗瘤活性。 • 9 例达到部分缓解 • 肝脏、肺脏以及骨转移灶消退 • 许多患者症状缓解 • 表明V600E BRAF 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靶点。 ASCO, 2009, abstract # 9000

  19.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Ⅱ期试验 • 21% 的肿瘤存在 KIT的突变或扩增。 ASCO, 2009, abstract # 9001

  20. Ⅱ期: 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的一线治疗 • 中位随访时间: 14.1个月。 • 12个月内的疾病稳定率 (CR,PR,SD): 52%。 • RR: 16.1%. • 中位反应时间: 5个月。 • PFS: 4.2个月。 • OS: 9.3个月。 • BRAF 野生型患者反应率和 OS 显著提高。 • 毒副作用较小。 ASCO, 2010, abstract # 8521

  21.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与贝伐单抗联合一线治疗III期和IV期无法切除的患者白蛋白结合紫杉醇与贝伐单抗联合一线治疗III期和IV期无法切除的患者 • 初步的结果表明: •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与贝伐单抗联合治疗与过去的研究对比显示对延长PFS和OS具有优势。 • – 安全性好。 • – 由于病例数较少以及较短的随访时间,无法对安全性和疗效做进一步的评价。 ASCO, 2009, abstract # 9061

  22. Ⅱ期: 贝伐单抗与高剂量IFN联合 • PR: 61例治疗212周 • SD: 5 例 (>24周) (30–122 周) • PD: 14例(12–20 周) • 中位PFS: 4.9 个月 • OS: 18.4个月 临床反应率: 24%。 疾病长期稳定的达到 20%。 ASCO, 2010, abstract # 8520

  23. 抗CTLA-4抗体 • Ipilimumab • Tremelimumab

  24. Ipilimumab 剂量摸索试验:ipilimumab 治疗不可手术的Ⅲ/Ⅳ期患者。 CR+PR(%) P=0.0015 J Clin Oncol 2008, 26(15s): abstract 9025

  25. Ipilimumab Ipilumumab + DTIC Vs DTIC 试验已经结束,结果有望在年内公布。 ASCO, 2009, abstract 9038

  26. Ⅲ期: ipilimumab, gp100肽疫苗(MDX010-20) Ipilimumab vs gp100 Ipilimumab + gp100 vs gp100 Ipilimumab + gp100 vs ipilimumab 结果: 与单用gp100肽疫苗相比, Ipilimumab ± gp100 肽疫苗可延长复治患者的OS 。 Ipilimumab有望成为下一个FDA批准的用于IV 期恶黑治疗的药物。 N Engl J Med, July 29, 2010

  27. Ⅱ期: Tremelimumab + HD IFN • N = 36 (IV期, 2 例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病史, 大多数患者曾接受过其他治疗)。 SD: 12例(36%) PFS (6 个月): 53% 中位PFS: 6.4个月 OS一年: 57.8% 中位OS: 15.9 个月 与治疗效果相关的预后指标: – 基线CRP < 2.5 ULN – 发生自身免疫性病症 ASCO, 2010, abstract # 8524

  28. 过继性细胞治疗 Nature reviews cancer, 8, 299-308, 2008

  29. T细胞治疗 使用MART-1特异性识别TCR基因修饰的正常自体淋巴细胞治疗 使用自体TIL 治疗转移性恶黑 Science, 2002:298 Hunder NN, N Engl J Med 1988 2002 2006 2008 Rosenberg, N Engl J Med Science, 2006:126 采用淋巴细胞清除性预处理提高TIL在转移性恶黑中的治疗效果 分选、扩增特异性针对NY-ESO-1的自体 CD4+ T细胞克隆用于恶黑治疗

  30. Curr Opin Immunol. 2009:233

  31. 全细胞 蛋白/肽 DNA 传统佐剂 细胞因子 DC 负性调控分子的阻断 疫苗设计 抗原 + 佐剂= 疫苗 GM-CSF Incomplete Freund adjuvant IL-2 DC MART-1 gp100 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 1 gangliosides

  32. Gp100肽疫苗 Ⅲ期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gp100肽疫苗联合 HD IL-2 治疗转移性恶黑。 J Clin Oncol 27: 18s, 2009. • RR and PFS 优于 HD IL-2 单独治疗组。 • 第一次证实疫苗治疗恶黑具有临床优势。

  33.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