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第七課 政府的財政收支

第七課 政府的財政收支. 彰化高中 2011. 貳、 財政支出. 壹、 財政收入. 叁、 國民義務教育. 大綱. 壹 、 財政收入 五大來源. ˙ 歲入 :一個會計年度之一切收入。但不包括債務之舉借及以前年度會計賸餘之移用。(預算法第 6 條). ˙ 總預算案應於 會計年度 開始( 1 月 1 日 )前一個月由立法院決議. ˙ 預算 → ㄧ年 → 決算. 行政院 財政部 歲入. 監察院 審計部. 立法院. 行政院 主計處 歲出. ˙ 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 不得為增加支出 之提議. 歲入、 出 - 資本門 部分.

orson-rot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課 政府的財政收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課政府的財政收支 彰化高中 2011

  2. 貳、 財政支出 壹、 財政收入 叁、 國民義務教育 大綱

  3. 壹、財政收入五大來源 ˙歲入:一個會計年度之一切收入。但不包括債務之舉借及以前年度會計賸餘之移用。(預算法第6條)

  4. ˙總預算案應於會計年度開始(1月1日)前一個月由立法院決議˙總預算案應於會計年度開始(1月1日)前一個月由立法院決議 ˙預算 → ㄧ年 → 決算 行政院財政部 歲入 監察院 審計部 立法院 行政院主計處 歲出 ˙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

  5. 歲入、出-資本門部分 如:標售國有土地 如:公營事業盈餘

  6. ˙歲入、歲出之差短,以公債、賒借或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撥補之。˙歲入、歲出之差短,以公債、賒借或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撥補之。 直接稅 47.4% 間接稅 26.7%

  7. 70.8% ˙財政收入五大來源 直接稅 16% 間接稅

  8. 3.1% 4.9% 5.2% ˙財政收入五大來源

  9. 賦稅--財政收入的主體--70.8% • 意義:賦稅又稱租稅、稅捐、租赋 • 我國古代對田畝課徵者稱赋、稱租 • 對百貨課徵者稱稅,近代名稱已經統一:經常課徵者除田賦之外皆稱稅;臨時課徵者稱為捐。 • 燃料費

  10. 兩種分類-之1

  11. 兩種分類-之2 26.7% 47.4%

  12. 課徴依據 法律依據 稅基 稅率 ˙計算稅負的基礎 ˙如中小學教師薪資加入課稅 比例稅 ˙憲法:人民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 累進稅 累退稅 ˙稅法(所得稅法、遺產及贈與稅法、菸酒稅法....)

  13. 賦稅原則 2. 公平性 equity 1. 效率性 efficiency ※如果某一類稅制的稅收和另一類稅制相同,但需要納稅人付出的成本卻比較少,則該類稅制比另一類稅制有效率 ˙受益原則benefit principle ˙絕對損失較小 ˙按能力付稅原則ability-to-pay principle ˙納稅手續 較不繁雜

  14. 1.效率性-efficiency 〈1〉絕對損失較小 ˙課稅一定產生某種程度的絕對損失 ˙設M認為披薩有8元價值,而Y認為披薩有6元價值。若對披薩不課稅,則市場裡披薩的價格會反映它的成本而形成一供給曲線。假設市場披薩均衡價格是5元,此時M、Y都會買,因為兩人付出的價格比他們所認為的披薩價格還低,兩人都有消費者剩餘。M的消費者剩餘是3元、Y的1元,兩人合計:4元 ˙若政府對披薩課稅,每單位2元,此時披薩價格提高為7元。M仍會去買,但她的消費者剩餘只有1元;Y不會買,因為披薩的價格超過他認為應有的價值。 ˙政府在此交易中獲得2元,消費者剩餘減少3元(由4元降為1元),因為消費者剩餘的減少超過稅收,所以稅收的結果產生絕對損失1元。

  15. 1.效率性-efficiency 〈1〉絕對損失較小 ˙課稅一定產生某種程度的絕對損失 ˙課稅會改變人們的決策(例如課稅使Y決定少買披薩來吃),造成絕對損失。因此,衡量課哪一種稅使絕對損失最小,是追求效率者必要的挑戰(如下) a.課征所得稅,使人工作意願降低 b.課征利息稅,使人降低儲蓄意願 c.課征消費稅,使人減少消費

  16. 1.效率性-efficiency 〈2〉納稅手續較不繁雜 ˙報稅通常牽涉各式各樣複雜手續的負擔 a.通常國會對某些特定行為給予特殊待遇,因此造成法規條文的模糊或省略 b.利益互相衝突的納稅人會對國會進行遊說,複雜的租稅法律就在這種政治過程中完成 ˙定額稅最不繁雜、最有效率,但不公平 a.定額稅(lump-sum tax):不論收入多少,大家都繳納相同數額的稅款 b不必經過龐雜計算 c.不論個人的決策為何,並不會影響他該繳納的稅款,所以定額稅不會使動機遭受扭曲,沒有絕對損失

  17. 2.公平性(equity) • ˙受益原則 • benefit principle: • 應由政府服務當中所接受到的好處,作為課稅基礎 • 如:汽車燃料稅-用來建築新馬路、和用來支付道路的維修費用而駕駛汽車者,就是用路人 • ˙按能力付稅原則ability-to-pay principle: • 水平公平:處於相同情況的人,賦稅應該一樣 • 垂直公平:比較有能力負擔稅的人應該繳交比較多的稅

  18. *稅的轉嫁和歸宿 ˙稅收歸宿-- tax incidence 情況一:對消費者課稅2元 課稅前之均衡點 買方给付的價格 P 針對買方課稅使需求曲線下移稅收的幅度(2元) S 7 課稅前的價格 6 5 賣方收到的價格 D 課稅後 之均衡點 D1 Q 3 4 △圖 針對消費者課稅

  19. *稅的轉嫁和歸宿 ˙稅收歸宿-- tax incidence 情況二:對廠商課稅2元 課稅前之均衡點 買方给付的價格 P s1 針對賣方課稅使需求曲線下移稅收的幅度(2元) S 7 課稅前的價格 6 ˙結論:不論政府對消費者課稅或對銷售者課稅,結果是雙方都會分擔部份,也就是 稅收歸宿--tax incidence 是由消費者、廠商共同負擔。 5 賣方收到的價格 D 課稅後 之均衡點 Q 3 4 △圖 針對廠商課稅

  20. 稅負=消費者負荷的部分+廠商負荷的部分 ˙精準分析:稅收負擔落在市場中比較沒有彈性的一方 ˙稅收負擔大多落在消費者身上 P 買方给付的價格 S 稅 課稅前的價格 D ˙較少落在銷售者上 賣方收到的價格 Q △圖 供給較有彈性、需求較無彈性

  21. 稅負=消費者負荷的部分+廠商負荷的部分 ˙精準分析:稅收負擔落在市場中比較沒有彈性的一方 P S ˙較少落在消費身者上 買方给付的價格 稅 課稅前的價格 ˙稅收負擔大多落在銷售者身上 賣方收到的價格 D Q △圖 供給較無彈性、需求較有彈性

  22. 捨近求遠的奢侈稅經濟日報╱社論2011.02.16 • 財政部正研議對高價消費行為課徵「特種消費稅」(俗稱奢侈稅),透過鎖定金字塔頂端的少數富人,加課一道奢侈性稅捐,藉此宣告政府有改善財富差距惡化的決心。然而,「奢侈」雖是讓多數人感覺負面的字眼,但它既不違法,也無關罪惡。

  23. 捨近求遠的奢侈稅 • 執政者寧可選擇以加稅抑制財富的消費行為,卻不願改革造成所得分配失衡的稅制工具,實是捨本逐末的做法,不但無助於追求馬總統宣示的均富目標,還將誘使高價消費活動外移,無端禍及經濟成長與國庫稅收。 • 要藉稅制改善所得分配,最有效的方式是從直接稅下手,例如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

  24. 捨近求遠的奢侈稅 • 不過,在政府於民國98年1月大幅調降遺贈稅率為10%後,遺贈稅用以平均社會財富的功能已然盡失;另一道防止財富過度集中的所得稅,則因長期存在土地與證券等資本利得免稅的缺失,不僅離均富的目標愈來愈遠,更儼然成為富人快速累積財富的捷徑。變調的所得、遺產及贈與稅,才是導致所得分配失衡的關鍵,也才是政府稅改的重點。

  25. 捨近求遠的奢侈稅 • 政府不思大道,卻淨在小節中打轉,例如規劃開徵奢侈稅。依據初步想法,奢侈稅主要是從高所得者擁有的高價財產、高額消費行為,加徵一種與營業稅、貨物稅等間接稅性質相近的銷售稅捐;可能被納入奢侈稅課徵的項目,包括短期買賣的不動產(房屋及土地)交易利得、私人飛機及遊艇、3000cc以上私人汽車,與20萬元以上的名牌包、珠寶、首飾、名表、俱樂部會員證、頂級住宿等,不一而足。

  26. 捨近求遠的奢侈稅 • 奢侈稅研擬的課徵稅率約在20%以內,預估國庫一年可以收進20億元。 • 奢侈稅若果真這般規劃,其實問題不少。首先,要對「奢侈」課稅,就得先找出各界有高度共識的所謂奢侈品,但目前擬議中的課稅標的,不脫以價格高低或貨物類別區分。然而,僅憑價位或貨物種類、擁有者身分來定義「奢侈」,必然失之客觀;若財政部拿不出社會有共識的課稅分野,奢侈課稅也就很難踏出下一步。

  27. 捨近求遠的奢侈稅 • 其次,政府必須嚴肅思考,有無必要為了一年20億的稅收,大張旗鼓另立新稅;或者,政府開徵奢侈稅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國庫稅收,而是要凸顯對富人加稅,但這麼做又有多大意義?要求國民為奢侈行為多付出20億元租稅代價,並不能為改善所得分配帶來具體貢獻;更何況,奢侈並非專屬於富人,只要拿得出錢,人人都有權「奢侈」。針對消費行為而非所得來源合理課稅的結果,未必只有富人需要多繳稅,中產階級也難逃稅法對消費行為的干預。

  28. 捨近求遠的奢侈稅 • 政府更不應忽略奢侈稅課徵的技術難度,以及因課稅而產生的各種避稅安排,導致對正常交易形成的干擾。例如體積小但高價的鑽石、珠寶或手表,可以透過走私進口後在黑市交易;體積龐大如飛機、遊艇或汽車,則可登記在公司名下,或採租賃方式,富有人士實質仍可支配這些讓人豔羨的炫耀財,只要改變擁有或交易方式,奢侈稅即無法上身。

  29. 捨近求遠的奢侈稅 • 走過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景氣復甦的果實正充分反映在民間強勁的消費力上。根據統計,99年民間消費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貢獻達到1.98個百分點;同年全台營業稅收,也創下2,639億元的歷史新高;正因看到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帶動效果,經建會還把今年定位為「消費年」。

  30. 捨近求遠的奢侈稅 • 儘管目前並非鼓勵消費的時機,但財政部開徵奢侈稅之議無疑是逆道而行,凸顯政府政策間的矛盾。如果開徵奢侈稅只能撫慰社會觀感,無助於平均社會財富,政府何必治絲益棼,還是早早回頭,從真正能夠縮小貧富差距的直接稅制開始改革吧。 經濟日報社論2011.02.16

  31. 稅負的改變對絕對損失和稅收收入的影響 (a)小型課稅幅度 P 絕對損失 S 消費 者剩餘 PB 稅收1 PS 生產者 剩餘 D Q Q2 Q1

  32. 稅負的改變對絕對損失和稅收收入的影響 (b)中型課稅幅度 P 絕對損失 S 消費 者剩餘 PB 稅收2 PS D 生產者 剩餘 Q Q2 Q1

  33. 稅負的改變對絕對損失和稅收收入的影響 (c)大型課稅幅度 P 絕對損失 S 稅 收 3 PB PS D Q Q2 Q1

  34. 稅負的改變對絕對損失和稅收收入的影響 圖(a)到圖(c)顯示: 課稅越多,絕對損失越大 絕對損失 0 課稅幅度

  35. 稅負的改變對絕對損失和稅收收入的影響 圖(a)到圖(c)顯示: 當課稅幅度不斷加大時,歲收收入先增加、後減少 稅收2 稅收 稅 收 3 拉法曲線 稅收1 0 課稅幅度

  36. 拉法曲線(Laffer Curve)和供給面經濟學 ˙拉法曲線曾引起美國前總統隆納˙雷根(RonaldReagan)的思考,他回憶在二次大戰從事電影工作,戰爭時期所得稅高達90%,只要拍4部電影,所得收入就必須依照最高的所得稅率來繳交所得稅,所以拍攝電影達4部時,大家都會收工到鄉間去渡假。 ˙∴1980年雷根的競選政綱之一就是減稅,他認為稅率過高阻礙努力工作的意願,降低稅率將提供誘因使大家多工作,可增加經濟福利及稅收收入。 ˙因為減稅的目的是鼓勵大家多工作,使勞動供給增加,所以拉法和雷根的觀點,被稱為供給面經濟學(supply-side economics)

  37. 經常門 金額 資 本門 貳、財政支出 9大項 ˙歲出:謂一個會計年度之一切支出。但不包括債務之償還。(預算法第6條)

  38. 歲出-經常門部分 包括:第一、度二預備金、災害準備金

  39. 歲入、出-資本門部分 如:增購公立學校電腦設備 如:國光石化設廠 包括:第二預備金、災害準備金

  40. 16.1% 財政支出九大項 20% 10.4% 12.4%

  41. 19.6% 歲出政事別九大項 社會福利的支出 →無償的支出 稱移轉性支付 transfer payments 6.2% 0.4% 7.6% ˙與「移轉性支付」相對的概念是「購買性支付」,例如「一般政務」、「國防」... 7.4%

  42. ˙歲入、歲出之差短,以公債、賒借或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撥補之。˙歲入、歲出之差短,以公債、賒借或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撥補之。

  43. 公共財 國防、教育、治安、交通… 移轉性支付 transfer payments 社會福利 貳、財政支出 9大項→三類 補助 〈中央→地方〉 ˙無條件補助 ˙有條件補助-配合款 一、財政支出的內容

  44. ˙公共支出龐大、項目之間有 排擠效果 ∴必須評估支出項目的成效 成本 效益分析

  45. 成本效益分析 Cost-Benefit Analysis 效益 成本 ˙預算法第34條: 重要公共工程建設及重大施政計畫,應先行製作選擇方案及替代方案之成本效益分析報告,並提供財源籌措及資金運用之說明,始得編列概算及預算案,並送立法院備查。 ˙成本與效益都要折算成現在價值(折現) *折現率:把未來有限期的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例--現值=終值÷(1+r%) (n是年) n

  46. 成本效益分析 Cost-Benefit Analysis ˙政府評估成本與效益比較困難的原因: • 1.有形的成本、效益容易估算, 無形的成本、效益不容易估算 • 2.直接的成本、效益雖是主要考量,但也不能忽視間接成本與效益 • 3.折現率(discount rate)的問題: ˙現值(present value)未來特定時點資產在今日的價值→即是終值的折現值(discounting value) ∴現值=終值÷(1+k%) (n是年) ˙利率k越大時,現值就越小;利率與現值呈反比 n

  47. 公共選擇的問題 ˙公共選擇 vs. 個人選擇 布坎南 James Mcgill Buchanan,1919~ • ˙公共選擇過程:透過投票、選舉、代議、施政,政府是生產者,選民是消費者,選票是貨幣,選舉制度可比擬為市場制度 • ˙現代社會裡的公共支出是透過政治過程決定,此公共選擇的過程有別於市場一般民眾的「個人選擇」 ˙公共支出特性:越來越龐大

  48. 公共選擇的問題 ˙公共支出特性:越來越龐大 布坎南 James Mcgill Buchanan,1919~ ˙納稅人: 財政幻覺 (fiscal illusion) 現象 ˙民意機關: 滾木立法 (log-rolling) 現象 ˙行政部門 官員對公共支出樂觀其成: 部門變大、 人事擴充、 資源豐饒

  49. 公共選擇的問題 ˙公共支出特性:越來越龐大 布坎南 James Mcgill Buchanan,1919~ ˙民意機關: 滾木立法 (log-rolling) 現象 1.肉桶立法效果:利益集中-少數人利之所在∴極力爭取;成本分散-多數人分攤成本,很小,不值得反對 2.需求考量(needs based):選民、民代、官員面對看似合情合理的需求,至於支出的財源何在,通常不去考量。 3.政府可以發行公債來應付各種建設,而償還公債是未來的事,未必是自己的責任 滾木 肉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