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6

生物药剂学

生物药剂学. 药剂教研室. 生物药剂学概述. 本章要求: 1 、生物药剂学的 定义 、 内容 2 、 剂型因素 、 生物因素 的含义 3 、生物药剂学在 新药开发 中的作用. 一、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内容. 1 、生物药剂学的定义: ( Biopharmaceutics , Biopharmacy ) 是研究 药物及其剂型 在体内的 吸收 、 分布 、 代谢 、 排泄 的过程, 阐明药物的 剂型因素 、 机体因素 和 药物疗效 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研究生物药剂学的 目的. 正确评价药剂质量, 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生产工艺,

orpa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物药剂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物药剂学 药剂教研室

  2. 生物药剂学概述 本章要求: 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内容 2、剂型因素、生物因素的含义 3、生物药剂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3. 一、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内容 • 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 (Biopharmaceutics,Biopharmacy) • 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 • 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 2、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 • 正确评价药剂质量, • 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生产工艺, •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 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5. 3、剂型因素 • 1、药物的化学性质 • 2、物理性质 • 3、剂型、用药方法 • 4、辅料的性质、用量 •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相互作用 • 6、制剂工艺、操作条件、贮存条件

  6. 4、生物因素 • 1、种族差异 • 2、性别差异 • 3、年龄差异 • 4、遗传因素

  7.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 1、吸收(absorption)速度、量 • 2、分布(distribution) • 3、代谢(metabolism) • 4、排泄(excretion) • 转运(transport) • 处置(disposition) • 消除(elimination)

  8. 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现状 • 1、研究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 • 2、改进  、  的方法, • 3、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 • 4、设计控释制剂, • 5、设计靶向制剂, • 6、新的给药途径、方法。

  9. 第二章、药物胃肠道的吸收 • 本章要求: • 1、生物膜的结构、药物的转运机制 • 2、胃肠道的结构、功能,药物的吸收过程 • 3、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制剂因素

  10. 第二章、药物胃肠道的吸收 • 本章要求: • 4、口服药物疗效的主要影响原因, • 5、运用药物吸收的特性,设计和开发新的药物制剂。

  11. 第一节、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 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向血液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 • 药物   吸收 疗效 生物膜 血液循环 • 胃、小肠、大肠、直肠、皮肤、眼、鼻、、、

  12.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 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 • ------吸收、分布、排泄 • 细胞膜的组成: • 磷脂质、蛋白质、糖 • 细胞膜的结构:

  13. 二、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 • 转运机制: 1、被动转运:单纯扩散(不需载体) 促进扩散(需载体) 2、主动转运 3、胞饮作用 4、促进扩散

  14. (一)被动扩散 • passive transport: • 单纯扩散: • 高浓度 生物膜  低浓度 • Fick方程 • 适用于大部分药物,

  15. (一)被动扩散 • 单纯扩散: • 适用于大部分药物, • 脂溶性高,解离度小(弱酸弱碱、细胞通道), • 小分子、电荷*(膜孔转运)的药物易吸收。

  16. (二)主动扩散 • active transport: • 低浓度 生物膜 高浓度 (载体、酶系统) • 人体重要的物质转运方式 (K、Na、葡萄糖、氨基酸…) • 结构类似的药物 (载体认错,头孢类药物—二肽转运系统,),

  17. 1、逆浓度梯度 2、耗能 3、饱和现象 4、竞争现象 见图P8 5、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能、二硝基苯酚...) 6、结构特异性 7、部位特异性 (二)主动扩散

  18. (三)促进扩散 • facilitated diffusion • 高浓度 生物膜 低浓度 (载体) • 膜转运速度 单纯扩散 • 氨基酸、单糖和某些高极性的药物

  19. 1、顺浓度梯度 2、不耗能 3、饱和现象 4、竞争现象 5、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6、结构特异性 7、部位特异性 (三)促进扩散

  20. (四)、胞饮作用 • pinocytosis • 蛋白质、脂肪颗粒等高分子物质

  21. 转运方式 对象 特征 • 被动扩散 脂溶性物质 1、顺浓度扩散 2、不需载体和 不消耗能量。 主动转运 必要的非 1、逆浓度转运 脂溶性物质 2、需载体和 消耗能量。 3、饱和性、专 属性和竞争性。 促进扩散 非脂溶性物质 1、顺浓度扩散 或亲水性物质 2、需载体、不耗能 3、饱和性、竞争性

  22. 胃肠道的结构与药物吸收 • 胃: 吸收弱酸性药物被动扩散 • 小肠:吸收大部药物主要是被动扩散、 主动转运。 • 大肠:残留药物主要是被动扩散(兼胞饮)

  23. 1、 1.药物转运机制中以被动转运为重要,何故? 2.何类药物在小肠转运过程中出现饱和现象及部位特性,使此类药物在服用中应注意什么?

  24. 三、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 1、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 口服给药的使用最多, • 口服药物的吸收通过胃肠道, • 胃肠道:胃、小肠、大肠。

  25. 1、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 (一)胃: • 胃液:2L / 天,胃蛋白酶、盐酸, • pH 低(1), • 面积小, • 药物崩解、分散、溶解、少量吸收

  26. 1、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 (二)小肠 • 面积非常大:200平方米 皱壁 + 绒毛 + 微细绒毛 • pH:5 - 7 •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27. 1、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 (三)大肠 • 面积小,吸收差, • pH = 8.3~8.4 • (直肠给药、结肠定位给药)。

  28. 1、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 胃: pH = 1.0, 有利于弱酸性药物 • 小肠:pH = 5~7, 有利于弱碱性药物+ • 大肠:pH = 8.3~8.4 • pH影响药物稳定性(PG,红霉素、、)

  29. 1、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 胃肠道为类脂膜: 脂溶性高、分子型的药物易吸收, • 胃肠道的pH 受食物、疾病、药物影响, • 胃肠道中的胆碱、酶、粘蛋白 影响吸收,增加、降低、破坏药物。

  30. 2、胃排空 • 胃排空: 胃内容物从幽门部排至小肠上部。 • 胃排空  小肠  吸收速度 主要吸收部位

  31. 胃排空速率:快 药物进入小肠快 药物吸收快, 疗效快(止痛药) 胃排空速率:慢 弱酸性药物吸收 主动转运药物吸收 酸性不稳定药物降解 2、胃排空

  32. 2、胃排空 • 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1)食物 (2)药物 (3)身体姿势

  33. 3、循环系统转运 • 循环途径(血、淋巴)、血流量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 • 血流 ,吸收, • 血药浓度  浓度梯度 • 酶的供给(主动转运) • 见图

  34. 3、循环系统转运 • 首过效应(首过代谢,first pass effect) • 胃肠道   肝门静脉 体循环 (酶,细菌) (肝代谢)脱乙酰化、硫酸化物、、 药物在吸收过程和吸收后 进入肝转运至体循环过程中, 药物被降解或失活的现象。

  35. 3、循环系统转运 • 首过效应   药物代谢  血药浓度  药物疗效

  36. 3、循环系统转运 • 淋巴吸收: • 流速慢: = 1/500 ~ 1/200 血液, 吸收差, • 大分子药物易进入,被吸收, • 无首过效应, • 靶向、癌。

  37. 4、消化道运动 • 胃、肠:收缩、蠕动: 分散、混合、与粘膜接触, (时间,吸收) • 有利于药物的 崩解、分散、溶出、吸收,

  38. 5、食物的影响 • 药物的崩解、溶出、吸收 • 胃排空时间  药物降解,吸收速度,吸收量, 主动转运的药物吸收(饱和), • 脂肪促进胆汁分泌, 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 、吸收 。 • (见图、表)

  39.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 一、脂溶性、解离度: • 脂溶性大、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易被吸收细胞膜。

  40. 一、脂溶性、解离度: • pH分配假说: • 吸收------解离度--- pKa,pH ------油水分配系数 •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 胃: pH = 1.0, 弱酸性药物 • 小肠:pH = 5~7, 弱碱  • (见图)

  41. 一、脂溶性、解离度: • 脂溶性------油/水分配系数适当 • (见表2-6) • 改变药物结构------可增大药物的脂溶性、水溶性

  42. 二、溶出速度 • 固体药物  崩解  溶解  吸收 • 难溶、溶出速度慢的药物  溶出速度  吸收  疗效。 (小) (少) (差) • 做溶出度实验,不做崩解实验, • 更客观地反映制剂的质量。

  43. 二、溶出速度 • Noyes-Whitney:dC/dt = KSCs • (一)粒子的大小 • 粒子表面积溶出速度吸收 • 难溶药 微粉化  疗效  剂量 • (见表2~11,12,13) • 螺内酯,1995版药典规定检查粒度,10um90%

  44. 二、溶出速度 • (二)多晶型(1/3化合物) • 稳定型 亚稳定型 不稳定型 X X • 溶解度   • 溶出速度 • 疗效  (见图2-14)

  45. 二、溶出速度 • (三)无定型 • 无晶格能,较结晶型: • 溶解度, • 溶出速度, • 疗效 。

  46. 二、溶出速度 • (四)溶媒化物 • 水合物 无水物  有机溶媒化物: • 溶解度,溶出速度, • 血药浓度,疗效。 • (见图2-16)

  47. (三)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 胃肠道中的酶、pH使药物降解, • 不能口服, • 注射、其它给药方式, • 包衣、前体药物。

  48. (四)剂型及制剂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 一、液体制剂(速效制剂) • 溶液剂>乳剂>混悬剂

  49. (四)剂型及制剂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 二、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 • (一)固体制剂的崩解试验 • 崩解是药物释放、吸收的前提, • 但不能客观地反映药物吸收的情况。

  50. 一、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 • (一)固体制剂的崩解试验 • 泼尼松片: • 崩解6’,溶出一半3-6 ’,有效, 6 ’ 50-150 ’,无效。 溶出度实验: 与体内相关,可预测吸收、疗效。 45’,75%(药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