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均衡产出理论和凯恩斯等人的消费理论。对二、三、四部门乘数以及国民收入的决定有熟练的把握。. 重点与难点分析.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 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目 录. 目录 录.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均衡产出.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2.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均衡产出理论和凯恩斯等人的消费理论。对二、三、四部门乘数以及国民收入的决定有熟练的把握。

  3. 重点与难点分析 •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 •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 • 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 乘数论 • 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 目 录 目录录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5. 第一节 均衡产出

  6.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假设: • 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厂商(企业部门) 。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 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则GDP=NDP=NI=PI

  7. 二、均衡产出 • 均衡产出的概念: •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 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8. 三、均衡产出时的条件 • 举例:假定企业部门由于错误估计形势,生产了1200亿美元产品,但市场实际需要的只是1000亿美元的产品,于是有200亿美元产品成为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或称非计划存货投资。 • 符合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存货变动是意愿存货投资或计划存货投资,超过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存货变动就是非意愿或非计划存货投资。这部分存货投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但不是计划投资的部分。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或称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但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9. (a)支出等于收入的45度线 E E 直线上任一点均为E=y 直线上任一点均为E=y 收入=100 IU>0 B A AE 100 100 IU < 0 支出=100 45º 45º 0 y 0 y 100 100 (b)支出决定收入 图示说明 如图:

  10. 四、储蓄-投资理论 • 投资等于储蓄 • 推导过程:由于均衡产出的条件为: E=y E=c+i(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 y=c+s(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即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 则得 i=s • 说明: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投资始终等于储蓄。前者为均衡的条件,即计划投资可能不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二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而后者必然相等。

  11.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2. 一、消费函数 消费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社会保障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因此,得出了消费-收入函数。

  13.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即: 或: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c MPC = △y 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 和平均消费倾向产出?

  14. 消费函数图像 • 短期消费函数: c = α+βy • 图示说明:如图所示,当在A点时,消费等于收入,达到收支平衡;当在A点以左时,消费大于收入;在A点以右时,消费小于收入。且从此图中的消费-收入曲线图可以看出,平均消费倾向在不断递减,且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此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15. 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收入函数对比

  16. 边际储蓄倾向 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公式为: 平均储蓄倾向 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公式为: 二、储蓄函数 什么是边际储蓄倾向 和平均储蓄倾向

  17. 短期储蓄函数: s = y - c = y - (α+βy) = - α+(1-β)y 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出在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处,储蓄为零,此时的消费和收入相等,收支平衡。在交点以左,是储蓄小于零,说明此时的消费大于收入;交点以右,是储蓄大于零,说明此时消费小于收入。而且,APS和MPS都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平均储蓄倾向小于边际储蓄倾向。 如图所示 储蓄函数图像 s s=-a+(1-b)y 0 y

  18. 我国城乡1985年-2010年储蓄函数比较

  19.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 • 若APC和MPC都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 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恒等于1。

  20. 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 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 1、国民收入的分配。 • 2、政府的税收政策。 •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21.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

  22. 一、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 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用公式可表示为: • c=a+by(a>0,0<b<1), •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没有收入增加的多,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的增加也会引起 的减小,因此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23. 凯恩斯简介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英国经济学家,因开创了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Eton College)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Tomline Prize)。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即应征入英国财政部,主管外汇管制、美国贷款等对外财务工作。1919年初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 1940年出任财政部顾问,参与战时各项财政金融问题的决策。1944年7月率英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英国理事,在1946年3月召开的这两个组织的第一次会议上,当选 为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因心脏病突发于1946年4月21日在索塞克斯(Sussex)家中逝世。因其深厚学术造诣,曾长期担任《经济学杂志》主编和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1929年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晋封为勋爵,1946年剑桥大学授予其科学博士学位。

  24. 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过去的消费习惯(棘轮效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示范效应)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在长期,消费和收入会维持一个固定的比例,因此长期消费函数可表示为C=by,消费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在短期,人们增加消费容易,但减少消费难,哪怕收入下降了,因此,短期消费函数表现为有正截距的曲线。

  25. 棘轮效应 • 棘轮效应:棘轮效应是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很难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短期内消费的这种特征尤为明显,其习惯效应较大,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类似于只能单方向转动的棘轮。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

  26. 示范效应 • 示范效应: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还认为,消费者的行为要受周围人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示范效应”。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周围人的收入等比例的增加,则消费者的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如果消费者周围人的收入增加比例更大,则消费者可能会强制提高自己的绝对消费量,此时会导致C/y增加。

  27. 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 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里安尼(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出来的,他认为,消费者的收入及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同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不同阶段有关。消费者会在很长的时间范围内规划他们的消费开支,以求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 该理论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cYL。式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按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年轻人和老年人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较高,中年人较低。

  28. 莫迪里安尼简介 • 莫迪里安尼(1918-)长期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经济学流派上属于拥护凯恩斯主义的新古典综合派。他除了在消费函数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外,还在公司财务研究领域与米勒教授共同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1985年因其在这两方面的重要理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9. 三、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当前收入或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预期的、有获取保障的、稳定的长期性收入。

  30. 在该理论中,人们会利用他现在的收入和历史收入来预测其可能得到的永久收入,预测时,距离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假定永久收入为Yp=θY+(1-θ)Y1,其中,Yp为永久收入,θ为权数,Y和Y1为当前和过去收入。在该理论中,人们会利用他现在的收入和历史收入来预测其可能得到的永久收入,预测时,距离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假定永久收入为Yp=θY+(1-θ)Y1,其中,Yp为永久收入,θ为权数,Y和Y1为当前和过去收入。 •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永久收入。即C=cYp=cθY+c(1-θ)Y1,可见,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θ,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c。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低于长期的原因是,收入上升时,人们不能确信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因而不会马上调高其消费,当然,若是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会马上调低其消费。只有当人们最终确信了较高或较低的永久收入时,他们才会相应调整其消费。

  31. 弗里德曼简介 • 弗里德曼(1912-)长期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现已退休。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至今获该奖项最多的大学是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大学的传统是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并以对货币问题的深入研究而著称。现代货币主义有时也成为芝加哥学派。

  32. 四、影响消费的其它因素 一、利率水平 二、价格水平 三、收入水平

  33. 利率 • 传统看法认为,提高利率可以刺激储蓄,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利率是否会刺激储蓄,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 • 一方面,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因此会增加储蓄。利率提高使得储蓄增加是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使他将来的利息收入提高,会使他认为自己更加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减少储蓄。这种储蓄的减少是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如何影响储蓄,必须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总和而定。 • 一般而言,对低收入者来说,利率提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利率提高会导致储蓄增加。对高收入者来说,利率的提高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从而可能会减少储蓄。

  34. 价格水平 这里所谓的价格水平,是指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来影响消费。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则实际收入下降。如果消费者想要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则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若物价下跌时,则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

  35. 收入水平 我们知道,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大,而收入分配越是不平均,则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小。

  36.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 的决定及变动

  37.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 联立方程: • y=i+c • c=a+by • 解联立方程,求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 y*= a+i 1-b

  38. c+i 45º c+i E c 0 y y* 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模型图解

  39. 二、使用储蓄函数推导均衡收入 • 已知:i = s • s = - α + ( 1 - β ) y • 联立方程,则:

  40. s,i s E i 0 y y* 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模型图解 i

  41. 第五节 乘数论

  42. 什么是乘数? • ——又称倍数,是指支出的自发变化(自变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 支出乘数(k)=

  43. c+i c+i' E c+i i y 45º y 0 y y' 两部门的乘数效应图解

  44. 第六节 三部门的经济收入决定

  45. 一、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 1、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 加入政府部门后 • 总支出为 c + i + g • 总收入为 c + s + t • 均衡为:c + i + g = c + s + t • i + g = s + t

  46. 二、不同税收条件下的均衡收入 • 1、定量税 • 已知:c = α+βyd = 1600 + 0.75yd • t = t = 800 (定量税) • i = i = 1000 • g = g = 2000 (单位均为亿美元) • 由消费函数求得 • s = - α+ (1-β)yd = - 1600 + 0.25( y - 800) = 0.25y – 1800 • 根据i + g = s + t,得到: • 1000 + 2000 = 0.25y – 1800 + 800 • y = 4000/0.25 = 16000

  47. 2、比例税 • i + g = s + t (y) t (y)是比例税 设t (y)=0.2y • 已知:c = α+βyd = 1600 + 0.75yd • t = t (y)= 0.2y (比例税) • i = i = 1000 • g = g = 2000 (单位均为亿美元) • 由消费函数求得 • s = - α+ (1-β)yd = - α + (1-β)(y - ty ) = - α + (1-β)(1 - t ) y • = -1600 + 0.5×0.8y = -1600 + 0.2y • 根据i + g = s + t,得到: • 1000 + 2000 =-1600 + 0.2y + 0.2y • y = 4600/0.4 = 11500

  48. 定量税 比例税 s + t s + t (y) s + t i + g i + g s + t' s + t s + t 3000 3000 i + g i + g 0 0 y 14800 16000 y 11500 16000 -700 -1000 -1000 -1600 三、不同税收下的斜率情况 定量税的税收量变动,只会使s+t曲线平行移动,即改变s+t曲线的斜率。 若其它条件不变,税收由定量税改为比例税,均衡产出减少。

  49. 四、比例不同的比例税的图像 比例税的斜率越大,均衡产出越小

  50. 第七节 三部门中的各种乘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