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整理与改编: 《 阿诗玛 》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整理与改编: 《 阿诗玛 》. 一、 《 阿诗玛 》 简介。 《 阿诗玛 》 是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 1953 年由云南省人民文工团圭山工作组搜集,经黄铁、杨知勇、刘绮用 “ 总合 ” 的方法整理、加工出来,请公刘在文字上进行了加工、润色。 1954 年首发于 《 云南日报 》 上, 1954 - 1956 年由四个出版社先后出版。由于四个整理者中三个人被打为右派, 1960 年的再版修订本由李广田署名执笔。 《 阿诗玛 》 整理本还被改编为各种剧种演出,并被摄制成电影,并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二、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整理与改编: 《 阿诗玛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民间文学的整理与改编:《阿诗玛》

  2. 一、 《阿诗玛》简介。《阿诗玛》是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1953 年由云南省人民文工团圭山工作组搜集,经黄铁、杨知勇、刘绮用“总合”的方法整理、加工出来,请公刘在文字上进行了加工、润色。1954年首发于《云南日报》上,1954-1956年由四个出版社先后出版。由于四个整理者中三个人被打为右派,1960年的再版修订本由李广田署名执笔。《阿诗玛》整理本还被改编为各种剧种演出,并被摄制成电影,并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3. 二、 整理《阿诗玛》采用的是“总合”法,“将二十份异文全部打散、拆开,按故事情节分门别类归纳,剔除其不健康的部分,集中其精华部分,再根据突出主题思想,丰富人物形象,增强故事结构等等的需要进行加工、润饰、删节和补足。而判断是非的标准则依据当时时代共名的要求。

  4. 三、 故事简介:撒尼阿着底的一户穷人生了个女儿阿诗玛,她美丽善良,深得父母及乡亲的喜爱,地主热布巴拉家慕名欲娶阿诗玛,但说媒不成,于是动手抢亲,阿诗玛哥哥阿黑闻讯赶回,冲破对手设置的重重阻挠,救回阿诗玛。热布巴拉家向恶神崖神祷告,发洪水挡住兄妹两人的归路,阿诗玛被淹死化为山间的回声。故事显示出整理者在整理过程中是有意识地以时代共名作为整理标准的。

  5. 四、 主题。当时搜集到的20种异文有如下几种不同的主题:(1 )控诉媳妇被公婆和丈夫虐待的痛苦;(2 )反抗统治阶级的婚姻掠夺,追求幸福和自由;(3 )维护传统习俗;(4 )显示女方亲人的威力,使公婆丈夫不敢虐待;(5 )羡慕热布巴拉家的富有,阿诗玛安心地在他家生活;(6 )阿诗玛变成抽牌神,群众耳鸣是因阿诗玛作怪,责备她死后不应该变成恶神”整理者有意识地以阶级划分的方式将主题(2 )确定为整理本的主题思想。

  6. 五、 情节设计。整理本有意识地以"抢婚"作为阶级斗争的表现,从而使阿黑救阿诗玛的情节也就成了被压迫者反抗压迫者的象征,而阿诗玛的悲剧结局也就成了阶级社会被压迫者的悲剧的象征。但抢婚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上公认的、特殊的然而却是有效的一种缔结婚姻的仪式"。由于两家只是贫富的差别悬殊,并没有本质的阶级对立。整理本这样处理的目的显然是有意识地将之改造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文本。 原始材料至少有12种不同的结尾,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1)阿诗玛出嫁以后,不愿在丈夫家里,违反了传统习俗,神给她惩罚,她终于逃不脱神的主宰;(2)阿诗玛留在热布巴拉家,受苦一辈子;(3)反抗到底的结尾,在路上被害,死后变成回声。整理者从表现阶级斗争的主题出发,选择了第3种类型作为结尾。

  7. 六、 人物形象的纯化。整理本将阿诗玛作为撒尼女性的艺术象征,赋予她美丽、正直、勇敢等特征,还增强了她热爱劳动的描述与反抗到底、“不为金银所惑、不为威武所屈的高贵品格”。 整理本中阿黑对阿诗玛的支持和卫护,也突出了他反抗压迫、卫护美好希望、舍己救人的无畏勇士形象,而排除了显示舅舅威力的描述。但如果排除了 “舅舅为大”的成分,阿黑是没有抢回阿诗玛的权利与义务的,可见,利用民间题材表现时代共名总是无法做到很彻底的。

  8. 七、 整理本仅以阶级压迫作为阿诗玛的悲剧命运的原因,实际上排除了更为复杂、也更具有民间色彩的因素。因为撒尼族热爱《阿诗玛》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婚姻制度的基本情况是恋爱自由、婚姻不自由。 八、 整理本《阿诗玛》的得失。《阿诗玛》和其它民族文学的整理一起,象征着非汉民族文学随着中国大陆的再一次统一,其传统文学也进入了汉语文化圈,并在当代产生了影响,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9. 整理本中仍然保持了相当的民间因素,阿黑与阿诗玛的故事,作为对恶势力的反抗 ,不但有阶级斗争的意义,而且是自由自在的民间精神的体现。在叙事手段上,整理本尽量保留了原始撒尼长诗的语言与叙事韵味。长诗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民间语言,尤其是充满民间色彩的比喻、对比、重复、夸张的手法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整理本进入当代汉语文化圈所得到的地位仍属边缘性的,其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尊重, 时代共名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使它们失去了许多民族民间文学的优秀内容,像《阿诗玛》在传承中所积淀的大量原始思维形态、撒尼人的生产生活习俗等,都被加工、润色、删节和改写,使其民间文学的神韵受到一定的影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