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5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第八章 火器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火器( firearms ) 是藉助于爆炸物燃烧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将投射物投出的一类工具。 由火器致伤物的发射和爆炸以致其弹头或弹片对人体所形成的损伤,均称为 火器损伤( firearm injury ) ,包括 枪弹损伤( gunshot injury ) 和 爆炸损伤( explosion injury ) 。

n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火器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2. 火器(firearms)是藉助于爆炸物燃烧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将投射物投出的一类工具。火器(firearms)是藉助于爆炸物燃烧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将投射物投出的一类工具。 由火器致伤物的发射和爆炸以致其弹头或弹片对人体所形成的损伤,均称为火器损伤(firearm injury),包括枪弹损伤(gunshot injury)和爆炸损伤(explosion injury)。 这些损伤多见于战时,平时也有发生,在我国因对枪械管制严格,故枪伤的发生率比枪械自由买卖的国家要低得多如美国等,但我国近些年枪弹伤也明显上升。枪弹损伤和爆炸损伤杀伤力强,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其法医学鉴定是法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法医学及刑事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3. 法医病理学主要探讨人体上膛线枪管枪弹创和散弹枪弹创的形成机制、形态特征及法医学鉴定问题,即应用医学和弹道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投射物(主要是弹头)的运动规律和击中人体后的致伤效应,进而解决法律上涉及的有关问题。也研究爆炸的致伤机制、爆炸伤的各种形态特征以及爆炸现场和尸体的检验。法医病理学主要探讨人体上膛线枪管枪弹创和散弹枪弹创的形成机制、形态特征及法医学鉴定问题,即应用医学和弹道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投射物(主要是弹头)的运动规律和击中人体后的致伤效应,进而解决法律上涉及的有关问题。也研究爆炸的致伤机制、爆炸伤的各种形态特征以及爆炸现场和尸体的检验。

  4. 第一节 枪弹损伤概述 自从1338年人类发明制造枪支后,枪弹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长。资料统计,1900年至1976年,全世界死于枪弹损伤的达5800余万人。每年平均约有5万人死于非战争性枪弹损伤,50万人因此受伤。目前,美国私人拥有枪支达2.5亿支,几乎人手一枪,甚至包括有重罪前科者或未成年人。在美国,每年约有3万人死于枪击。自2002年以来,美国因枪击致死案件总体上升了13%。有25%的暴力犯罪者在行使犯罪时持有武器,其中9%发生了枪击事件。

  5. 我国虽有较强的枪支管理措施,但枪击案发生率近年也有上升趋势。根据公布的统计数字,1995年持枪犯罪大幅度增多,全年共有持枪犯罪案件3901起,比1994年上升21%。特别在边境地区较高,枪弹创的死亡率可高于30%。枪击案件的性质多为他杀,诸如由于报复、纠纷、抢劫、武装走私等。自杀和意外事故,包括枪支走火,误伤和防卫等也时可遇及。

  6. 一、 枪弹的类型、结构及发射原理和过程 (一)枪械的类型 1.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军用枪、警用枪、运动枪、民用枪、自制枪(图8-1)。 2.按枪支机械性能分为自动枪、半自动枪、转轮枪、气动枪。 3.按枪管内壁不同分为平滑枪管枪、膛线枪管枪。 (1)平滑枪又称滑膛枪(musket):其枪管内膛壁没有膛线,目前使用的这类枪支有散弹枪(shotgun)、信号枪、自造枪。 (2)膛线枪(rifled barrel gun):其枪管内壁有数量不等,旋转方向不同的平行凹凸螺纹,即膛线(rifling),亦称来复线。膛线的数量通常为口径除2。膛线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右旋。各种不同的枪支阴阳膛线的宽度各不相同。

  7. 图8-1 枪支的类型 1. 转轮手枪 2. 自动手枪 3. 步枪(引自Knight)

  8. (二)枪械的构造 枪支是由许多零件组合构成,构件精度较高,构造比较复杂,主要有枪管(barrel)、枪机(bolt)和枪机匣(feed mechanism)三部分组成(图8-2)。 图8-2 手枪 (1)手枪的内部构造: 1.击锤 2. 击针 3. 弹膛 4. 套管 5. 枪管 6. 弹匣 7. 枪把 8. 板机 9. 板机护圈

  9. 图8-2 手枪( 2) 手枪及子弹照片

  10. (三)枪弹的种类和结构 1.枪弹的种类 (1)按配用的枪种分为:步枪弹、冲锋枪弹、手枪弹、猎枪弹、信号枪弹等。 (2)按枪弹用途分为:战斗用枪弹(普通弹、特殊弹)、辅助用枪弹(供教学、操练用的空包弹、教练弹)、测压用枪弹(高压弹、强装药弹、标准弹)等。 (3)按枪弹的形状分为:瓶形弹(有斜肩)和柱形弹(没有斜肩)二类。 (4)按弹壳底边分为:有槽无边、无槽有边二种。 (5)按弹丸分为:回头、平头、尖头三种。 (6)按外壳情况分为:全披甲、半披甲、无披甲三种。

  11. 2.枪弹的结构 枪弹(cartridge)一般是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和底火四个部分所组成(图8-3)。 图8-3 枪弹的构造 (1)手枪子弹 1.底火 2.火药 3.弹壳 4.弹头 (2)散弹枪子弹 1.底火 2.弹壳 3.火药 4.7.隔层 5.弹塞 6.弹丸 8.封蜡 (3) 手枪子弹实物剖面图

  12. (四)枪弹发射的原理和过程 1.枪弹发射的原理 枪弹受到击发,底火引爆火药,产生高压气体,迫使弹丸射出枪膛,瞬间由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称为发射。现代火药燃烧后转化成的气体,容积骤然增加几百倍至几千倍,一般最大膛压可达到1200~3000kg/cm2以上,膛内温度可达2500~3500℃,整个发射持续时间只有1-60ms。 2.枪弹发射过程 击针击发底火后点燃发射药,火药开始燃烧,弹壳内压增大,当压力上升到250~500kg/cm2时,弹头脱离弹壳,挤入线膛,开始起动。弹头在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下,迅速向前运动。

  13. 弹头尾端离开枪口瞬间的膛压约为400~600kg/cm2,即枪口压力。弹头离开枪口后,火药气体随之喷出,此时火药气流速度为1300m/s左右,大于子弹初速,推动弹头速度继续增加。弹头尾端离开枪口瞬间的膛压约为400~600kg/cm2,即枪口压力。弹头离开枪口后,火药气体随之喷出,此时火药气流速度为1300m/s左右,大于子弹初速,推动弹头速度继续增加。 弹头底面离开枪口到弹头获得最大速度的这段时间称为后效作用阶段。此期内弹头飞行距离约为枪口外20-40倍口径的距离,称为中间弹道。后效作用阶段由枪口喷出的高温、高压、高速的火药气体产生强烈的声响,并且喷射出未燃尽的火药粒、烟尘、金属屑、枪油,它们与空气接触,形成闪光和烟尘。继而弹头飞离火药气团,受空气阻力和重力影响,开始逐渐减速。上述枪弹发射过程对了解枪弹损伤的形态有重要意义。

  14. 二、枪弹的损伤机制 枪弹损伤是弹头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弹头将一定的或全部的动能传递给机体,其结果一方面使终点弹道的性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机体的组织和器官产生各种创伤效应。 (一)弹头直接撞击作用 人体被枪击后,最初遭受的是高速旋转的弹头冲击、碰撞组织造成的撞击损伤,轻者只发生皮肤挫伤,重者造成枪弹创。当弹头侵入皮肤时,弹头前端顶入皮肤,使皮肤出现锥形拉伸变形,弹头给皮肤的压力是径向压力,从而引起皮肤圆周的张力,而且圆周任意一点上的张力大小基本一致。

  15. 由于弹头在飞行时旋转前进,造成皮肤表面切线方向的擦伤;当高速旋转的弹头的径向力和侧向力超过皮肤弹性极限时,就造成局部皮肤缺损。人体损伤程度取决于弹头传递能量的大小及传递速度。据研究,在组织厚度相同的条件下,因人体皮肤的阻力比肌肉大40%。枪弹引起骨折的最小速度约为90m/s。由于弹头在飞行时旋转前进,造成皮肤表面切线方向的擦伤;当高速旋转的弹头的径向力和侧向力超过皮肤弹性极限时,就造成局部皮肤缺损。人体损伤程度取决于弹头传递能量的大小及传递速度。据研究,在组织厚度相同的条件下,因人体皮肤的阻力比肌肉大40%。枪弹引起骨折的最小速度约为90m/s。 当弹头穿透皮肤,进人深层软组织时,弹头对前方组织施予的压力,即前冲力,这个力沿着弹道方向使组织撕裂、拉断和击穿,形成原发弹创管,即所谓永久性创道(permanent wound track)。

  16. (二)瞬时空腔效应 高速飞行的弹头进入组织时形成激波,并以很大的压力压缩弹道周围组织,使组织向周围膨胀扩张而发生迅速移位,形成一个比弹头大几倍至几十倍的瞬时空腔(temporary cavity)。这种膨胀扩张作用是由于形成空腔的内部压力大于环境压力之间的压差造成的。 这种弹头在机体内形成瞬时空腔而致使创道周围组织和器官受到损伤的效应,称为瞬时空腔效应(temporary cavitation effect)。瞬时空腔的形态各异,可能与弹头的几何形状、飞行速度和状态,以及人体部位和其组织特性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对于投射物为弹头所产生的瞬时空腔多为椭圆形、梭形及圆锥形等。

  17. 图8-4 瞬时空间效应示意图 1. 高速弹头形成的应力波 2. 高速弹头形成的瞬时空腔

  18. 柔软富于弹性、含水量高的组织如骨骼肌产生的瞬时空腔大,但组织弹性较好;肝、脾等实质性器官瞬时空腔也大而组织较脆故损伤范围大;因为脑位于颅内,膨胀受限,故瞬时空腔不是很大;肺含气量大、密度低,瞬时空腔小;骨组织瞬时空腔不明显,或出现空腔的同时已发生骨折,只有在松质骨丰富的部位,可产生明显的空腔。柔软富于弹性、含水量高的组织如骨骼肌产生的瞬时空腔大,但组织弹性较好;肝、脾等实质性器官瞬时空腔也大而组织较脆故损伤范围大;因为脑位于颅内,膨胀受限,故瞬时空腔不是很大;肺含气量大、密度低,瞬时空腔小;骨组织瞬时空腔不明显,或出现空腔的同时已发生骨折,只有在松质骨丰富的部位,可产生明显的空腔。 解剖见原发创道周围约10cm范围内有大量坏死组织,其间可夹杂有正常组织。血管损伤以内膜破裂、内膜下出血和血栓形成为主。可造成大神经纤维移位,鞘膜下出血、水肿和脱髓鞘。

  19. (三)压力波作用 高速弹头进入人体时,除产生瞬时空腔外,还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给创道周围组织和器官。 由于人体的组织结构复杂,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因此波在人体组织不同的介质面上发生反射、折射和叠加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由弹头能量所产生的不同类型强度的波称为压力波(pressure wave)。 由于压力波的作用,可使远离创道部位产生损伤和病理改变,称远达效应(remote effect)或远隔损伤。由于压力波的压力突然升高和降低,这种急骤的压力幅度变化,使机体组织和器官拉伸变位而导致严重损伤。

  20. 三、枪弹创的类型 (一)按枪的种类分: 1.膛线枪枪弹创 2.滑膛枪枪弹创 (二)按枪弹入体前的经过分: 1.直射枪弹创 枪弹直接射入人体。 2.反跳枪弹创(ricochet bullet wound) 3.枪弹与障碍物碎片致枪弹创 (三)按射击距离分为 1.接触枪弹创(contact gun-shot wound) 2.半接触枪弹创(near contact gun-shot wound) 3.近距离枪弹创(close range gun-shot wound)(30cm) 4.中距离枪弹创(medium-distance gun-shot wound) 5.远距离枪弹创(distant gun-shot wound))(1m 、5m以上)

  21. (四)按穿透人体的情况分 枪弹创的形态学类型,是指依弹头射中人体后运行的不同状态及导致的不同的损伤形态而人为加以划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些不同种类枪弹创的认识,更确切地描述弹头致伤机体的机制、方式及弹道学原理,同时也反映出枪弹创的多样性、多变性。根据一般枪弹创形态学的变化可有以下几种类型:如图8-5 所示。

  22. 图8-5枪弹创的类型 1. 贯通性枪弹创 2. 盲管性枪弹创 3. 回旋枪弹创 4. 屈折枪弹创 5. 擦过性枪弹创 6. 反跳性枪弹创

  23. 1.贯通枪弹创(perforating bullet wound) 弹头射入人体后,穿过人体组织形成射创管后并穿出体外形成的损伤,其由射入口(entrance bullet wound)、射创管(bullet wound track)以及射出口(exit bullet wound)三部分构成。贯通枪弹创意味着射击距离较近或弹头所具有较大的动能。

  24. 2.盲管枪弹创(penetrating, blind track bullet wound) 弹头射入人体组织后在体内运行逐渐减缓而最终留于体内,只有射入口、射创管两部分组成,而没有射出口的枪弹创。与贯通枪弹创相比,其发生的机制在于弹头具有的动能已不足以穿出机体。即能量较低的弹头射入人体后,受到组织,尤其是骨骼的阻抗,未能穿出人体。有时枪弹创情况复杂,可能先击穿人体某部,例如上臂,穿出的弹头与碎裂的骨片一起又射入胸部,此第二射入口巨大,边缘不整,也可能弹头从头顶射入,下颌穿出,再从胸骨上凹进入胸腔,因冲力减弱,未能贯穿。

  25. 3.擦过枪弹创(grazing bullet wound) 弹头以切线或极小角度擦过体表所形成的开放性条状或沟状的损伤。擦过枪弹创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不形成射入口、射出口和射创管,或者说三者合为一体,其损伤形态甚至与锐器切割或有棱边的钝器作用极为相似。常表现为条形、椭圆形或三角形的擦伤、挫伤或挫裂创,若射入口与射出口相接,在体表形成边缘不整齐的沟槽时,又称沟状枪弹创(gutter wound)。极少的情况下,弹头能量极低,不足以射入人体,仅在体表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擦伤、挫伤或挫裂创。所以,擦过枪弹创是枪弹创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种类。

  26. 4.屈折枪弹创(deflected bullet wound) 弹头射入人体组织后如遇硬物阻挡,改变方向后继续运行并射出机体外。屈折枪弹创的形成常反映弹头具有的动能较大,由射入口、折射形的射创管及射出口三部分构成,但三者不在一条直线上。

  27. 5.回旋枪弹创(circumferential bullet wound) 弹头射入人体组织后,由于遇到质地较硬的组织(如骨骼)的阻挡,致使其改变飞行方向而形成曲线形的射创管,其中的弹头未能穿出体外。故回旋枪弹创一般也仅由射入口和射创管构成,常见于颅脑的枪弹损伤。但也有动能已减弱的弹头进入人体后碰到骨头,未能穿透骨质,从骨面滑行相当距离后穿出皮肤,例如从前胸射入,沿肋骨滑行至背后射出;同样具有射入口、射创管及射出口。或因弹头动能减弱,形成盲管枪弹创或回旋枪弹创。

  28. 6.反跳枪弹创(ricochet bullet wound) 弹头在射入人体组织之前先击中较为坚硬的物体如钢板、墙壁、水泥地面或石块等以后,弹头反弹后击中人体。因其动能减小,且弹头可能已经变形,射入口就可呈不规则形。如动能再小,弹头只对体表组织起扑打与擦挫作用,不能射入体内,其损伤以表皮剥脱和/或皮下出血为主。

  29. 第二节 枪弹损伤的形态特征 枪弹创(gunshot wound)是由枪支发射的弹头或其它投射物所致的身体损伤。分典型枪弹创及非典型枪弹损伤。 一、典型枪弹创的形态特征 (一)典型枪弹创的形态特点 典型枪弹损伤(typical gunshot wound)由入口、弹头在体内运行所形成的射创管(或称创道)以及弹头穿出人体皮肤组织所形成的射出口三部分构成。枪弹创的形态特征随发射枪支、弹头特性、射击距离、击中部位等的不同而不同。认识不同情况下枪弹创的各种形态特征,对于判明案件性质、进行案情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30. 1.膛线枪管枪弹创的射入口(entrance bullet wound) 基本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与弹头直径相似或略小。最能反映枪弹射入口特征的是创口中心部位的皮肤、创口边缘及周边组织。 (1)接触射入口:枪口紧贴体表射击时,随高压气体喷出的烟雾、残余火药颗粒和金属碎屑大部分直接进入创口皮下及深部组织。此时肉眼可见皮下及射创管起端的周围组织被熏黑、干焦,并有大量颗粒附着。枪口喷出的火焰和高温、高压气体所造成的损伤大大加重了弹头所致的损伤,组织缺损面积往往数倍于弹头大小。创口周围组织可能被烧焦,而创口周围的皮肤上烟晕和颗粒沉着可能很轻微,甚至缺如。

  31. 当接触射击部位的皮肤下面即为密质骨时,高压气体被限制在皮下,气体的膨胀力从坚硬的骨质上反弹回来,可导致皮肤形成边缘不整、面积较大的星芒状或十字形缺损,即“爆炸性”接触射入口。这种形态的射入口,一般见于头部,常在前额、乳突、眉心或颞部等部位(彩图14-1)。当接触射击部位的皮肤下面即为密质骨时,高压气体被限制在皮下,气体的膨胀力从坚硬的骨质上反弹回来,可导致皮肤形成边缘不整、面积较大的星芒状或十字形缺损,即“爆炸性”接触射入口。这种形态的射入口,一般见于头部,常在前额、乳突、眉心或颞部等部位(彩图14-1)。 接触射击发生在体腔(如腹腔)表面或软组织很丰富的部位时,高压气体有足够的空间膨胀,因而不会造成皮肤的较大的缺损和边缘不齐。创口周围的皮肤表面也可没有烟晕和颗粒沉着,易与远距离射入口混淆,这种情况下需探查整个射创管,以免误判。有时腹壁的接触枪弹创因大量气体进入可使腹腔发生瞬间的突然膨胀,在射入口周围形成多个同心圆形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环。

  32. 接触射击时,创口周围的皮肤或衣着上可见到圆形或半月形印痕称枪口印痕(muzzle imprint),反映出发射枪支枪口处的结构特征(如枪管口径、准星等)。这是因为枪口喷出的气体在皮肤下膨胀,将皮肤向外冲起,其表面紧贴在枪口上皮肤受挫压而形成的(彩图14-2),这种印痕本质上属于表皮剥脱和/或皮下出血。枪口印痕的存在不仅表明射入口的位置,而且表明是接触枪伤,还能反映出枪口特征。 从枪口喷出的高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与皮下及射创管周围组织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为碳氧血红蛋白,使这些组织,尤其是肌肉呈“樱桃红”色。新鲜尸体上碳氧血红蛋白的检出有助于判断接触射入口。 皮下及射创管起端组织中检出碳氧血红蛋白,创口周围皮肤或衣着上有枪口印痕是判定接触射入口的重要证据。

  33. 彩图14 枪口印痕 1.星芒状接触射入口并有枪口印痕 2.枪口印痕

  34. (2)半接触射入口:即枪口部分接触皮肤,部分离开。此时烟和残余火药颗粒大部在皮肤表面形成一长椭圆形的分布区。不形成星芒状射入口,而形成椭圆形射入口。皮肤上亦可有枪口的一侧部分压痕。(2)半接触射入口:即枪口部分接触皮肤,部分离开。此时烟和残余火药颗粒大部在皮肤表面形成一长椭圆形的分布区。不形成星芒状射入口,而形成椭圆形射入口。皮肤上亦可有枪口的一侧部分压痕。

  35. (3)近距离射入口:近距离射入口指枪口未接触体表,但二者距离仍在枪口喷出的火焰和气体作用及残余火药颗粒分布范围以内(约30cm)而形成的射入口。(3)近距离射入口:近距离射入口指枪口未接触体表,但二者距离仍在枪口喷出的火焰和气体作用及残余火药颗粒分布范围以内(约30cm)而形成的射入口。 近距离射入口有下列特征性改变(图8-6): 图8-6 典型近距离射入口形态 a. 示意图:1. 中央皮肤缺损 2. 擦试轮 3. 挫伤轮 4. 火药烟晕 5. 火药颗粒(斑纹) b. 皮肤射入口照片

  36. 1)中心皮肤缺损 由于弹头压迫和旋切作用,将该部位的皮肤向内压成漏斗状,继而挫碎并击穿,在创口中央皮肤形成缺损,缺损边缘皮肤内卷,故整个创口类似旋涡漏斗状。创口边缘整齐或略呈小锯齿状,弹头速度愈大,创缘愈整齐,中心组织缺损,不能合拢。弹头以90°角垂直击中人体,则皮肤上的缺损常呈圆形,若射击角度大于或小于90°,皮肤上的缺损则呈卵圆或椭圆形。弹头穿过皮肤后,由于皮肤回缩,圆形缺损的直径或椭圆形的短径略小于弹头直径。若软组织较少,皮下衬有骨组织,其口径等于或略大于弹头直径。

  37. 2)擦拭轮(abrasion collar),也称污垢轮(grease ring) 指弹头在旋转进人皮肤组织时,附着在弹头上的金属碎屑、铁渍、油污或尘埃等粘附于创口边缘皮肤所形成的围绕射入口皮肤缺损边缘的一圈污秽黑褐色的轮状带,其宽度约为1mm。擦拭轮一般呈环形,干燥后极明显,软X线检查可反映创口边缘金属成分的高密度阴影。尸体上由于擦拭轮皮革样化,颜色变深,因而有时不易观察到擦拭轮。擦拭轮位于挫伤轮的内缘,二者可有部分重叠。

  38. 3)挫伤轮(contusion collar) 指由旋转的弹头进入皮肤组织的瞬间,除中心部形成创口外,在创口的周边因弹头的旋转、挤压作用而形成的环形挫伤带,表现为创口周边环形的表皮剥脱和/或皮下出血,所以挫伤轮也被称为冲撞轮。挫伤轮开始为鲜红色,不太明显。死后一段时间,随着水分的蒸发,挫伤轮发生皮革样化,成为暗竭色,比较容易观察。仔细观察和测量挫伤轮有助于判断射击方向和弹头直径。弹头以90°射入人体时,挫伤轮宽窄一致,一般为1-3mm。如弹头以一定斜角射入,挫伤轮宽度不一致,宽的一侧为距枪管最近的一侧。根据射入口估计弹头直径时,必须测量弹洞直径并考虑两侧擦拭轮的宽度。

  39. 4)射击残留物(shot residue) 指射击时随弹头一起射出,并分布在射入口周围皮肤上的物质,包括火药燃烧完的烟晕、未燃烧完的火药颗粒、弹头与枪管内壁摩擦后脱落的金属颗粒、枪管内的枪油成分等物质。射击残留物一般主要指前两种。烟晕(smudging)在创口周围皮肤的分布,从中心到外周浓度逐渐变浅,靠近射入口的区域呈黑色雾状,外围呈灰色。烟晕的浓度与射击距离成反比。如人体穿有衣服,则烟晕可遗留在衣服表面。火药颗粒(stippling)在创口周围皮肤的分布,呈散在点状,从中心到外周密度逐渐稀疏。由于火药颗粒与创周皮肤擦挫形成的点状出血或嵌入,类似于纹身,故称之为火药斑纹(powder tattoing)。

  40. 烟晕和火药颗粒的存在,可以作为认定射入口的依据,是近距离射的指征。其密度及分布范围与射击距离有密切的关系,射击距离越近,火药颗粒越密集。极近距离射击时还可有创口周围的毛发和组织烧伤。烟晕和火药颗粒的存在,可以作为认定射入口的依据,是近距离射的指征。其密度及分布范围与射击距离有密切的关系,射击距离越近,火药颗粒越密集。极近距离射击时还可有创口周围的毛发和组织烧伤。

  41. (4)远距离射入口:一般指枪口与体表距离超过100cm时造成的射入口。其形态仅带有擦拭轮和污垢环的弹孔。没有烟晕和颗粒灼伤。(4)远距离射入口:一般指枪口与体表距离超过100cm时造成的射入口。其形态仅带有擦拭轮和污垢环的弹孔。没有烟晕和颗粒灼伤。 射入口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机械力和热作用造成的综合性损伤。创口外周至中心表现为表皮细胞受压变形,棘细胞呈长梭形,呈极性排列,极向与体表平行。皮肤缺损的边缘仅有深部的表皮细胞残留,创口中心表皮细胞缺如。基底细胞肿胀和空泡变性。真皮内胶原纤维肿胀、融合或均质化,嗜碱性或嫌色性增强。皮肤附件和其它细胞成分受累,核固缩或空泡化。 创口周围皮肤表面,创壁皮下和深部组织中可检见火药和金属颗粒,镜下呈团块状的无定形黑色物质、散在的棕黄色或棕绿色针形和小片状物质。

  42. 2.膛线枪管枪弹创的射创管(bullet wound track) 弹头通过身体所形成的创道称射创管,也称弹道或射创道,指在射入口和射出口之间弹头运行造成的损伤。射创管一般呈直线状,但也有其它形状。由于受弹头形态、动能大小和组织密度、弹性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射创管常表现出不同的形状及径路。人体组织除骨骼外弹性一般较好,由于弹头经过时的瞬间空腔效应等产生数倍于弹头直径的损伤空腔,由坏死破碎组织和流出的血液凝块填充。只有在弹性小、密度较均匀的组织如骨骼等才可能见到空腔状的射创管。一般通过弹头经过时对周围组织破坏所留下的损伤痕迹来认定射创管,特别是在组织密度较均匀的器官,如脑、肝、脾、肾等,其出血区域边界清楚,走向明确而易于识别(图8-7)。

  43. 图8-7射创管, 弹头穿过大脑组织后留下的十分清晰的射创管形态(引自Tedeschi)

  44. (1)射创管的断面:射创管各截面的大小和形态的差异甚大,与弹头速度、形状及受伤组织特性有很大关系。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弹头的阻力面积愈大,射创管的断面愈宽。收缩状态下的肌肉被击中时,比松弛时击中的射创管宽。肝的射创管比肌组织宽,并多呈放射状裂开(图8-8)。(1)射创管的断面:射创管各截面的大小和形态的差异甚大,与弹头速度、形状及受伤组织特性有很大关系。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弹头的阻力面积愈大,射创管的断面愈宽。收缩状态下的肌肉被击中时,比松弛时击中的射创管宽。肝的射创管比肌组织宽,并多呈放射状裂开(图8-8)。 如弹头击中骨骼,骨碎片可成为继发投射物,从而使后继的射创管扩大,在创壁上可嵌有碎骨片,并可形成盲腔。 射创管近入口处,中间部和近出口处并不等宽,这与投射物的速度和形状以及组织特性有关。实验表明,肌组织的射创管起始部一般为直管形,断面直径略大于弹头直径;中间部扩大;在弹速较低时,出口部可缩小呈管状,若弹速高时则可呈喇叭口状开放。

  45. 图8-8 射创管 肝的射创管比肌组织宽,并多呈放射状裂开

  46. (2)射创管的内容物:射创管两端即射入口、射出口与外界相通,因此射创管内常可检见各种异物。既有由弹头从外界所带入的异物,如弹头射穿玻璃后再射入人体带入的碎玻璃渣;也有人体内组织破裂后被带入射创管的异物,如弹头击碎骨骼所引起的骨碎片移位;还有弹头本身因各种原因破碎致使碎裂的金属片遗留在射创管中。多数射创管内可见坏死组织、新鲜血液和凝血块、或随弹头进入的表皮组织和衣物碎片等。值得注意的是,较高速度的弹头射入人体,所形成的瞬时空腔具有负压,也可将衣物纤维、砂石、泥土等异物吸入至射创管内。在盲管枪弹创的射创管末端一般可找到弹头。少数情况下,由于弹头止于体腔、血管或胃肠道等空腔和组织间隙时,弹头可游走到远离射创管的部位。(2)射创管的内容物:射创管两端即射入口、射出口与外界相通,因此射创管内常可检见各种异物。既有由弹头从外界所带入的异物,如弹头射穿玻璃后再射入人体带入的碎玻璃渣;也有人体内组织破裂后被带入射创管的异物,如弹头击碎骨骼所引起的骨碎片移位;还有弹头本身因各种原因破碎致使碎裂的金属片遗留在射创管中。多数射创管内可见坏死组织、新鲜血液和凝血块、或随弹头进入的表皮组织和衣物碎片等。值得注意的是,较高速度的弹头射入人体,所形成的瞬时空腔具有负压,也可将衣物纤维、砂石、泥土等异物吸入至射创管内。在盲管枪弹创的射创管末端一般可找到弹头。少数情况下,由于弹头止于体腔、血管或胃肠道等空腔和组织间隙时,弹头可游走到远离射创管的部位。

  47. (3)射创管曲折:弹头穿过不同密度的组织时遇到阻力(如骨骼),运动方向常发生改变,形成的射创管并不一定呈直线形,很有可能呈曲线或折线状。尤其在弹头动能较小时,射创管变向的可能性就较大。如动能小的弹头碰到脊柱可发生折射;碰到肋骨可沿肋骨的弓形表面前进一段距离后穿出体表;碰到筋膜与肌腱等致密组织也可以改变方向而形成曲折的射创管。有一案例弹头从髂前上嵴射入,向上折行进入肝,又转向入脾;另一案例弹头射入左心室,随血流进入左心房,再进入主动脉直至髂动脉。(3)射创管曲折:弹头穿过不同密度的组织时遇到阻力(如骨骼),运动方向常发生改变,形成的射创管并不一定呈直线形,很有可能呈曲线或折线状。尤其在弹头动能较小时,射创管变向的可能性就较大。如动能小的弹头碰到脊柱可发生折射;碰到肋骨可沿肋骨的弓形表面前进一段距离后穿出体表;碰到筋膜与肌腱等致密组织也可以改变方向而形成曲折的射创管。有一案例弹头从髂前上嵴射入,向上折行进入肝,又转向入脾;另一案例弹头射入左心室,随血流进入左心房,再进入主动脉直至髂动脉。

  48. (4)射创管壁的组织学特征:射创管的管壁可见到原发创道区、挫伤区和震荡区三层不同程度的改变。(4)射创管壁的组织学特征:射创管的管壁可见到原发创道区、挫伤区和震荡区三层不同程度的改变。 原发创道区指弹头直接损伤的组织,可见大量破碎组织、凝血块、血液和各种异物。 挫伤区指围绕原发创道的邻近组织。其范围大小与组织的性状有关。脑、紧张的肌肉以及其它实质性器官挫伤区较大。弹性强的器官,如肺和皮肤的挫伤区较小。组织学改变,以肌组织为例,挫伤区内层为坏死肌组织,肌纤维失去正常结构,呈均质状,染色稍淡。有些肌纤维的胞浆染色不均匀,出现粗细不等的颗粒,并可见空泡形成。挫伤区早期组织学改变不明显,经过一段时间后,变性坏死加剧,甚至坏死组织脱落,从而使原发创道变大。 震荡区为挫伤区外围的组织,主要病理学变化是血液循环障碍。伤后较短时间表现不明显,随后逐渐加重,表现为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渗出和水肿等。含水愈多的组织和器官出血愈多,震荡区亦愈宽

  49. 3.膛线枪管创的射出口(exit bullet wound) 弹头由体内穿出体外时在体表皮肤上形成的创口称射出口。与射入口的形成机制基本相似,当弹头由内向外顶压皮肤,使受力部位的皮肤超过弹性限度后,可使皮肤撕裂,形成射出口。 射出口创缘常向外翻,可呈星芒状、十字状、圆形、椭圆形、新月形或裂隙状等多种形状(图8-9,10)。大小也可不同,但一般大于同一弹头形成的射入口。

  50. 图8-9 头部枪弹创圆形射出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