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3

第七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七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医院感染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第三节 无菌技术 第四节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 nosocomial infections ). 一、 医院感染的危害. 医院感染的危害 住院天数延长 病死率增高 康复时间延长 医疗费用增加 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Clean care is safer care. 清洁的医疗护理更安全. 2005 ~ 2006 年的重点是感染控制 Hand Hygiene 手卫生 blood safety 血液安全

ner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2.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医院感染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第三节 无菌技术 第四节 隔离技术

  3. 第一节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

  4. 一、医院感染的危害 • 医院感染的危害 • 住院天数延长 • 病死率增高 • 康复时间延长 • 医疗费用增加 • 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5. Clean care is safer care.清洁的医疗护理更安全 2005~2006年的重点是感染控制 Hand Hygiene手卫生 blood safety血液安全 injection and immunisation safety注射和疫苗接种安全 clinical procedure safety临床操作安全 water, basic sanitation and waste management 水、基础卫生和废物的管理 WHO创议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病人的安全性

  6. 二、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7.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 •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8.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 新生儿因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注: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9. 二、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 医院感染的分类(按部位) • 上呼吸道感染 • 下呼吸道感染 • 泌尿道感染 • 胃肠道感染 • 手术部位感染 • 穿刺部位感染 • 输血相关感染

  10. 二、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 医院感染的分类(按来源) •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 • 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

  11. 二、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内源性感染 • 又称难预防性感染或自身感染(autogenous infection),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寄居部位的改变、宿主的局部改变、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12. 二、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外源性感染 • 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13.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 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 • 生理 • 病理 • 侵入性诊治机会增加 • 抗生素滥用 • 医院卫生设施、管理机制不完善

  14. 四、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感染源 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   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传播途径 易感宿主 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易感染的人 

  15. 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 •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 •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 •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采取行动

  16. 感染源 • 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 病人自身正常菌群 • 动物感染源:老鼠、蟑螂 • 医院环境 • 设备、食品、垃圾 • 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 • 血液制品、药物

  17.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 空气传播 饮水、饮食传播 注射、输液、输血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传播途径

  18. 易感宿主 • 严重慢性疾病; • 免疫系统疾病; • 皮肤粘膜屏障作用损害; • 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 接受介入性检查、器官移植的病人; • 休克、昏迷、术后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产妇

  19. 《传染病防治法》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处理条例》 《消毒技术规范》 清洁卫生制度 消毒灭菌制度 隔离制度 各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感染管理报告制度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

  20.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 基本原则: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 • 环境布局 • 清洁、消毒、灭菌 • 无菌技术 • 洗手技术 • 隔离技术 • 合理使用抗生素 •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 污水、污物的处理

  21.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22. 有关概念 • 清洁(cleaning):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 • 常用方法:水洗、机械去污和去污剂去污。 • 适用范围:医院地面、墙壁、家具、医疗护理用具等物体表面和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处理

  23. 有关概念 •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使消毒的对象达到无害化

  24. 有关概念 •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 • 灭菌是绝对概念

  25. 一、消毒灭菌的方法 干热:燃烧、干烤 湿热:煮沸法、压力蒸汽、低温蒸汽、流通蒸汽 热力 日光曝晒 紫外线消毒法 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物理 消毒 灭菌 光照 电离辐射灭菌法 微波消毒灭菌法 机械除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喷雾法、擦拭法、熏蒸法

  26.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导热速度 慢 快 穿透力 弱 强 消毒时间 长 短 所需温度 高 低 破坏性 大 小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酶、细胞壁和细胞膜等 • 可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

  27.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 1.燃烧法 • 适用于不需保存的物品:污染的废弃物、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和纸张 • 注意安全: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不可在火焰未熄灭时添加乙醇 • 贵重器械及锐利刀剪禁用此法

  28.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 2. 干烤法 • 适用:耐高热,不耐湿的物品 • 注意事项 • 物品洗净,玻璃器皿干燥 • 物品包装不宜过大过厚 • 消毒物品不与箱壁接触 • 160OC,2h

  29.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 3.煮沸消毒法 • 适用:耐湿、耐高热物品 • 要求:100℃,5~15分钟 • 消毒前物品洗净,全部浸没水中 • 根据物品性质决定放入时间及消毒时间; • 水沸计时、加物重计; • 海拔每增高300m,需延长消毒时间2min • 水中加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增强杀菌作用,还有去污防锈作用

  30.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 4.压力蒸汽灭菌法 • 特点: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 • 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

  31.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 注意事项 • 清洗干燥:物品表面清洁、干燥 • 包装合适:大小合适,不宜过紧 • 放置合理 • 控制加热速度,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 • 灭菌后处理 • 注意安全,专人负责 • 定期监测灭菌效果:主要有化学监测法、生物监测法(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32.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 5.低温蒸汽消毒法 • 适用于不耐高热的物品,如内镜、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 • 注意:控制其温度在73~80℃,持续10~15min进行消毒

  33.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 6.流通蒸汽消毒法 • 适用于食具、便器的消毒处理 • 消毒时间:15-30min • 要求:100°C的水蒸汽

  34.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光照 1.紫外线消毒法 • 设备:低压汞石英灯管 • 杀菌波长:250~270nm • 用途:空气、物品表面、液体消毒 • 空气:每10m2用一盏30w灯, 有效距离不超过2m,消毒时间为30~60min • 物表:30w、25~60cm、20~30min,物品应摊开

  35. 1.紫外线消毒法 • 注意事项 • 保持灯管清洁: • 消毒条件:温度20~40℃,湿度40%~60% • 消毒时间: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 • 作好记录:使用时间不超过1000h • 加强防护:保护眼和皮肤,照射后应通风 • 定期监测灭菌效果:强度>70µw/cm2,方法:紫外线强度仪、化学测试法、 生物学测定

  36.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光照 2.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主要用于空气消毒、物品表面消毒、医院污水和诊疗用水的消毒、

  37. 注意事项 • 为保证消毒效果,使用时需关闭门窗; • 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2mg/m3; • 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对多种物品都有损坏; • 温湿度、有机物、pH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 • 空气消毒时,人员必需离开,待消毒结束后20-30min可进入。

  38.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电离辐射 原理:利用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 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如高分子集合物等

  39.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机械除菌 层流净化: • 医院内常通过高效过滤净化处理空气,除掉空气中0.5~5μm的尘埃,达到空气洁净的目的; • 包括垂直层流和水平层流; • 按净化后空气中含尘浓度分为100级、1万级、10万级等,其中100级洁净度最高。

  40.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 作用原理 • 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 干扰细胞酶的活性 •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 适用范围:不宜使用高温消毒、耐湿的物品

  41.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 根据物品性能和病原体特性选用合适的消毒剂 • 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 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测比重调整浓度,性质不稳定者应现配现用 • 物品应先清洁、干燥,后需全部浸入 • 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需用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42. 戊二醛 适用: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 浓度: 2% 方法:浸泡法,消毒时间20~45min,灭菌7-10h 注意事项: • 密闭保存;定期检测; • 对碳钢类制品有腐蚀性,浸泡前应防锈; • 灭菌效果受pH影响大; • 灭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干擦干; •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应注意防护

  43. 环氧乙烷 • 范围:电子仪器、光学仪器、书籍、化纤、塑 料制品、金属、陶瓷、橡胶制品、一次性诊疗用品等 • 注意事项: • 易燃易爆具毒性,密闭使用,环境通风; • 储存于阴凉通风、远离火源、静电处; • 温度<40℃,湿度为60%~80%; • 物品灭菌前不可用生理盐水清洗; • 不可用于食品类、油脂类的灭菌

  44. 过氧乙酸 范围:耐腐蚀物品、皮肤及环境等 浓度:0.05%~1%,30min;0.2%~0.4%,30~60min; 方法:浸泡、擦拭、喷洒 注意事项: • 贮存于通风阴凉避光处,防高温引起爆炸; • 原液低于12%禁止使用; • 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 现配现用,配制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 加强防护、监测

  45. 含氯消毒剂 范围:餐(茶)具、环境、水、疫源地等 方法:浸泡、擦拭、喷洒及干粉消毒等 注意事项: • 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 应现配现用; • 不宜用于金属制品、有色织物等的消毒; • 消毒后的物品应及时用清水冲净。

  46. 乙 醇 范围:皮肤、物品表面及医疗器械等 浓度: 70%~75% 注意事项: • 密闭保存于避火处; • 不适于手术器械灭菌; • 使用浓度勿超过80%; • 有刺激性,不宜用于粘膜及创面消毒。

  47. 碘 伏 范围:皮肤、粘膜、创面、物品等 用浓度:0.5%~2.0%:皮肤消毒; 0.05%:粘膜、创面消毒。 注意事项: • 避光密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 宜现用现配; • 皮肤消毒后勿需乙醇脱碘; • 不能消毒金属制品。

  48. 二、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 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 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 •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的监测

  49. (一)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 根据医院用品的危险性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 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

  50. (二)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1. 医院环境表面 • 一般只需清洗、擦拭。 • 地面湿式清扫或消毒液湿拖、擦洗、喷洒 • 墙面可用含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液喷洒或擦拭 • 各类物品表面一般用清洁湿抹布或蘸取消毒液的抹布 • 进行常规擦拭或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