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8

<<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

<<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 主讲人:陈运藻. 项目二 油气储运系统 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技能、知识和素质目标 技能目标 : 1. 能够正确认识几个安全相关基本术语; 2. 能够掌握安全管理的定义和 HSE 方针; 3 .能够正确认识 HSE 管理体系和 HSE 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及应用。 知识目标 : 1. 学习掌握油气储运系统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 2. 学习掌握安全管理的定义和 HSE 方针; 3. 正确认识 HSE 管理体系和 HSE 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及应用。 素质目标 : 1. 学习掌握 几个安全相关基本术语;

Download Presentation

<<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主讲人:陈运藻

  2. 项目二 油气储运系统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 技能、知识和素质目标 技能目标 : 1. 能够正确认识几个安全相关基本术语; 2. 能够掌握安全管理的定义和HSE方针; 3.能够正确认识HSE管理体系和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及应用。 知识目标 : 1. 学习掌握油气储运系统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

  3. 2.学习掌握安全管理的定义和HSE方针; 3.正确认识HSE管理体系和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及应用。 • 素质目标 : 1.学习掌握几个安全相关基本术语; 2.认识安全管理的定义和HSE方针; 3.认识HSE管理体系和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及应用; 4.正确认识人的不安全行为对油库生产的影响。 5.正确认识事故管理和事故管理的目的,逐步提高安全管理的能力。

  4. 任务一 应知的安全常用术语 一、认识几个安全相关基本术语 1、安全(safety) 定义: 安全是指在生产活动中,能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 亡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下的一种状态。 传统定义: 不发生导致人身伤害、职业病、死亡或引起设备或财产损失,或危害环境 的状态或条件。 • 现在定义: • 所谓安全,就是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或者说:发生导致人身伤害、职业病、死亡或引起设备或财产损失,或危害环境的程度没有超过允许的限度。

  5. 含义: (1)这里所说的安全是指生产安全,即不涉及军事或社会意义的安全护保安,也不涉及疾病、卫生有关的安全; (2)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一种状态; (3)安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 (4)构成安全问题的矛盾双方是安全与危险,而非安全与事故。因此,衡量系统是否安全不应仅仅依靠事故指标; (5)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产领域,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衡量系统是否安全的指标也不相同。

  6. 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为保证人、财、 物不受伤害或损失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基本含 义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知危险,二是消除危 险,两者缺一不可。 2、危险(danger) 定义:危险是在生产活动中人员伤亡或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的限度的一种状态。 危险包含了各种隐患,这些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直接原因。隐患包括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的,或者被人们所认识但尚未得到控制的各种危险。

  7. 3、风险(risk) 定义: 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又称危险性(danger property)。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造成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通常人们从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后果两方面评价系统的风险或危险性。 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是风险率。 风险率=危险源导致事故的概率×事故后果严重度。 R=P×S • R—为风险率; • P—事故发生的概率; • S—事故损失的大小程度

  8. 由于概率值难以取得,常用频率代替概率,风险率计算式可改写为:由于概率值难以取得,常用频率代替概率,风险率计算式可改写为: 事故次数 事故损失 事故损失 风险率 = × = 单位时间 事故次数 单位时间

  9. 4、危险源 (1)定义: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 传统上:危险源=危害因素 GB/T13816—1992《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危险和危害因素分为六类 ①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②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③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④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⑤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⑥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10. (2)危险源的分类: 根源危险源 危险源 根源危险源:也称为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 第一类危险源。 这类危险源是直接引起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能量、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这是发生事故的物理本质。 状态危险源

  11. 能量的存在: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和机械能等。能量的存在: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和机械能等。 能量的载体:如行驶的汽车、运转的机床、高空存放的物体、高压容器等。 危险物质:如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自燃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等。 这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体,并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又由于这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12. 伤害事故类型与第一类危险源

  13. 状态危险源 定义: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状态危险源,也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客观存在的能量、能量的载体以及危险物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条件的限制,处于受到约束或受控的状态,所贮存的能量不能意外释放而不会发生事故。但当这些约束条件一旦遭到破坏或失效,能量及危险物质则处于失控状态,将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些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条件或限制措施的破坏或失效的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14.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 失误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 故障 环境 人 物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15. 两类危险源的关系 (1)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2)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16.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1)定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 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 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物品: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17.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

  18. (2)分级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

  19. 4、安全性(safety property) • 与风险相对的是安全性,是衡量系统安全程度的客观量。系统风险越大,安全性就越差。 设S代表安全性,D为危险性,则应有 S=1-D。

  20. 5、事故(Accident) 定义: 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中,由于人们受到认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当前不能防止或虽能防止但未能有效控制而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 未遂事件 未造成损失 事件 造成损失 事故

  21. 事故分级: • 国家标准GB/T15236—94按伤害严重程度把伤亡事故分为: 事故分级 轻伤事故:只发生轻伤的事故 重伤事故:发生了重伤但是没有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发生了死亡的事故

  22. 1、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的事故,或一次死亡30人以下但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性质特别严重的事故,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 2、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及其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事故。 3、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重伤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及其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事故。 4、一般生产安全事故:一次死亡1人以上、2人以下,重伤3—9人或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及其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事故。

  23.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事故评价指标和等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事故评价指标和等级。 • (1)一般事故 •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一般事故: • a.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9人。 • b.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 • c.一次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在10万元及以上,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 d.一次跑油、料在10吨及以上。 • e.一次事故造成3套及以上生产装置或全厂停产,影响日产量的50%及以上。

  24. (2)重大事故 凡符合下列事故之一,为重大事故: a.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9人。 b.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0人及以上。 ’ c.一次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元)。 (3)特大事故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特大事故: a.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0人及以上。 b.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及以上。

  25. 事故的特性 (1)事故的因果性 • 事故因果性是说,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事故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多数事故的原因都是可以认识的。 (2)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 事故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是随机事件,即事故的偶然性。 • 事故的因果性又表明事故有其发生的必然性。长时期构成事故发生的条件,就必然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26. (3)事故的潜在性和预测性 • 事故在未发生之前,似乎一切都处于“正常”和“平静”状态,但并不是不发生事故。相反,此时事故正处于孕育和生长阶段。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 • 正是事故有孕育和生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某些信息出现,这正是事故的预测性。

  27. 二、安全科学主要观点 (1)没有绝对的安全 任何事物中都包含了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的油库并不意味着已经杜绝了事故,只不过相对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事故损失较小而已。安全科学所要实现的目标不是“事故为0”的那种极端理想的状况,而是达到“达到最大的安全程度”,达到一种实际上可能的,相对安全的目标; (2)安全贯穿整个寿命期间 贯穿系统从设计、施工、运行整个环节。例如,联合站设计; (3)系统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系统中的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安全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控制和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使系统达到一种安全状态。

  28. 第二类危险源 三、事故、危险源、安全措施之间的关系 安全措施 第一类危险源 事故

  29. 四、安全科学的主要内容 (1)危险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发现和识别系统危险源的工作,是危险控制的基础。 (2)危险性评价(risk assessment) 评价危险源所导致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达的程度。当危险评价结果认为系统危险性低于“可接受的安全水平”时,可忽略,否者要采取控制措施。 (3)危险控制 利用工程技术或管理手段消除和控制系统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一般应该在危险辨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实际在操作过程中,二者往往相互交叉,相互重叠。

  30. 五、安全管理 • (一)管理 定义:管理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有意识、有组织、不断进行的协调活动。 • 这个概念包含3层意思: ①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②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协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③ 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

  31. 科学管理学派的泰罗、法约尔等人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科学管理学派的泰罗、法约尔等人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 • 行为科学学派的梅奥等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研究制定激励人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 现代管理学派的西蒙等人认为,管理的重点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 一致认为:管理就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32. (二)安全管理 1、安全管理的定义 生产活动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有害因素,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保护措施,所造成危害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 安全管理是以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为目的,运用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相关科学的知识和理论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

  33. 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管理的职能,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并以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使劳动者处于一种安全的工作状态为主要目标。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管理的职能,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并以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使劳动者处于一种安全的工作状态为主要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各种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4. 2、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事故:人们在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出 现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致使原有行动暂时或永久停 止的事件。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安全 与生产密不可分;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性是企业生产系统的主要特性之一。

  35. 企业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密切关联、互相渗透。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是整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反映之一,企业的安全状况是整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反映。企业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密切关联、互相渗透。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是整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反映之一,企业的安全状况是整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反映。 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它还必须遵从于伤亡事故预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36. 3、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安全管理:对人的安全管理、对物的安全管理。 对人的安全管理:人是工业伤害事故的受害者,保护生产中人的安全是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同时,人又往往是伤害事故的肇事者,因此控制人的行为就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注重发挥人对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而言既是重要方法,又是重要保证。 对物的安全管理:就是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防止或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实现对物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37. 六、现代安全管理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 • 第一个重要特征: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必须时刻牢记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要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发和激励劳动者对安全的关注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上面来,形成让所有劳动者主动参与安全管理的局面。

  38. 第二个基本特征: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也就是要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整体的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第二个基本特征: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也就是要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整体的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1.全员参加安全管理 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为企业全员参加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2.全过程实施安全管理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要实施全管理,识别、评价、控制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39. 3.全方位实施安全管理 任何有生产劳动的地方,都会存在不安全因素,都有发生伤亡事故的危险性。因此,在任何时段,开展任何工作,都要考虑安全问题,都要实施安全管理。 第三个基本特征: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加速了安全信息管理的处理和流通速度,并使管理逐渐由定性走向定量,使先进的安全管理的经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

  40. 任务二 认识HSE管理体系 •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

  41. HSE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方式。它是主动预防、控制安全管理模式,突出强调了事前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之一。

  42. 一、学习掌握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 HSE管理体系是三位一体管理体系。H(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精神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S(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安全生产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保证;E(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

  43. HSE方针是企业对其在HSE管理方面的意向和原则声明,是HSE管理体系的中心主题,有效实施管理体系,必须有正确的方针作指导。“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是石化集团HSE方针和承诺,“积极开展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的各项活动,最大限度地追求实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国际一流的HSE业绩”是石化集团HSE总体目标,生产企业要始终将HSE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HSE方针是企业对其在HSE管理方面的意向和原则声明,是HSE管理体系的中心主题,有效实施管理体系,必须有正确的方针作指导。“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是石化集团HSE方针和承诺,“积极开展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的各项活动,最大限度地追求实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国际一流的HSE业绩”是石化集团HSE总体目标,生产企业要始终将HSE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44. HSE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有: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思想;全员参与的观点,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事前识别控制险情的原理。HSE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有: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思想;全员参与的观点,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事前识别控制险情的原理。 • HSE管理体系着眼于持续改进,采用PDCA运行模式,实现动态循环。通过持续改进,使体系得到不断完善。PDCA模式是指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按:策划—实施—检查—改进运行模式来建立的。PDCA是Plan、Do、Check、Act的首字母缩写。

  45. PDCA模式是管理体系中所广泛采用的一种过程模式,这种模式在识别和运作过程时,把过程分为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四个阶段,通过这四个阶段的持续循环,使过程效果得到不断提升。策划是依照组织整个方针和目标,建立与控制风险、提高信息安全有关的安全方针、目标、指标、过程和程序。 实施是实施和运作方针(过程和程序)。检查是依据方针、目标和实际经验测量,评估过程业绩,并向决策者报告结果。改进是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过程业绩。四个阶段成为一个闭环,通过这个环的不断运转,使HSE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46. 图2-2 PDCA循环的基本模型

  47. 策划阶段:就是对问题的事先考虑,此环节中预先决定干什么,如何干,什么时候干,以及谁去干等问题。计划阶段是对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包括:(1)确定组织的方针、目标;(2)配备必要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源等;(3)建立组织机构,规定相应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 (4)识别管理体系运行的相关活动或过程,并规定活动或过程的实施程序和作业方法等。为了使组织的管理制度化,以上过程可以以文件的形式来反映,称为“文件化的管理体系”。由于组织的方针、目标、活动及活动方式均在计划环节中确定,所以,此阶段是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 • 实施阶段:按照计划所规定的程序(如组织机构、程序和作业方法等)加以实施。实施过程与计划的符合性及实施的结果决定了组织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所以,保证所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是实施的关键。

  48. 检查阶段:为了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衡量,并采取措施修正消除可能产生的行为偏差。 • 改进阶段:管理过程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而需要随管理活动的深入,针对实践中所发现的缺陷、不足或变化的内外部条件,不断对管理活动进行调整、完善。 概括戴明模型,其核心内容是根据管理学的原理,为组织建立了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组织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HSE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都是应用了这一基本原理。

  49. 二、认识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及应用 • 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十方面: • ① 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职责; • ② 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 ③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 ④ 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 ⑤ 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 ⑥ 运行和维修; • ⑦ 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 ⑧ 检查和监督; • ⑨ 事故处理和预防; • ⑩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