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状况与问题

大连市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 辽宁省 大连市, 2005.08.25.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状况与问题. 董 玉 琦 (E-mail: dongyq@nenu.edu.cn ). 教 育 信 息 中 心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 内容提要.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与定位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三、信息技术主题教学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五、信息技术课程研究.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与定位. 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教育演进的简要模型 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背景与目标

nancy
Download Presentation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状况与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连市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 辽宁省 大连市, 2005.08.25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状况与问题 董 玉 琦 (E-mail: dongyq@nenu.edu.cn ) 教 育 信 息 中 心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

  2. 内容提要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与定位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三、信息技术主题教学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五、信息技术课程研究

  3.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与定位 • 教育信息化 • 信息技术教育演进的简要模型 • 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背景与目标 •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概念图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4. 信息化的内涵 • 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行业、区域、政府) • 公众信息素养的提升

  5.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系统化 国家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信息化

  6.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构成 设 设 施 设 备 建 设 设 信息资源开发 设 信息技术教育 设 基础教育信息化规划与政策

  7. 信息技术教育演进的简要模型 LE CE ITE ICTE IE TE LE表示图书馆教育(Library Education),CE表示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TE表示技术教育(Technology Education),ITE表示信息技术教育(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ICTE表示信息与传播教育(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IE表示信息教育(Information Education)。

  8. 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背景与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学科群 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教育 计算机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信息素养

  9.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概念图 翻跟斗法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学科教育

  1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 普通高中的学习领域 • 高中技术领域的两部分之一 •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重要途径之一 •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衔接 • 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衔接

  11.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原理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理念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利用

  12.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原理 1.构成要因 2.价值取向 3.目标体系

  13.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构成要因 • 基于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课程 • ——交流、协作和决策 • 基于社会需求的信息技术课程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基于学科体系的信息技术课程 • ——STS的视角

  14.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 • 全人化取向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张力 • 多样化取向 • ——机会均等与特色发展之间的张力 • 主体性取向 •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 • 发展性取向 • ——文化继承与批判创新之间的张力

  15.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目标体系 •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 理解、实践与创造等三个层次 • 基于课程基本内容的课程目标:STS • 基于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

  16.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理解 • 不仅指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也包括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 • 理解是实践、创造的基础 • 理解不是简单的记忆,要在实践、创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理解

  17.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实践 • 实践是理解的价值体现,也是获得真正理解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更是实现创造的奠基石 • 要使学生充分获得体验(个人创造)的机会 • 要将学生的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机的统合起来 • 实践不等同于技能的训练、操作的强化

  18.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创造 • 创造是课程目标体系中的最高追求 • 创造是以批判(反思)为基础的 • 创造是一个充分实现理解的实践过程 • (调查:不同人群对著作权法的认知)

  19.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1、基础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它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

  20.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2、综合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其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权利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

  21.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3、人文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课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即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

  22. 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价值? • 信息文化的适应 • 信息文化的建设 • (例如:信息学习文化的建设) • 信息环境的改善(虚假广告)

  23. 理解信息文化的一个视角: 1.信息社会中的人——信息人 2.人——他人(有效交流) 3.人——社会(问题解决) 4.人——自然(信息系统) 5.人——自我(持续发展)

  24.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理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信息处理)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及其信息活动)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应用) 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社会参与)

  25. 课程标准组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在隐含的基础知识基础上,建构了: 技能——信息处理 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活动 问题解决——信息应用 价值观与责任感——社会参与 等四个层面。

  26.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 知识与技能:第1条和第2条 • 过程与方法:第3条、第4条、第5条、第6条、第7条和第8条,共六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9条、第10条和第11条

  27. 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选修2+(x)学分 必修2学分 信息技术基础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

  28.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 • 模块、主题、内容(项目)与活动建议 • 各个模块的任务、教学要点与组成 • 模块设计的理念

  29. 模块设计的理念 1.共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设计选修模块 2.必修模块突出基础性、综合性 3.选修模块的划分主要以技术主要线索 (三组)

  30.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 设计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 课程内容的最后确定 • 课程内容的发展意识

  31. 设计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1.坚持STS的理念 2.尊重历史 3.尊重现实

  32. 课程内容的最后确定 1.以技术为主,兼顾科学、社会 2.打牢基础,发展特长 3.保证共同,鼓励特色

  33. 课程内容的发展意识 1.实验稿:实验中发展 2.赋权教师:应用中发展 3.面向未来:发展是硬道理

  34. 24.对于课程标准,您认同的观点是: A、原则上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应结合本校设备、教师等实际情况而定; B、一定不能超过标准规定的内容; C、其他(请简要说明,100字以内)。

  35. 25.对于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您认同的观点是25.对于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您认同的观点是 A、课程标准具体化的操作性的文本; B、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知识范围; C、其他(请简要说明,100字以内)。

  36.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利用 1.如何看待课程标准? 2.如何利用教科书? 3.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 4.如何在利用课程资源的同时开发资源?

  37. 三、信息技术主题教学 • 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概述 • 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原理 • 基于主题教学的教学设计

  38. 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概述 • 在“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实证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课题实施过程中(1999年-2001年),针对当时普遍的、单一的“讲练结合”教学状况,我们率先把主题教学(Project-based instruction)应用到信息技术教材开发、教学活动设计等实践中。

  39. 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原理1 • (一)全面发展:从单纯技能到综合素养 • 内容定位:由计算机知识到信息素养 • 改善学习:被动的学习到主动的创造性地学习 • 全体发展:遵从共性到关注差异性。

  40. 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原理2 • (二)回归生活:从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 • 教学的着力点:学生兴趣——主题 • 理解:从掌握科学概念到在实际生活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实现信息文化的内化 • 让教师与学生焕发出生命活力:根植实践的生活化教学

  41. 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原理3 • (三)发展高级思维 • 高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 决策能力:主题教学中的批判性 • 问题解决能力:主题教学中的创造性

  42. 基于主题教学的教学设计

  43.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 教学评价的实际状况 • 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 一个折中的建议

  44. 教学评价的实际状况 • 比较任意的状态(自由、放弃) • 上级教研部门涉及(终结性的笔答或上机考试) • 教师单元作品评价

  45. 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 评价的可操作性 • 关注评价的诊断功能 • 评价量规的前置与学生参与

  46. 五、信息技术课程研究 •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背景 •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体系架构 •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方法属性 •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若干领域

  47. (一)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背景 •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内涵过于狭隘 •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系统性不强 •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共同体尚未建立 •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有效性有待提高 •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策略不够完善

  48. (二)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体系架构 应 用 原 理 设计原理 基 础 政 策 设 计 实 施

  49. (三)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方法属性 • 临床性 • 人本化 • 系统性 • 多视角 • 综合性

  50. 所谓临床性,就是讲要研究在信息技术课程实践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而不是虚假的、为了“研究”而杜撰出来的问题。其实,进一步考虑临床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所研究的问题的是否真实?另一方面,实际问题是千头万绪,异彩纷呈,是否抓住了关键的或根本的问题?因为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所谓临床性,就是讲要研究在信息技术课程实践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而不是虚假的、为了“研究”而杜撰出来的问题。其实,进一步考虑临床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所研究的问题的是否真实?另一方面,实际问题是千头万绪,异彩纷呈,是否抓住了关键的或根本的问题?因为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