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第十一章  能力

第十一章  能力. 本章主要内容: 能力的一般概念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能力的测量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学习分析.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 能力的概念、种类、结构与测量;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掌握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形成与培养的途径。 二、教材分析 1. 本章重点: ( 1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 2 )掌握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形成与培养的途径。 2. 本章难点: (1) 能力的结构理论 ( 2 )能力的测量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 多媒体教学 2 。讲授法 3. 课堂讨论 四、教学时数 12 学时.

mill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一章  能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能力 • 本章主要内容: • 能力的一般概念 •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 能力的测量 •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2. 学习分析 • 一、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能力的概念、种类、结构与测量;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掌握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形成与培养的途径。 • 二、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 •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 (2)掌握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形成与培养的途径。 • 2.本章难点: • (1)能力的结构理论 (2)能力的测量 •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课堂讨论 • 四、教学时数 • 12学时

  3. 第一节 能力的一般概念 • 一、 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人顺利地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 张春兴:含义有二,一是个人现在实际“所能为者”;二是个人将来“可能为者”。

  4. 二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 (一) 区别 • 1. 能力,知识.技能属于不同的范畴 •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有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即”“是什么”的知识,另一种是程序性即“如何做”的知识。技能是活动的方式,有时表现为一种操作活动方式,有时表现为一种心智活动(智力活动)方式。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 2. 能力,知识.技能发展不同步. • 3.能力,知识.技能的概括水平不同 • 4.知识,技能在一生中通过积累而增多而能力发展有一定的限度. • 5.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5. (二) 联系 • 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表现为: • 1.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 2.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6. 三、 能力、才能和天才 • 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不是依靠一种能力,而是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能把这些能力结合起来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就叫才能。 • 能力的高度发展称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它使人能顺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的活动。天才往往结合着多种高度发展的能力。

  7. 四、 智力 • 1.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 2.智力是一种潜在的学习能力 • 3.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 4.智力是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综合 • 5.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

  8. 关于什么是智力的研究 国内学者: 1、智力是一种偏于认识方面的能力。朱智贤: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或个性特点,偏重于认识方面的特点;董纯才:智力是使人顺利地从事多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识能力的有机结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9. 2、智力就是能力:林传鼎:智力就是能力或智能,即人们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能力:ability,智力:intelligence)2、智力就是能力:林传鼎:智力就是能力或智能,即人们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能力:ability,智力:intelligence) 3、智力是一种先天素质,特别是脑神经活动的结果(吴天敏)

  10. 国外学者: • 1、智力是个体学习的能力。个体的学习成绩就可以代表智力的水平。有人认为:智商130的人可以获哲学博士学位、120可以大学毕业、115的人可以读到大一、110的人可以高中毕业,有一半可以升大学。 • 2、智力是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奈、推孟 • 3、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德】斯腾 【瑞士】皮亚杰 4、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弗里曼、史蒂芬斯、希尔加德

  11. 启示: 1、智力研究是热点; 2、对智力多角度研究; 3、共同点:解决问题; 4、刚刚起步,很不成熟。

  12.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 一、 能力的种类:四种基本的分法

  13. (一)根据能力的范围分类 :可将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的综合体有时又称智力,指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特殊能力 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写作能力等。同一种特殊能力包括多种成分,如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情感能力和音乐动作能力等,且有优势上的个体差异。 二者关系

  14. (二)根据能力的形成方式分类: 可以将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言谈举止而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能力模仿能力,班杜拉认为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主要方式,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 创造力 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 二者关系

  15. (三)根据能力的特殊功能分类: 可将能力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 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操作能力 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 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6. (四)根据能力的发展趋势分类: 可以将能力划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流体能力(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渗透在一切活动中,是指与基本心理活动过程相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 晶体能力(晶体智力) 指获得语言(词汇)、 数学(计算)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与 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是经验的结晶,是过去对流体智力运用的结果,大部分属于从学校中学到的能力.

  17. 二、 能力(或智力)的结构 • 主要有因素说、结构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 (一)能力的因素说:单因素说、独立因素说、二因素说、群因素说、智力多元理论

  18. 1. 单因素论 • 主张智力单因素论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智力上有高低之分,但智力只是一种总的能力。例如,高尔顿、比奈、推盂等人都主张智力是单因素的,他们编制的量表只提供单一分数(智商),只测一种智力.

  19. 2、独立因素说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E.L.Thorndike,1911) 认为人的能力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组合而成,各成分或因素之间无任何内在联系,完全是独立自主的。换言之,能力仅是诸多成分(或因素)机械组合而成的心理特征。这种学说很快受到人们的批评。心理学家们很快发现,当人们完成不同的认知作业时,他们所得到的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这说明各种能力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提出者 学说内容

  20. 3、二因素说 斯皮尔曼(C.Spearman) 认为人的能力由两个因素即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是遗传的,它是人完成各项实践活动所必需的首要因素,是人基本的心理潜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高低。特殊因素(S因素)仅是完成特定活动所需的智力因素。 提出者 学说内容

  21. 4、群因素说 瑟斯顿(L.L.Thurstone) 认为大多数人的能力可以分解为7种原始因素:计算、言语流畅、词语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不同的原始因素相互组合,构成独特的能力结构,体现特有的能力水平。 提出者 学说内容

  22. 5、智力多元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 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7种智力成分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 提出者 学说内容

  23. (二)能力的结构理论 • 有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智力结构的理论。这一理论是把一般智力活动所共有的操作方式、操作内容和操作的产品作为智力的三个维度,并把这三个维度作为长、宽、高构成一个智力的三维立体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智力的三个维度是 内容、操作和产物。

  24. 1、三维结构模型说 吉尔福特(J.P.Guilford) 认为智力结构可区分为3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内容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操作是由上述认识对象或材料引起的智力活动的过程。产品是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由于3个维度和多种形式的存在,智力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150种。 提出者 学说内容

  25. 2、层次结构说 阜南(P.E.Vernon) 他将能力结构概括为一种由上下4个层面组合而成的结构。能力最高层次为“普通因素”;第2层次为大因素群,包括言语和教育、操作和机械因素;第3层次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及操作信息、空间信息等方面的能力;第4层次为各种特殊因素。4个层次自上而下形成完整的能力结构。 提出者 学说内容

  26. (三)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 有智力三元论、PASS模型:

  27. 1、智力三元论 斯腾伯格(Sternberg) 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全的,它们只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3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和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3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提出者 学说内容

  28. 2、智力的PASS模型 纳格利尔里和戴斯(Naglieri&Das) 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PASS)。它包含了3层认知系统和4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3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 提出者 学说内容

  29. 此外还有: • 艾森克提出的三维结构论:心理过程(推理、记忆、知觉),材料(词语、数字、空间)和品质(速度、质量) • 卡特尔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 智力的投资理论:1991年,斯腾伯格、罗拔托提出,创造性有6种基本资源:智力过程(包括三元论中的资源)、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环境;这6种资源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 公众的智力观:斯腾伯格问卷大众观点,归纳为言语智力、问题解决、实践智力

  30. 我国学者关于智力结构的研究 1、朱智贤(1982):智力是能力的综合体,包括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 2、林传鼎(1985);思维、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元认知能力(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 3、吴福元(1993)三亚结构理论:素质结构(遗传)、认知结构(智力因素)和动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4、林崇德: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最基本特征是概括;智力由思维、感知、记忆、想象、言语和操作技能构成 5、智力结构的矢量坐标体系:1988,丁润生,环境轴、先天轴和能动轴 6、公众的智力观:张厚粲、吴正(1994):高智商儿童和成人都具有思维能力、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和记忆力等5项指标较高

  31. 第三节 能(智)力的测量 • 能力测量就是确定能力的广度和发展水平。 • 分类:按能力的种类分——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按测验方式分——个人和团体测验;按测验内容的表述方式分——文字和非文字测验; • 目的:儿童——因材施教;专业人员选拔;心理健康诊断 • 本节涉及:一般能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能力测验

  32. 一、 一般能力测量 • (一)智力测验的由来:中国孟子认为心与物都有可测量的特性;三国刘劭认为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推测其心理;七巧板、九连环等测量工具;比内和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量表。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斯勒编制了新的智力量表,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智力测验有两种:斯坦福-比内智力测验和威克斯勒智力测验

  33. (二).常用量表介绍 • 1斯坦福一比奈量表 :表示智力水平的方法:比率智商,即通过测验所得到的儿童心理年龄(智力年龄)与他的实际年龄的比率。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表示智力水平的方法:离差智商,即一个人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 3. 中国比奈测验 • 4..瑞文测验

  34. (三)智力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 1.标准化与常模 一个好的测验,、在编制时要经过标准化的过程。所谓标准化是指测验编制时要经历4个标准式的步骤: • 第一,按照测验的性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 • 第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确定标准化样本。 • 第三,施测程序标准化。要使测验准确有效,就要使测验的施测和评分都有统一的标准。 • 第四,统计结果,建立常模。 • 2.信度 : 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调不同的测验要求不同的测量信度。 • 3.效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35. 二、特殊能力(职业定向能力)及创造力测验

  36. (一)、特殊能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是一类对管理能力、运动能力、机械能力、艺术能力、音乐能力等专业能力的测定。该类测验有利于发现特殊才能,因材施教,并能充分发挥潜力,使人尽其才,材尽其用。

  37. 常用特殊能力倾向测验介绍 • 1、音乐能力测验 • 一般认为,音乐能力包括音乐基本感觉辨别力、音乐关系理解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的演奏或运动能力等四个方面。 • 2、文书能力倾向测验 这种特殊能力测验侧重于知觉的速度。

  38. 常用一般能力倾向(职业定向)测验介绍 • (1)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 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是由美国劳工部就业保险局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70年代修订的,是职业咨询和安置中最有效的一套测验。 • (2)BEC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在能力倾向和各种不同的职业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样就可以根据被试在职业能力测验的各个分测验上的得分,来评价其在各种不同职业上的潜力。

  39. (二)创造力测验 1、定义: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2、创造力的核心:发散思维(品质: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0. 3、创造力的特征 • 吉尔福特等人研究,创造力的特征有6点: • 敏感性 • 流畅性 • 灵活性 • 独创性 • 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务的多种使用方法。 • 洞察力

  41. 创造能力测验旨在探测一个人的创造潜能。创造力测验的内容不强调对现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亦无统一固定的答案,测验结果所反映的是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超乎寻常的独特性,因而创造力测验项目需进行专门解答,根据受试者回答的数目多寡、恰当性、复杂程度和创造性来评定分数。创造能力测验旨在探测一个人的创造潜能。创造力测验的内容不强调对现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亦无统一固定的答案,测验结果所反映的是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超乎寻常的独特性,因而创造力测验项目需进行专门解答,根据受试者回答的数目多寡、恰当性、复杂程度和创造性来评定分数。

  42. 实验研究材料 • 推孟对创造力作了长期研究,发现富有创造力的人具有下列特质:工作持久性;目标确定性;自信而无自卑感;能适应社会;精神健康;较少受情绪干扰。吉尔福特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智力与创造力之间并不具有直接的联系。一般说来,IQ低的人很少有高创造力,IQ高的人不一定都具有创造性。 • 创造力测验不强调对现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强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超乎寻常的独特性。

  43. 例如, • 华莱奇和科甘(Wallach & Kogan,1965)用一系列的测验测量了儿童思维的流畅性:①尽量说出几种常见东西的用途,如鞋子、软木塞等;②尽量说出一对物体相似的地方,如火车与拖拉机、马铃薯与胡萝卜等;③尽量列举一个抽象范畴所具有的各种实例,如圆形的东西有水珠、皮球、盖碗等;④在看到某个抽象的图形或线条画时,尽量说出你所想到的意义。研究者记录了儿童所做出的反应数量和具有创造性的反应数量。通过这两方面的度量,就可以了解儿童思维的流畅性与独创性。

  44. 巴朗(Barron,1981)曾设计了一系列的测验,研究那些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这些测验包括:解释墨迹图,用彩色方块拼图,在一个微型舞台上创造一种舞台设计,完成一些未画完的图画,说明自己对图片和图案的艺术爱好,根据随机抽取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尽量编出词汇众多的故事。从这些测验发现,富于创造力的人都喜欢复杂的、不对称的、生动的图画。在墨迹测验和符号意义测验中,他们都喜欢做出不寻常的反应。巴朗(Barron,1981)曾设计了一系列的测验,研究那些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这些测验包括:解释墨迹图,用彩色方块拼图,在一个微型舞台上创造一种舞台设计,完成一些未画完的图画,说明自己对图片和图案的艺术爱好,根据随机抽取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尽量编出词汇众多的故事。从这些测验发现,富于创造力的人都喜欢复杂的、不对称的、生动的图画。在墨迹测验和符号意义测验中,他们都喜欢做出不寻常的反应。

  45. 4、主要的创造力测验类型 • (1)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散思维测验 • 代表:吉尔福特,测验项目:词语流畅性、观念流畅性、联想流畅性、表达流畅性、非常用途、解释比喻、用途测验、故事命题、、事件后果的估计、职业象征、组成对象、绘画、火柴问题、装饰等。其中前10项要求言语反应,后4项要求用图形内容反应。 

  46. (2) 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 代表:盖泽尔斯(J.W.Getzels)和杰克逊(P.W.Jackson) • 内容:5个项目:词语联想测验、用途测验、隐蔽图形测验、完成寓言测验、组成问题测验

  47. (3) 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 代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托兰斯(E.P.Torrance)等人 • 内容:3套12个分测验。分别是词语、图画和声音词语创造性思维测验; • 评分标准:流利、灵活、独特、精密

  48. 科学使用能力测验 • 智力测验是可能的和必需的 • 智力测验的局限性:效度(知识与智力)、公平性(文化差异)、个性创造性、测评结果对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 • 科学使用:相对的、肯定个人自我努力等个性因素、突出专业的严谨审慎。

  49. 第四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 一、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 2.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也有人说到40岁)。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 3.人的流体智力(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稳步上升(25岁以后渐趋平缓). • 4.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成年期又是一个工作时期。在二十五六岁至四十岁间,人们常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

  50. 二、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正态分布 • (二)表现早晚差异 • (三)  能力类型的差异(四)性别差异:数学、言语、空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