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感覺統合促進寶寶發展 --體驗世界,掌握未來

感覺統合促進寶寶發展 --體驗世界,掌握未來. 高麗芷 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 (02)2737-4090, 0928-277-604 kau-si@kau-si.org. 現職. 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 執行長 信誼基金會 顧問 臺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 顧問 國立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講師. 資格. 國際感覺統合組織合格治療師 美國合格職能治療師 中華民國合格職能治療師 美國職能治療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畢. 資歷. 前臺北市立療養院復健科主任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學會第二,三屆理事長 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創會暨第二屆理事長. 榮譽.

mikko
Download Presentation

感覺統合促進寶寶發展 --體驗世界,掌握未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感覺統合促進寶寶發展--體驗世界,掌握未來 高麗芷 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 (02)2737-4090, 0928-277-604 kau-si@kau-si.org

  2. 現職 • 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 執行長 • 信誼基金會 顧問 • 臺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 顧問 • 國立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講師

  3. 資格 • 國際感覺統合組織合格治療師 • 美國合格職能治療師 • 中華民國合格職能治療師 • 美國職能治療碩士 • 國立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畢

  4. 資歷 • 前臺北市立療養院復健科主任 •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學會第二,三屆理事長 • 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創會暨第二屆理事長

  5. 榮譽 • 第十三屆十大傑出女青年(民國79年)

  6. 著作 • 感覺統合:上篇—發現大腦,信誼基金出版. • 感覺統合:中篇—全腦開發,信誼基金出版. • 感覺統合:下篇—因材施教,信誼基金出版. • 兒童情緒障礙與情緒管理,師大書苑. • 只是過渡現象嗎?:上篇—發展階段,信誼出版. • 只是過渡現象嗎?:下篇—問題行為,信誼出版. • 嬰兒按摩,信誼基金出版. • 寶寶按摩DVD,信誼基金出版. • 發現大潛能CD,信誼基金出版. • 感覺統合 開發潛能tape,小太陽公司. • 因材施教 親子和諧tape,小太陽公司.

  7. 推展史 • 72年自美國引進國內,獲北市教育局委託研究 • 73年信誼學前教育月刊闢<感覺統合>專欄 • 74年親子館主持<感覺統合遊戲班> • 75年出版<感覺統合--透視兒童發展的奧秘> • 84年增訂為<感覺統合上篇;下篇>兩書 • 92年推出<0~3歲全方位促進感覺統合寶盒> • 94年成立<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院> • 95年增訂為<感覺統合上篇、中篇、;下篇>三書 • 96年在台中市伯克萊全腦教育學校、台南市YMCA公園校、協進校開課。

  8. 讓養兒育女成為樂事 • 孩子哭鬧不休,大人情緒失控,失手致孩子受虐或致死 • 誰的抗壓能力差? • 當出現狀況,交由抗壓能力強的人出面掌控全局.

  9. 真理與迷思 • Dr. Watson的理念:柔情喪志,嚴格遵守行為改變技術的原理及原則,孩子才能成龍成鳳。 • 羅馬尼亞孤兒的悲哀 • 不要寵壞孩子,哭了不要抱他,以後才好養。 • 嬰兒猝死症 • 搖晃徵候群 • 懷孕週數很低,體重很輕,卻能存活的方法.

  10. 感覺統合 • 感覺統合,藉觸覺、味覺、嗅覺、前庭平衡覺、運動覺、聽覺、視覺等感覺神經系統, • 感知自己身體狀況及知曉環境訊息的能力, • 腦部對各種資訊作過濾、促進、組織、整合,及時做出適當的反應,與環境融合。

  11. 基因與環境的關係 • 人體有35,000個基因 • 基因以開/關的方式掌控大腦的發展 • 環境的刺激,決定這個開/關的啟動 • 行為因先天設定的大腦機制而出現,但行為反過來修飾大腦的神經迴路.

  12. 基因與環境的關係 • 產後憂鬱症的母親養育的一歲嬰兒,用MRI顯示左前額葉區已不正常. • 顯示出生後外來的刺激,會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發展與連接 • 語言的發展是最佳範例 • 父母,保母,老師的言行對孩子影響重大. • 找到良師益友可諮詢,傾吐.

  13. 腦的進化 • 神經管的前端膨脹形成前腦,中腦和後腦. • 前腦的最前端演化成新皮質. • 其中額葉最重要,稱總裁腦,掌管計畫,策略,工作記憶等重要功能,佔全腦的21% • 猴子的前腦佔全腦的17%,狗7%,貓3.5%. • 大腦雖然只佔體重的2%,卻用掉身體20%的能源. • 聰明才智跟大腦中神經連接的密度有聰明與腦的大小沒有絕對的關係.

  14. 大腦活化進度 • 出生時,大腦局部葡萄糖的代謝率比成人低30%. • 10個月時,大腦葡萄糖的代謝已達成人的地步. • 3歲,達到成人的二倍. • 3~10歲保持高曲線. • 10歲,開始下降. • 16~18歲,降到成人的程度.

  15. 機會之窗 (Dr. Harry Chugani) • 從出生到青春期, 大腦保持高密度的神經聯絡網, 是學新技術的最佳時機.透過不斷的刺激,大腦會決定什麼迴路該留下,什麼該修剪掉.早期的經驗是神經迴路存廢的關鍵. • 人腦在一出生時,和黑猩猩的差不多大.黑猩猩3個月後腦就不長了,人的大腦長到25歲才成熟,對自己行為.

  16. 運動皮質區和感覺皮質區,是大腦皮質中最早完成髓鞘化的區域,運動皮質區和感覺皮質區,是大腦皮質中最早完成髓鞘化的區域, • 剛出生時,嬰兒無法分辨哪裡被觸摸,因為感覺皮質區尚未分化完成. • 陸續透過觸摸的經驗,使感覺皮質區慢慢發展出身體各部位的地圖. • 8個月大的嬰兒把東西放入嘴內,即利用較早成熟的感覺皮質區分辨形狀,質感.

  17. 羅馬尼亞孤兒 • 65,000個孤兒,每天22小時被孤立,奶瓶掛架子上餵奶,社會與感覺被剝奪,嬰兒與照顧者10:1,幼兒為20:1. • PET最大不同在彼此緊密連接的:顳葉內側的杏仁核,顳葉皮質及眼眶皮質. • 這些迴路的中斷或是結構的破壞,造成依戀(依附)行為的缺失.

  18. 功能良好 動作協調 活動量適切 專注 學習成就與智力相當 自尊與自信, 情緒穩定 功能失調 動作笨拙 活動量過低或過高 注意力分散 學習障礙 缺乏自尊,自信 情緒障礙 感覺統合成果表現

  19. 身體知覺—頂葉 觸覺: 觸覺依賴,觸覺遲鈍,觸覺防禦 • 觸覺依賴—需要特別多的撫摸,戒不掉奶嘴,吸手指的習慣;過分愛到處亂摸東西。 • 觸覺防禦—不喜歡被碰或撫摸;拒絕洗臉/洗頭/理髮;不喜歡穿毛料衣物;討厭踩沙灘/草地 • 觸覺遲鈍—意外碰傷時,自己未能察覺。 動覺:負責身體關節伸縮移動的位置,肌張力。

  20. 觸覺依戀型 • 有些孩子因出生前後缺氧或其他的因素,使腦部的感覺統合不良,觸覺運作無法順暢. • 在嬰兒時期,觸覺需求(包括口慾)未獲得適當的滿足,例如:媽咪禁止寶寶吸手指,不准吸奶嘴,不給玩具,怕寶寶把玩具放入嘴裡。以致到幼兒期長期地對特定的觸覺刺激(如:奶嘴、手指、手帕、毛毯)產生過分的情感依附。

  21. 失調現象類別: 觸覺依戀 • 過分依戀奶嘴或吸吮手指. • 過分依戀自己專用的小棉被或手帕. • 過分喜歡摸別人或某些物品. • 需要父母特別多的撫摸.

  22. 面對觸覺依戀的方法 • 這種孩子通常有長期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習慣。父母要改掉他們這些習慣時, • 不要採取高壓或恐嚇的手段,應該先適度地滿足孩子對觸覺的需要(包括口慾),同時也要加強親子間的關係,讓孩子覺得媽媽可信賴、很親近, • 同時提供適合他年齡、能力的操作玩具,適時將口腔的觸覺需求,提升到手掌的觸覺需求,進而推動孩子手步精細動作協調的發展。

  23. 對觸覺刺激有兩種反應: • 防禦性的反應─這是單純的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自然反應。 • 識別性的反應─這是大腦進行的精密觸覺辨識反應。 • 正常人均能適當地應用上述這兩種反應,應付各種情況. 比如,手碰觸到炙熱的火爐時,立即出現縮手的防禦性反射動作,保護自己,以免被燙傷。但如果要伸手在口袋中辨識錢幣或鈕釦時,會出現辨識反應,找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24. 觸覺防禦型 • 這類孩子多半是因出生前後發生缺氧情況,如難產、臍帶繞頸等,致使觸覺神經核受到傷害;或是因為嬰兒時期很少被抱,少有觸摸的機會,以致觸覺神經系統之成熟不足,對觸覺刺激無法加以適當的處理,久而久之,養成以排斥的方法來應付外來的刺激。 • 這種孩子由於經常像驚弓之鳥,忙於應付各種觸覺刺激,所以無法集中注意力,情緒較不穩定,容易與人起衝突,人際關係也很差。

  25. 失調現象類別: 觸覺防禦 • 對溫度(如氣溫、水溫或食物)變化極為敏感 • 不喜歡赤著腳在草地或沙灘上行走 • 洗臉、洗頭或理髮時非常不合作 • 不喜歡穿毛料或是質料較粗的衣服 • 討厭別人幫他脫 / 穿衣服 • 相當怕癢 • 不喜歡被父母以外的人碰觸、撫摸或擁抱 • 被別人觸摸後習慣去抓或輕揉該處 • 被別人突然碰到時極易發怒

  26. 面對觸覺防禦的方法 • 這類兒童由於逃避令他不舒服的觸覺刺激,經常限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般的戒備狀態,所以,父母一方面不要斥責他們;再則,可以在他們洗臉、洗澡或睡覺前,以手或柔軟的毛巾,柔和地觸壓或按摩孩子的手、腳或背部。 • 這些刺激具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可以減輕孩子緊張痛苦的感覺,進而孩子比較容易與父母合作,也比較容易放鬆而入睡。

  27. 觸覺遲鈍型 • 孩子出生前後缺氧,傷及觸覺神經核時,除了可能造成觸覺防禦過當外,也可能導致孩子觸覺遲鈍。另外,若是嬰兒時期經常生病,或父母過於保護,很少讓孩子以手的觸覺去探索環境的機會,也會影響孩子觸覺辨識能力的發展。 • 由於觸覺較為遲鈍,對自己身體形象的認識比較不足,利用手的觸覺辨識來環境的能力也差,學習新動作的成效不理想,舉止顯得笨手笨腳的樣子。

  28. 失調現象類別: 觸覺遲鈍 • 被別人觸摸時不易察覺到 • 碰撞瘀血或流血時自己常未察覺 • 一點都不怕痛;不怕打針或看牙醫. • 天氣變冷或變熱時,不能敏感地察覺. • 拿東西時常掉落地.

  29. 面對觸覺遲鈍的方法 • 用軟刷來刷孩子手心、手臂、 背部、 腿部,以喚醒觸覺; • 特別要注意,嬰兒學爬的階段對觸覺識別的發展極為重要,父母千萬別老是把嬰兒放在嬰兒車或學步車內,使其喪失了爬行及以手觸摸環境的機會。 • 提供各種觸感的觸摸玩具,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增進觸覺識別能力。

  30. 前庭覺—小腦,內耳前庭器 偵測地心吸引力與頭部位置關係 • 過分喜歡旋轉,搖晃,攀爬,重複玩多次。 • 睡前要搖很猛,才睡得著。 • 喜歡爬高處往下跳,沒有危險的概念 • 不喜歡被舉高,懼高,怕搭電動扶梯 • 不喜歡被抱著旋轉,害怕坐旋轉地球,易暈車 • 不喜歡騎木馬,盪鞦韆,不敢玩兒童遊樂園的設施。

  31. 深入觀察前庭系統反應 • 旁觀孩子對地心吸力的反應:垂直、水平、旋轉等方向之搖晃、加速度或減速度等刺激。 • (一)前庭促進功能不足 • (二)前庭抑制功能不足

  32. (一)前庭促進功能不足 • 特別喜歡旋轉(自己轉圈、翻筋斗、側滾;坐旋轉地球、咖啡杯等遊戲設備),不會感到頭暈。 • 特別喜歡搖晃(自己搖頭晃腦;被抱著搖晃;睡搖籃、騎木馬、盪鞦韆等),不會感到頭暈。

  33. 特別喜歡攀爬(在桌、椅、床等傢俱間攀爬;攀爬網、潘爬架等),不會感到害怕。特別喜歡攀爬(在桌、椅、床等傢俱間攀爬;攀爬網、潘爬架等),不會感到害怕。 • 特別喜歡從高處往下跳,毫不猶豫。 • 特別好動,經常用跑步代替走路,精力無窮。 • 睡得少,動得多。 • 睡前搖頭搖得很厲害,才睡得著。

  34. 面對前庭促進不佳的孩子 • 玩同一個活動,別人所獲得前庭滿足感,但這類孩子可能只得到1/10的刺激,故需要十倍的活動量,才得到滿足感。 • 父母勿以為用打罵可讓他安靜下來, • 善用搖籃,騎木馬、坐電動玩具、溜滑梯、盪鞦韆、跳彈簧墊等活動,以獲得豐富的前庭刺激,幫助孩子腦部前庭系統傳導正常化。

  35. (二)前庭抑制功能不足 • 嬰兒期不喜歡搖晃(抱著搖晃、睡搖籃)。 • 嬰兒期不喜歡被高舉。 • 嬰兒期不喜歡被抱著旋轉。 • 幼兒期不喜歡騎木馬、盪鞦韆等。 • 幼兒期害怕站在高處,或跨越水溝。

  36. 滿三歲以後仍害怕搭乘電動扶梯。 • 連坐旋轉木馬都不喜歡。 • 害怕走平衡木。 • 很容易暈車。 • 經常癱在椅子、床上,趴在桌上,即使 站著也喜歡靠在人或物上,看似缺乏精力。 • 不喜歡動,以致活動量太低。

  37. 提供各類前庭刺激的設備 • 搖盪的活動(搖籃、搖木馬等) • 加速度的活動(滑梯) • 抗地心引力的活動(翹翹板、攀爬架) • 旋轉活動(被抱著旋轉、旋轉地球等) • 平衡的活動(走直線、平衡木等)

  38. 動覺系統的功能 • 引發反射、 • 產生自主反應 • 修飾動作的精準, • 對動作的執行居關鍵影響角色。

  39. 運動—頂葉 粗動作技巧: • 頸部無力,很晚翻身,不曾爬過,很晚才會走路 • 平衡差,腿無力,常跌倒,走樓梯倚賴扶手 • 動作笨拙,緩慢 ;易絆倒,碰傷。 • 攀爬架子,騎三輪車很慢 • 玩踢球,丟接球有困難

  40. 精細動作靈巧(手,眼,舌唇): • 流質食物吃很久,不喜歡咀嚼,流口水較久 • 眼睛欠靈活 • 拿東西易失手掉落 ;容易把東西弄壞。 • 慣用手建立慢 ; 手無力 • 脫,穿衣服,解扭釦學得慢

  41. 動作發展要素 • 肌力 • 平衡 • 協調 • 耐力 • 韻律 • 敏捷

  42. 聽知覺—顳葉 聽力,聽覺注意,聽覺速度,聽覺長度,聽覺理解,聽覺記憶 • 重聽 • 語音分辨不清—相近音混淆不清 • 對聲音過度敏感,煩躁不安,睡中驚醒 • 聽覺記憶差—忘記交待的事,不會背書 • 聽覺理解差—上課聽不懂,回家從頭教

  43. 聽覺,聽知覺失調現象 對突發的大聲響,如關門聲等沒有反應 聽到鈴(人)聲不會轉頭或靜下來傾聽 聽到聲音頭不會轉向聲源 不會注意熟悉的聲音,如媽媽對她說話 別人叫他的名字時卻沒有反應 跟他說話,常沒聽到似的,沒反應 語音分辨不清,如:水餃聽成睡覺 經常不聽指揮,其實是因聽覺理解差 易因不相干的聲音而分心

  44. 聽知覺辨別能力差 • 要孩子少看電視,多訓練孩子閉目傾聽環境中的聲音(例如:自來水的流水聲、沖馬桶的聲音、摩托車的聲音、汽車的聲音等),

  45. 聽知覺過濾能力差 • 讓他們戴上耳機聽故事錄音帶,隔絕背景聲音,訓練集中聽覺注意力。 • 在孩子學習的場所(例如:教室或書房內)控制不必要的噪音。 • 在有背景音樂的環境中,訓練他們注意傾聽主要聲音。

  46. 語言障礙現象 應發展月齡 不會發出ㄚ、ㄨ等牙牙學語聲 3 不會發出ㄍ、ㄨ等牙牙學語聲 6 不會做申舌頭、吹口水等動作 7 不會發出ㄅㄚ、ㄇㄚ等音 8 不想與人溝通,也不使用手勢 12 不會有意義地叫爸爸、媽媽 12 說話時如不伴隨手勢他就不懂說話者的意思 18 仍不會用語彙表達意思 24

  47. 語言學習的關鍵期 • 母語是在自然環境下學會的第一語言,只要在正常家庭長大,就足以啟動大腦中的學習語言機制,母語學習有敏感期. • Jenny被精神不正常的父親關了13年,之後語言雖經語言學專家教導,始終不正常,因為已過了關鍵期. • Isabel被關6年,在一年內學會語言,進入正常小學讀書,迎頭趕上了.

  48. 胎兒7個月大時,聽力已完全具備. • 嬰兒可以分辨世界上所有的語音. • 剛出生會分辨法文與俄文 • 5個月大能分辨同一型語言內各種語言的差異,如:英文和荷蘭文. • 1歲以後,聽覺皮質對沒有每天聽到的音素,逐漸失去敏感度,最後被裁剪掉.每天聽到的音素,強化其神經突觸,擴大知覺範圍.

  49. 語言發展的要素 • 在許多聲音中,特別注意人的聲音. • 嬰兒從牙牙學語開始,然後音節、字、詞、片語、句子 • 從兩歲半起,以幾何級數快速增加,謂之詞彙爆炸 •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語言發展的機轉十分複雜,牽涉到個體在生理、心理與社會等層面的功能,以下就此三項要素說明如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