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王吉文 2013 年 5 月. 2005 年 A-B-C 2010 年 C-A-B. 2010 与 2005 年国际心肺复苏 主要更改的内容.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成人生存链. 年龄划分. 婴儿: 不足 1 岁 儿童 : 1 岁至青少年(青春期) 成人: 青春期以上. 1. 判断意识和呼吸 2. 启动 EMSS( 呼救) 3. 判断脉搏

Download Presentation

基础生命支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础生命支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王吉文 2013年5月

  2. 2005年 A-B-C 2010年 C-A-B 2010与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主要更改的内容

  3.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成人生存链

  4. 年龄划分 婴儿: 不足1岁 儿童: 1 岁至青少年(青春期) 成人: 青春期以上

  5. 1.判断意识和呼吸 2.启动EMSS(呼救) 3.判断脉搏 4.胸外按压(C) 5.开放气道(A) 6.人工通气(B) 6.心肺复苏(30︰2) 7.早期除颤(AED)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6. 确定现场安全,“现场安全” 拍打双侧肩膀,大声呼 叫:“你还好吗?”,左右 耳各叫一次 观察有无正常呼吸 (濒死呼吸) 判断意识、呼吸和脉搏

  7.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 非医务人员:不需要检查脉搏 方法:用食、中手指找到甲状软骨,平行侧滑到与抢救者同侧的胸锁乳突肌与颈前肌之间的肌间沟内 注意事项: 检查时间小于10秒 (5-10秒) 判断意识、呼吸和脉搏

  8. 判断意识、呼吸和脉搏 患者体位: 仰卧在硬质的平面 摆放方法: 患者面朝下时,应把患者整体翻转,即头、肩、躯干同时转动,避免躯干扭曲,头、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线上

  9. 注意事项: 单人:先120、AED,再心肺复苏 多人:一人心肺复苏,其他120、AED 心脏原因:先120、AED,再心肺复苏 淹溺、窒息:先5周期CPR,再120 注:AED(体外自动除颤) 启动急救医疗系统120(呼救)

  10. 根据不同场景确定呼叫内容: 病房——“请您快叫护士,带抢救物 品和AED﹗” 院内非病房区域——“请您赶快通知 急诊科医护人员过来抢救病人,拿 AED﹗” 院外——“请您帮打120,拿AED, 尽快回来帮忙﹗” 注意:呼叫时一定要指定某人,并 并确定该人已去呼救 启动急救医疗系统(呼救)

  11.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与放松时间各占50%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位置:胸骨下二分之一 (乳头连线法) 胸外按压(C)

  12. 胸外按压(C) 胸外按压方法 • 肘关节伸直,双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以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 双手呈重叠或相加 • 按压幅度为至少5厘米 • 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但双手不要离开胸壁

  13. 开放气道(A) 开放气道方法 非医务人员 压额抬颏法 医务人员 无颈椎外伤者 ——压额抬颏法 疑有脊柱损伤者——托颌法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见到异物才清除)

  14. 人工通气(B) • 每次人工呼吸时间1秒 • 每次人工呼吸潮气量足够,能观察到胸廓明显起伏 • 缓慢均匀吹气,“避免给气过力”的人工呼吸 • 若已建立人工气道,且二人心肺复苏 通气频率 8—10次/分,呼吸与胸外按 压不需同步

  15. 人工通气(B) • 潮气量: 500-600毫升/次,必须看到胸廓起伏 1升球囊1/2—2/3;2升球囊1/3 • 呼吸频率: 无自主循环— 8-10 次/分 有自主循环—10-12 次/分 • 吸入氧浓度: 医务人员应及时使用氧,尽量用100%的纯氧 至少40%

  16. 人工通气(B) 方 式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气管造口人工呼吸 口对阻隔装置人工呼吸 口对面膜人工呼吸 口对面罩人工呼吸 球囊-面罩通气技术

  17. 注意事项: 要确保气道通畅 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 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 每次吹气应1秒钟 吹气后“正常”呼吸,松开捏鼻手 通气频率8-10/分 潮气量500-600毫升/次 人工通气(B) 口对口人工呼吸

  18. 单人法 双人法 球囊—面罩通气技术

  19. 单手固定法(EC手法) 双手固定法(双E或双EC手法) 面罩的固定方法

  20. 在30次按压周期内,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改变手的位置在30次按压周期内,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改变手的位置 每周期按压与呼吸比为30︰2 每5周期后重新评估 若为双人心肺复苏,每5个周期(约2分钟)两人换位 换位时间不超过5秒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30︰2)

  21. 预防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启动急救系统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儿童生存链

  22. 主操作者 助手 判断意识、判断呼吸和脉搏 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双人,广州“120”版) 准备球囊面罩和除颤器 呼叫助手 开放气道,检查口腔异物按压后给予2次 人工通气 胸外按压30次 胸外按压:人工通气比= 30:2,5个周期,复检 准备除颤器 打开电源、调至监护位 判断为室颤 擦干皮肤、涂导电糊、调到除颤位、200焦耳 大家离开、再次判断室颤 大家离开、放电 即刻CPR、5周期后复检

  23.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