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力與運動

力與運動. 生活中 常見的運動. 位移:. 定義:位移為 位置的變化 。 公式:位移= 末位置-初位置 。 量值:起點到終點的 直線距離 。 方向:為向量,由起點指向終點。. 路徑:. 定義:運動時經過的 全部距離,稱為路徑。 無方向性,為純量。 任何時候,路徑≧位移。. 位移和路徑的比較. 平均速度:. 定義:單位時間內的位移。 公式:位移 ÷ 時間 單位: m/s 圖形: x-t 圖中 AB 兩點間的 割線斜率 。 方向:和位移同方向。. 速度與斜率. 等加速度運動 時 AB 兩點間 平均速度= ( 初速+末速 ) / 2.

me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力與運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力與運動

  2.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3. 位移: • 定義:位移為位置的變化。 • 公式:位移=末位置-初位置。 • 量值:起點到終點的直線距離。 • 方向:為向量,由起點指向終點。

  4. 路徑: • 定義:運動時經過的 全部距離,稱為路徑。 • 無方向性,為純量。 • 任何時候,路徑≧位移。

  5. 位移和路徑的比較

  6. 平均速度: • 定義:單位時間內的位移。 • 公式:位移÷時間 • 單位:m/s • 圖形:x-t圖中AB兩點間的割線斜率。 • 方向:和位移同方向。

  7. 速度與斜率

  8. 等加速度運動時AB兩點間平均速度=(初速+末速)/2等加速度運動時AB兩點間平均速度=(初速+末速)/2

  9. 平均速率: • 定義:單位時間內所經過的路徑長。 • 公式:路徑長÷時間 • 單位:m/s • 若運動方向不變時,平均速率=平均速度。

  10. 平均加速度: • 定義:單位時間內的速度變化,稱為加速度 • 公式=速度變化÷時間 • 單位:m/s2

  11. 平均加速度: • 圖形:v-t圖中AB兩點間的割線斜率。 • 方向:加速度和速度變化同方向。 • 運動效應: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或是快慢。

  12. 加速度和斜率

  13. V-t 圖形與面積 • V-t圖圖形下的面積代表位移。 • 橫軸上面積位移為正 • 橫軸下面積位移為負 • 位移=S1-S2 • 路徑=S1+S2

  14. 力的作用

  15. 力的三要素: • 大小 • 方向 • 作用點

  16. 力的單位: • 重力單位:kgw、gw。 • 絕對單位:Nt、dyne。

  17. 力的效應: • 改變物體的形狀 • 伸長形變 • 壓縮形變 • 彎曲形變 • 扭轉形變

  18. 彈簧與虎克定律: • 定義:彈性體在彈性限度內內,受力(F)和產生的變形量(△X)成正比。 • 公式:F=k△x。同一條彈簧,彈力常數(K值)相同。

  19. 虎克定律與圖形

  20. 力的效應 • 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 加速(加速度>0) • 減速(加速度<0) • 轉彎(向心加速度)

  21. 力的種類: • 接觸力 • 非接觸力

  22. 接觸力: • 施力體需要和受力體相接觸,才能產生力的效應。例如:推力、拉力、浮力、空氣阻力、張力、摩擦力……

  23. 非接觸力(超距力): • 施力體和受力體相隔一段距離,即能產生力的效應。例如:萬有引力(重力)、 靜電力、靜磁力……。

  24.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 • 物體不受外力,或合力=0 時,則必保持它的原來狀態:靜者恆靜; 動者恆作等速度直線運動。

  25. 慣性: • 物體保持原來狀態的特性,稱為慣性。 • 因為物體有慣性,所以不會突然停止或突然運動,而會保持原來的狀態。

  26. 慣性的應用: • 公車開動時,乘客身體保持靜止的慣性,向後傾斜。 • 公車煞車時,乘客身體保持運動的慣性,向前傾斜。

  27.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運動定律) • 意義:若物體運動狀態改變,表示物體受力作用,且合力≠0,此時物體作加速度運動。

  28. 運動定律 • 內容:物體受外力作用時,在沿著合力(F)的方向一個加速度(a),,此加速度的大小和作用力成正比,和質量成反比。 • 公式:F=ma。

  29. 加速度的性質 • 加速度方向和力的方向相同。 • 若加速度和運動方向平行,此加速度改變運動快慢,稱為切線加速度。

  30. 法線加速度 • 若加速度和運動方向垂直,則加速度改變物體運動方向,稱為法線加速度,或向心加速度。

  31. 等速率圓周運動只有法線加速度,沒有切線加速度。自由落體有切線加速度,沒有法線加速度。斜向拋射或水平拋射有切線加速度,有法線加速度。等速率圓周運動只有法線加速度,沒有切線加速度。自由落體有切線加速度,沒有法線加速度。斜向拋射或水平拋射有切線加速度,有法線加速度。

  32.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反作用力定律) • 甲、乙二物體有力的交互作用時,當甲施力於乙時,乙亦必同時施反作用力於甲,且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33. 性質: • 兩物發生力的交互作用時,作用力與反作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不能抵消。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兩者大小相等,因此加速度和質量成反比。

  34. 性質: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產生,當作用力消失時, 反作用力亦同時消失。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若在同一系統內,會發生抵消的現象。

  35. 重量與生活

  36. 萬有引力定律: • 兩物體間恆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F),此力大小和兩物體質量乘積成正比,和距離平方成反比。

  37. 重量: • 意義:物體在星球上受到星球的萬有引力作用,成為重力,或是重量。 • 公式:w=mg •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地表的1/6。

  38. 人造衛星: •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人類第一個人造衛星史波尼克號。 • 1958年1月31日美國發射人造衛星探險者號。 • 目前台灣有中華一號衛星,屬於低空軌道研究用衛星。

  39. 人造衛星 • 人造衛星繞地球做等速率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是由於衛星在軌道位置所受的萬有引力。

  40. 同步衛星: • 人造衛星繞地球所需的時間和地球自轉所需的時間相同,稱為同步衛星。

  41. 失重: • 物體或人造衛星在軌道上繞行地球運轉,所受的向心力恰等於萬有引力時,使得物體和磅秤之間,沒有接觸的正向力,因此磅秤測不到物體的重量,稱為失重。

  42. 大氣壓力

  43. 大氣壓力的成因 • 成因:地球表面的空氣形成大氣層,此大氣層受重力影響,具有重量,壓在地球表面形成大氣壓力,簡稱氣壓。

  44. 馬德堡半球

  45. 托里切利實驗

  46. 大氣壓力的應用-吸盤

  47. 距地面愈高,大氣壓力愈小。 • 大氣壓力是因空氣重量所產生的。 • 水蒸氣比空氣輕,所以水蒸氣含量愈多(濕度愈大),氣壓愈低。

  48. 大氣壓力沒有特定方向,各方向大小皆相等,空氣對物體的壓力,其方向與界面垂直。大氣壓力沒有特定方向,各方向大小皆相等,空氣對物體的壓力,其方向與界面垂直。 • 水面下物體所受的壓力=大氣壓力+液體壓力。

  49. 標準狀況下(stp),一莫耳的任何氣體含體積22.4升。標準狀況下(stp),一莫耳的任何氣體含體積22.4升。 • 在地表附近,每上升100公尺,氣壓約降低0.8cmHg(厘米汞柱),因此氣壓計可用來測量估計距離海平面的高度。

  50. 大氣壓力的疾病: • 高山症是由於大氣壓力過低。 • 潛水夫症由於大氣壓力過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