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第二章 氧 化

第二章 氧 化. 主 讲:毛 维 mwxidian@126.co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第二章 氧化. SiO 2 作用 : a. 杂质扩散掩蔽膜和离子 注入屏蔽膜 b. 器件表面保护或钝化膜 c. MOS 电容的介质材料 d. MOSFET 的绝缘栅材料 e. 电路隔离介质或绝缘介质 SiO 2 制备: 热氧化; 热分解淀积; CVD ;阳极氧 化;蒸发法 ( 溅射法 ) 。 热氧化: SiO 2 质量好,掩蔽能力强。. 氧化层应用. 掺杂阻挡氧化层. 氧化层应用. 栅氧化物介电层.

megan-ker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氧 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氧 化 主 讲:毛 维 mwxidian@126.co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2. 第二章 氧化 • SiO2作用: a.杂质扩散掩蔽膜和离子注入屏蔽膜 b.器件表面保护或钝化膜 c. MOS电容的介质材料 d. MOSFET的绝缘栅材料 e. 电路隔离介质或绝缘介质 • SiO2制备:热氧化;热分解淀积;CVD;阳极氧 化;蒸发法(溅射法)。 • 热氧化:SiO2质量好,掩蔽能力强。

  3. 氧化层应用 掺杂阻挡氧化层

  4. 氧化层应用 栅氧化物介电层

  5. 氧化层应用 场氧化层

  6. 氧化层应用 金属层间的隔离阻挡层 层间氧化物 保护层 ILD-5 M-4 ILD-4 M-3

  7. 2.1 SiO2的结构与性质 SiO2的原子结构

  8. 2.1 SiO2的结构与性质 2.1.1. 结构(结晶形和无定形) ①结晶形结构:Si – O 四面体在空间排列整齐 如石英晶体(水晶),密度= 2.65g/cm3 ②无定形(非晶形)结构: 如SiO2薄膜,密度=2.15-2.25g/cm3 无定形结构特点:(由无规则排列的Si-O四面体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即短程有序,长程无序; • Si-O四面体:在顶角处通过氧(O)相互联结,构成三 维网络结构。

  9. 2.1 SiO2的结构与性质 • Si-O4四面体中氧原子: 桥键氧——为两个Si原子共用,是多数; 非桥键氧——只与一个Si原子联结,是少数; • 无定形SiO2网络强度:与桥键氧数目成正比,与非桥键氧数目成反比。 • 形成Si空位相对(形成O空位)困难:Si与4个O形成4个共价键,O最多形成2个共价键;Si在SiO2中扩散系数比O小几个数量级。 • O、H2O穿过SiO2扩散到达Si表面反应。

  10. 2.1 SiO2的结构与性质 2.1.2 主要性质 ①密度:表征致密度,与制备方法有关,无定形为2.2g/cm3。 ②折射率:表征光学性质的参数,与制备方法有关, 一般密度越大则折射率越高。5500Å下约为1.46。 ③电阻率:与制备方法及杂质数量有关,如干氧在 1016Ω·cm以上,是较好的绝缘体。 ④介电强度:表征耐压能力,一般在106 -107 V/cm。 ⑤介电常数:表征电容性能, ,εSiO2=3.9 ⑥熔点:无固定熔点, >1700℃。(不同制备方法,其 桥键O数量与非桥键数量比不同)

  11. 2.1 SiO2的结构与性质 ⑦腐蚀: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室温下只与HF强烈反应。 • SiO2 + 4HF → SiF4 + 4H2O SiF4进一步反应: • SiF4 +2HF→H2(SiF6) (六氟硅酸,可溶于水) • 总反应式: SiO2 +6HF → H2(SiF6)+ 4H2O • 腐蚀速率:与HF的浓度、温度、 SiO2的质量(干 氧、湿氧)等有关。

  12. 2.2 SiO2的掩蔽作用 2.2.1 杂质在SiO2中的存在形式 按照是否含有杂质, SiO2可分为:本征二氧化硅(无杂质) 和非本征二氧化硅(有杂质)两类。而后者中的杂质又可以分 为两类:网络形成剂(者)和网络调节剂(改变者) 1.网络形成者:即替位式杂质,取代Si,如B、P、Sb等。其特 点是离子半径与Si接近。 • Ⅲ族杂质元素:价电子为3,只与3个O形成共价键,剩余1 个O 变成非桥键氧,导致网络强度降低。 • Ⅴ族杂质元素:价电子为5,与4个O形成共价键,多余1个 价电子与附近的非桥键氧形成桥键氧,网络强度增加。

  13. 2.2 SiO2的掩蔽作用 2.网络改变者:即间隙式杂质,如Na、K、Pb、Ca、 Ba、Al等。 其特点是离子半径较大,多以氧化物形式掺 入;结果使非桥键氧增加,网络强度减少。 • 例如: Na2O + Si-O-Si → Si-O- +-O-Si + Na+ H2O + Si-O-Si → Si-OH + HO-Si

  14. 2.2 SiO2的掩蔽作用 2.2.2 杂质在SiO2中的扩散系数(服从扩散规律) • 选择扩散:杂质在SiO2的扩散速度远小于在Si中的扩 散速度。 • 扩散系数:DSiO2=D0exp(-ΔE/kT) D0-表观扩散系数(ΔE/kT →0时的扩散系数) ΔE-杂质在SiO2中的扩散激活能 • B、P、As的DSiO2比DSi小,Ga、Al的DSiO2比DSi大得多,Na的DSiO2和DSi都大。

  15. 2.2 SiO2的掩蔽作用 2.2.3 SiO2掩蔽层厚度的确定 1.掺杂杂质的选择:DSi » DOX • 杂质在Si中的扩散深度(结深): AJ =2erfc-1 (NB /NS) • 杂质在SiO2中的扩散深度: AJO =2erfc-1 (Nob/ NoS) • ZjO:杂质在窗口(Si中)扩散深度达到Xj的同时,而在氧 化层内距表面为ZjO处的杂质浓度达到某一人为指 定值Nob。

  16. 2.2 SiO2的掩蔽作用 • 设氧化层厚度为ZOX,则 SiO2具有掩蔽扩散作用的条件: ZOX≥ ZjO,即 若DOX>D,则ZOX较厚,难于制备、光刻,如Ga,Al; DOX<D,则ZOX较薄,如B、P; ∴对D的要求:a. DOX要小; b. 在Si中的D要大,但不能太大。? D太大了,则结深太深,同时横向扩散严重。

  17. 2.2 SiO2的掩蔽作用 2.最小掩膜厚度ZOX,min的确定 • (恒定源扩散-再分布) • 若取Nob/Nos=10-3,则 Nob/Nos=10-6,则 (双极) Nob/Nos=10-9,则 (MOS)

  18. 例:SiO2掩蔽P扩散P2O5+SiO2 →PSG(磷硅玻璃)

  19. 2.3 硅的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2.3.1 硅的热氧化 • 定义:在高温下,硅片(膜)与氧气或水汽等氧化剂化学反应生成SiO2。 • 热氧化法SiO2的特点:质量好、重复性和化学稳定 性高、界面陷阱和固定电荷可控等。

  20. 2.3.1 硅的热氧化 • 热氧化的种类 1.干氧氧化:高温下,氧气与硅片反应生成SiO2 • 机理-起始氧化: Si+O2 SiO2 后续氧化:a.O2先向Si/SiO2界面扩散; b.再在Si/SiO2界面附近继续氧化。 • 特点-速度慢; 氧化层致密,掩蔽能力强; 均匀性和重复性好; 表面与光刻胶的粘附性好,不易浮胶。

  21. 供应氧气至反应表面 O2 氧-SiO2界面 SiO2 氧-硅界面 Si 2.3.1 硅的热氧化

  22. 2.3.1 硅的热氧化 2.水汽氧化:高温下,硅片与高纯水蒸汽反应生成SiO2 机理- ①起始氧化:2H2O+Si SiO2+2H2↑ ②后续氧化——两种机理 • 一种:H2O先扩散到达Si/SiO2界面;再与Si氧化。 • 另一种(包括三个步骤): (1)在SiO2表面上,水分子同桥键氧离子反应而形成非桥键的羟基: 这就使得SiO2网络受到很大的削弱。这时在SiO2表面上生成了硅烷醇(Si-OH)。

  23. 2.3.1 硅的热氧化 (2)硅烷醇扩散通过SiO2层,并在SiO2 -Si界面上,羟基与硅反应而形成SiO4四面体和氢: (3)氢离开SiO2,并进一步与SiO2网络中的桥键氧离子反应而形成非桥键的羟基:

  24. 2.3.1 硅的热氧化 • 特点:氧化速度快; 氧化层疏松-质量差; 表面是极性的硅烷醇--易吸水、易浮胶。 3.湿氧氧化——氧气中携带一定量的水汽 (兼有上述两种氧化机理) • 机理:O2+SiSiO2 H2O+Si SiO2+H2 • 特点:氧化速率介于干氧与水汽之间; 氧化层质量介于干氧与水汽之间;

  25. 2.3.1 硅的热氧化 4.掺氯氧化——在干氧中掺少量的Cl2、HCl、C2HCl3 (TCE)、 C2H3Cl3(TCA) 掺氯的作用:吸收、提取大多数有害的重金属杂质及 Na+,减弱Na+正电荷效应。 注意安全:TCE可致癌;TCA高温下可形成光气 (COCl2),俗称芥子气,是高毒物质, 而且TCA会对臭氧造成破坏。 5.实际生产—干氧-湿氧-干氧工艺 • 好处:兼顾SiO2生长速度、界面特性、氧化层质量以 及与光刻胶的粘附性

  26. 2.3.1 硅的热氧化

  27. CG CS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SiO2 自由流体(气体) 附面层 Si PG, PS, CO Ci F1 F3 F2 -xi x0 x 0

  28.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1.氧化步骤 • a.氧化剂(O2、H2O)从气相经附面层扩散到气体- Si02界面,流密度为F1; • b.氧化剂扩散穿过Si02层,到达Si-Si02界面,流密 度为F2; • c.在界面处与Si氧化反应,流密度为F3; • d.反应的副产物(H2)扩散出Si02层,逸出反应室。 (附面层:速度及浓度分布受到扰动的区域,也称滞留层)

  29.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2.热氧化模型--Deal-Grove模型(迪尔-格罗夫) 假定氧化是平衡过程--准静态近似,即 F1=F2=F3 • 设附面层中的流密度为线性近似,即 F1=hg(Cg-Cs) hg-气相质量转移系数, Cg-气体内部氧化剂浓度, Cs-SiO2表面的氧化剂浓度;

  30.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 流过SiO2层的流密度就是扩散流密度,即 F2=-DOXdC/dx=DOX(CO-Ci)/XO(线性近似) DOX——氧化剂在SiO2中的扩散系数 C0——SiO2表面的氧化剂浓度, Ci——SiO2-Si界面处的氧化剂浓度; X0——SiO2的厚度。 • 氧化剂在Si表面的反应流密度与Ci成正比,即 F3=kSCi, kS——氧化剂与Si反应的化学反应常数;

  31.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 根据稳态条件F1=F2=F3可以得到: 以上两式中C*表示平衡情况下的SiO2中氧化剂浓度。 • 根据以上两式可得硅热氧化的两种极限情况: ①氧化剂在SiO2中的扩散系数很小: 可得: ——扩散控制 ②氧化剂在SiO2中的扩散系数很大: 可得: ——反应控制

  32. 热氧化生长速率—氧化层厚度与氧化时间的关系热氧化生长速率—氧化层厚度与氧化时间的关系 • 平衡时,得到氧化层厚度ZOX与氧化时间的一般方程为: 式中: 时间常数,反映了初始氧化层对后继热氧化的影响(初始氧化层修正系数)。 ——初始氧化层厚度。 N1(干氧:2.2×1022 /cm3;水汽:4.4×1022 /cm3 ) • 解上述方程得:

  33.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 两种氧化极限: a.当氧化时间很短,即 则 ---线性氧化规律 其中: --线性速度常数;反应控制 b.当氧化时间很长,即 则 ---抛物线型氧化规律 其中: ---抛物型速度常数;扩散控制

  34. 练习: 计算在120分钟内,973 ℃水汽氧化过程中生长的二氧化硅厚度,假定硅片在初始状态时已有1000Å的氧化层。

  35. SiO2表面 原先的硅界面 x0 SiO2 x2 硅衬底 ——硅晶体的原子密度 ——无定形SiO2的分子密度 所以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3.硅的消耗问题 问题:生长厚度为Zox的二氧化硅,估算需要消 耗多少厚度Z的硅? 由Zox与Z的关系得到: 式中 说明:要生长一个单位厚度的二氧化硅,就需要 消耗0.44个单位厚度的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