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 氯、氮、硫、硅 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标准.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 氯、氮、硫、硅 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 钠、铝、铁、铜 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 “ 绿色化学 ”.

mary-arnol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 氯、氮、硫、硅 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程标准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

  2. 根据课标的要求选择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放在什么样的背景中?教材中应该如何呈现?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根据课标的要求选择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放在什么样的背景中?教材中应该如何呈现?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

  3. 氮、硫、碳、镁、卤素—自然界中的元素 硅、铝、合金—元素与材料世界

  4.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5. 第四章 元素与材料世界

  6. 本章教材整体说明 各节教材解读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7. 本章教材整体说明 1.本章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框架 2.本章预期目标 3.课时安排

  8. 在选择和组织本章教材的内容时,三条基本的内容线索并进:(1)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线索;(2)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3)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实际以及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在选择和组织本章教材的内容时,三条基本的内容线索并进:(1)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线索;(2)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3)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实际以及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 从自然现象引出一节教材的核心内容。采用了“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社会生活”的思路,将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对社会生活实际的了解与化学实验室的科学探究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开阔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建构更加富于迁移的认知框架。

  9. 编写意图: 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溴、碘等众多的物质,把它们置于怎样的主题或背景中,用怎样的线索把它们连接起来,使学生学起来有章可循?

  10. 碳及其化合物以碳元素的多样性为线索,探索碳元素单质的多样性、碳化合物的多样性、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碳及其化合物以碳元素的多样性为线索,探索碳元素单质的多样性、碳化合物的多样性、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硫及其化合物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硫在实验室中的转化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氮及其化合物以氮的循环为线索,探讨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以海洋这个涵盖元素众多的领域为线索,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通过探讨利用海洋资源,从海水中提取物质的相关问题,学习镁、溴、碘等元素知识。

  11. 本章编写意图及框架 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钙 氮气、氨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铵盐、硝酸 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 金属镁、溴单质、碘单质 元素 物质 本章框架: 碳的多样性 碳 氮的循环 氮 自然界中的元素 硫 硫的转化 镁 溴 碘 海水中的化学 元素

  12. 知识与技能: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相互转化; 通过氮的循环,了解氮气、氨气、铵盐及其硝酸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及探究活动了解硫单质、二氧化硫等的主要性质,探讨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途径; 通过了解海洋中的重要元素,认识金属镁、溴单质、碘单质和卤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本章预期目标

  13. 过程与方法: 运用氧化还原理论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探讨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建立含有相同元素的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观念。使学生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进一步认识到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酸雨问题和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产生人类与环境和平相处的情感,激发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本章预期目标

  14. 课时安排 本章计划教学时间为11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15. 各节教材解读 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节教材框架 重要栏目解读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6. 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巨大,一般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与有机含碳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煤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趣。

  17. 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 知识: 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方法: 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以及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18. 教材框架 活动探究 交流研讨 活动探究

  19. 重要的资料栏目 教材中第63页 广泛存在的含碳的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20. 重要活动栏目 1、学生通过本栏目要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酸、碱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稳定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其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去尝试。方法导引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分类的方法,以及对比类似物质性质的方法,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设计实验方案。 2、碳酸氢钠能够与碱发生反应,学生无法进行预测,因为没有类似的经验和认识,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进行这个实验活动。对于这个性质,不要求进行解释。因为学生没有水解的知识,也没有强弱电解质的知识。只要求根据实验事实,得出性质。 3、由于酸式盐在必修化学中,只有这里涉及到,因此,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这里通过“知识点击”体现。并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深入,即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相互转化。

  21. 重要的活动栏目 教材中第64页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22. 重要的活动栏目 教材中第65页 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23.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在不同版本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对碳及其化合物的处理程度不同,有的已经包含了各种碳单质,有的根本就没有涉及。因此,对于本节教材的教学,教师可以灵活处理,及时了解学生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在此基础上完善学生原有认识的不足,增加和深化必要的知识。 2、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的处理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者解释现象,如模拟溶洞的形成,交流研讨生活中的含碳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 3、教师要落实化学方程式,并让学生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进而复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4. 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 第2节 氮的循环 1.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使学生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氮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跟氧气、氢气发生反应,并且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如什么是氮的固定,氮的固定的主要形式。了解氮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2.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跟水的反应,以及氨的还原性,例如氨能够跟氧气发生反应。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跟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5. 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 知识重点:  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硝酸的氧化性。 方法重点: 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26. 闪电 教材框架 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交流研讨 观察思考

  27. 重要的资料栏目

  28. 重要的活动栏目 教材中的第73页 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氨与铵态氮肥

  29. 重要的活动栏目 教材中的第75页 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氨与铵态氮肥

  30. 重要活动解读 教材中的第75页 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氨与铵态氮肥

  31.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这些物质性质的教学,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千万不能从结构出发推断物质的性质。因为学生还没有核外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的知识。 2、关于氮气、氨气、铵盐性质的教学要密切结合这些物质的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应用。STS线索与物质性质的线索密切结合。 3、本节教材中的实验几乎都涉及到污染问题,教师在演示这些实验时注意尾气处理。 4、关于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使学生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在教学中不宜扩展。 5、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硝酸盐的内容。教师可以灵活处理,讲一点与学生贴近的相关内容。如:食物中的硝酸盐是无毒的,但是在一些细菌的作用下,会被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导致食物中毒。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不要吃腐烂的食物,因为这种食物含较多量的亚硝酸盐。

  32. 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 第3节 硫的转化 1.通过查找资料,阅读关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了解含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主要的来源。应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探究含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认识硫黄是黄色固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能够跟铁、氧气等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能够跟氧气、氯水、硫化氢等物质发生反应。同时,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2.通过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代表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33. 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 知识重点: 硫单质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 方法重点: 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

  34. 火山喷发 教材框架 观察思考 交流研讨 活动探究

  35. 重要的活动栏目 教材中的第82页 自然界中的硫 认识硫单质

  36. 重要活动解读 1.通过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代表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重点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什么不像硫单质那样直接讲?突出转化;初中已经从酸雨的角度讲过。 2.本活动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何避免污染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实现部分转化,或者进行微型实验。 3.对学生进行过程方法的指导:从具体的物质上升到相同价态的一类物质(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钠);如何判断实验过程中是否实现了转化?等等 4.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只要知道含硫元素的产物即可。

  37.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节教材以硫元素为核心展开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怎么从物质为核心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转化为以元素为核心? 2、如何进行物质性质的教学?学生如何获得物质性质的认识? 3.本节教材虽然从三个方面介绍硫元素的转化,但是每个转化中都有一个重点,教学中要抓住核心。 4.关于硫化氢的性质,硫酸盐的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随机处理,教材不作基本要求。 5、浓硫酸的相关内容的处理

  38. 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 第4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1、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镁单质的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通过观察思考和活动探究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2、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综合开发利用是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的必然趋势。 3、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学会关注和珍惜自然资源。 4、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的活动探究,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氧化性或还原性对比的实验方法。

  39. 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 知识重点: 金属镁的还原性 方法重点: 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的递变次序。

  40. 交流研讨 教材框架 海水提镁的原理及流程 单质镁的性质和用途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 观察思考 镁和海水提镁 海水——化学元素宝库 溴和海水提溴 氯、钠、镁、溴、硫、钾 等 海水中的 常量元素 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氯、溴、碘单质之间氧化性的关系 海水提溴的原理 溴的化合物的用途 观察思考 海水中的 微量元素 • 锂、碘、铀、金 • 等 活动探究

  41. 重要的栏目解读 教材中的第92页 海水—化学元素宝库 运用“化学与技术”栏目简单介绍氯碱工业及有关化工产品,帮助学生体会食盐在国计民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中要将氯碱工业重点全面讨论,因此也体现教材设计的整体性。

  42. 教材中的第95页 溴和海水提溴 重要的栏目解读 “观察思考”的重点是颜色、状态和溶解性以及碘的升华。要观察实物。不能用图片代替。关于萃取的内容不要求。

  43. 重要活动栏目 教材中的第96页 溴和海水提溴 1.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的活动探究,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氧化性或还原性对比的实验方法。 2.氯、溴和碘的化学性质相似,也存在着递变关系。应用“活动探究”来讨论它们之间的递变关系,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认识氯、溴和碘单质。 3.利用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递变次序的结论,引出海水提溴的原理,以及溴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4.利用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递变次序的结论,引出海水提溴的原理。从理论到实验探究、从实验室到生产中,这就是STS的课程理论,将科学—技术—社会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

  44. 教材中的第97页 概括整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一是镁、溴、碘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45.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节教材中物质性质的学习要密切结合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2、对于本节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物质要把他们置于海水这个大背景中去。所以对于海水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略。 3、由于所处的教学顺序和位置不一样,改变对该节知识内容的原来处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