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國小數學科(五下)

國小數學科(五下). 第三單元. 圓. 周. 率. 的. 歷. 史. 自強國小六年八班. 林小宏老師  製作. 生活中,. 有許多的圓形,. 所以,. (你知道是多少嗎?). 圓周率. 圓形的一大特徵:. (用符號. 代表). 也就容易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 。. 你知道,. ㄆㄞ. 念成. 歷史上的數學家,. 為了找出圓周率真正的值,. 費了多少歲月和精神嗎?. 想多知道一點.... 在我們國小的數學課本中,. 3.14. 以比較簡單的數字:. 來代表圓周率 π. 其實,. 圓周率的值可不只是如此哦!. 到下頁. 回上頁.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小數學科(五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小數學科(五下) 第三單元 圓 周 率 的 歷 史 自強國小六年八班 林小宏老師  製作

  2. 生活中, 有許多的圓形, 所以, (你知道是多少嗎?) 圓周率 圓形的一大特徵: (用符號 代表) 也就容易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 你知道, ㄆㄞ 念成 歷史上的數學家, 為了找出圓周率真正的值, 費了多少歲月和精神嗎? 想多知道一點...

  3. 在我們國小的數學課本中, 3.14 以比較簡單的數字: 來代表圓周率π 其實, 圓周率的值可不只是如此哦! 到下頁 回上頁

  4. 在數學的歷史上, 數學家用來找出 圓周率的方法, 大約可分為四個時期: 實 驗 時 期 第一階段: 去看看 幾 何 法 時 期 第二階段: 去看看 分 析 法 時 期 第三階段: 去看看 計 算 機 時 期 第四階段: 去看看

  5. 階段一:實驗時期 (1)在阿基米德之前的時代,圓周率之測定常憑直觀推測或實物度量而得。 (2)賴因德紙草書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數學書(約為前1650年),其中記載圓面積的算法為直徑減去它的 1/9,然後加以平方,按照這個方式計算,圓周率大約是3.16049。 (3)舊約聖經中也有圓周率為 3的記述。 (4)中國也使用 3為粗率之值,古書「九章算術」第一章方田引題:「今有圓田,周三十步,徑十步,為田幾何?」就認定圓周率為3。 (5)從上所言,有人推測在公元前若干世紀,就已經使用圓周率為3了。 到下頁 回上頁

  6. 階段二:幾何法時期 (1)阿基米德用幾何的方法,證明了圓周率是介於 3又1/7與3又10/71之間。 (2)西元150年左右,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製作弦表(正弦函數表的雛形)來計算圓周率,其值為 377/ 120= 3.1416,比阿基米德更進步。 (3) 劉徽證明了「九章算術」中提到的圓面積公式,並且也算出較精確的圓周率為 157/50(又稱為徽率),他的方法是「割圓術」,也就是利用圓內接正 n邊形,然後讓 n越來越大以求圓周長的近似值。 (4)南北朝時期,天文學家祖沖之(西元429~500年)有更大的突破,他已經算出:3.1415926<π<3.1415927,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是相當精密的圓周率。 (5)在1424年,中亞細亞伊朗地區有一位天文數學家卡西,曾經算出π=3.141,592,653,589,793,25 。精確度達到小數點後第16位。 (6)利用幾何法,需要大量的計算,像數學家盧多爾夫為了要算出小數點後35位,就幾乎窮其一生。不過在計算機還未發明以前,這已經是人類的極限了。 到下頁 回上頁

  7. 階段三:分析法時期 這一時期人們開始擺脫利用多邊形周長的繁雜計算,而利用無窮級數或無窮連乘積來計算圓周率,以下有幾個例子: (1)英人韋達(Vieta)於1579年發現下式: (2)瓦利斯(Wallis)於1650年發現下式: (3)英人梅欽於1706年發現下式,並利用 tan1x 之冪級數計算出π值到小數點後第100位。 到下頁 回上頁

  8. 階段四:計算機時期 1946年,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MAC製造成功,人類歷史正式邁進了資訊時代。 (1)1949年EMAC根據梅欽公式計算圓周率到小數點後第2035位,費了 70小時的時間。 (2)當計算機的發展不斷更新,計算圓周率的記錄也紛紛被打破。1960年英人尚克斯和倫奇,算到小數點後第100,265位。 (3)1967年法人吉尤算到小數點後第500,000位,1987年已有人算到第 2936萬位以上,進入90年代後紀錄已經超過10億位了..... (4)這只是一部份的圓周率值:3.14159 26535 8979323 846..... 到下頁 回上頁

  9. 結論~ 看過了圓周率歷史的簡介之後, 相信我們再也不會小看圓周率值 3.14 了, 原來這個小小數字的背後, 竟然隱藏著數千年來人類科技文明的演進歷程! 如果你對其它數學的小故事還有興趣的話, 請到下列網頁看一看: “李武炎老師的數學欣賞” http://www.math.tku.edu.tw/newpage/c_index.htm 你一定會有更豐富的收穫哦~ 回去複習 到下頁

  10. 本簡報部份文字取自 “李武炎老師的數學欣賞” http://www.math.tku.edu.tw/newpage/c_index.htm 本文全部圖片取自Office內建“美工圖案” 其它相關的教學資源 “趣味數學史”: http://www.tngs.tn.edu.tw/teaching/math “阿偉的數學天地”: http://140.127.51.9/math/mathindex.htm “數學史與數學教育專頁”:http://140.127.51.9/math/mathindex.htm

  11. 回家功課: 1.完成本單元的學習單 2.完成數學習作甲本第6~8頁 想再回 去複習 s05307@kimo.com 有問題問林老師:

  12. 下課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