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Identifying the Elements of A Plot Diagram

Identifying the Elements of A Plot Diagram. Student Notes. Plot Diagram. 3. 4. 2. 1. 5. Plot (definition). Plot is the organized sequence of events that make up a story. Every plot is made up of a number of incidents that are related to one another. 1. Exposition.

marge
Download Presentation

Identifying the Elements of A Plot Diagram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JOU4670]电视调查报道研究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JOU4670]电视调查报道研究 第14堂课: 17/12/2013 讲师:黄义忠

  2. 调查报道的伦理问题 • 什么是伦理(Ethics)? • 为什么需要伦理准则(ethical standards)? • 法律(Law) 和伦理(Ethics)有何不同? • 法律不等于伦理 • 为什么新闻伦理对媒体工作者重要? • 隐性采访/暗访的新闻伦理、法律界限 • 如何隐性采访/暗访?

  3. 案例1:2006-04-01 • 谈论是否记者乔装成病人,使用隐藏摄影机偷拍和设陷,揭露诊所医生售卖假病单

  4. 案例1 • 你是电视调查报道栏目《追踪档案》的记者,有一天接获观众的情报指有一间诊所的医生不看病,专卖假病单给公众,长达二年之久。 • 制作人决定派你去报道这件事,揭露医生违反职业操守现象。 • 有同事建议你乔装成病人,使用隐藏摄影机,揭露医生卖假病单的丑闻。同时也有同事建议你乔装成癫痫症病人,说要申请当泥头车/货车司机,要求医生批发一张假的医药报告,以向交通局提出申请,此举能进一步测试医生的专业守则。 • 你有采纳同事的建议?为何?为何不?那你要如何揭露此事?

  5. 案例2:2007-06-02 • 潘婷公司支付100万给大马电视台NTV7,要把最新的洗发水品牌植入在《追踪档案》半小时的专题报道里。电视台高层已接受此交易,要求《追踪档案》团队制作一辑有关脱发和洗发水的报道。 • 条件:须到日本潘婷的工厂拍摄,访问他们的科学家等。还要求采访NTV7华语新闻主播方若淇(她也是这一季潘婷广告的代言人) • 作为此栏目的制作人或记者,你们如何在执行任务的同时,兼顾新闻伦理?

  6. 九大原则 1.新闻工作的第一职责是符合真相。 2.新闻工作要第一效忠公民。 3.新闻工作的本质是核实。 4.新闻从业者必须独立于报道对象。 5.新闻必须成为权力的独立监督者。 6.新闻必须成为社会批评(public criticism)与折衷(compromise) 的论坛。 7.新闻必须努力使重要资讯有趣(significant interesting)且相关(relevant)。 8.新闻必须做到消息全面(compreshensive)与适度(in proportion)。 9.新闻从业者必须能够根据他们的个人良知行事。(have an obligation to exercise their personal conscience)

  7. 调查报道中的伦理议题 什么是伦理ethics? •伦理学是一个标准、原则和价值系统,以界定在职业操守中什么是正确的。(Ethics is a system of standards, principles, and values defining what are right in term of professional conduct) •好比医生和律师有各自的行为守则,媒体从业员也有其一套业内操守要遵守。 •换句话来说,伦理是指媒体从业员工作者之间对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的理解(what is proper behavior)。

  8. 调查报道中的伦理议题 法律(Law)和伦理(Ethics)的区别? • 法律=最低的标准:底线,我们不得低於的行为。 • 伦理=理想的行为:我们应该做的,以便成为有道德的个人和专业人士。

  9. 法律和伦理的不同 • 法律规定人们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或不可以做什么。(最低标准,底线,底线以下就触犯法律) • 伦理道德则是一个理想的新闻,告訴人们应该做什么,以致成为有道德的个人和专业。伦理道德是建立在价值──个人的、职业的、社会的、道义的──基础上,并源于情理。按照伦理道德决定就是指在日常新闻工作中应用这些价值观。而媒体的信誉有赖于它要致力於反映真相,追求准确、公正、客观,并使新闻与广告涇謂分明。

  10. 调查报道中的伦理议题 • 为什么新闻行业需要伦理标准(ethical standards)? • 不像其他的职业,他们的角色有清晰的界定,公众让新闻工作者自己决定拟定我们的角色,以及确定他们的道德伦理标准。(journalist have been left on their own to work out their roles and determine their ethics—Doing Ethics in Journalism, 1993)

  11. 美国职业记者协会4大新闻伦理守则 记者在面对道德两难的处境(moral dilemma situations)时,特别在截稿时限,市场导向或政治干预下,需要一些伦理道德原则, 来做道德思考(moral reasoning),让编辑记者有所依循,以作出符合新闻工作操守的道德判断(moral judgement)。 美国职业记者协会(U.S.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SPJ)制定4大基本新闻伦理的守则。

  12. 美国职业记者协会4大新闻伦理守则 1. 寻求真相,报导真相(Seek the truth and report it) 记者在收集、报导、诠释资讯时,应做到诚实、公正、勇敢 2. 独立运作运作(Act independently) 除对公共知情权负责外,记者不应有任何其他义务 3.尽可能减少伤害(Minimize harm) 有职业道德的记者以尊重人的态度来对待消息来源、报导物件和同事 4. 问责/可靠负责(Be accountable) 记者要对读者、听众、观众以及同行负责。

  13. 怎样才算是好的调查报道? • 为什么伦理那么重要? • 好的调查报道(Good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技巧(Skills) + 批判思维(Critical thinking) + 符合伦理的决定(Ethical decision-making)

  14. 当从事调查工作时, 道德伦理考量在以下几方面,显得很重要。 • 采访手法Methods • 与消息来源的关系Relationship with sources • 接收利益Accepting favors and/money • 兼职Moonlighting • 私隐Privacy issues

  15. 当记者使用欺骗(Deception)手法….. • Iying 说谎 • Misleading 误导 • Misrepresentation (false identity)假身份 • Pose and Disguise伪装 • Hidden Camera/ Recorder 隐蔽摄影机/录音机 • Entrapment使某人陷入圈套,诱陷 • Undercover reporting隐性采访 这些行为将会导致有些人相信有关的报道是不真实的。我们的社会以互信而立,相信人们交换和分享的资讯是真实的。如果没有诚信,人们的互动将会停止,社会的功能将会实现。

  16. 隐性采访:赞成vs反对 • 反对隐性采访者:《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有关规定:“要通过合法和正当手段取得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 • 赞成隐性采访者: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有关规定:“支持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思想和行为,勇于批评揭露违背人民利益的错误和消极腐败现象,积极正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来源:郭赫男:《双重视域:隐形采访的法律考察与伦理评价》,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17. 隐性采访: 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 • 隐性采访是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 -隐性采访的作业 1.隐性采访是显性(公开)采访的重要补充 2.隐性采访有利于避开人为设障和说情 3.隐性采访是吃穿慌言、假象、蒙骗伎俩的利剑,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隐性采访可以获得更真实的报道素材。

  18. 焦点访谈的《罚要依法》 1997年11月25日焦点访谈的《罚要依法》,记者运用显性和隐性采访两种方式,对山西路城境内309国道交警乱罚款的现象进行了调查,记者搭乘运煤车在100多公里的路段上往返三趟,采用隐性采访方式偷拍到交警无故拦车乱罚款的镜头。试想,如果节目中只有通过显性采访获得的汽车司机口头讲述多次被罚款的经历,而没有隐性采访所获得的直接事实,报道就会流于一般化,也不会产生如此大的社会影响,舆论的监督作用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来源:郭赫男:《双重视域:隐形采访的法律考察与伦理评价》,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19. 调查报导中的伦理课题 什么时候欺骗(deception)可被合理化? •以欺骗获得的资讯能防止人们不受伤害, 大于 任何欺骗所带来的伤害,才可合理化欺骗手段。 (The harm prevented by reporting that information outweighs any harm caused by the deception) •记者投放时间,努力和资源来追求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应该为了走捷和贪图方便,就使用欺骗来收集资料。

  20. 隐性采访的新闻伦理界限 根据潘特研究院(Poynter Institute)学者史提尔(Bob Steele)在潘特网站 (www.poynter.org)指出: 在什么时候,欺骗行为和使用隐秘拍摄能被合理化?它必须符合以下所有的条件,隐性采访的行为才能被合理化。

  21. 隐性采访如何被合理化? • 1。获得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它必须是重要的公共利益,比如揭露高官在“系统或制度上的错失”,或者它必须防止个人受到深刻的伤害。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is of profound importance. It must be of vital public interest, such as revealing great “system failure” at the top levels, or it must prevent profound harm to individuals

  22. 隐性采访如何被合理化? 2。当获得同样信息的所有其他方法都失效,在无计可施后,把隐性采访当作是最后的选择和方式,才能使用它. When all other alternatives for obtaining the same information have been exhausted. (Should be used only as reporting tool of last resort)

  23. 隐性采访如何被合理化? 3。记者必须投放时间、努力和资源去收集信息和采访有关的故事。也就是说,欺骗不是一种捷径。 The journalists invest time, effort, and resources to pursue the story fully. Meaning, that deception is not a shortcut.

  24. 隐性采访如何被合理化? 4。涉及的记者愿意说明欺骗的性质和使用隐性采访的原因。 When the journalists involved are willing to disclose the nature of the deception and the reason for it.

  25. 隐蔽摄影机 • 隐蔽摄影机(Hidden Camera)好像机关枪(Machine Gun),“杀伤力”很大,最后的选择(last resort)

  26. 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 许多学者对隐性采访持谨慎态度,主要是因为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很可能触犯法律,而被提控。《电视深度报道教材》一书作者季宗绍表示,喻国明教授在谈到暗访记者的四个底线意识时,首先强调了“法律底线”—任何暗访行动都不能突破法律这一最基本的界限。 • 喻说揭露犯罪不等于可以“参与”犯罪,如果你“参与”了,你也就犯罪了。因为大多数罪名的犯罪构成,并不取决于行为人的动机和目的,而是取决于他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

  27. 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 顾理平在《隐性采访》中谈到记者由于不懂法律而导致的三种情况: 1.身份的违法 2.行为的违法 3.工具的违法:不的非法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的法律禁止的间谍器材。

  28. 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个案1:狮子食品公司 • 身份和取材的违法:1992年,美国广播公司(ABC)派出两名记者到狮子食品公司工作求职,他们持假身份证,隐瞒工作经历、背景和调查意图,利用任职包装工人和售货员的身份,秘拍了公司食品的储藏存放过程,他们发现这间公司以不卫生的方式处理食品、欺骗顾客的做法包括:将过期牛内与新鲜牛内杂在一起,用漂白剂遮盖腐败肉类的气味,用新的日期标签取代已经超过保质期的原有标签。 • 在同年11月5日,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引起轰动,使该公司的股票暴跌,销售大减,全国88家连锁店面临倒闭危险,总损失约13亿美元。于是狮子食品公司以欺诈,“对雇主有不义之举”和“非法侵入”为理由向法院提出诉讼。

  29. 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在4年的诉讼后,陪审团认为,美国广播公司(ABC)的记者以假身份申请工作,并利用职员身份对超市的工作间进行调查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同时这两名记者还违反了“记者不能因私闯入住宅或办公室搜集新闻而不受处罚”的规定。1996年12月20日,格里斯堡陪审团认定,ABC广播公司采访手段欠妥的罪名成立,要求ABC支付狮子公司赔偿性损失550 万美元赔偿,之后一位法官将赔偿减少到31.5万美元。

  30. 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ABC广播公司不服,提出上诉。在这个案例中,狮子食品公司为了自身利益欺骗了公众,而ABC广播公司则为了公众利益在它的调查记者应聘用时欺骗了狮子食品公司。 虽然狮子食品公司因为ABC广播公司对其行为的曝光受了13亿美元的损失,但联邦法院2美元赔偿的最终判决明显是保护了ABC广播公司为了公众利益不惜运用欺骗手段获知真相的行为,因而“对雇主有不义之举”和“非法侵入”的罪名只象征性地各罚歀1美元。现在,西方的问题传媒对隐性采访普遍加以严格限制。

  31. 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个案2: 印度泰赫卡网站 • 2001年,印度泰赫卡网站(Tehelka.com)的两名调查记者,假扮军火交易商推销武器。 • 在历时8个月的过程中,暗访记者贿赂了政府的各级官员和出钱给官员嫖妓。尽管当事记者在采访手段上严重背离了职业道德,但由于媒体所揭露的是与公众利益重大相关的问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获得舆论的支持。 • 当年3月25日《印度时报》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84%的被调查者同意泰赫卡网站的做法,包括他们使用的偷拍和下套的办法。而在法治国家的新闻界,这种做法毫无疑问属于违反行业规范的行为。 (http://www.chuanboxue.net/list.asp?Unid=2987,传播学论坛)

  32. 隐性采访的报备制度 • 外国:国外的主流媒体,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或英国广播公司(BBC),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一些通行的法则:原则上此类采访要慎行,因为从道义上讲,隐性采访是一种欺骗,因为记者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33. 《新闻调查》对隐性采访的规定 •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规定,只有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才能进行隐性采访: 1.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 2.没有其他途径收集材料; 3.暴露我们的身份就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4.经过制作人同意。 此外,当记者对某些个案把握不准时,也会征询法律专家的意见,以便规避法律风险,最大限度发挥隐性采访的作用。

  34. 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 在中国现有的法律条文和法律规范中,没有明确地支持和赞成隐性采访的条文。。。目前中国尚没有出台专门的新闻法,对隐性采访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隐性采访没有法律限制。中国学术界根据现行法律,参考国内外新闻工作者的行业准则,只是对隐性采访设定了六大禁区: • 1. 国家机密 2. 司法机密 3. 商业机密 4. 个人隐私 5. 未成年人 6. 法庭审判

  35. 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 根据《电视深度报道教程》一书,作者季宗绍指出,在隐性采访的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注意从以下几点规避法律风险: 1.避免诱导采访对象 2. 假扮身份要恰当 -第一种是假扮普通社会成员:不会造成社会次序的混乱,因此这类隐性采访的空间很大 -第二种记者假冒党政公检法部门各种身份:记者无权享有这种特定身份和权利,一旦假冒,将引起法律后果。 3.采访行为要合法 -记者的隐性采访行为不能干扰正常的社会次序,测试110和火警反应速度,无故打110和119,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36. 隐性采访的报备制度 • 在西方国家,隐性采访通常是最后采取的解决办法 • 只有当编辑和记者都认为报道极其重要,而又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获得信息时才采用的办法。 • 有时在调查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一些编辑认为只要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 • 有记者认为应该尽量避免秘密调查,除非是逼不得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