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宝鸡市新建路中学 李波

陕西省 2013 年中考物理研讨会. 走进物理课堂 建构物理之美. ----- 中考第一轮 --- 章节复习浅谈. 宝鸡市新建路中学 李波. 2012 年 12 月 29 日. 一般从 3 月初开始,到 5 月上旬始束。. 热情高、信心足,干劲大。. 旧知重复,课业量大,精力不足。. 测试多,起伏大,压力增。. 从初春的微寒. 到夏至的微热. 无聊、烦闷. 惶恐不安. 中考第一轮 -— 章节复习浅谈. 如何利用?. 如何解决?. 如何应对?.

mare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宝鸡市新建路中学 李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陕西省2013年中考物理研讨会 走进物理课堂 建构物理之美 -----中考第一轮---章节复习浅谈 宝鸡市新建路中学 李波 2012年12月29日

  2. 一般从3月初开始,到5月上旬始束。 热情高、信心足,干劲大。 旧知重复,课业量大,精力不足。 测试多,起伏大,压力增。 • 从初春的微寒 到夏至的微热 无聊、烦闷 惶恐不安 中考第一轮-—章节复习浅谈 如何利用? 如何解决? 如何应对? 中考复习许多学校一般均采用“三轮”复习法:(1)章节复习 (2)板块复习(3)综合模拟。其中第一轮复习---章节复习耗时最长,也是“三轮”中是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复习阶段。 • 从满怀颀喜 第一轮章节复习必须达到的三个目标: • 查缺补漏 • 巩固提升 • 熟练应用

  3.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四章 声现晚 第五章 光现象 第六章 常见光学仪器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研读课标、中考说明。分析近年来我省中考试题考查内容的走向。把握主次,明确重、难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学纲目

  4. 中考第一轮-—章节复习浅谈 教师篇 我们应做的 选好复习资料 上好复习课 拟好检测试题 学生篇 学生必做的 共同达到的 中考篇

  5.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

  6. 压力 固体压强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改变受力面积、压力的大小 STS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液体压强 STS 压强 STS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压强 大气压的存在及变化 大气压的测量 STS 浮力 1 浮力大小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STS • 紧扣教材,触发学生记忆,回想所学基本内容。 • 建构本章知识网络,体现物理知识的逻辑发展规律。 • 突现本章基本概念、重要公式、必知内容。 • 计划、安排所需复习课时。

  7. 知识详解 压力 F F ?压力作用的效果什么因素有关 方向 1 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 重要的概念着力突破,引导学生关注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强化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用点 2 压力的大小及示意图: • 精选随堂练习,及时解决易错、易混知识点。通过与重力图示的对比,达到对两种不同性质力的更深刻的理解。 • 紧扣教材,但不据泥于教材。在较高于中考的基础上,实现对复习内容纵向的挖掘、横向的拓展。 F 使物体发生形变 3 作用效果:

  8. 知识详解 压力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1 压力的大小 2 受力的面积大小 4 实验探究及结论: •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七环节,在复习中更应着力强化。如“猜想”不等于“胡思乱想”;“设计方案”要遵循正确的物理方法;“结论”的得出必须注重前提条件。 • 本实验的复习也可采用“逆向”法。如先展现“结论”,后让学生寻求得出结论的“方案”。避免学生机械记忆物理规律的现象。 A B C D (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9. 试题赏析 泡沫凹陷程度 (2010·襄樊)某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甲、乙、丙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 精选优秀中考试题,及时抽查学生对上述实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对物理方法的认识程度和评价他人实验方案的能力。 • 结合近几年来中考评卷工作,此类试题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部分考生不能使用规范化的语言来完成此类试题。 甲、丙

  10. 2 公式及变换: 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 (帕,符号Pa) 知识详解 压强 1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 压强是本章第二个重要的概念,复习时可根据学生学习状况,与密度、速度、功率等概念的定义方式相类比。培养“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思唯。 N • 依托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注意单位及其换算。特别是“受力面积”大小的判定和计量单位。 m2 • 物理量符号的书写要做到规范,如压强(p)的书写应为小写。 3 单位: N/m2, 读作牛每平方米 1Pa==1N/m2 (注:一粒西瓜籽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20Pa,砖超过1000Pa)

  11. 1cm2=1×10-4m2 固体的压强 试题赏析 • (杭州中考)一头质量为6×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600cm2,它的重力为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如图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取10N/kg) 6×104 2.5×105 不变 • 巩固压强计算方法的同时,处理学生易犯的错误(单位换算)问题。物理公式不仅是为了计算,还能做出推理。 • (安徽中考)图示:三种材料的密度之比为3:2:1,取其质量之比为1:2:3,制成相同高度的圆柱体竖立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之比是( ) • A.1:2:3 B.3:2:1 • C.1:4:9 D.1:1:1 B • 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培养解题的计巧。通过公式的演绎、推理,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析: 对柱体而言,

  12. 固体的压强 试题赏析 • (中考改编)学过压强以后,王丹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她的质量为50kg,为了测量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她绘制了每一小格的边长为2cm的方格纸,穿上平底鞋站在方格纸上,描出的鞋印如图所示。(g取lON/kg) • 通过改编试题,使课堂训练更适合我省中考要求,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重点知识重点复习,实现高效复习的目的。 (1)王丹每只鞋印的面积为m2。 (2)王丹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1.56×10-2 • 平底鞋面积的测定,既丰富了复习内容,也开拓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3 × 10 解:由公式 结合题目已知可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答:王丹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 (3)你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来测量鞋印面积的方法。请跟同学交流一下. 站在泥地上.踩下一个柱形的鞋印,测出鞋印坑的深度为h,然后把密度为ρ、质量为m的沙子倒入坑中刚好把坑填满。根据这些物理量可推导出鞋印面积

  13. 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 返璞归真,回归教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的作用。 用菜刀切菜 用切蛋器切熟鸡蛋 用风镐在水泥路面上打孔 增大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的方法 铁路铺设枕木 增加书包带的宽度

  14. 知识详解 液体的压强 橡皮膜向外凸 橡皮膜向内凹 液体的重力和液体的流动性 •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 在液体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均相等 •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 取材少,操作方便的演示型实验,往往能更快、更直观的展现物理现象。透过“现象” 认清“本质”是中考考查的常见题型。 •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复习,应重视实验操作方法的复习。如:什么现象能说明液体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等问题的提出,既能使实验复习落在实处,也可避免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机械记忆。 2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5. 液体的压强 试题赏析 1(哈尔滨中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 流出,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只拔掉b、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水的射 程相同,说明同一深度,水的压强相等 C.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c孔比a孔水 的射程远,说明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D.只拔掉d的孔塞时,观察到有水流出,说明水 对容器底有压强 • 选择此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从物理现象出发,分析、归纳、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同时也是全面检测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掌握情况。 A • 反向选择题(选错)是我省近年中考选择题的常规试题,对学生知识的容量要求较大,复习时应加以有效指导。

  16. 液体的压强 试题赏析 2(烟台中考)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_。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 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得出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1、2、3 3、5、6 • 将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考核渗透在实验数据的分析之中,达到既考查知识又考核能力的目标。对复习而言,也达到了拔高的目的。 • 试题的第(1)设问,主要检测学生对液体压强规律的理解记忆情况。但要求学生要学会审题,谨防无谓的失误。

  17. 科学窗 液体内部压强的定量计算 h ρ 思考 • 定量、精密的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获得过程,不仅体现了“理想模型法”在物理学的重要性,而且展示了物理学的逻辑美。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进行较高层次的一次训练。 而 · 由于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 s • 由于我省中考对此知识点未做考核要求,在复习中教师应依据学生情况,斟情处理。 上述推理中,我们假想的“液片S”实质上是物理学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 建模法 除了“液片”之外,在初中物理学中,我们还建立了哪些物理模型? 光线 力的描述图 杠杆 磁感线

  18. (福州中考)一杯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甲),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乙),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则( ) A p甲>p乙 B p甲<p乙 C p甲=p乙 D 无法判断 甲 乙 (变式题)如图所示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铁质物体甲和乙,两物体高度和底面积均相等,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则( ) A p甲>p乙 B p甲<p乙 C p甲=p乙 D 无法判断 甲 乙 液体的压强 试题赏析 C • 用贴近生活的实例,提升学生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推理性应用的能力,从而达到对液体压强规律的更准确的理解。 • 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能从中体味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学会正确选择和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A 注意: 主要用来计算或判断液体压强大小和变化,计算固体压强使用该公式时,一定要注意条件。

  19. 连通器原理及应用 分析可知: 由公式 h左 h右 F右 F左 当连通器中只装一种液体时,各部分液面总是相平的。 • 作为初中物理学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原理(运动相对性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械杠原理、功的原理)之一,连通器原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显得尤为广泛。同时该原理的生成过程,也利于学生对“建模法”重要性的认可,也是对压力、压强知识的一次复习和巩固。

  20. 知识详解 大气压强 1 大气存在压强的证据 大气有重力,具有流动性,且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存在着压强。 • 通过一到两个“证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其它“证据”,提高学生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做为复习课,不应只是知识大量的堆砌、识记。 • 对于托利拆利实验,必须让学生理解该实验测定的物理依据。这样更利于学生对大气压大小的认可。 (依据: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 2 大气压的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p=ρgh=13.6×103×9.8×0.76(Pa)=1.01×105Pa

  21. 知识详解 大气压强 3 密封气体的压强变化规律: • “挤压气球”、“夏天爆胎”等现象说明了密封气体的压强在生活中也有其实际的应用,同时也谨防学生将之与大气的压强混淆。 •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例:(2008·陕西)小明自制了一个“蜡烛抽水机”的实验装置(如下图)。他将一支塑料软管弯成U型,一端插入左边杯中,另一端插入右杯水中。点燃左杯中的蜡烛后,用硬纸片封住左杯口(纸片与杯口涂有凡士林),过一会,左杯内气体压强将,右杯中的水在作用下流入左杯。 • 尽管近年来对大气压的中考要求较低,但着眼于物理学科的思维特点而言,凡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知识还应有度的讲炼。 减小 大气压

  22. 大气压强 试题赏析 1(兰州中考)如图所示 ,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 B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 题1在考查学生对测定大气压物理依据认知情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D 2(2010·镇江)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 • 题2作为中考易考知识点,着眼于学生对与大气压有关的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A 用吸管吸饮,饮料上升 B 吸盘上挂毛巾,吸盘不掉 C 用滴管吸取液体 D 帕斯卡 “裂桶实验”

  23. 大气压并不是固定不变 • 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海平面处的大气压称之为1标准大气压,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将不停的减小。同时大气压还与季节变换、天气变化等因素有关。 • 对于物理规律的教学,应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规律的认可和应用。 高(低)压锅 (1)影响液体的沸点 • 利用注射器来测定大气压的实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其中包涵了实验原理、操作要求、误差产生的原因、受力面积的确定等。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指导、学习。 (2)影响人的呼吸 “高山反应” • 估测大气压的值 原理:

  24. 大气压强 试题赏析 1(义乌·中考)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760mm汞柱) 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 大气压也越大 D、人的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 c 点拨:p0=ρ水银gh水银= ρ水gh水 • 应对中考,及时检测和巩固。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同时也应达到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渗透。 所以ρ水银h水银= ρ水h水 h水=10.34m 2 (湖南·中考)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cm)开口朝 下放在水中,如图所示,结果是( ) A.仍是满罐水 B.水将流出一部分 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A 3(北京·中考)以下各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是( ) A.高压锅 B.抽水机 C.拔火罐 D.吸盘式挂衣钩 A

  25. 知识详解 流体压强 2 应用: (1)弧圈球 (2)香蕉球 (3)升力 1 规律:流体流动时,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 流速慢的地方压强大。 • 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演示实验,展示流体压强的规律。对于应用中的弧圈球现象,有一定的难度,可加以引导、分析,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缜密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其他现象加以巩固。 3 现象: “运动”改变了世界!

  26. ? 知识详解 浮力 2 浮力产生的本质: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对它各个方向的压力。 F下 F左 F右 F上 1 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 • 液体的浮力,学生有直接的生活体验,所以复习中,重点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理想物体所受压力,使学生认知浮力的本质就是压力的合力。通过河流之中的桥墩---提高对浮力的理解。 由公式F=pS得:F左=F右,合力为零。 而F上>F下 ,所以F合=F上-F下。 浮力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压力的合力。

  27. 知识详解 浮力 4 浮力大小计算: 称 重 法 “状态”法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F浮=G物 F浮=G—G` 3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的方向刚好相反) • 三种常用的确定浮力大小的方法中,阿基米德原理应从探究的角度加以重点复习(不是验证性实验)。由于是复习,学生可能会通过记忆完成猜想,教师应针对其猜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浮力何尝不是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

  28. 浮力 试题赏析 1(南昌中考)“远征号”潜水艇在东海执行完任务后返回到长江某基地,请在图中画出潜水艇加速上浮过程中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F浮 G • 通过重力与浮力的示意图,既表明了两种力的联系和区别,也要求学生要注重审题,准确作图。 • 通过四种物体在水中所处状态,检测学生综合应用定义或原理解决浮力大小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定义是基本、原理能通用、状态有条件。 2(哈尔滨中考)木头、小鱼、石块、海螺在水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分析它们所受的浮力,错误的是 ( ) C A.木头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B.小鱼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 C.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D.海螺受到的浮力等于水对它的压力差

  29. 浮力 试题赏析 3 (盐城中考) 如图所示,在一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 袋水,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 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逐渐减小到零 B.先减小后增大 C.始终保持不变 D.逐渐增大 • 解决浮力大小问题时,一定要先注意分析物体所处状态,然后将各种将其他方法综合应用。 A • 通过设计性的实验,对称重法确定浮力的方法加以复习。由于设计方案略有变化,也是对学生应变能力的一种考核。 4(恩施中考)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量筒、水和石块做“探究浮力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实验,实验中的几个情景如右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 1 (1)石块所受的浮力:N; (2)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N; (3)本探究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 1 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水的重力【F浮=G排】

  30. 知识详解 浮沉条件 1 物体浮、沉条件: (1)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 F浮 F浮 • 通过浮、沉条件的分析,结合物理学定量的计算公式,总结出物体浮、沉判断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一次训炼。 (此时,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F浮=G物) G木 (2)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 G石 此规律只适用于实心物体 (3)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 2 知识拓展: 当ρ液> ρ物时,物体上浮 F浮=G排=ρ液gV排 当ρ液< ρ物时,物体下沉 G物=m物G=ρ物gV物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 当ρ液= ρ物时,物体悬浮

  31. 浮、沉条件的应用 重力不变,利用空心,增大V排,增大浮力。 • 先通过轮船和潜水艇的浮与沉原理分析,引导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孔明灯”和“密度计”,巩固和提升对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 浮力不变,改变自身重量。 说说它的升空原理? 密度计如何测密度?

  32. 浮力 试题赏析 1(中考改编)图示为我国自行改造成功的“辽宁号” 航母。设若此时航母上的一架舰载机飞离了航母,则有( ) A.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A • 对“状态法”、“排液法”的检测和巩回。 2(梅州中考)将质量为100g的物体投入盛有100mL酒精的量筒中(已知ρ酒精=0.8×103 kg/m3),物体静止后,酒精液面上升到200mL刻度线处,则该物体在量筒中的情况是( ) A.物体沉在量筒底部 B.物体漂浮在酒精液面上 C.物体悬浮在酒精中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A

  33. 浮力 试题赏析 3(南昌中考) “五·一”期间,宪宪从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带回一个“小美人鱼”工艺品,他想知道这个工艺品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实验.请你根据图所示的实验数据推算:【温馨提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推算结果均用字母表示】 溢水杯和水的总质量m1 “小美人鱼”浸没在水中后的总质量m2 取出“小美人鱼”后的总质量m3 (1)工艺品此时所受的浮力 (2)工艺品的密度 • 利用浮力知识测物质的密度,是对测密度这个实验方法的一种拓展,也是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复习时,对此方法加以归类。 解:(1)m排=m1-m3 F浮=G排=m排g=(m1-m3)g (2)m工艺品=m2-m3

  34. 教师篇 ---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和谐的学、教氛围 • 推陈出新的复习内容 • 物理哲学的知识建构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35. 用人文思想点燃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托里拆利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德国 意大利 测定了大气压的大小 世人真正接受了 大气压的存在 科学发展不分国界 科学发展的不易 1643年 6月20日 1654年 5月8日

  36. 实验基础 数学表述 物理方法 核心理论 (概念,规律,原理) 应用延伸 物理是什么? ——学科内涵 实验科学 严密的 理论科学 定量的 精密科学 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应用广泛的基础科学

  37.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压强---概念---哲学建构图 压强

  38. 建模法 液体压强 规律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液体压强---规律---哲学建构图

  39.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控制变量法 F浮=ρ液gV排 阿基米德---原理---哲学建构图

  40. 进入中考复习,在全组研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面对大量的各类复习资料,我们采用每一位任课教师研、做各类资料的几章内容,分析、比较。主要看资料的内容选择是否符合课标要求、符合整体的复习计划、难易是否适中。同时要求题量不要过大,避免学生陷入“题海”之中,给学生留有整理、反思的时间,给教师给出自我调整、发挥的空间。进入中考复习,在全组研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面对大量的各类复习资料,我们采用每一位任课教师研、做各类资料的几章内容,分析、比较。主要看资料的内容选择是否符合课标要求、符合整体的复习计划、难易是否适中。同时要求题量不要过大,避免学生陷入“题海”之中,给学生留有整理、反思的时间,给教师给出自我调整、发挥的空间。 教师篇 ---关于复习资料与测评 毕业班的复习工作,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统一进度、协调并进,传承团队精神,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才智。所以对于每一次的章测评也好,还是学校的月测评也好。采用轮流主笔,他人查评的方法,确保试卷的质量。考虑到复习中学校月考和区两次检测等因素,章测评时间控制在50分钟之内,任课教师自主择时使用,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自我调整的时间。 复习资料 • 宁精勿滥 • 宁缺勿糙 复习测评 • 章测评 • 月测评

  41. 学生篇 ---学生必做的 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中考复习课的关键不是我们讲了多少,而是学生通过训练掌握了多少。我们的讲要做到有的放矢,我们的讲要培养思维和方法。为此,在学生自我复习中,我们采用“三台阶”巩固训练法。 建构知识 提前三天下发复习讲义 习题纠错 提前复习 建立资料错误纠错本

  42. 综合计算题的解题过程要呈现缜密的思维过程。综合计算题的解题过程要呈现缜密的思维过程。 填空题的改错要求分析错因,体现准确答案的形成过程。

  43. 防止学生的纠错流于形式,加强个别生的单独指导。防止学生的纠错流于形式,加强个别生的单独指导。

  44. 指导学生学会对是是而非的题型进行收集。 一题多解,注意解题技巧。

  45. 对于一些典型的选择题,要求学生二次呈现分析过程。对于一些典型的选择题,要求学生二次呈现分析过程。

  46. 归纳题型,总结方法。 学会收集类似题型,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47. 纠错不应只是对错误的更改过程,而是对错误形成过程的一个反思!纠错不应只是对错误的更改过程,而是对错误形成过程的一个反思!

  48. 指导学生自我学习,注重解题方法。。

  49. 物理方法的建构

  50. 电学计算公式的的建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