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 2011 年 3 月 9 日.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框架.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观. 2 、社会基本矛盾、规律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 第 1.6.8 课.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史观). 价值观. 第 6 课. 人生观. 第 7 课. 一、高考点击. 考情梳理(怎样考) :. 2010 年高考考点分布统计. 考情梳理(怎样考) :. 2010 、 2009 、 2008 年高考考点分布统计. 考情梳理(怎样考) :. 二、 知识回放.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历史观( 3 个).

Download Presentation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 2011年3月9日

  2.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框架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观 2、社会基本矛盾、规律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 第1.6.8课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史观) 价值观 第6课 人生观 第7课

  3. 一、高考点击

  4. 考情梳理(怎样考): 2010年高考考点分布统计

  5. 考情梳理(怎样考): 2010、2009、2008年高考考点分布统计

  6. 考情梳理(怎样考):

  7. 二、 知识回放

  8.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3个)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3、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9.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含义】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含义】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艺术、道德、政治、法律。

  10.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有: A、《十二五规划纲要》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E、科学发展观 F、自然地理环境 G、山寨文化

  11.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社会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反对】“天命观”、“杰出人物决定观”等历史唯心主义。

  12. 做一做 2010年1月2日,相关部门评出“2009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为:保八、躲猫猫、低碳、严打酒驾、蜗居、地王、甲流、被XX、偷菜、围脖。这些流行语真实反映了一年当中的社会重大事件、百姓关注焦点以及国际风云变幻。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3. 做一做 (2010江苏卷)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4.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3个)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3、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5.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16. 做一做 (2010广东卷)35.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 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解决好民生问题 A

  17. 做一做 (2010安徽7)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18.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3个)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3、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9. 3、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原理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20. 2008年全国卷38 材料一 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10分)

  21. 审设问,做到“四确定” 如: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等 (1)确定范围 如:国家、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 (2)确定主体 (3)确定方向 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如:转变发展方式、民生、分配等问题 (4)确定主题

  22. 2008年全国卷38 材料一 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10分) 群众史观 科学的社会意识 主题 主体 粮食是生活资料,是农业的基础 范围

  23. (1)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决定作用。(1)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决定作用。 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2)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4. 感悟共享 1.我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对比有何异同(为什么) 2.我的感悟

  25. 小结 1.认真审题,做到“四确定” 2.组织答案,做到课本、材料、时政有机结合 3.关注热点,注意时政与课本的联系 4.注重积累,总结完善常规答案 5.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6. 三、时政热点链接

  27. 时政热点一:稳定物价 预防通胀 材料一:2010年以来,“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棉花掌”……过去一年,一批网络热词反映了居民对农产品和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快速上涨的焦虑。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材料二:2010中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房价上涨过快。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温家宝报告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米袋子” 、“菜篮子”稳定物价,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28. 我的反思??? 本课我学到了 ……

  29. 谢谢指导

  30. 结合社会实践考虑: 运用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理论分析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并结合青年学生的实际思考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 运用群众观点分析党和政府认真解决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的原因,理解全体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的重大意义; 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意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