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關於 《 異域 》 作者問題的歷史分析

關於 《 異域 》 作者問題的歷史分析. 崇文國中 洪國智. 目次. 前言 作者「鄧克保」 作者「柏楊」 虛擬的作者鄧克保與 《 異域 》 暢通出版 結論. 前言. 一九九九年香港 《 亞洲週刊 》 票選「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 《 異域 》 排名 三十五 ,從報導文學的「 記實 」到小說的「 虛擬 」,可論述空間極大。

Download Presentation

關於 《 異域 》 作者問題的歷史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關於《異域》作者問題的歷史分析 崇文國中 洪國智

  2. 目次 • 前言 • 作者「鄧克保」 • 作者「柏楊」 • 虛擬的作者鄧克保與《異域》暢通出版 • 結論

  3. 前言 • 一九九九年香港《亞洲週刊》票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異域》排名三十五,從報導文學的「記實」到小說的「虛擬」,可論述空間極大。 文建會柏楊全集數位化知識庫 :〈《異域》提要〉,網址: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4/BY_Collect/b9000b2/b201/cca220003-li-wpkbbyb9000b201toc-0000-u.html,上網日期:2011年2月4日。

  4. 遠流版柏楊精選集26《異域》書背的簡介 「如今世人皆已知鄧克保是柏楊的化名,他以第一人稱「我」敘述,像是自傳體,但柏楊並未參與其事,而是一種「代言」,不過發表及初版的當時,人們都信其為親身經歷者的報告……。 」 柏楊,《異域》,台北:遠流,2000。

  5. 作者問題 • 「鄧克保」這個「作者」名字是怎麼來的?從幾次改版過程可知作者「鄧克保」又持用了多久? • 柏楊為何要以虛擬的作者「鄧克保」當作第一人稱的故事主人翁?

  6. 作家、作品與社會 • 一本書的成功、流傳,和再風行,或一個作家名譽和身價的記錄,主要都是社會現象(頁160) • 作家不僅受社會影響,他也影響社會(頁162) 韋克勒、華倫著,王夢鷗譯,《文學論》,臺北:志文出版社,1996.11再版

  7. 兩個探究《異域》作者正名的途徑 • 柏楊怎麼規劃和作品《異域》的關係 • 柏楊影響社會,社會也會影響他

  8. 《異域》版本流變 • 《異域》原以「血戰異域十一年」連載於民國五十年的《自立晚報》,署名「鄧克保」 • 其後由平原出版社出版,易名「異域」(一九六一),流傳極廣, • 一九七七年柏楊重校該書由星光出版社再版,十一年後另有躍昇文化公司版本。 • 近期是精選集與全集皆為遠流版

  9. 作者「鄧克保」:〈血戰異域十一年〉創作歷程作者「鄧克保」:〈血戰異域十一年〉創作歷程 • 根據柏楊回憶錄的記述,寫異域時的柏楊在《自立晚報》上班,時間是早上十點到下午一點,其他的時間用來讀書與撰文 • 血戰異域十一年只寫了前六年,剩下後五年當時沒能繼續寫出。 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 《柏楊回憶錄》,台北:遠流,1996,頁248。

  10. 創作歷程 • 柏楊於回憶錄中透露,故事來源是《自立晚報》一位駐板橋記者馬俊良每天訪問一、二位從泰國北部撤退到台灣的孤軍,他把資料交給柏楊,再由柏楊撰寫成稿。 • 由於柏楊寫的方式很特殊,走在刀鋒邊緣,引起國防部給報社施壓,當時連柏楊在「戰幹團」的同學憲兵司令部政戰主任蕭政之都到報社將他帶到憲兵司令部,警告他寫異域寫到麻煩大了,沒辦法查封報紙,「但可以查封你」 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 《柏楊回憶錄》,台北:遠流,1996,頁247。

  11. 柏楊被約談警告後的反應 • 他被嚇到了,他說自己「十分心悸」,由於推估自己處境孤獨,感覺自己沒辦法跟「龐大的國家機器對抗」,故決定停筆。(247) • 或許這也是報紙連載時原先要以文字敘述血戰個十一年,卻只能以六年告終的背後原因? 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 《柏楊回憶錄》,台北:遠流,1996,頁247。

  12. 葉明勳的作者提示 • 依照當時自立晚報社社長葉明勳的說法,那是當初有個什麼報紙駐曼谷記者李華明傳回來的報導資料,主角也是「原作者」的鄧克保乃「身歷其境」的人。 • 據葉明勳轉呈面世的李明華信函中的記載,這個「原作者」的名字「鄧克保」也非作者原名,有所謂:「這是一個假名,是一個戰死在他身畔的亡友的名字,而他自己的名字,他自己也不願意公開……。」 柏楊,《異域》,台北:遠流,2000,頁7-8。

  13. 作者名字來源曝光 • 「鄧克保」是柏楊讀小學時同班女同學的名字。 • 「四十年後,我在台北《自立晚報》連載報導文學《異域》時,就用鄧克保做筆名,並成為小說中以及電影中男主角的名字。這本書使我和鄧克保一直結合在一起……。」 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 《柏楊回憶錄》,台北:遠流,1996,頁50。

  14. 作者名字來源曝光 • 選出華語小說100強而《異域》名列第35強的《亞洲週刊》曾就異域發表經驗訪問過柏楊( 2004年5月9日 ),柏楊自陳那個虛擬的作者名字「鄧克保」,是他小學女同學的名字,蕭政之要調查作者「鄧克保」,柏楊坦誠是他自己,之後被帶到憲兵司令部晤談。  亞洲週刊:〈專訪﹕《異域》作者柏楊一支健筆見證孤軍血淚 〉, 網址: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e&Path=349781931/19ae3.cfm,上網日期:2011年2月4日。

  15. 信有其人 • 《自立晚報》在刊出〈血戰異域十一年〉之後,接到不少電話與讀者來函,「均經本報轉寄」,「尤以文中涉及的× × × 先生曾派人來社,並要求調查鄧先生地址和身份,本報曾建議其來函更正,或提出資料,以便出書時更正,但× 先生均未採納,仍在報上刊登啟事……。」 柏楊,《異域》,台北:遠流,2000,頁129。

  16. 傳說中三位一體的作家? • 1978年5月2日高雄《台灣新聞報》李震洲〈評「活該他吃酪漿」〉指出: 「誰能相信嬉笑怒罵的柏楊先生,就是「曠野」「莎羅冷」「扎掙」「怒航」的作者郭衣洞先生?誰又能相信寫起小說來感人肺腑的郭衣洞先生就是因「異域」一書而享大名的鄧克保先生?」 李震洲〈評「活該他吃酪漿」〉,梁上元編,《柏楊和我》,台北:星光,1979,頁348。

  17. 作者「柏楊」 • 林雙不( 1983年3月4日台中《自由日報》 ): 鄧克保是郭衣洞的化名,郭先生筆名柏楊,河南人,今年六十二歲,著作等身,文名滿天下,愛心罩家國。當然,書中的「我」並不是他,而是他整理「我」的資料,寫成了這本銷售超過百萬冊的報導文學傑作。 林雙不,〈談〔異域〕〉,柏楊65編委會主編,《柏楊65 — 一個早起的鳥兒》,台北:星光、時報、學英、歐語、遠流,1984,頁456。

  18. 柏楊在美國坦承是《異域》作者 • 1984年柏楊在美國愛荷華大學所作報告: 一九六一年(二十五年前),我在台北《自立晚報》,一連三個月,為這一支流亡孤軍,報導他們的生存與搏鬥的血淚遭遇,並於連載完畢後出書,定名為《異域》。也就是這本書,帶給我第一個從事報導文學作家的頭銜。 文建會柏楊全集數位化知識庫 :〈報導文學與我〉,網址: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4/BY_Collect/b9000b1/b126/cca220003-li-wpkbbyb9000b1260022-0497-u.xml,上網日期:2011年2月6日。

  19. 柏楊在台灣自陳是《異域》作者 • 柏楊說﹙1987年﹚: 「而我的〈異域〉,在我寫作時,還沒有去過泰國。但我對戰爭和苦難的感受較深。記得我在寫孩子死去的情節時,我的小女兒佳佳還很小,我晚上寫稿,她就睡在旁邊,我一邊看著她一邊寫,寫著、寫著,不禁淚流滿面。」 柏楊,〈就事論事‧真話假說〉,時代話題編輯委員會編,《從〈藍與黑〉到〈暗夜〉》,台北:久大,1987,頁92。

  20. 正式公開柏楊即作者鄧克保 • 《異域》最開始的出版是由柏楊自己的出版公司平原出版社所出版,作者仍沿用在自立晚報時的名稱「鄧克保」。 • 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往後星光出版的《異域》還是鄧克保著,但是後來星光出版社將所有柏楊作品交給躍昇出版社出版後,才由躍昇的負責人林蔚穎藉著「出版緣起」的說明,正式公開「鄧克保」即「柏楊」。 林蔚穎,〈出版緣起〉,柏楊,《異域》,台北:躍昇,1990,三版。

  21. 正式公開柏楊即作者鄧克保 • 林蔚穎說:「很少有人知道,柏楊就是郭衣洞,郭衣洞就是柏楊,在小說和雜文領域中,雖然不時出現相同的熱情,但人們卻難以把二人合而為一。而另一部奇書「異域」的作者鄧克保,更使人難以置信竟是柏楊和郭衣洞的另一個筆名。」 林蔚穎,〈出版緣起〉,柏楊,《異域》,台北:躍昇,1990,三版。

  22. 虛擬的作者鄧克保與《異域》暢通出版 • 林蔚穎公開這筆名秘辛是1988年10月的事,台灣社會剛解除戒嚴,透露鄧克保即柏楊,等於暗示,《異域》掛名在鄧克保這個泰北流浪反共孤軍的虛擬作者下存在數十年、暢銷了數十年,這中間原作者柏楊坐了近十年的政治牢(九年又26天),柏楊的監禁遭遇卻無礙於異域在台灣的風行。

  23. 成為出版史上的暢銷書 • 《異域》何時成為銷售熱門的書籍,有說當年在平原出版社時代異域這書還是銷路平平,直到轉由星光出版了,「才洛陽紙貴,蔚為奇蹟。」 微雲,〈平原出版社〉,柏楊65編委會主編,《柏楊65 — 一個早起的鳥兒》,台北:星光、時報、學英、歐語、遠流,1984,頁415。

  24. 成為出版史上的暢銷書 • 據台灣文學研究者應鳳凰的探究,自立晚報曾於民國五十年八月出版第一版,保留「血戰異域十一年」這名稱,銷路平平,後來由柏揚自己的平原出版社出版,民國五十三年元月再版,更名「異域」,此後即不斷再版,連柏楊入獄服刑了,這書還是暢銷不墜,甚至到了星光版還是銷路驚人。 應鳳凰,〈柏楊與平原出版社〉,板橋市:北縣文化局,2006,頁221。

  25. 普及與影響 • 《重返異域》執筆者汪詠黛在〈揭開異域孤軍的神秘面紗〉一文中指出,以她個人的閱讀經驗與書籍觀察論,《異域》據傳是銷售超過二百萬本的暢銷書,也是有一年大學聯考作文,考生寫出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的最高票選書。 • 閱讀體會方面,汪女士認為,讀的時候還年少,知道這是本描寫一支從大陸撤退到泰緬邊區的孤軍「悲慘故事」,內心受到很大衝擊。 柏楊策劃,汪詠黛執筆,《重返異域》,台北:時報文化,2007,頁10。

  26. 考生筆下出現最多次的書 • 1977年的 4月1日,他在美國的關切之下,獲釋返抵台北,監禁加軟禁,總共9年又26天。到台北後接獲中國大陸問題研究中心聘書。 • 該年7月份,大學聯考作文題目「一本書的啟示」,考生筆下出現最多次的書,據報紙刊載第一名乃《異域》,隔天報紙改登名列第一的是蔣經國著作《風雨中的寧靜》,《異域》第二。 遠流實用歷史館編,《這個人‧這個島:柏楊人權感恩之旅》,台北:人權教育基金會,2005 ,頁215。

  27. 監察院《郭衣洞叛亂案調查報告》內均無提到《異域》監察院《郭衣洞叛亂案調查報告》內均無提到《異域》 • 從當年給柏楊入罪的文本檢查背景看來,在監察院所作重新調查柏楊叛亂案的報告內,當年舉列將柏楊入罪的資料,完全未提《異域》與柏楊之間的作品與作者關係 。 行政院研考會編,《郭衣洞叛亂案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研考會,2007。

  28. 1977年回返台北的柏楊與《異域》重刊 • 1977年柏楊結束監禁生涯返回台北,仍強調「離開異域到台灣」來的作者「鄧克保」校稿即將重印的《異域》。可見,面對政治壓力,柏楊還是有所顧忌。 • 回溯當年的寫作情境,有關當局的警告曾讓他的血戰異域十一年只寫了六年即停止。 • 那可見,白色恐怖的噤聲年代,國家機器對人民的鎮壓是讓柏楊以虛擬人物「鄧克保」代言出場的重要原因。 柏楊,《異域》,台北:遠流,2000,頁190-191。

  29. 虛擬的反共戰士鄧克保 • 文本生產總有背景,《異域》在反共的時代出版。導致「鄧克保」被設計成為反共大業繼續戰鬥、為同胞生存而留在當地持續奮鬥。 • 反共至上的時代,作者身在台灣要處理一個跟現實政治有關的主題,二元對峙、選邊站的冷戰環境裡,「鄧克保」因此成為反共急先鋒。

  30. 虛構的 • 柏楊的《異域》中塑造的「鄧克保」角色,於結局中出現所謂的為了自由與獨立而戰故不願意回台灣。 • 從遷移來台的小民角度看待當初這群「孤軍」在緬甸的生存與生活。國史館人員在忠貞新村訪談記錄提及,類似「鄧克保」這種慷慨悲歌的「壯士胸懷」,有所失真,因為沒注意到人性問題。 張世瑛、葉健青主訪,《不再流浪的孤軍-忠貞新村訪談錄》,臺北:國史館,2002,頁25-26。

  31. 事實的 • 一般人更常考慮的是個人的安全與出路。回到歷史現場,大部分的人是根本不想回台灣,台灣在哪裡?留在緬甸隨時可以回故鄉,去了台灣反而不踏實?而且彷彿中共隨時都可能解放台灣, • 很難想像要非撤到台灣不可。當時有撤退到台灣的,還以為是去台灣「受個訓」就回來。 • 反共、愛國大背景掩蓋過真實狀況 張世瑛、葉健青主訪,《不再流浪的孤軍-忠貞新村訪談錄》,臺北:國史館,2002,頁25-26。

  32. 作者「鄧克保」與《異域》傳播不受阻 • 學者侯坤宏、王正華在論述白色恐怖時期台灣的言論控制時提出,柏楊因大力水手事件為當局所忌被捕實有前因,其中尤以柏楊在《自立晚報》寫專欄「倚夢閒話」,對現況表達諸多不滿。之後又有虛實掩映的異域血戰報導,讓主管言論管制者關心、提出警告。 • 那可見自立晚報期間,柏楊的表現,讓當局非常難堪。但是,柏楊的「異域」寫作又是在主流的反共框架下進行。 侯坤宏、王正華,〈文字言論媒體控制:台灣白色恐怖重大政治案件〉,張炎憲、陳美蓉主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9,頁307-310。

  33. 反共作家 • 許多人都對於有反共作家之稱的柏楊先生,竟然會由於思想問題,而有十年牢獄之災這件事,感到驚訝。(1981年7月17日洛杉磯《南華時報》) 顏槐成,〈從柏楊的作品談起〉,陳麗貞編著,《柏楊.美國.醬缸》,台北:四季,1982年4月,頁47。

  34. 柏楊從反共文學起步 • 根本看來柏楊的反共文學作品,跟同時代人的反共作品不大一樣,充滿批判性,而且常常與主導文化不符。 (頁149-150) • 往後柏楊寫回憶錄,對於過去曾寫過反共文學作品一事,似乎盡可能避談。(頁164) 應鳳凰, 〈「文學柏楊」與五、六0年代台灣主導文化〉,李瑞騰主編, 《柏楊文學史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出版, 2003年12月,頁149-150。

  35. 柏楊與反共小說 • 有些人認為反共小說不是藝術只是宣傳,所以很多大作家從不寫反共的東西,以免影響清譽也免浪費時間,但我認為反共小說照樣是一種藝術,不但感動現代人,且可因其技巧及含義而流芳百世……。 • 所以真正有力的反共小說,不是把共匪描寫成青面獠牙的那一類,也不是全篇口號標語的那一類,而是娛樂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最高的那一種。 柏楊,〈柏楊獄中答辯書之五:給台灣省警備司令部軍事法庭的答辯書〉,孫觀漢編,《柏楊的冤獄》,台北:敦理,1988年8月,頁129-130。

  36. 反共文學與《異域》 • 王德威寫過一篇替反共文學挖出新探索視角的文章〈一種逝去的文學? : 反共小說新論〉,文中特意提到柏楊的《異域》,認為明明是反共文學卻因為寫出那種孤絕情境而不「八股」地成為反共文學在台灣的異路經典。 王德威:〈一種逝去的文學?─反共小說析論〉,《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149。

  37. 《異域》衍生作品《金三角.邊區.荒城》 • 張大春把往後柏楊實地採踏所作的1981年出版報導文學作品《金三角.邊區.荒城》和「以報導之名」而文本近似小說的《異域》作比較。然未點名《異域》作者是柏楊。(1982) • 張大春認為,《異域》有著一貫的民族主義精神情操,《金三角.邊區.荒城》則只有無可奈何國家意識的吟偶,是更細緻的角人道主義情懷滲透其間。 張大春,〈泰北滄桑的歷史見證– 談〔金三角‧邊區‧荒城〕〉,柏楊65編委會主編,《柏楊65 — 一個早起的鳥兒》,台北:星光、時報、學英、歐語、遠流,1984,頁438。

  38. 結論 柏楊說: 我一直在講真話,寫真話。也許我的觀點不一定對,那不要緊,最要緊的是發乎「真」和「誠」。你也知道,我從不奢談什麼「主義」,我只是關心被迫害者的命運,因為那也是我的命運……。 零匡,〈柏楊答問—原載一九七九.十一月.四日. 吉隆坡﹝南洋日報﹞〉,柏楊65編委會主編,《柏楊65 — 一個早起的鳥兒》,台北:星光、時報、學英、歐語、遠流,1984,頁158。

  39. 作品存在多年的背景分析 • 作者柏楊的創作關懷與官方得以讓書籍出版所存在的差異 (柏楊關心的是受迫者的命運,官方卻注意反共內涵) • 《異域》是反共作品 (吻合當時政權的反共需求) • 《異域》有民族主義色彩 (足以激發人們的愛國心) • 《異域》反共又孤絕的情境貼近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的國際政治處境

  40. 作者名字表態的變化時機 • 《異域》在台灣以作者鄧克保之名,長銷多年 • 《異域》在柏楊因思想入罪後仍持續出版,普及暢銷並成為大學聯考考生最有啟示的書 • 柏楊結束監禁生涯之後仍不願明白表態自己即《異域》作者 • 一九八十年代之後,尤其在發表 報導文學作品《金三角.邊區.荒城》後才正式表態自己即《異域》作者 • 解嚴後藉由躍昇版的柏楊集正式公開《異域》作者即柏楊

  41. 從鄧克保到柏楊的正名之路 • 反共戰士鄧克保是掩護作品順利公開出版的方法 • 解嚴後,言論管控鬆綁,柏楊才得以將《異域》作者在台灣公開正名為柏楊

  42. 謝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