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第十七章 低收入家庭與兒童早期介入

第十七章 低收入家庭與兒童早期介入. 01.1A 前言 -1 p.399. 探討低收入家和兒童早期的歷史經驗、近期發展和進行中的議題。 初生到三歲幼兒的家庭。 加強兒童養育和發展。 1960 年代,出現許多新方案和特殊模式。目標集中在和貧窮有關的議題。有些初始活動,嘗試發展跨越母親和兒童健康、兒童福利、學前特殊育等服務方案。. 01.1A 前言 -2 p.399. 支持早期療育計量的量化研究證據,因為缺乏計畫的目的、範圍沒有任何成果。 較大的兒童發展團體將貧窮視為研究中的複雜變數,而不是一個意義深遠、對兒童和家人生活具有滲透性影響。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七章 低收入家庭與兒童早期介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七章 低收入家庭與兒童早期介入

  2. 01.1A 前言-1p.399 • 探討低收入家和兒童早期的歷史經驗、近期發展和進行中的議題。 • 初生到三歲幼兒的家庭。 • 加強兒童養育和發展。 • 1960年代,出現許多新方案和特殊模式。目標集中在和貧窮有關的議題。有些初始活動,嘗試發展跨越母親和兒童健康、兒童福利、學前特殊育等服務方案。

  3. 01.1A 前言-2p.399 • 支持早期療育計量的量化研究證據,因為缺乏計畫的目的、範圍沒有任何成果。 • 較大的兒童發展團體將貧窮視為研究中的複雜變數,而不是一個意義深遠、對兒童和家人生活具有滲透性影響。 • 沒有一州或任何城市發展出一套完整的零到三歲服務系統,或為類似可行的服務提供金錢援助。

  4. 01.1A 前言-3p.399 • 卡內基組織報告《轉捩點》提到「為三歲幼兒家庭而辦的社區服服務不但少見而且零碎」。 • 至今,為三歲兒童的服務已有所進步,但距離為貧窮年輕家庭建立一套完善、連貫和足夠個別性的服務和支持系統,仍有努力空間。

  5. 02.1B 幼兒貧窮家庭:一段描述p.400 • 全美大約有一仟二佰萬名三歲以下的幼兒,其中大約有三百萬符合政府貧窮標準,有一百到一百五十萬處貧窮邊緣。 • 貧窮使嬰兒或幼童從他們的母親懷孕開始,就被迫面臨一大串問題。 • 越來越多貧窮家庭,約40%居住在市中心窮人集聚區,這些年輕父母缺乏基本人力和社會資源。

  6. 03.1C 早期療育服務的發展:1960到1990-1p.402 • 貧窮父母被批評忽視子女,沒有做好讓孩子適應工業社會的準備,並且讓他們暴露於不道德的影響中。 • 貧窮父母本身也視為孩子一般需要接受輔導。 • 1960初期家庭訪問計畫受人矚目,以兩套觀念為前提: 1.童年經驗對於往後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影響。 2.貧窮母親仍可付出努力來刺激、塑造,並支持子女的認知和語言的認知和語言發展。 • 教導母親成為子女成為稱職教師。

  7. 03.1C 早期療育服務的發展:1960到1990-2p.402 • 「啟蒙教育」補償和加強貧窮家庭對幼兒教育不足設計。 • 源起於Kennedy家族支持援助「早年訓計畫」基金會。 (1)目的在強化智商。 (2)加強非商美國兒童的就學讀寫能的。

  8. 03.1C 早期療育服務的發展:1960到1990-3p.402 • 經濟會機會處(OEO)負責推動「對抗貧窮」分支機構。結合若干社會研究者設計一全面性計畫,以三、四歲兒童學前教育為軸心,結合健康服務、營養、家庭社會服務、社區發展活動。 • 數百個貧窮社區響應,最初響應者都是校區。為期十個月。 • 啟蒙教育和專業保育學校計畫有很大不同,是為兒童設計,也是為成人和社區發展而設計。

  9. 03.1C 早期療育服務的發展:1960到1990-4p.402 • 啟蒙計教育諸多目的中,哪個目的是首要的? 1.啟蒙教育的主要目的,為貧窮兒童創造不同於家庭社區所提供的環境。 2.介入服務必須努力將生態列入考量,並且強化它。以及對父母本身為成長發展所付出的努力給支持。 3.啟蒙教育計畫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而且也是唯一能使它產生效果的,就是政治性地提升父母的能力。

  10. 03.1C 早期療育服務的發展:1960到1990-5p.402 • 啟蒙教育是全國性計畫,滿足社區的需求,也為某些父母職業道路的啟蒙教育,啟蒙教育提供急需迫性的健康服務和營養給家庭,協助面對各種現實問題。 • 幫助生活在貧窮的兒童,三、四歲都已太晚。 • 啟蒙教育領導人員發起針對貧窮家庭0-3歲服務的研究發展計畫,計畫必須持續三十年,但可以立即提供所需的科學羽翼,來支持更大的學前計畫。

  11. 04.1D 有關早期療育的新思路p.406 • 1970-1980年代,主幼兒期的心理學和精神醫學。 • 新觀念:確認風險來源,將焦點放在整體家人上。

  12. 05.2A 臨床幼年計畫p.407 • 「密西根大學兒童發展計畫」。

  13. 06.2B 生態導向和系統計畫p.409 • 「父母兒童發展中心」(PCDCs),改變母親認知、行為與態度。 • 「兒童與家庭資源計畫」(CFRPs)。

  14. 08.2C「新的」概念與思考p.411 • 由以家庭為中心、賦權或能力導向的,並且對文化敏感服務的需求轉變成一種連續性服務的信念。 • 最廣為使用的服務形成概念是“全面性服務”。 • 兩代計畫。

  15. 08.2B「新的」概念與思考 -全面性服務p.411 • 個案處理型態:直接提供服務,並且介紹或聯繫兒童和家庭取得他人協助。 • 與其他服務提供者進行合作,或訂定或安排專門的服務提供專門服務。 • 不中斷服務:從兒童出生到進入學校讀書這期間都不中斷。 • 可用不同類型的服務供給需要幫助的人。

  16. 08.2C「新的」概念與思考 -兩代計畫p.412 • 基本原理: 1.對兒童的直接服務、支援。 2.加強家長的親職能力。 3.就業準備。

  17. 09.2D 近期初始計畫p.413 • 實驗性示範計畫: 1.全面性兒童發展計畫(CCDP)。 2.新機會。 3.嬰兒健康與發展計畫。 4.早年啟蒙教育。 • 新的或新近風行的計畫模式: 1.AVANCE。 2.美國健康家庭。

  18. 10.3A 全面性兒童發展計畫(CCDP)p.413 • 低收入戶零到五歲。 • 提供連續性、全面性、整體性的服務。 • 經由代理服務而非直接服務。 • 效果不彰。

  19. 11.3B 新機會p.414 • 為期18月分二階段: 1.上課 2.實習 • 年長的青少年及年輕父母。 • 改善父母就業能力,使孩子有更好的發展。 • 效果不彰但MDRC也無力改變。

  20. 12.3C 嬰兒健康與發展計畫p.415 • 促進認知和語言發展,並加強貧窮且脆弱幼兒的智商。 • 出生體重過輕的嬰兒。 • 0~3歲的定期家庭訪問。 • 每年參加267天的中心本位課程。 • 有很好效果且長大後介入組和對照組沒有差異。

  21. 13.3D 早年啟蒙教育(Early Head Start) p.415 • 啟蒙教育:著重3-4歲,提供醫藥和牙科服務和提供父母就業機會。 • 早年啟蒙教育-兒童發展、家庭成長、社區成長、員工成長。

  22. 14.3E 健康啟蒙/美國健康家庭 p.416 • 1975年在夏威夷執行啟蒙教育計畫,是當時唯一一個預防兒童虐待和疏忽的模式。 • 1990年代初期「全國兒童虐待與疏忽預防委員會」,配合這個計畫,在夏威夷推出一個「美國健康家庭」的初始計畫,是一開始工作人員先檢查醫院資料找出潛在的高危險群家庭。 • 高危險群指標,包括母親未婚、伴侶失業、低收入、沒有電話、母親教育程度低於十二年級、有物質濫用歷史、有墮胎經驗,以及精神科醫療病史等。

  23. 15.3F AVANCE p.417 • 這個計畫的模式大致是依據父母兒童發展中心的模式。 • 服務對象是出生到三歲幼兒家庭,大部分在西班牙裔社區裡。 • 這個計畫有兩個階段: 1.父母參加一個星期一次的中心本位教育課程,其子女們則接受兒童照顧。 2.每月的家庭訪問和一些個案管理。

  24. 16.3G健康啟蒙/降低嬰兒死亡率措施p.418 • 1991年聯邦政府健康資源服務行政局延續這些路線推行一個重大的示範計畫,將次要重點放在促進臨床本位。 • 希望在推行五年內在每個地點降低50%的嬰兒死亡率。 • 健康啟蒙計畫的評估仍在進行中。

  25. 18.2E 幼年介入的綜合效果-1 p.419 • 1990年筆者檢視25年來為貧窮家庭所辦的幼年介入服務的各種評估證據,特別注重在針對概念化和所推廣計畫的嚴謹研究。 • 包括多重地點的父母兒童成長中心計畫和兒童與家庭資源計畫。 • 最近這幾年,多重據點的實驗性示範計畫,例如平等啟蒙、全面性兒童發展計畫、新機會和嬰兒健康與發展計畫,在兒童發展方面都沒有發現太多的預期效果。

  26. 18.2E 幼年介入的綜合效果-2 p.420 • 根據評估發現的結果,在親職的某些層面效果有限,在兒童發展方面效果更是零碎,顯示有必要降低對幼年介入活動的期望。 • 某些幼年介入計劃也有可能具有正面的長期性效果-「事後效應」,這種效果要一直等到同年後期或青少年期才會出現,但還有待觀察。

  27. 19.2F 同意點-1 p.421 • 融合父母支援和兒童發展的直接服務,可能最有利於促進改善長期的兒童發展結果,同時又不致忽略父母本身的成長和支援需求。 • 一些研究已經發現,對已安排計畫服務的參與程度(亦即持久性和規律性),與那些不放棄特別計畫的家庭所獲得的計畫效果之間的關聯。 • 專業人員和專業助理員各有優點,要僱請哪一種人員只是一種交替。

  28. 19.2F 同意點-2 p.421 • 近來得自示範計畫,例如CCDPs的經驗,確認Schorr的觀察:低密集的服務(例如,每幾個星期一次的家庭訪問或一星期一次的課程),確實不適合作為為越來越多的貧窮家庭而辦的介入服務基礎。 • 對於是否較高或較低風險的家庭應參與幼年介入活動而受益較多,仍未有共識。

  29. 20.2G 更多具體心得 p.422 • 來自計劃發展者和執行者的反射,而非評估文件。 • 第一原理-明確的理論架構: 1.幫助提供者了解從家庭觀察和學習,決定如何介入。 2.是明確的任務和範圍,推廣計畫是有彈性。 • 介入活動,由家庭成長的地方開始。 • 都需作為援助者的程序,與ㄧ個家庭正體驗的事務連接。 • 幼年介入領域,有越多人將子女視為家庭組織ㄧ部分。

  30. 21.2H處理脆弱人口所遭遇的問題-1 p.424 • 「家庭第一」(Family First)計畫。 • 為高度脆弱性年輕家庭服務的介入者面臨諸多特殊問題。 • 對服務高度脆弱性家庭的人員,自覺訓練不足。 • Pawl指出,前線工作者需要時間「去抽離、放慢腳步、思考、探討,並形成概念」 • 提醒援助者:兒童和父母利益雖有重疊,但並非都相同。 • 援助者設定期望,使大部分計畫中的問題無法給予脆弱家庭適當醫療服務。

  31. 21.2H處理脆弱人口所遭遇的問題-2 p.424 • 芝加哥希望計畫 (Project HOPE) 1.長期性、一星期五天的計畫。 2.包含不同內容的外診模式。 3.有三個互有關聯的指導原則: *婦女與其子女是基本服務對象。 *婦女是想要努力做好困苦工作的人。 *兒童發展需求無法等待,滿足需求不代表忽略母親。 • 暴力家庭援助原則,建立在成長較早階段。 • 幼年時期經歷暴力的影響,會在家庭中持續,並造成迴響。

  32. 22.1G 有關早期療育的系統議題 p.426 • 包括一些公共系統活動,以及一些以99-457工法的H部分為中心的發展介入服務;在一些州內建立的半公共家庭支援計畫;以及私人機構的兒童發展計畫的個人養育支援。 • 對象均為同樣的年輕家庭,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 • 不論任何服務範疇,幼年介入的服務網絡應該反應當地的優先性和現實性,並依賴當地可靠的機構。

  33. 23.2I 州和當地的初始計畫 p.427 • 起跑點計畫。 • 接受資金。 • 不只利用一個計畫的核心模式或形象建立系統來擴展服務計畫(幼年家庭教育計畫) 。 • 其他模式選擇其一,加以擴展。 • 利用一般家庭資源作為服務基礎。

  34. 24.2J 資金議題 p.428 • 非任何公共服務系統的授權責任,因此沒有明顯或固定的資金來源。 • 建立早期療育服務系統時,必須緊縮或依賴聯邦母親與兒童健康計畫,仍然為出生到三歲幼兒貧窮家庭服務的資源。 • 最大隱憂是成本控制,幼年服務的提供者有可能被要求為複雜的人口發展專門化、全面性服務。 • 幼年介入服務標準化,讓主要變數維持固定,以便評估,極其困難。

  35. 25.2K 社會福利改革的衝擊 p.430 • 幼年介入服務計畫受外圍的發展影響很大。 • 終止「家庭幼兒輔助案」,以「暫時性家庭需求輔助」取代。

  36. 26.1H 結論 p.430 • 幼年介入領域面臨三項重要任務: 1.達成一致性。 2.確實討論有關支持幼年介入的曖昧數據根據。 3.重新思考計畫目標和策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