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 袁州区政府办 刘长明. 一、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涵义.

Download Presentation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 袁州区政府办 刘长明

  2.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涵义

  3.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和一般(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突发事件的应对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和一般(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突发事件的应对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4. 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

  5. 自然灾害类。主要是指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强暴雨、泥石流、洪水灾害、寒流雪灾等由自然界造成危害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水害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如,2008年5月,水江乡小洞村亭子组发生山体滑坡,造成2死5伤。2014年5月24日至26日,我区连降暴雨,全区受灾人口达187890人,因灾紧急转移人口4130人,倒塌农房90户180间,全区直接经济损失达69000万元。自然灾害类。主要是指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强暴雨、泥石流、洪水灾害、寒流雪灾等由自然界造成危害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水害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如,2008年5月,水江乡小洞村亭子组发生山体滑坡,造成2死5伤。2014年5月24日至26日,我区连降暴雨,全区受灾人口达187890人,因灾紧急转移人口4130人,倒塌农房90户180间,全区直接经济损失达69000万元。 事故灾难类。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和水上突发事件、火灾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等。如,2009年6月16日,320国道湖田镇王华村路段发生一起农用车与面包车迎面相撞事故,造成9人当场死亡,4人受伤。2012年5月6日,天台镇发生一起意外溺水事件,5名儿童死亡;2012年6月17日,慈化镇隆发花炮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1人受伤。

  6. 公共卫生事件类。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事件。如,2003年年初在我国爆发流行的非典型肺炎,这种传染病最初在广东部分地区流行的时候,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以致在全国流行,造成很大的人员死亡。公共卫生事件类。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事件。如,2003年年初在我国爆发流行的非典型肺炎,这种传染病最初在广东部分地区流行的时候,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以致在全国流行,造成很大的人员死亡。 社会安全事件类。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事件、治安事件、群体性事件以及其它事件等,如战争、政治动乱、恐怖袭击、刑事案件、投毒、爆炸、行凶杀人、聚众打砸抢等、集体上访、示威游行、阻断交通、围攻党政机关等。如,2014年5月31日,宜春至金瑞中巴车上男子持刀行凶事件,致5名乘客受伤。

  7. 二、把握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则

  8.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 衡量政府应急管理是否成效的关键,就在于看她最后是否能够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赢得民心的支持。坚持以人为本,这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能不能把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到底,检验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也是检验着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 •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政府应急管理的目的是“用小钱防病而不是用大钱治病”。预防突发事件的主要途径:一是制定完善预案;二是做好必要的演习;三是做好战略储备(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保障)。 •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有了这一法律依据,能够最大限度地防范和矫正社会的无序状态或紧急状态,维护社会稳定,将危机引发的危害降低到最低。

  9. 三、如何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10. 首先,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主动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及知识储备首先,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主动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及知识储备

  11. 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重点要强化公共危机学习,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强化心理训练,这样遇到突发事件时才能沉着应对,科学预防。公共危机管理的真谛在于预案在先、机制灵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令行禁止、指挥到位、发挥合力。由此可见,增强防范危机的意识就显得必要和迫切。危机意识是这样一种思想或观念,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对抗困难境地的准备,预期或提出对抗危机的应急对策,以防止在危机发生时束手无策,无法积极回应,而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要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平时就要加强培养。目前我国已经出台危机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地方也有相应的地方应急预案,定期参加综合防灾训练。了解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熟悉预警流程,以便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真正发挥预警机制的作用,自觉投身到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中。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重点要强化公共危机学习,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强化心理训练,这样遇到突发事件时才能沉着应对,科学预防。公共危机管理的真谛在于预案在先、机制灵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令行禁止、指挥到位、发挥合力。由此可见,增强防范危机的意识就显得必要和迫切。危机意识是这样一种思想或观念,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对抗困难境地的准备,预期或提出对抗危机的应急对策,以防止在危机发生时束手无策,无法积极回应,而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要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平时就要加强培养。目前我国已经出台危机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地方也有相应的地方应急预案,定期参加综合防灾训练。了解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熟悉预警流程,以便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真正发挥预警机制的作用,自觉投身到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中。

  12. 加强学习,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储备 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贫乏、心理保守,遇事往往容易慌张,因此要通过学习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自觉性。一是要学习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理论。伴随着公共危机管理有关理论的增多,作为公共危机管理主体的政府工作人员要全面学习这些理论,以达到对危机管理论有全面认识的目的,搞清各个理论环节之间的联系,重点掌握危机管理中瓶颈环节的理论,只有这样政府工作人员才能够在危机发生后,对事件有清醒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事件的处理过程。二是要学习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知识。如传染病防治、地震救助、山林火灾的防范知识,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等。三是学习当地经常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民间应急措施的知识,注意挖掘、整理和利用民间的经验。四是学习突发事件应急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在法治化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熟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预案,并能严格执行,是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基本要求。要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依法和依规章办事的意识,严格按照预案的指定程序办事,杜绝完全依主观想法处理危机事件的现象,以使处理工作能够在法律的范围内有条不紊地开展。

  13. 其次,着重培养以下三种能力

  14. 敏锐判断、快速应变能力在突发事件酝酿、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一些迹象,因此要善于捕捉初露端倪的表现现象,见人所未见,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辨别、分析,尽可能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主动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事态的扩大。见微知著是一种敏锐、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要害的能力,正确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成功解决问题的一半。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提高应变能力的前提,准确的判断能力是施展应变能力的基础。敏锐判断、快速应变能力在突发事件酝酿、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一些迹象,因此要善于捕捉初露端倪的表现现象,见人所未见,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辨别、分析,尽可能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主动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事态的扩大。见微知著是一种敏锐、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要害的能力,正确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成功解决问题的一半。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提高应变能力的前提,准确的判断能力是施展应变能力的基础。

  15. 驾驭全局能力 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通观全局,周全思考。既要考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也要考虑造成的经济损失;既要考虑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也要考虑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既要考虑采取措施的力度,也要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既要考虑事件本身的处置,也要考虑其后续以及周边因素的作用。总之,要把突发事件摆到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谋划,防止急于求成,一味地就事论事,采取粗暴手段强制处置。要坚决避免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的现象发生。

  16. 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突发性、危害的严重性等特点使得仅仅依靠某个人、某个部门的力量往往难以很好应付,往往需要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乃至全社会协作,这就需要政府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第一,短时间内聚合人力物力财力各种要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第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高效有序动作;第三,优化调控手段,尽力以理性的而非感性的、柔性的而非暴力的、开放的而非隐蔽的方式,妥善有效地处理好突发事件,避免事件因组织拖延、调控不当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政府工作人员要在紧急情况下做好组织沟通协调工作,还必须准确及时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同时与媒体及时沟通,借助媒体的力量安抚人心,争取群众的理解和协作。这里特别要强化服务意识。公共危机事件的受众一般是一个群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时刻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群众考虑,及时采取控制和补救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17. 最后,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

  18. 信息报告内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人员伤亡、事件起因和性质、影响范围、事件简要经过、发展趋势、领导到场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措施,以及需要上级协调事项等。同时报告中还须明确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信息报告内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人员伤亡、事件起因和性质、影响范围、事件简要经过、发展趋势、领导到场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措施,以及需要上级协调事项等。同时报告中还须明确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19. 信息报告方式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一般采用电话和传真方式向区政府办报告(值班电话:3222700、传真3222518),紧急情况下,可先通过电话口头报告事件的简要情况;首报信息可以是轮廓性的、允许一定的误差;事情一旦了解清楚后,要立即报告书面信息。信息报告方式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一般采用电话和传真方式向区政府办报告(值班电话:3222700、传真3222518),紧急情况下,可先通过电话口头报告事件的简要情况;首报信息可以是轮廓性的、允许一定的误差;事情一旦了解清楚后,要立即报告书面信息。

  20. 信息报告时限 根据袁办发电〔2011〕31号文件规定,凡属于报告范围的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政府必须立即如实向区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2个小时。对迟报、漏报、误报重要信息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向区委、区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对授意瞒报、谎报紧急信息,对上级有关部门调查核实信息不予配合或者阻扰、干扰,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纪依法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21. 信息报告范围根据宜府办发[2007]21号文件,对全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范围标准有个规定。信息报告范围根据宜府办发[2007]21号文件,对全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范围标准有个规定。

  22. 自然灾害类 (1)全市范围内的河流发生大洪水;水库、山塘、堤坝发生垮塌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较大险情;多个乡镇发生严重干旱。 (2)突发性致灾暴雨、强对流、冷害冻害、高温干旱、大风浓雾、雪灾等造成2人以上死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全市范围内将出现反常气候事件或较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 (3)发生3级以上地震。 (4)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或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险情;因灾2人以上死亡,或因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 (5)造成农作物减产30%以上的病虫灾害;新传入我市的有害生物发生、流行,对农业和林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威胁的生物灾害。

  23. 事故灾难类 (1)造成2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2人以上生命安全,或造成10人以上中毒,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 (2)发生2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人以上的环境污染事故;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环境污染事故,或资源开发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导致主要保护对象或其栖息地遭受破坏的环境事故;威胁群众生产、生活和游客安全的事故。 (3)可能造成2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2人以上生命安全,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需紧急转移安置50人以上的火灾事故。 (4)造成2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2人以上生命安全的道路交通事故和水上突发事件;客船、危险化学品船舶等各类船舶发生碰撞、火灾等对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水上突发事件;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险情。 (5)发生中心城区或县城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电设备遭受破坏或打击,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重要时段、非常时期、重要场所发生大范围停电事件。市内某个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发生多点通信故障的事故。 (6)造成城市供气系统连续停气l万户居民供气12小时以上的,或发生2人以上死亡的供气事故。造成1千户以上居民用水连续停止24小时以上,或发生2人以上死亡的城市供水事故。

  24. 公共卫生事件类 (1)以县(市、区)为单位,发生鼠疫1例、霍乱1例、脊灰l例、艾滋病1例;5日内发现肝炎50例、伤寒和副伤寒10例、痢疾100例、出血热5例、钩端螺旋体病20例、乙型脑炎20例、疟疾20例;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已知发生率1倍以上,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人数超过15人,且有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或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出现5例以上致伤、致残病例或出现死亡病例;有组织的团伙性制造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案件。 (2)发生中毒人数10例或死亡l例以上,或例数较少但所涉人员身份特殊、影响较大的食品药品中毒事件。 (3)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二、三类动物疫病在多个乡镇呈爆发流行趋势。

  25. 社会安全事件类 • (1)冲击围攻村、乡及以上党政机关、政法机关和军队、武警、新闻等要害部门的群体性事件;造成铁路、国道、省道交通中断或中心城区主要街道交通堵塞的群体性事件;发生如罢工、罢教、罢课、罢市、罢驶、抗税、上访、静坐、请愿、集会、游行以及进行打砸抢烧等活动的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较多并造成较大伤亡的群体性械斗。敌对分子和民运分子制造的恐怖、暴力事件,非法结社、集会及各类民间非法组织非法刊物活动等情况;非法宗教组织、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等情况。严重影响当地社会政治稳定或发生在敏感时间、地点、行业的集体上访。发生暴力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 • (2)危害国家安全和国内社会政治稳定的各类案件;各类涉枪、涉爆以及涉及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的案件;致死2人以上的刑事案件;造成2人以上死亡或涉及人数在5人以上的投毒案;涉及物品总价值100万元以上的走私案;涉及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制贩增值税发票及其他重要票据案件;涉及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诈骗案;涉及国家珍贵文物、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重大案件;盗窃现金10万元或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案件,抢夺、抢劫现金5万元或者财物20万元以上的案件;劫机、抢车、暴狱、劫持人质、绑架、纵火等严重犯罪案件;袭击劫持警卫对象、国内外、省内外重要知名人士及袭击劫持平民,造成影响和危害的;较大规模攻击国家机关、军队或民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较大危害的;大面积种植毒品植物、制贩毒品案件; • (3)在校师生因学习、生活、文化倾向等原因引起的突出矛盾和不满情绪;通过国际互联网或传真、邮件、信函等方式向高校传递的反动宣传品,并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学生自发建立3入以上带有政治色彩或帮会性质的社团组织,开展非法结社、集会活动等情况;在校师生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申请上街游行或已发生的聚众游行、闹事、罢课事件。造成1名以上学生死亡的交通事故、治安事故、中毒事故。因毕业分配、生活困难、身患疾病、悲观厌学等造成1名以上学生自杀死亡或残疾的,以及由此产生的盗窃、报复社会的重大治安事件。 • (4)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涉外、涉港澳台侨刑事案件;造成人员死亡,或造成较多人员受伤的境外(含港澳台地区)涉我市的涉外案件。 • (5)在我市较大范围或城区出现粮食市场急剧波动状况。 • (6)金融机构发生突发性挤兑事件;对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金库、运钞车进行盗窃、抢劫案件;资金结算系统出现重大故障情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