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第六讲 意 象

第六讲 意 象. 一、意象的四种含义. 意象 (image) 一词,是一个中西都有的概念。但它的内涵和外延却是十分模糊的。意象在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中主要有四种含义: 1 . 心理意象,即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象,国内心理学界一般把它译为 “表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 2 .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在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或曰“胸中之竹”。. 一、意象的四种含义.

ly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讲 意 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讲 意 象

  2. 一、意象的四种含义 意象(image)一词,是一个中西都有的概念。但它的内涵和外延却是十分模糊的。意象在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中主要有四种含义: 1. 心理意象,即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象,国内心理学界一般把它译为 “表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 2.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在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或曰“胸中之竹”。

  3. 一、意象的四种含义 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这个概念,简称“形象”。不仅英美目前有这种用法,而且在中国自明清以来,也已演化到与“形象”一词等同的地步。 4.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

  4. 二、“表意之象”与“审美意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最早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其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所以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这个“意”根据孔颖达的解释,是指那种只有圣人才能发现的“天下之赜”,即“天下深赜之至理”。所以意象的古义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可称为观念意象。

  5. 二、“表意之象”与“审美意象” “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论衡》。其云:“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这里的“意象”是指以“熊麋之象”来象征某某侯爵威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形象。 历史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6. 二、“表意之象”与“审美意象” 文学艺术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艺术家审美理想的高级象征意象。我国清代文论家叶燮在《原诗》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至理),不可述之事(至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

  7. 西方的意象理论 康德提出的最高审美范畴和中心概念叫做 “Asthetische ldee”,朱光潜先生根据这个概念的希腊文本意,翻译为“审美意象”,并把它看成是与典型、意境处于同样地位的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 “审美意象”是一种“借助于想象,追踪理性”,能把某种“理性观念”作最完满的感性显现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的表现力已达一种“最高度”(Maximum),即最高范本、最高理想的境地。是一种暗示超感性境界的示意图。 康德的“理性观念”是一种“越出经验范围之外的东西”,种抽象的概念,或是一种先天的观念如天堂、地狱、创世等等,即是一种主观的“意”。

  8. 西方的意象理论 康德《判断力批判》:“我所说的审美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它能引人想到很多的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达出来,因此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 “想象力所造成的这种形象显现可以叫做意象,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形象显现至少是力求摸索出越出经验范围之外的东西,也就是力求接近理性概念(即理智的观念) 的形象显现,使这些理性概念获得客观现实的外貌;但是主要的一方面还是由于这些形象显现(作为内心的直觉对象) 是不能用概念去充分表达的。”

  9. 西方的意象理论 阿伯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中总结了“意象”的三种常见用法:1 、“表示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里通过直叙或暗示,或者借助于比拟使读者感受到物体及其特性;”2 、“在狭义上对可视客体与情景进行的描写,尤其是生动细致的描写”;3 、“按照目前最普遍的用法是指比喻语,尤其是指暗喻和明喻的喻体。”

  10. 西方的意象理论 意象派是20世纪初由一些英美青年诗人组成的诗派,他们对后期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感到强烈不满,在多种国外诗歌的影响下开拓出一种新的诗歌路径。他们反对诗歌中含混的抒情、陈腐的说教、抽象的感慨,强调诗人应当使用鲜明的意象,即描写感觉上的具体对象来表现诗意。

  11. 西方的意象理论 • 埃兹拉·庞德强调意象是不同于一般客观事物的客观物象,它是在诗歌艺术结构中组织起来的,渗透着主体审美情感的客观事物,尤其是自然景物,它不仅赋予情感以对象化和形式化的特征,而且是主观与客观、情感与形式相互融合的产物。意象派这种从主与客、意与象相统一的角度去认识意象的理论视角和西方传统的表现论诗学观大相径庭,相反更靠近东方的表现论,尤其和中国古典意象论有内在的精神联系。

  12. 三、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一)哲理性(本质特征) 文学意象作为“表意之象”,所表之“意”,便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的哲理性观念、意念,或者说是一种哲理性思考。朱熹的《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3. 三、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二)象征性(表现特征) 广义象征论,认为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是象征的。对于狭义的象征,黑格尔曾有过严格的界定,他说: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 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在象征里应该分出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

  14. 三、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象征一般由两种因素构成:“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但“呈现于感性观照”的只能有一个因素,即“意义的表 现”。这种“意义的表现”或者说是一种“感性存在”物,如金字塔、陵园(阶梯)或纪念碑等,或是一种艺术形象如《变形记》中的大甲虫等。也就是说象征的“意义的表现”部分是一种艺术形象,这种“形象”实际上已经变成某种意义的载体了。

  15. 余光中的《夸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大泽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霭的冷烬——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16. 三、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三)荒诞性(形象特征) 章学诚说:《庄》、《列》之寓言也,则触蛮可以立国,蕉鹿可以听讼,《离骚》之抒愤也,则帝阙可上九天,鬼情可察九地……愈出愈奇,不可思议。 章学诚认为,意象是一种“人心营构之象”,已不是“天地自然之象”和生活物象本身的形态,它往往以一种奇辟荒诞的形象“以衷(表达、暗示)天地自然之理”,达到象征的目的。

  17. 三、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意象的荒诞性可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 其一是指形象形态上的荒诞性。比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刑天,头被砍掉后,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战斗。 其二是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如《等待戈多》。

  18. 三、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四)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思维特征) 艾略特说,要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都是受抽象思维的制约。 卡夫卡选甲壳虫而不选毛毛虫。甲壳虫没有翅膀。

  19. 三、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五)求解性(鉴赏特征) 由于象征意象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哲理或观念,那么对象征意象艺术的审美过程,便形成了不断追问、不断求解的审美鉴赏的过程。《格尔尼卡》

  20. 三、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好的意象往往使人始终也难得出最确切的结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作家艺术家有意隐藏自己的立意,以求神秘含蓄。黑格尔所说,象征(意象)到了极至就变成了谜语。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认为:“诗永远应当是一个谜”,“诗写出来原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 其二,是作家选择的象征物,对作家来说虽说是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但读者并不了解作者的思路,而只能凭自己的经验、知识和鉴赏力去猜测。

  21. 布莱克《病玫瑰》 哦!玫瑰, 你病倒了。 无影的昆虫, 飞翔在夜幕里, 在狂吼的风雨中。 昆虫飞到你的温床边, 你的床富有欢乐之情, 但它那邪恶而神秘的爱, 尚能摧毁你的整个生命。

  22. 四、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 (一)寓言式象征意象 寓言式象征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而这正是故事的主旨。寓言式象征意象的显著特征就在于有故事情节。 此类象征意象常见于叙事性作品,常以叙事诗、小说和戏剧的形式出现,通过有情节的整体性形象系统来实现某种观念的表达。尤涅斯库的《秃头歌女》黑泽明《罗生门》 寓言在本质上仍是“表意之象”,只不过它是通过一个故事,一种整体性形象系统来表达的。

  23. 四、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 (二)符号式象征意象 符号式象征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它以整体的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着某些观念或哲理。 一类是抽象型,一类是具象型。 抽象型符号式意象一般在建筑、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中比较发达,而在语言艺术中比较少见。所谓抽象型,是指你找不出适当的自然物体概念来描述它的形态,而只能借助于某些抽象概念、术语去表达它。比如西方各类教堂、教堂上的巨大十字架、各国的国旗、各种大企业的商标等等,都属此类。

  24. 四、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 所谓具象型符号式意象,一般是由自然物体的变形、夸张和拼接组合而成的,不论在哪一门艺术中都是符号式意象的主要形态。比如我国的龙、风图像、人面含鱼纹,埃及的狮身人面兽,华沙的美人鱼,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等。在文学中,这种形象更为常见。如:李贺笔下的“天马”,李商隐笔下的“锦瑟”;在现代文学中郭沫若笔下的“天狗”,闻一多的“死水”、‘‘红烛”。

  25. 五、意象与主题特征 抒情作品常常借助原型意象表现相对固定的主题——母题。 所谓原型意象(archetypal image),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所谓抒情母题(1yrical motif),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26. 五、意象与主题特征 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前者是后者的载体,一定的原型意象表达、暗示一定的抒情母题。 如送人,则有骊歌、驿柳、把杯、洒泪等字。 某些意象对于表达某种母题来说,是相对固定的,天长日久,它们就会成为原型意象。如浮云与思归、大雁与怀乡、流水与伤逝、蓬莱与羡仙、杨柳与惜别。

  27. 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 1.伤春与悲秋“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管子·形势解》)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王) 离恨恰如春草,更远更远还生。(李煜) 倚危楼,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秦观) 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刘希夷)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吟》)

  28. 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 2.离情与别绪 抒情作品中的“柳”形象比比皆是,形成了以“柳”为核心的意象群:“烟柳”、“暗柳”、“春柳”、“秋柳”、“岸柳”、“边柳”……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尚书)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 树若是有情时,不会青青如许。(姜夔)

  29. 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 3.思乡与怀远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姜夔) 旅人本少思乡梦,都被秋虫暗织成。(谢垣) 慰远嫁之羁情,宽绝域之归志。(虞世南)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儿吹。听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岑参) 故国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了此生?(杜甫) 蜀客春城闻蜀鸟,’忽归声引未归心。(杜牧)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草绿。(柳宗元)

  30. 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 “春草”都表达了同一抒情母题。自汉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以来,“春草”这一原型意象使用得越来越频繁,它与离情别绪、相思念远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僧孺《生查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冯延巳《南乡子》) 自有春愁正断肠,不堪芳草思王孙。(韦庄《春愁》) 又是离愁,一阙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林逋《点绛唇》)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 (姜夔《翠吟楼》)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曾允元《点绛唇》)

  31. 中国古诗词中的月亮 一、月亮是美(美人)的象征 《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32. 中国古诗词中的月亮 二、月亮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 A 恋人间相思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南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

  33. 中国古诗词中的月亮 B 对故乡和亲月的思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 边塞诗里的月下相思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34. 中国古诗词中的月亮 三、月亮是失意文人的寄托 杜甫: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李商隐: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5. 中国古诗词中的月亮 四、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张若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李白: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