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偏置方式 利用估算法求静态工作点、微变等效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 共源、共漏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场效应管的偏置方式及静态工作点的求法.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典型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已类互补对称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理想运放及“虚短”、“虚断”、“虚地”的基本概念 运放的两种工作状态及特点. +. 放大电路. r s. +. i o. + u s -. i i. r o. u i. u o. R L.

lucy-pri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偏置方式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偏置方式 利用估算法求静态工作点、微变等效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 共源、共漏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场效应管的偏置方式及静态工作点的求法 第3章 放大电路基础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典型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已类互补对称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理想运放及“虚短”、“虚断”、“虚地”的基本概念 运放的两种工作状态及特点

  2. + 放大电路 rs + io + us - ii ro ui uo RL ri + u`o - - - ro ri 3.1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放大的概念:放大是指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利用有源器件的控制作用将直流电源提供的部分能量转换为与输入信号成比例的输出信号。放大电路实质上是一个受输入信号控制的能量转换器。 3.1.1 放大电路的组成 放大电路组成框图如图3.1.1所示。 图3.1.1 放大电路组成框图

  3. 图中信号源可由换能器提供或前一级的输出信号。图中信号源可由换能器提供或前一级的输出信号。 负载是接受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元件(或电路),常用纯电阻来等效。 直流电源用以供给放大电路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转变为输出信号输出,还有一部分能量消耗在放大电路中的电阻、器件等耗能元件中。基本放大电路由三极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组成。

  4. 3.1.2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一、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衡量放大电路放大能力的指标,它有电压放大倍数、电流放大倍数和功率放大倍数等表示方法,其中电压放大倍数应用最多。 电压放大倍数: 电流放大倍数: 功率放大倍数: 工程上常用分贝来表示放大倍数称为增益,它们的定义为: 电压增益: 电流增益: 功率增益:

  5. 二、输入电阻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是从输入端向放大电路内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它等于放大 电路输出端接实际负载后,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之比,即 接入信号源后: 三、输出电阻 在输入电压信号源短路保留信号源内阻时,从输出电路两端看进取的等效电阻。 四、通频带与频率失真 放大电路中通常含有电抗元件(外接的或有源放大器件内部寄生的),它们的电抗值与信号频率有关,这就使放大电路对于不同的输入信号有不同的放大能力。所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可表示为信号频率的函数,即

  6. 表示电压放大倍数的模与信号频率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表示电压放大倍数的模与信号频率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 表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与信号频率的关系,称为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总称为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 一般情况下在中频段的电压放大倍数不变,在低频段和高频段电压放大倍数都将下降,当下降到中频电压放大倍数的0.7倍时所对应的低端频率和高端频率分别称为放大电路的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分别用 上下限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五、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 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效率是指在输出信号基本不失真的情况下,能够向负载提供的最大功率。 若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为 ,放大电路的输出功率为 ,则放大电路的效率为

  7. 3.2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 ui - +VCC I1 R3 R1 + + V C2 C1 Rs uo RL IE R2 I2 + Re Ce 3.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有固定式直流偏置电路和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两种形式。固定式直流偏置电路前面已作讲解,下面主要讲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 图3.2.1 分压式电流反馈式偏置电路 1.工作点稳定过程 (1)由基极电阻R1、R2分压而得到固定的基极电位UB。设图3.2.1中流过R1、R2的电流分别为I1、I2,则 (2)利用发射极电阻Re的电流负反馈作用稳定静态工作点

  8. Rc 当流过 、 的直流电流 远大于基极电流  时,可得到三极管基极直流电压  为 Rb2 V Rb1 Re 二、直流分析 图3.2.2 分压式共射电路直流通路 以上电路的计算条件是: 三、性能指标分析 1 电压放大倍数

  9. ic c ic ib b ib + + + rs Rc rbe Rb ie ui + us - RL uo RL uo Rc Βib Rb2 Rb1 - - - ro ri 所以 2. 输入电阻 3. 输出电阻 (a)交流通路 (b)微变等效电路 图3.2.3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10. +VCC Rb V Re +VCC Rb + uo - + V V + + RL + Re rs rs C1 + uo - ui ui Rb C2 RL Re + us - + us - - - 3.2.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一、电路组成和静态工作点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如图3.2.4 所示。图 3.2.4(b)、(c) 分别是它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由交流通路看,三极管的集电极是交流地电位,输入输出以它为公共端,故称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同时由于输出信号取自发射极,又称射极输出器。 (a) 典型电路 ( b) 交流通路     (c)直流通路 图 3.2.4 共集电极电路

  11.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2)动态分析

  12. ic ii ib c b + rbe βib rs ie + Rb ui + us - Re RL uo - - ri r`i 图3.2.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13. +VCC Rc Rb1 + B C B + C V V + uo - + + + uo - Cb1 Cb2 rs rs RL E E + RL ui ui Rb Re Rb2 CB + us - + us - - - 由以上可知,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具有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而接近于1、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的特点。 3.2.3 共基极放大电路 (a) 电路图 (b) 交流通路 图3.2.6 共基放大电路 共基极放大电路具有输出电压于输入电压同相,电压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大的特点。

  14. +VDD +15V +VDD +15V Rd 30k Rd 30k Rg1 2M D D + + G Cb2 0.01μ Cb2 0.01μ G V 3DJ2 V 3DJ2 + + Cb1 0.01μF Cb1 0.01μ Rg3 10M uo uo S S + + Rg 10M ui ui C 10μ C 10μ Rg2 47k R 2k R 2k - - - - 3.2.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有三种组态分别为共源、共漏、共栅放大电路。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主要优点有输入电阻极高,噪声低、热稳定性好等优点。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有多种形式,图 是采用N沟道耗尽型场效应管组成的自偏压 电路,自偏压电路只能产生反向偏压只适用于耗尽型场效应管。 (a)自偏压电路 (b)分压式自偏压电路 图3.2.7 场效应管的偏压电路

  15. +VDD iD RD + + Rg1 D + Rg3 G rD rgs RD gmugs + + u0 Rg3 ui uo S + ui RSS C Rg1 Rg2 Rg2 - - - - (a) 电路图 (b)微变等效电路 图3.2.8 分压式自偏压电路及其微变等效电路 3.3 差分放大电路 3.3.1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原理 图3.3.1是基本的差动放大器, 它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单管放大器组成。由于两个三极管V1、V2的特性完全一样,外接电阻也完全对称相等,两边各元件的温度特性也都一样,因此两边电路是完全对称的。输入信号从两管的基极输入, 输出信号则从两管的集电极之间输出。  

  16. +VCC Rb1 Rb2 Rc2 Rc1 uo1 uo2 uo V1 V2 ui1 ui2 差分放大电路又称差动放大电路它的输出电压与与两个输入电压之差成正比,因此而得名,广泛用于集成电路中。 一、差动放大电路的组成及静态分析 静态时,输入信号为零,即Ui1=Ui2=0,由于电路左右对称,即Ic1=Ic2, Ic1Rc=Ic2Rc或Uc1=Uc2,故输出电压为Uo=Uc1-Uc2=0。  图3.3.1 基本 差分放大电路

  17. 二、.差分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差模输入与差模特性 输入端加入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输入信号,称为差模输入,两个输入端之间 的电压差称为差模输入电压。 在差模输入时,输出电压与输入差模电压之比称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用Ad表示。 由图3.3.2可以看出,当差动放大器输入差模信号(Ui1=1/2Uid,Ui2=-1/2Uid)时,由于电路对称,其两管输出端电位Uc1和Uc2的变化也是大小相等、极性相反。若某个管集电极电位升高ΔUc,则另一个管集电极电位必然降低ΔUc。设两管的电压放大倍数均为A(两管对称, 参数相同),则两管输出端电位增量分别为ΔUc1=ΔUc, ΔUc2=-ΔUc 差动放大器总的输出电压为 Uod=ΔUc1-ΔUc2=2ΔUc=UidA

  18.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差动放大器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等于组成该差动放大器的半边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 由单管共射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计算式,有 一般 应当说明,当两管的输出端(即集电极)间接有负载RL时,上式应为

  19. +VCC Rb Rb Rc Rc + - uo Rs1 Rs2 V1 V2 + ui1 _ - ui2 + + uic _ 图3.3.2 任意 信号输入方式下的差分电路任意分放大器 +VCC Rb1 Rb2 Rc2 Rc1 + - uo Rs1 Rs2 Ui2 ui2 ui1 V1 V2 + uic _ + uic _ 图3.3.3 共模信号作用于差分 电路 其中R′L=Rc∥(1/2RL)。这里R′L≠Rc∥RL,其原因是由于两管对称,集电极电位的变化等值反相, 而与两集电极相连的RL的中点电位不变,这点相当于交流地电位。因而对每个单管来说, 负载电阻(输出端对地间的电阻)应是RL的一半,即RL/2,而不是RL。 

  20. 2.共模信号输入 在输入端加入大小相等、符号相同的信号称为共模输入。共模输入信号常用Uic来表示,即Uic=Ui1=Ui2。在共模输入时,输出电压与输入共模电压之比称为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用Ac表示。 由图3.3.4可知,当差动放大器输入共模信号时, 由于电路对称,其输出端的电位Uc1和Uc2的变化也是大小相等、极性相同,因而输出电压Uoc保持为零。可见,在理想情况下(电路完全对称),差动放大器在输入共模信号时不产生输出电压,也就是说,理想差动放大器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零,或者说,差动放大器对共模信号没有放大作用,而是有抑制作用。 差动放大器对共模信号无放大,对差模信号有放大,这意味着差动放大器是针对两输入端的输入信号之差来进行放大的, 输入有差别,输出才变动,即为“差动”。 分析这类信号时,可先将它们分解成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然后再去处理。其中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信号之差。  上述放大器的输入回路经过两个管子的发射结和两个电阻Rs,故输入电阻为 rid=2(Rs+rbe) 

  21. 放大器的输出端经过两个Rc,故输出电阻为 Ro≈2Rc  3. 共模抑制比 如上所述, 差动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可以看成一个差模信号与一个共模信号的叠加。 对于差模信号,我们要求放大倍数尽量地大; 对于共模信号,我们希望放大倍数尽量地小。为了全面衡量一个差动放大器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我们引入一个新的量——共模抑制比,用来综合表征这一性质。共模抑制比KCMRR的定义为  有时用对数形式表示 这个定义表明, 共模抑制比愈大, 差动放大器放大差模信号(有用信号)的能力越强,抑制共模信号(无用信号)的能力也越强。

  22. +VCC Rc2 Rc1 uo1 uo2 uo V1 V2 ui1 ui2 REE --VEE 3.3.2带射极公共电阻的差动放大器 上述基本差动放大器是利用电路两侧的对称性抑制零漂等共模信号的。但是它还存在两方面的不足。首先,各个管子本身的工作点漂移并未受到抑制。若要其以单端输出(也叫不对称输出), 则其“两侧对称,互相抵消”的优点就无 从体现了;另外,若每侧的漂移量都比 较大,此时要使两侧在大信号范围内作 到完全抵消也相当困难。针对上述不足, 我们引入了带射极公共电阻的差动放大 器,如图3.3.4所示。  图3.3.4带射极公共电阻的差动放大器

  23. t(℃)↑→ 带射极公共电阻Re的差放电路也叫长尾式差动放大器。 接入公共电阻Re的目的是引入直流负反馈。比如,当温度升高时,两管的IC1和IC2同时增大,由于有了Re,便有以下负反馈过程: IC1↓ IC1↑ UBE1↓→IB1↓ →IE↑→URe↑→UE↑→ IC2↑ UBE2↓→IB2↓ IC2↓

  24. 可见,这个负反馈过程与前面讨论过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电流负反馈改变三极管的 UBE从而抑制 I的变化。显然,Re越大,则负反馈作用越强,抑制温漂的效果越好。 然而,若Re过大,会使其直流压降也过大,由此可能会使静态电流值下降。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图3.3.4中在 Re下端引入了负电源UEE,用来补偿Re上的直流压降,从而保证了放大器的正常工作。 下面我们对图3.3.4所示电路作动态分析。首先将输入信号分解为共模信号Uic和差模信号Uid两部分,再分别说明Re对这两种信号放大倍数有何影响。 1.Re对共模输入信号的放大有抑制作用 如图3.3.5所示,对于共模输入信号,由于电路对称,两管的射极电流IE(约等于集电极电流IC )变化量大小相等、极性相同(即同增同减),ΔIE1=ΔIE2=ΔIE,使流过Re的总电流变化量为2ΔIE,这个电流变化量在Re上产生的电压变化量(2Δ IE Re)构成负反馈信号, 可使共模放大倍数降低。 可见,Re对共模信号具有负反馈作用,能够抑制共模信号的输出。 这个抑制过程实际上就是抑制零漂的过程。 

  25. +VCC Rc Rc Δuoc2 - Δuoc1 + Δuoc V1 V2 Rs Rs 2Re 2Re - + Δui1 Δui2=Δui1 + - 图3.3.5 对共模输入信号的等效电路 Rc - + Auod V1 V2 Rs Rs - + Δui2=Δui1 Δui1 + - 图3.3.6 对差模输入信号的等效电路 2.电路中接入Re后对输入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完全无影响。 如图3.3.6所示,对于差模信号,Re却没有抑制作用。当输入差模信号时, 两管的电流IE变化量数值相等,但极性相反,一个管IE增加, 另一个管IE减少,即ΔIE1=ΔIE2, 因而流过Re的总电流不变, Re上的电压降便不改变。这样,对差模信号而言,Re上没有信号压降,如同短路一般。当然,不起负反馈作用, 也就不会影响差模放大倍数。 

  26. 具有射极电阻Re的差动放大器,既利用电路的对称性使两管的零漂在输出端互相抵消,又利用Re对共模信号的负反馈作用来抑制每个管自身的零漂。由于这种放大器对零漂具有双重抑制作用,所以它的零漂比未接入Re的基本形式差动放大器要小得多。而且,由于每侧的漂移都减小了,信号可以从单端输出。 3.3.3 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欲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射极公共电阻Re 越大越好。不过,Re大了之后,维持相同工作电流所需的电源电压UEE的值也必须相应增大。显然,使用过高的电源电压是不合适的。此外,Re值过大时直流能耗也大。 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我们先对Re的作用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作一分析。从加强对共模信号的负反馈作用考虑,只要求Re的动态电阻值大,静态电阻小就可以解决上述矛盾。为此,我们要选用一种动态电阻大、静态电阻小的非线性元件来代替Re。

  27. RL Rb2 V Rb1 Re 一、电流源电路 1.三极管电流源电路 晶体三极管恒流源电路就具有这种特性。 由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可知,在放大区工作时,三极管的动态电阻rce比静态电阻RCE大得多。若将三极管接成工作点稳定电路, 如3.3.7所示,则由于存在电流负反馈,其输出电流IC基本恒定,故这种电路称为恒流源电路。 图3.3.7三极管电流源 2. 镜像电流源电路 镜像电流源电路如图3.3.8所示。V1、V2是做在同一小块硅片上的两个相邻三极管,由于工艺、结构及材料均相同, 因此,二者性能参数相同, 又因UBE1=UBE2=UBE,因此电流也对称相等,即 IB1=IB2=IB, IC1=IC2=IC

  28. 由图可得R中的电流为 根据分流关系,又可有 当β>>2时,有 3.3.8镜像电流源电路 我们称IR为基准电流,而将IC2作为输出电流,供给其它放大级。由式上式可知,IC2等于IR,一旦IR确定,IC2便随之确定,IR 稳定,IC2也随之稳定,IC2与IR成为一种镜像关系,故称其为镜像电流源。镜像电流源的输出电流IC2只决定于基准电流IR,而与V2集电极负载大小及性质无关。

  29. 3. 微电流源电路 上述镜像电流源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当需要输出电流IC2很小时,就需要R值很大,这必然给工艺带来困难。为了既减小IC2又不加大R值, 常采用图3.3.9所示微电流源电路,它是在上述镜像电流源的V2的发射极中串入了一个电阻Re。由图可知, UBE1=UBE2=ΔUBE=IE2Re 故有 所以,微电流源达到了接入小电阻、 输出小电流的目的。 另外,由于Re的负反馈作用,还可抑制电源电压波动及温度的变化对输出电流的影响,成为稳定的微恒流源。 3.3.9 微电流源电路

  30. 二、具有电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 图3.3.10带恒流源的差分电路 图 3.3.10 简化电路

  31. 根据上述,可得到右图所示的统一的简化电路。其中,IEE为差动对管公共射极支路的静态电流,Rem表示公共射极于地之间的动态电阻,即Rem=ro3,ro3为右图电流源电路的动态输出电阻:根据上述,可得到右图所示的统一的简化电路。其中,IEE为差动对管公共射极支路的静态电流,Rem表示公共射极于地之间的动态电阻,即Rem=ro3,ro3为右图电流源电路的动态输出电阻: ro3=rce3{1+[β3Re3/(R'+rbe3+Re3)]}+[(R’+rbe3)∥Re3] 式中,R'=R∥(re4+Re4) 差放有两个输入端子和两个输出端子,因此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均有双端和单端两种方式。双端输入时,信号同时加到两输入端;单端输入时,信号加到一个输入端与地之间,另一个输入端接地。双端输出时,信号取于两输出端之间;单端输出时,信号取于一个输出端到地之间。因此,差动放大电路有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四种应用方式。上面两个电路均为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方式。

  32. 3.3.4差动放大电路的四种运用形式 前面以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方式为例,介绍了差放的基本性能,下面介绍其他三种运用方式。 1. 双端输入、 单端输出; 这种接法如图3.3.11(a)所示。 由图可见, 输出信号Uo只从一个管子(V1)的集电极与地之间引出, 因而Uo只有双端输出时的一半,电压放大倍数Ad也只有双端输出时的一半,即 注意:单端输出方式指标计算时,式中RL'=RC∥RL,与双端输出方式时的RL'=RC∥(RL/2)不同 输入电阻不随输出方式而变, 而输出电阻变为 ro≈Rc

  33. 2.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这种接法如图3.3.11(b)所示。 信号只从一只管子(这里是V1)的基极与地之间输入,而另一只管子的基极接地。 表面看来,似乎两管不是工作在差动状态。但是,若将发射极公共电阻Re换成恒流源,那么,Ic1的任何增加都将等于Ic2的减少,也就是说,输出端电压的变化情况将和差动输入(即双端输入)时一样。此时,V1、V2 的发射极电位Ue将随着输入电压Ui而变,变化量为Ui/2,于是,V1管的输入为Ui/2 , V2管的输入为-Ui/2,故还是属于差动输入。 即使Re不是由恒流源代替, 只要Re足够大,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这样,单端输入就与双端输入的情况基本一样。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输出电阻的计算也与双端输入相同。实际上, V2的输入信号是原输入信号Ui通过发射极电阻Re耦合过来的, Re 在这里起到了把Ui的一半传递给V2的作用。 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的接法可把单端输入信号转换成双端输出信号,作为下一级的差动输入,以便更好地利用差动放大的特点。

  34. 这种接法还常用于负载是两端悬浮(任何一端都不能接地)且要求输出正、负对称性好的情况。例如,电子示波器就是将单端信号放大后,双端输出送到示波管的偏转板上的。 3. 单端输入、 单端输出; 这种接法如图3.3.11(c)所示, 它既具有(a)图单端输出的特点,又具有(b)图单端输入的特点。它的Ad、ro的计算与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情况相同。这种接法主要优点是抑制零漂的能力比单管基本放大电路强, 而且通过改变输入或输出端的位置,可以得到同相或反相输出。 输入、 输出在同一侧(如图3.3.11(c)中那样均在V1一侧)的为反相放大输出,若由V1基极输入而由V2集电极输出,则变为同相输出。 总起来讲,差动放大器的几种接法中,只有输出方式对差模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有影响, 也就是说,不论何种输入方式, 只要是双端输出,其差模放大倍数就等于单管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就等于2Rc;只要是单端输出,差模放大倍数及输出电阻均减少一半。 另外, 输入方式对输入电阻也无影响。 

  35. 3.3.11 差动放大电路的不同接法

  36. 3.4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1) 要求输出足够大的功率 (2) 效率要高 (3) 非线性失真要小 (4)要考虑功率管的散热和保护问题 (5) 在分析方法上,通常采用图解法 2.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功率放大器通常是根据功放管工作点选择的不同来进行分类的,分为甲类放大、 乙类放大和甲乙类放大等形式。 当静态工作点Q设在负载线线性段的中点、在整个信号周期内都有电流IC通过时,称为甲类放大状态,其波形如图 3.4.1(a)所示。 若将静态工作点设在线性区的下部靠近截止点处,则其iC的流通时间为多半个信号周期,输出波形被削掉少一半,如图3.4.1(b)所示,称为甲乙类放大状态。

  37. iC iC Q iB=常数 (a) ICQ 0 0 uCE ωt iC iC Q iB=常数 (b) ICQ 0 0 uCE ωt iC iC Q iB=常数 (c) 0 0 uCE ωt 若将静态工作点 Q 设在截止点,则IC仅在半个信号周期内通过, 其输出波形被削掉一半,如图3.4.1(c)所示,称为乙类放大状态。 图3.4.1 功放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a)甲类放大 (b)甲乙类放大 (c)乙类放大

  38. 3.4.1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对于前述单管功率放大器,当其工作于甲类状态时,即使是最理想情况,其效率也只有50%。这个数值在以功率输出为主的功放电路中是不理想的。在甲类放大电路中,静态电流ICQ是造成管耗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降低静态电流, 使管子工作于乙类状态,可以减少管耗、提高效率,但这样会使输出波形被削掉一半,出现严重失真。若采用工作于乙类或甲乙类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既可提高放大电路的效率, 同时又能减少信号的波形失真。下面就来讨论这种电路。  1、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基本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电路如图3.4.2所示。图中V1、 V2是两个特性一致的NPN型和PNP型三极管。两管基极连接输入信号,发射极连接负载RL。两管均工作在乙类状态。 这个电路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工作于乙类状态的射极输出器所组成。 

  39. 无信号时,因V1、V2特性一致及电路对称,因而发射极电压UE=0,RL中无静态电流。又由于管子工作于乙类状态, IBQ=0,ICQ=0,故电路中无静态损耗。 有正弦信号 ui输入时,两管轮流工作。正半周时,V1因发射结正偏而导通,在负载RL上输出电流ic2,如图中实线所示,V2因发射结反偏而截止。同理,在负半周时,V2因发射结正偏而导通,在负载RL上输出电流ic2,如图中虚线所示, V1因发射结反偏而截止。这样,在信号ui的一个周期内,电流ic1和ic2以正、反两个不同的方向交替流过负载电阻RL,在RL上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略有点交越失真的正弦波信号。  由此可见,在输入电压作用下,互补对称电路利用了两个不同类型晶体管发射结偏置的极性正好相反的特点,自行完成了反相作用, 使两管交替导通和截止。简称为OCL电路(英文Output Capacitorless 的缩写, 意即无输出电容)。

  40. iC1 iL iC1max iC1max Ⅰ iC1 V1导通 VCC Q 0 uCE1 -uCE2 VCC iC2 V2导通 Ⅱ iC2max iC2max iC2 VCC-UCES1 uo t +VCC1 ic1 -VCC1 +VCC1 V1 + V2 V1 + + ui ui V2 uo ui + RL uo RL uo ic2 - - - -Vcc2 (a) 基本互补对称电路 (b)由NPN管组成的射极输出器 (c) 由PNP管组成的射极输出器 图3.4.2 两射极输出器组成的基本互补对称电路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如图3.4.3所示。 图3.4.3 乙类OCL互补对称电路图解分析

  41. iB1 V1管 输入特性 IB1 t Uon2 Uon1 -UBE2 UBE1 V2管 输入特性 IB2 iB ui ui t 由于两管的静态工作点取在晶体管输入特性曲线的截止点上,因而没有基极偏流。这时由于管子输入特性曲线有一段死区,而且死区附近非线性又比较严重,因而在有信号输入、引起两管交替工作时,在交替点的前后便会出现一段两管电流均为零或非线性严重的波形;对应地,在负载上便产生了如图5.2.4(a)所示的交越失真。  2、乙类OCL互补对称电路主要参数估算 (1)输出功率 (2)直流电源给出的功率 图3.4.4 交越失真

  42. 在放大器输出最大功率时,忽略管子饱和压降,Icm=ICM=UCC/RL,电源给出最大功率,为 (3)最大输出功率 电路在最大输出功率时的效率为 最大管耗与最大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是:

  43. +VCC. +VCC Rc Rc1 b1 V1 V1 VD1 K R1 IB4 + VD22 UCE4 V4 V2 b2 R2 uo UBE4 RL + V3 uo RL ui V2 ui iL ui Re V3 0 ωt 0 - - ωt -Vcc -Vcc 3.4.2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一、 甲乙类OCL互补对称电路 由于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也存在晶体管输入特性死区电压引起的交越失真, 因而也需要给功放管加上偏置电流,即使其工作于甲乙类放大状态, 以此来克服交越失真。  图3.3.6为常见的几种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a)用二极管提供偏置 (b)用UBE倍增电路提供偏置 图3.4.5 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

  44. 二、复合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C C iC V1 V1 B B iB V2 V2 iE E E (a)NPN型 (b)PNP型 C C (c)NPN型 ( d)PNP型 图3.4.6 复合管的几种接法 V2 V2 V1 B V1 B E E 在上述互补对称电路中,若要求输出较大功率,则要求功放管采用中功率或大功率管。 这就产生了如下问题。一是大功率的PNP和NPN两种类型管子之间难以作到特性一致; 二是输出大功率时功放管的峰值电流很大,而功放管的β不会很大, 因而要求其前置级有较大推动电流,这对于前级是电压放大器的情况是难以作到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采用复合管互补对称电路,如图5.3.4所示。 1.复合管

  45. +VCC +VCC + RL +VCC C3 clef RL Rc3 Rc Rb1 b1 V1 b1 V1 V1 VD1 K ui + RL VD1 + V3 A clef RL K R R2 VD2 C clef RL VD2 V2 b2 R2 C clef RL VD1 Re1 V2 b2 b3 + RL + uo V3 uo RL VD2 + V3 C1 clef RL uo RL + RL C clef RL V2 ui R1 Ce clef RL Re ui R1 Rb2 V4 Re RL Re2 - + - 2.复合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举例 三、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图3.4.7 由复合管组成的准互补对称功放电路 图3.4.9 带自举的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图3.4.8 采用一个电源的互补对称电路

  46. 3.5 多极放大电路 3.5.1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及性能指标的估算 一、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在实际的电子设备中, 为了得到足够大的增益或者考虑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等特殊要求,放大器往往由多级组成。 多级放大器由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组成。如图2.4.1所示, 输出级一般是大信号放大器,我们只讨论由输入级到中间级组成的多级小信号放大器。  3.5.1多级放大电路的结构框图

  47. +VCC Rc2 Rc1 Rb + V2 V1 uo + ui - Re - 图3.5.2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级与级的连接方式称为耦合,耦合必须满足: (1)保证信号在级与级之间能够顺利地传输; (2)耦合后,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必须满足实际的要求。 为了满耦合后,各级电路仍具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常见的耦合方式有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 1.直接耦合 (1)优点:既可以放大交流信号,也可以放大变化非常缓慢(直流)的信号;电路简单,便于集成,所以集成电路中多采用这种耦合方式。 (2)缺点:存在着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牵制和零点漂移这两个问题。

  48. +VCC Rc2 Rc1 Rb21 Rb11 + + + + C2 V2 V1 C3 + C1 RL uo ui Rb22 Rb12 + + Re2 Re1 Ce2 Ce1 - - 2.变压器耦合 (1)优点:因变压器不能传输直流信号,只能传输交流信号和进行阻抗变换,所以,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改变变压器的匝数比,容易实现阻抗变换,因而容易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 (2)缺点:变压器体积大而重,不便于集成。同时频率特性差,也不能传送直流和变化非常缓慢的信号。 3. 阻容耦合 图3.5.3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49. (1)优点:因电容具有“隔直”作用,所以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这给放大电路的分析、设计和调试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此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1)优点:因电容具有“隔直”作用,所以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这给放大电路的分析、设计和调试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此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2)缺点:因电容对交流信号具有一定的容抗,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衰减。尤其对于变化缓慢的信号容抗很大,不便于传输。此外,在集成电路中,制造大容量的电容很困难,所以这种耦合方式下的多级放大电路不便于集成 。 二、多级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1.电压放大倍数 多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各级电压放大倍数的乘积。若用分贝表示,则多 级电路的电压总增益等于各级电压增益之和,即

  50. 2.输入电阻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由第一级求得的考虑到后级放大电路影响后的 输入电阻,即 3.输出电阻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就是末级的输出电阻,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