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新一代互联网 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新一代互联网 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王兴伟 东北大学. NGI 的由来. Internet 的出现和发展 Internet 创始于 1969 年 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建设的军用网 ARPANET 70 年代, ARPANET 已经拥有了几十个计算机网络 1982 年, TCP/IP 被 DARPA 接受并认可 1983 年, ARPANET 被划分为两部分- MILNET (军用)和 ARPANET (民用) 1988 年,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NSF )建立的 NSFNET 取代 ARPANET 成为 Internet 的主干网

lond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一代互联网 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王兴伟 东北大学

  2. NGI的由来 • Internet的出现和发展 • Internet创始于1969年 • 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建设的军用网ARPANET • 70年代,ARPANET已经拥有了几十个计算机网络 • 1982年,TCP/IP被DARPA接受并认可 • 1983年,ARPANET被划分为两部分-MILNET(军用)和ARPANET(民用) • 1988年,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的NSFNET取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 1989年,ARPANET被撤销,Internet正式从军用转为民用

  3. NGI的由来 • Internet的出现和发展 • 当今的Internet规模巨大 • 到2012年4月,全球网民22.7亿,占全球总人口数的1/3以上,发达国家每百人网民比例超过70% • 到2012年3月,全球活跃网站约6.44亿个 • 仅在中国大陆,到2012年6月,网民5.38亿,互联网普及率39.9 % ,其中,手机网民3.88亿,微博用户1.7亿

  4. NGI的由来 • NGI的提出 • 现有的Internet基于IPv4 • 用户数量不断增长,新型应用不断涌现 • 用户在地址空间、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支持、移动支持以及安全支持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 IPv4的不足逐渐显现,促使人们展开对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 NGI)的深入研究

  5. NGI的由来 • NGI的提出 • 对NGI的需求和基本特征有了一些基本共识 • NGI应该比Internet“更大、更快、更及时、更方便、更安全、更易管理和更有效益 ” • 更大 • NGI将逐渐弃用IPv4协议而启用IPv6协议 • IPv6地址空间巨大,支持的联网规模几乎无限 • 更快 • NGI将比现有的Internet传输速率提高1000倍以上

  6. NGI的由来 • NGI的提出 • NGI应该比Internet“更大、更快、更及时、更方便、更安全、更易管理和更有效益 ” • 更及时 • QoS • 组播 • 更方便 • 支持更加方便快捷的接入方式(如移动接入) • 更安全 • 安全可信

  7. NGI的由来 • NGI的提出 • NGI应该比Internet“更大、更快、更及时、更方便、更安全、更易管理和更有效益 ” • 更易管理 • 可管可控 • 易于重组和重构 • 更有效益 • 要有好的经济模型,形成好的盈利模式 • 改变目前基础网络运营商投资巨大、盈利甚微乃至亏损而增值业务开发商投资少、盈利丰的局面

  8. NGI的由来 • 国外NGI的相关研究 • 1992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 • 2002年美国Internet2和欧洲GéANT实现5Gbps高速互联 • 2005年美国启动两项NGI研究计划 • FIND(Future Internet Design ) • 满足未来15年社会需求的新型网络 • GENI (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Innovations) • 崭新的、高安全的、能够连接一切设备的互联网 • 2007年欧盟启动FIRE项目 • 未来互联网研究和实验(Future Internet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tion)

  9. NGI的由来 • 国外NGI的相关研究 • 2010年美国启动FIA(FUTURE INTERNET ARCHITECTURE )研究计划 • Named Data Networking • MobilityFirst • NEBULA • cloud-computing-centric network architecture • XIA(eXpressive Internet Architecture) • security issue

  10. NGI的由来 • 国内NGI的相关研究 •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启动了一系列与NGI研究有关的计划 • 教育部建设了CERNET-IPv6试验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建设了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络(NSFCNET) • 863计划支持了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3TNET等重大专项 • Tbps级的路由、交换、传输 • 中科院组织“IPv6关键技术以及城域示范网 ” • 原国家计委组织“下一代互联网中日IPv6合作项目”

  11. NGI的由来 • 国内NGI的相关研究 • 2003年CNGI正式启动 • 中国NGI示范项目(China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 6个主干网

  12. NGI的由来 • 国内NGI的相关研究 • CNGI-CERNET2是CNGI中唯一的学术网,也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主干网 • 2004年3月CNGI-CERNET2试验网开通并提供服务

  13. NGI的由来 • 国内NGI的相关研究 • 2008年建成100个IPv6高校驻地网,IPv6用户约30万 • 200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4. 中国电信 北京 西安 南京 上海 长沙 杭州 广州

  15. 中国网通/中科院 长春 沈阳 北京 兰州 上海 成都 广州

  16. 中国移动 北京 上海 武汉 深圳

  17. 中国联通 北京 济南 成都 郑州 上海 昆明 广州

  18. 中国铁通 沈阳 北京

  19. CNGI-CERNET2 沈阳节点 • CNGI-CERNET2主干网沈阳节点由东北大学承担建设 • 与清华大学核心节点等互联形成CERNET2主干网 • 沈阳节点部署了高端IPv6核心路由器3台 • 基于IPv6部署了Web服务、DVTS(高清晰视频传送系统)、CGAG (访问网格系统)等应用 CERNET2沈阳节点机房

  20. NGI的关键技术 • QoS • 服务性能的聚集效应,表示用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 • 既是主观的(QoE,Quality of Experience) • 也是客观的 • 主要QoS参数 • 带宽 • 延迟 • 延迟抖动 • 出错率

  21. NGI的关键技术 • 组播 • 单播(unicast)一对一 • 组播(multicast)一对多 • 泛播(anycast)一对多,但只要求一个接收方收到即可 • 广播(broadcast)一对所有

  22. NGI的关键技术 • 网络管理 • 配置管理 • 故障管理 • 计费管理 • 性能管理 • 安全管理 • QoS管理QoE

  23. NGI的关键技术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免受攻击或者在遭受攻击的情况下依然正常运行 • 信息安全-保护信息免受攻击或者在遭受攻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完整无误 • 形势严峻 • 2011年上半年,中国大陆 • 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2.17亿 • 有过帐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1.21亿 • 遇到过网上消费诈骗的网民0.388亿

  24. NGI的关键技术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实体安全 • 运行安全 • 数据安全 • 内容安全 • 真实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25. NGI的关键技术 •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技术与管理并举,从一定意义上讲管理甚至重于技术 • 网络与信息安全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 完善相关立法 • 加强网络法律监管 • 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开发研究 • 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26. NGI的关键技术 • 光网络-高带宽 • 移动与无线网络-便捷接入 • 空间网络-全球全域覆盖 • 可信网络-用户放心 • 认知网络-简化组织与管理

  27. NGI的关键技术 • 光网络-高带宽 • 波分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 在发送端通过复用器将两种或多种不同频率(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复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 • 接收端通过解复用器将各种不同频率的光载波信号分离,然后再由光接收机作进一步处理以恢复原始信号

  28. NGI的关键技术

  29. NGI的关键技术 • 密集波分复用DWDM(Dense WDM) • 信道间隔较小 • 可以实现波长间隔为纳米级甚至次纳米级的复用 • 大容量/超大容量主干网

  30. NGI的关键技术 • 稀疏波分复用CWDM(Coarse WDM) • 载波通道间距较宽 • 一根光纤上通常复用2到16个波长 • 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波长和100公里内的传输时,系统成本低(只有DWDM系统的30%),非常适合城域网 • WDM在单纤波长信道数、单波长传输速率、全光传输距离均取得巨大突破,已经成为最佳的网络扩容方式之一,得到广泛应用

  31. NGI的关键技术 • 发展趋势 • 从点到点WDM传输链路向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发展 • 全光网(all optical network) • 信号只在进出网络时才进行电光和光电转换,而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的过程中信号始终以光的形式存在

  32. NGI的关键技术 • 移动与无线网络-便捷接入 • 移动IPv4/IPv6 • 无线局域网WLAN • 移动自组网MANET •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 无线网状网WMN

  33. NGI的关键技术 • 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 MANET) • 由一组配备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终端组成的多跳临时性自治系统

  34. NGI的关键技术 • 应用场景 • 军事应用 • 车辆网络(VANET) • 紧急事故、灾难救援和临时场合 • 商业应用

  35. NGI的关键技术 •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微型、廉价、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自组织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网络系统,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地理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布给观察者 • 2D、3D • 三个基本要素 • 传感器 • 感知对象 • 观察者

  36. NGI的关键技术 • WSN应用领域 • 军事应用 • 环境监测和预报系统 • 医疗护理 • 智能家居 • 工业控制及安全监测 • ……

  37. 入河水质监测 河道水情监测 精准农业灌溉监测 传感器部署

  38. NGI的关键技术 • 无线网状网(Wireless Mesh Network,WMN )由节点通过无线互联组成 • 节点分成网状路由器(Mesh Routers,MR)和网状客户机(Mesh Clients,MC) • WiMAX 无线网状网 无线网状网

  39. NGI的关键技术 无线网状网 无线网状网

  40. NGI的关键技术 • WMN对很多应用来说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无线技术 • 宽带家居联网 • 小区联网 • 单位联网 • 城域网 • 运输系统 • 楼宇自动化

  41. NGI的关键技术 宽带家居联网

  42. NGI的关键技术 小区联网

  43. NGI的关键技术 单位联网

  44. NGI的关键技术 城域网

  45. NGI的关键技术 • 运输系统

  46. NGI的关键技术 楼宇自动化

  47. NGI的关键技术 • 空间网络-全球全域覆盖 • 临近空间互联网 • 卫星互联网 • 太空互联网

  48. NGI的关键技术 • 临近空间(Near Space)是指距地球表面20km~100km的空域,位于天空和太空之间,包括大气层最外部的平流层、中间层和部分电离层区域,可称亚轨道或空天过渡区 • 空域范围如图所示

  49. NGI的关键技术 • 临近空间互联网以临近空间飞行器(Near Space Move Vehicle,NSMV)为中心,连接空基、天基、地基,构成空天地一体化的网络平台 • 典型的临近空间飞行器 • 临近空间气球 • 临近空间准静止飞行器 • 临近空间机动飞行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