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第十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十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克歇尔 —— 俄林理论 二、 H-O 模型及其重要推论 三、实证检验 四、 H-O 模型的拓展. 赫克歇尔( Eli Heckscher ) “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 1919 ). 假定各国生产技术相同,产生国际贸易的前提条件可以概括为相互进行交换的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即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不同产品中所用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 赫克歇尔( Eli Heckscher ) “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 1919 ).

lo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二、H-O模型及其重要推论 三、实证检验 四、H-O模型的拓展

  2.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假定各国生产技术相同,产生国际贸易的前提条件可以概括为相互进行交换的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即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不同产品中所用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

  3.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如果所有国家的生产技术都相同,贸易必然继续发展直到各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出现均等化。这种均等化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虽然迄今为止这一命题远未被证明,但这是贸易中不可避免的结果。

  4. 俄林(Bertil Ohlin)《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每一地区在生产含有丰裕而便宜要素的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澳大利亚农地供应丰裕,但人口稀少,同大多数其他国家相比,土地便宜而工资高,因此生产如羊毛这些需要土地多、劳动力少的产品是便宜的;那些拥有较多劳动力和资本的地区专门从事制造业则会有利可图。

  5. 俄林(Bertil Ohlin)《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贸易的直接原因总是:货物从外面买进比在家里生产更加便宜;反之亦然。而这种价格和成本差异是禀赋上差异的体现。

  6.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基本观点 (1)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 (2)不同产品的生产需要投入的要素禀赋不同; (3)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在生产中密集使 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在生产中密 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7. H—O模型的基本概念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 一国拥有的资本、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K / L :人均资本存量 2、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资本、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kx = Kx / Lx;ky = Ky / Ly

  8. 要素密集度 K K 1单位A 1单位C A 1单位D A’ C 1单位B D B (w/r)1 B’ D’ (w/r)2 C’ L L O O 要素密集度不变 要素密集度逆转

  9. H—O模型的基本假定 1、2×2×2模型; 2、两国的技术相同; 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报酬不变; 5、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 6、无运输成本; 7、完全竞争市场; 8、贸易平衡。

  10. H-O理论的贸易格局 Y(钢铁) A’ 国 家 1 A C 2 1 B B’ 国家2 O X(大米)

  11. H-O模型的证明(一) 1、充分就业关系式: аKx·X +аKy·Y = K аLx·X +аLy·Y = L 2、(2.1)除以L得: аKx·X/L +аKy·Y/L = K/L аLx·X/L +аLy·Y/L = 1 (14.1) (14.2)

  12. H-O模型的证明(二) 3、(2.2)变形求解: аLy·K/L -аKy • аKx·аLy -аKy·аLx • аKx -аLx ·K/L • аKx·аLy -аKy·аLx X/L = (14.3) Y/L =

  13. H—O模型的证明(三) • 4、(2.3)推出 • аLy·K/L -аKy • аKx -аLx·K/L • 5、求导得出: • d(X/Y) • d(K/L) X/L Y/L X/Y (14.4) = = аKx аKy аLx-аLy (аKx -аLx·K/L) аLx·аLy (14.5) · = 2

  14. 结论 (1)假如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导数为正,意味着K/L越大,商品X与商品Y的产出比率越高; (2)假如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导数为负,意味着K/L越小,商品X与商品Y的产出比率越高。

  15. 提供曲线的推导(国家1) Y Y P2 P1 P1 P2 O X X O

  16. 推导(国家2) Y Y P2 P1 P1 P2 X O X O

  17. 说明 1、提供曲线过原点,这时没有国际贸易,进出口量 为0。 2、过原点作提供曲线的切线,其斜率等于没有贸易 时国内相对价格。 3、连接原点和提供曲线上其他点,直线的斜率等于 该点对应的国际相对价格。 4、随着进口的增加,每一个国家愿意付出的出口愈 来愈少,这决定了提供曲线的弯曲方向。

  18. 国际均衡价格 Y P0 X O

  19. H-0模型的推论 推论一:要素价格均衡化定理 推论二: Rybczynski定理 推论三:Stolper-Samuelson 定理

  20.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国际贸易使两国同类要素的绝对和相对价格趋于均等,因此国际贸易替代了国际要素流动。

  21. 赫克歇尔“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赫克歇尔“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如果所有国家的生产技术都是相同的话,……贸易就必然继续发展直到各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出现均等化。……下一步,我们必须考虑这种均等化是否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虽然迄今为止这一命题远未被证明,但这是贸易中不可避免的结果。

  22. 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 很容易举例说明在贸易上价格均等化的趋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森林产品便宜,所以出口木材。但是如果不出口木材,斯堪的纳维亚的森林还会更便宜些。……相反,在美国森林相当昂贵,如果不从加拿大和斯堪的纳维亚输入木材,美国的森林价格还要高。

  23. 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 就澳大利亚而论,如果没有农产品出口的话,农田显然会比现在更便宜些。阿根廷的牛肉也是如此。欧洲的情况则相反,如果没有食品进口,农田的价格会涨得很高。因此,贸易提高了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土地的价格,而降低了欧洲土地的价格。相对于土地价格,澳大利亚的工资下降,而欧洲的工资却提高了。

  24. 萨缪尔森“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1948)萨缪尔森“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1948)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

  25. 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证明 (1)国际贸易使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 (2)商品相对价格与要素相对价格的一 一对应关系。 K 4Y 1X L O

  26. 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图示——从基础模型出发 Y A’ A C B O B’ X

  27. 从生产角度衡量 L 贸易前:(K/L)A 大于(K/L)B 贸易后:(K/L)A’等于(K/L)B’ OY Nation 1 K A OY L K B’ Nation 2 K A’ B OX L

  28. 从消费角度衡量 Px/Py A PA C PC B PB w/r O (w/r)B (w/r)A (w/r)C

  29. 绝对要素价格的均等化的证明(文字表述) • 劳动密集型国家:PL(低)、PK(高) • 不断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对 劳动的需求 PL ;不断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对资本的需求 PK。 资本密集型国家: PL ’(高)、PK’(低) 贸易后PL’、PK’ 结果:PL=PL’;PK=PK’

  30. 绝对要素价格的均等化的证明(公式证明) • (1)生产函数 Y=F(K,L) • F(uK,uL)=uF(K,L) • (2)简化形式 • Y=LF(K/L,1) = Lf(K/L) • Y=KF(1,L/K) = Kg(L/K) 经济含义:人均产出可以表示为人均资本的函数。

  31. 绝对要素价格 • Э Y • Э K g (L/K) – (L/K) g (L/K) ’ = • Э Y • Э L ’ f (K/L) ’ = – (K/L) f (K/L) 经济含义:边际生产力仅仅是投入比率的函数。

  32. 绝对要素价格的均等 • 因为(K/L)1x =(K/L)2X, (K/L)1y =(K/L)2y • 所以 MPK1x = MPK2x • MPL1X = MPL2X • MPK1y = MPK2y • MPL1y = MPL2y • 由于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则 • MPK1 = MPK2 • MPL1 = MPL2

  33. H-O-S定理的重要意义 1、解释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伙伴国收益分配 的格局。 2、在H-O模型的基本假定: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的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34. 请思考 现实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越来越大,与H-O-S预示的不同,这是为什么?

  35. H-O-S实现的现实障碍 从H-O模型的基本假定出发: 1、 2×2×2模型; 1、贸易壁垒的存在和交易成本的存在; 2、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达不到自由流动; 3、生产技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4、服务行业的发展。

  36. 萨缪尔森——约翰逊图 (K/L)y K/L (K/L)x P1 P2 O PL/PK q1 q2 q3 q4 m n Px/Py

  37. Rybczynski Theorem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改变原来比较优势的格局,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而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因此该国的比较优势向有利于密集使用增长要素的行业转移。

  38. Rybczynski Theorem证明(一) • 以国家1为例,ûx、 ûy分别代表x、y部门的人均资本存量。 • (1)Lx + Ly = L • ûx•Lx + ûy•Ly = K • (2) ûy • L - K K- ûx • L • ûy–ûx ûy - ûx (13.8) (13.9) Lx = Ly = ,

  39. Rybczynski Theorem证明(二) • (3)一次齐次生产函数的简化形式 • X = Lx •gx(ûx ) ; Y = Ly • gy(ûy ) • 当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时, gx(ûx ) 和gy(ûy )是常数。 • (4)将(13.9)代入(13.10)得到: • ЭX ûy ЭY ûx • ЭL ûy–ûx ЭL ûy–ûx (13.10) — • gy = = ; •gx

  40. Rybczynski Theorem证明(三) •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ûy > ûx • 所以ЭX ЭY • ЭL ЭL • 即X与L的增长成正比,Y与L的增长成反比。 <0 >0;

  41. Rybczynski Theorem图示 Oy Oy’ N K M Ox L

  42. Rybczynski Theorem对现实的解释 • 一个普遍的发展规律: • 劳动丰裕型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积累速度快于劳动增长速度,资本逐渐相对丰裕,出口产品中资本的含量增加。

  43. “小国”进口替代型增长 钢铁 TOT 大米 O

  44. “小国”出口扩张型增长 钢铁 大米 O

  45. “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 钢铁 2 3 1 O 大米

  46. “大国”出口扩张型增长 钢铁 大米 O

  47. “福利恶化型增长” 贸易条件恶化的损失大于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 钢铁 O 大米

  48. 请思考 中国是否应该象日本战后一样实行“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发展战略?

  49.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实际收益的长期影响: 1、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 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 2、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 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 3、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50.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的证明(一) 基本公式: W=P•MPL R=P•MPK 要素的收益(市场价值)等于其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