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第四章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诊 法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Department of TCM, West China Medical college,

第四章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诊 法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Department of TCM, West China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University. 目的要求. 1、掌握问诊中问主诉、问病史、问现在症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2、掌握脉诊中诊脉的部位、方法及正常脉象. 3、熟悉常见脉象及主病. 问主诉. 问现在症. 问病史. 问诊. 问主诉. 概念: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 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如:腹痛、腹胀10+小时. 准确、简明:一、两个

lo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诊 法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Department of TCM, West China Medical colleg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诊法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Department of TCM, West China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University

  2. 目的要求 1、掌握问诊中问主诉、问病史、问现在症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2、掌握脉诊中诊脉的部位、方法及正常脉象 3、熟悉常见脉象及主病

  3. 问主诉 问现在症 问病史 问诊

  4. 问主诉 概念: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 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如:腹痛、腹胀10+小时 • 准确、简明:一、两个 • 突出症状、体征 • 医学术语

  5. 问病史 1、现病史 围绕主诉,此次就诊时疾病 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的经过。 发病情况 病变过程 诊治经过

  6. 2、既往史 包括病人平素健康情况,以及过去曾患疾病的情况,可作为诊断现有疾病的参考。 既往健康状况 既往患病情况

  7. 生活经历 婚姻生育 起居饮食 精神因素 3、个人生活史 B.性格特征和当前情志情况 A.尤其注意地方病、流行病的流行区域 C.嗜肥甘多痰湿 嗜辛燥多热证 喜生冷多寒症 D.爱人健康状况,女性询问妊娠、生产等

  8. 4、家族史 询问长期相处亲属的健康和患病情况,可帮助诊断某些传染病和遗传性疾病。

  9. 问现在症 十 问 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10. 1、问寒热—辨病性、病位及阴阳盛衰 • 恶寒发热:外感表证 • 但热不寒:里热证 壮热——高热不退, 里实热证 潮热——发热有定时,多午后热重 • 但寒不热:里寒证(实寒、虚寒) • 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少阳病或疟疾

  11. 2、问汗—查病性及阴阳盛衰 表证有汗:外感风热的表热证或外感风邪的表虚证 表证无汗:外感风寒的表寒证 里证汗出:外邪入里化热证或里热炽盛证 有汗无汗 • 自汗:日间汗出,动则甚,主气虚、阳虚证 • 盗汗:入睡汗出,醒则汗止,主阴虚内热或气阴 • 两虚证 汗出时间 头汗 手足汗 汗出部位

  12. 3、问疼痛—了解疼痛原因和病机 感受外邪 痰浊凝滞 邪气阻络 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 实证 伤食虫积 砂石积滞 阳气不足 经络失养虚证 阴血亏虚 不荣则痛

  13. 头痛 胸痛 疼痛部位 胁痛 脘痛 腹痛 腰痛 四肢痛

  14. 疼痛性质 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而拒按——实证 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有缓解而喜按——虚证 胀痛——痛处不定,气滞 刺痛——痛处固定拒按,瘀血 隐痛——疼痛绵绵不休,气血不足 绞痛——痛如刀绞,气滞 。。。。。。

  15. 小结:问疼痛的注意要点 寒 虚实 热

  16. 4、问饮食口味 • 食欲与食量—判断脾胃功能、疾病的预后转归 食欲减退——脾胃运化差 久病食量减少——脾胃虚弱 食欲亢进——胃热亢盛 饥而不食——胃阴不足 除中:久病重病患者本不能食,而突然索食暴食—为脾胃之气将绝

  17. 口渴与饮水——反映津液盛衰与输布 口不渴—— 津液未伤 寒证、湿证或热象不明显 口渴欲饮 —— 实热证(饮多,喜冷饮) 湿热(不多饮) 消渴病(大渴多引)

  18. 口味 异常味觉或气味——反映脾胃功能 口淡 -- 脾胃气虚 口苦 -- 热证 口甜 -- 脾胃湿热 口咸 -- 肾虚 口涩 -- 阳热偏盛 口粘腻 -- 湿邪 口酸 -- 肝胃蕴热

  19. 卫气的循行 阴阳的盛衰 气血的盈亏 睡眠 心肾功能强弱 5、问睡眠——了解阴阳盛衰 《灵枢·口问》:“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 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20. 入睡难易 有无多梦 有无易惊醒和早醒 时间长短 睡眠 失眠 嗜睡

  21. 6、问二便——了解消化功能及水液代谢 询问要点:二便次数、质、量、排便感

  22. 问大便 1.便次异常 便秘 实证—热盛伤津、阴寒内结 虚证—津亏血少、气阴两亏 泄泻 实证—新病暴泻,大肠湿热、伤食 虚证—久病缓泻,脾虚、脾肾阳虚 黎明前腹痛作泻,泻后痛减, 伴有形寒肢冷、腰膝痠痛 “五更泄”(脾肾阳虚,寒湿内积)

  23. 便质异常 (1)完谷不化—脾胃虚寒、肾阳虚 (2)溏结不调—肝郁乘脾、脾虚 下痢脓血—痢疾 (3)便血 鲜红—近血(痔疮、肛裂) 黑便—远血(消化道出血)

  24. 排便感异常 (1)肛门灼热—大肠湿热下注 (2)里急后重—湿热内阻,肠道气滞,常见于痢疾 (3)排便不爽—大肠湿热、肝郁乘脾 (4)滑泻失禁—脾肾阳虚 (5)肛门气坠—脾虚中气下陷 里急后重:指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

  25. 问小便 尿量异常 尿量增多—虚寒、消渴病 尿量减少—实热证、汗吐下后、水肿病

  26. 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膀胱湿热、脾肾阳虚 (2)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 点滴不出为“闭” 实证—膀胱湿热、瘀血、结石 虚证—肾阳不足、脾气不升

  27. 排尿感异常 (1)小便涩痛:淋证 (2)余沥不尽:肾气不固 (3)小便失禁:肾气不固、下焦虚寒 (4)遗尿 小儿—肾气未充 成人—肾气不足、膀胱虚衰

  28. 7、问经带——诊断妇科疾病的依据

  29. 月 经 正常月经: 初潮 ——14岁左右 周期 ——28天左右 经期 ——3 - 5天 经量 ——50 -100 ml 经色 ——色红无块

  30. 月经 经期异常 月经先期:连续2周期,提前>7天,血热、气虚 月经后期:连续2周期,延后>7天,血虚、寒凝、气滞 月经先后不定期:连续3周期紊乱, 肝气郁结、脾肾虚损 暗经:无月经,但能正常妊娠生育者

  31. 经量异常 (1)月经过多:热盛、气虚、血瘀、崩漏 (2)月经过少: 精血亏少 气血两虚 寒凝血瘀 (3)闭经:血瘀、寒凝、气血不足

  32. 经色、经质异常 色淡红质稀:气血亏虚 色鲜红质稠:热证、实证 色紫暗夹血块:血瘀 痛经: 气滞血瘀、寒凝、气血亏虚

  33. 带下——量、色、质、气味 白带,量多无臭——脾虚湿重 黄带,黏稠臭秽—— 湿热下注 赤白带 —— 肝经郁热 湿热下注

  34. 部位与 方法 正常 脉象 病脉 脉诊

  35. (一)脉 诊 pulse-taking 1. 脉象的形成原理与脉诊的临床意义 血液运行机制(条件) • 血液要充盈:血液化生过程: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由中焦进入肺脉, 经心火化赤而为血;肾精化血: • 脉管系统完整、通畅 • 各脏腑生理功能正常: ①气的推动作用 心主血脉:血行直接动力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肝主疏泄:气行血行 ②气的固摄作用 脾主统血:血行脉道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

  36. 脉 诊 概念:是医生用手指切按病人的脉搏以探查脉象,了解病情变化,辨别病证的诊断方法。

  37. 2.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 脉诊部位:寸口脉 寸口:两手腕的桡动脉所在部位,分为寸、关、尺三部; 腕后高骨(桡骨茎突)稍内方的部位 关部 关前(远侧端) 寸部 关后(近侧端) 尺部 左寸关尺 心、肝、肾 右寸关尺 肺、脾、命(门) 六部脉

  38. 切脉方法: 时间:在安静平息的状况下进行,诊脉时间不少于一分钟。 体位: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线上,手掌心向上,前臂平放。 手法:先用中指定关部脉, 分别用食指、无名指按寸部、尺部; 指法: 用轻指力按脉称为浮取, 用重指力按脉称为沉取, 介于两者之间的指力按脉称为中取。 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寸、关、尺三部,每部浮、中、沉三候, 合称三部九候。

  39. 3、正常脉象三部有脉,不浮不沉, 不快不慢,一息四至, 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整齐。

  40. 4、病脉与主病 以部位划分 ● 浮脉 脉形:轻取乃得 主病: 主表证 ●沉脉 脉形:重按乃得,推筋着骨 主病:主里证

  41. 以速度分 ● 迟脉 脉形: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 主病:主寒证 ● 数脉 脉形:脉来急数,一息六至 主病:主热证

  42. 以强弱分 ● 实脉 脉形: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主实证 ● 虚脉 脉形:三部脉皆细弱无力 主病:主虚证

  43. 以形态分 ● 弦脉 脉形: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病:肝病、痛证、肝郁、痰饮 ● 滑脉 脉形:往来流利,如珠走盘 主病:痰饮、食滞、妊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