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品格,大不如前

品格,大不如前. 文/何琦瑜 天下雜誌 287 期 2003/11/15. 八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台灣社會的品格愈來愈壞;七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中小學生品格教育遠不及十年前。政治人物與媒體,也被指為亂源。我們的品格教育怎麼了?.

liv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品格,大不如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品格,大不如前 文/何琦瑜 天下雜誌287期 2003/11/15

  2. 八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台灣社會的品格愈來愈壞;七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中小學生品格教育遠不及十年前。政治人物與媒體,也被指為亂源。我們的品格教育怎麼了?

  3. 為了了解品格教育的總體狀態,《天下雜誌》進行國中小學生的老師、家長的大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和老師都認為,國中小整體的品格教育,比十年前更差;而對家庭品格教育,雖然近八成的家長滿意;但卻有近九成的老師不滿意。而品格教育最具不良示範影響的「前三害」,家長和老師直指政治人物、新聞媒體、電視節目。當環境日趨複雜,調查卻發現,老師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力逐漸式微,排名在網路和電視之後。

  4. 幾乎所有老師和家長都認為,品格教育「非常重要」。超過八成的家長和老師認為,台灣社會普遍的品格比十年前差。

  5. 做為品格教育的基地,家庭是否的確扮演好第一道閘口?將近八成的家長,滿意孩子在家庭的品格教育;但是卻有八成七的老師,不滿意孩子在家庭的品格教育。

  6. 家庭教育,家長點頭,老師搖頭

  7. 顯然老師和家長對家庭品格教育,及這一代國中小學生的品格程度,有認知上的衝突。

  8. 走訪學校談品格教育,很容易就發現,老師們對這一代孩子在家裡受的極度寵溺,非常不諒解。家庭實踐和學校所教的不一致,也讓品格教育難以竟全功。

  9. 「學生放暑假兩個月,生活教育就退步了,」慈濟小學校長楊月鳳說。在許多老師眼中,家長往往是最需要接受重新教育的一群,但他們往往自滿而不自知。 「現在家長的典型觀念是,對小孩只要愛,不要管教,」明道中學國中部主任林雯琦觀察,父母通常不知道如何管教小孩,因為不知,所以放棄。 而「家長不配合」也成為學校老師教品格,排名第三的困境。

  10. 但也有人認為,老師也要負責任。一位接受調查的國中校長就指出,一般而言,對自己所愛的人,道德標準愈寬,容忍範圍愈大。很容易理解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寬容。但是現在的師生關係較過去淡薄,老師對學生行為一有不認同,反應就很激烈。

  11. 「以前老師對學生的生活樣樣都管,把學生的事當自己的事,但年輕一代的老師相較之下,沒有熱情去影響孩子、接受孩子,也是家長和老師衝突的來源之一,」這位校長指出。 • 《天下》調查顯示,國中小整體品格教育,和十年前相較,多數老師和家長都認為變差了。

  12. 而談到孩子在學校所受的品格教育,五成七的家長滿意,但仍有三成五以上的家長不滿意。老師對學校的品格教育,滿意與不滿意者,勢均力敵。 為什麼學校的品格教育變差了?

  13. 校長和老師一致指出,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後,強調能力,而忽略了德育。以學生成績考核為例,過去還有「德智體群美」五育都要評分,老師也會因此重視;但現在把德育、美育、群育,都納入「綜合表現」分數,綜合之下,沒有具體指標的德育,重要性就自然被排擠。

  14. 教育部長黃榮村也承認,學校的品格教育,這十幾年來「的確沒有特別強調」。 問及孩子最需要培養什麼樣的品格,家長和老師則非常一致,把「為自己負責任的自律精神」、「為別人著想的同理心」、「挫折忍受力」,當成新一代「草莓族」所需的前三名品格。

  15. 學校教品格,老師退位

  16. 孩子的品格教育,誰該負最重要的責任?達七成的家長認為,自己要負最重要的責任。而學校的調查卻發現,老師認為自己最重要的比例,排行第四,重要性還在電視及媒體、社會之後。

  17. 許多受訪者在填寫問卷時,都特別強調,家庭學校、社會、媒體,缺一不可。 究竟孩子的價值觀,受誰的影響最大?近六成老師認為,電視和媒體影響最大。而只有四.四%的老師認為,自己可以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排行還在網路、同學朋友之後。

  18. 家長也認為,孩子受同儕和電視媒體的影響,比老師要深。 老師過去擔任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人師」角色,似乎逐漸式微。連老師自己都不認為,具有大過於電視和網路的影響力。

  19. 科技的進步,使得老師做為知識和資訊壟斷者的權威地位,受到挑戰。「老師已成為一個弱勢族群,不僅是專業上的弱勢,也是權力上的弱勢。學生很輕易就挑戰老師:『老師你不要講了,這我們網路查得到』,」自己小孩正在念國小的少輔會主任督導張淑慧觀察。

  20. 台北縣石門國中張校長觀察,因為新一代的學生接受多元觀念的能力較強,同儕的影響力愈來愈大,許多老師覺得價值是「不必教,也不須強調」的議題。以現在孩子對資訊的接受和敏銳度,許多老師認為,學生們應該「自己就會」了。但其實孩子們對是非判斷、品格與道德的價值觀選擇,並沒有老師們想像的成熟。 「年輕一代的老師,真的在師道的養成概念不強,使命感不夠,」張校長感慨。

  21. 媒體政治,品格亂源

  22. 不論老師、家長多麼努力,品格教育畢竟不能「獨善其身」。整個社會給孩子的榜樣和示範,就是養成孩子最鮮明的「教材」。 而社會對品格教育最具不良影響和不良示範的前三害,都不脫:新聞媒體、電視節目、政治人物。

  23. 「國中生從電視上、網路上得到的東西,比什麼都多。原本我們講家裡撫育我們的下一代,學校傳承我們的文化,發現最後媒體影響力最大,」台大心理系教授吳英璋憂心地說。多數老師和家長同意,政治人物的行為和品格操守,會影響社會風氣,形成品格標準的重要示範。

  24. 問及當今和過往政治領導人的品格操守,是否受人尊敬,家長心中第一名是形象良好的台北市長馬英九。老師則給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及前總統蔣經國相對的高分。現任行政院長游錫 ,也得到家長與老師的肯定,名列第四。而說話反覆的前總統李登輝,則在此次民調中被列為第十名。

  25. 家長和老師對當前正副總統候選人的評分,都只能說「平平」。 一位受訪的校長指出,他和許多老師對當今政治都避之唯恐不及。打開電視,只要見到政治人物說話,便立即轉台。不論是哪一個黨,都「不入流、不予置評、半斤八兩」。

  26. 而家住桃園、接受電訪的家長盧太太,選擇馬英九第一的原因是「好像沒什麼把柄被揭露」。而她給孫運璿、蔣經國高分,是因為「懷念一種有秩序的、規規矩矩的社會」。至於現今的正副總統候選人,「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他們反正都互揭瘡疤」。

  27. 「社會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典範學習,如果這些社會上重要人物互揭瘡疤,會造成典範的混淆。整個大社會的族群、政黨都在撕裂,中央與地方也在撕裂。整個教育變成不是對就是錯,缺乏融合性的、共通的思考……,這對青少年和整個國家,都是不好的引導,」建中校長吳武雄直言。

  28. 品格學習,從典範開始。而我們的政治人物,有義務要給孩子,一個正面學習的典範環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