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報告人:夏育群

機械與航空工程 博士學位學程. 報告人:夏育群. 報告大綱. 壹、摘要 貮、前言 沿革、成立宗旨與學程特色 參、自我評鑑之結果 項目一 : 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 項目二 : 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 項目三 : 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 項目四 : 研究與專業表現 項目五 : 畢業生表現 肆、總結. 壹、摘 要. 本評鑑報告書係依據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97 年度所訂定之機械與航太工程學門評鑑內容與標準 Ⅰ 、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

Download Presentation

報告人:夏育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機械與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學程 報告人:夏育群

  2. 報告大綱 壹、摘要 貮、前言 沿革、成立宗旨與學程特色 參、自我評鑑之結果 項目一: 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 項目二: 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 項目三: 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 項目四: 研究與專業表現 項目五: 畢業生表現 肆、總結

  3. 壹、摘 要 本評鑑報告書係依據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97年度所訂定之機械與航太工程學門評鑑內容與標準 Ⅰ、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 Ⅱ、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 Ⅲ、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 Ⅳ、研究與專業表現 V、畢業生表現

  4. 貳、前  言沿 革 2002年 成立『機械與航空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2004年 增設『計算數學領域』 2008年 正名『機械與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學程』

  5. 設立宗旨 • 回應產業的需求,培育優秀機械及航空的高級研究人才。 • 契合新世代工業發展的前瞻科技,厚植國內工程研發能量。 • 協助地區產業發揮地域特色、提昇台灣在未來國際競爭優勢。

  6. 修業規定 • 博士生應修滿二十一學分以上(可修讀本學程或校內其他系所開授之碩士班曁碩士班以上之相關課程,但其中應含本學程課程至少九學分 ) • 逕修讀博士研究生至少應修習含博士班課程十二學分在內之三十學分(可修讀本學程或校內其他系所開授之碩士班曁碩士班以上之相關課程,但其中應含本學程課程至少十二學分) • 入學後第一學年內選定指導教授,並繳交「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認定書」。若有更換指導教授之需要,必須經援指導教授及新指導教授的書面同意,並重新繳交「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認定書」 • 博士生通過資格考核並修畢應修科目學分後,需提出博士論文計畫書,經指導教授同意後申請論文計畫書審查,審查方式以口試為之,由五至九位學者專家組成,校外專家不得少於三分之一 • 在學期間儲修課、參加資格考試、通過論文計畫書外,還需發表2篇SCI期刊與至少1次出席發表國際研討會論文;或通過等同托福紙筆測驗500分之英語相關測試,或英文課程4學分。

  7. 學程特色 • 全國相關領域中唯一跨機械、航空、及應用數學三個領域之博士班 (2)結合跨院系優質師資與資源設備,致力培育兼具數理與工程研發菁英 (3) 提供碩士生修讀博士學位管道,培育出具專業的數理、機械、與航空工程高級研究人才與師資 (4) 提供大中部地區從業人員,在職進修博士學位,以協助具地域特色產業升級與轉型,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8. 項目一: 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

  9. 教育目標 • 倫理與責任:具備專業倫理、社會責任感,並能有團隊精神、有效溝通及環境永續發展的素養。 • 理論與實務:具備基本的數理知識,同時經由學習數理的過程中,提高其發 掘、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並能善用科學原理、現代技術及工具進行設計與實驗,以解決專業的機械與航空工程問題。 • 應用與創新:廣泛應用所學之原理及技術,以解決工程問題並具備評估其影響之能力。 • 研究與發展:培養具獨立思考及創造嘗試的能力。 • 宏觀與永續:具有國際觀及終身學習的素養。

  10. 核心能力(教學成效) • A.應用基礎科學以系統化思維發掘、研判、診斷工程問題,並具策 劃及執行專題研究與解決方案之能力。 • B.具有獨立研究、蒐集資料、規範問題加以分析驗證獲得結論,並 有研發創新與撰寫專業論文之能力。 • C.具備使用數學暨工程領域相關分析、設計軟體、詮釋數據,以獨 立解決問題之能力。 • D.具備跨領域有效溝通、清晰表達、領導管理、團隊合作分工、協 調整合及專案規劃管理之能力。 • E.具備數理與工程專業領域自我學習、創新思考及持續發展之能力 • F.具備掌握國際機械與航太發展趨勢及技術接軌之能力。 • G.理解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

  11. FCU機械與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學程 與校教育目標關聯性 • 欣賞人類共通的人文價值,尊重道德與文化傳統並能予以實踐。 • 重視知識,主動求知,具有創新、整合、多元、國際之專業能力及合作精神,追求卓越及終身學習。 • 開放的心胸及批判思考能力,具備責任感、誠實及勇氣,並有服務社會的熱情與能力。

  12. 與院教育目標關聯性 • 學生具備專業理論基礎與邏輯思維,並具研發與創新能力。 • 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規劃、設計、執行及領導能力,並具備終身學習的精神與國際競爭力。 • 學生兼備人文與科技知能的素養。 • 學生具備專業倫理、社會責任心、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13. 機航博士學位學程教育目標與教育核心能力關聯性機航博士學位學程教育目標與教育核心能力關聯性

  14. 教育目標充分反映於教學與學習活動 • 跨領域課程結構,含括機電系所、航太系所、應數系所的課程設計,課程規劃兼顧學術研究及實務發展。 • 辦學特色反映教學目標,有嚴謹的雙迴圈課程設計與改善制度。 • 跨領域學習及合作平台,強化學術研發能量及問題分析及評估能力,合乎時代及社會趨勢。 • 因應社會環境變遷,多元化學生學習與關懷式輔導教學。 • 學術研討會、實務專家講座、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國際接軌。 • 著重學術研究與外文溝通能力。

  15. 學程自我評鑑機制及運作 自我評鑑委員—外評委員 評鑑工作小組 學程諮詢委員 自我評鑑委員會議 改善意見 諮詢會議 召集人 (學程主任) 諮詢意見改善機制 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 課程設計及教師教學 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 研究與專業表現 畢業生表現 學程事務會議 自評報告

  16. 外部迴圈 內部迴圈 課程教學大綱 教育目標 授課目標 校教育目標 授課方式(教師制定) 教學成效 院教育目標 學程教育目標 核心能力 基本專業能力 教學活動 授課內容 課程規劃 學術演講、研討會 國內外大學學術交流 持續改進會議 修訂職涯進路圖 課程回饋資訊 修訂課程配當表 課程改進會議 外部資訊 修訂理由及說明 校外諮詢委員 教師課程自我檢視表 畢業生問卷調查 學生回饋意見 授課蒐集相關資料 學程教學持續改善機制

  17. 外部迴圈 • 校外諮詢委員會 • 蔡惠卿博士(業界) 上銀科技股份公司總經理 • 宋震國博士(學術:機械) 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 陳定宇博士(學術:機械) 國立中興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 曾培元博士(學術:航太)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機電能源及航太工程學系教授 • 陳介力博士(學術:航太) 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教授 • 楊敏生博士(學術:應數) 中原大學應數系教授 • 賴明治博士(學術:應數) 國立交通大學應數系教授 • 林永崑博士(系友) 中科院航空所研究員

  18. 內部迴圈-學生學習 • 指導教授、學習導師 • 生師座談會 • 專題討論 • 網路教室 • 授課意見調查 • 學生參與學程事務會議(學生代表一人)

  19. 內部迴圈-會議組織 • 學程事務會議(每學期至少二次) • 課程委員會議(每學期至少一次) • 教師評審委員會(聘任講座教授暨校外兼任教師) • 招生委員會 • 教授會議 • 評鑑工作會議

  20. 所務會議及各委員會運作機制 校務發展 院務會議 學程 事務會議 (含學生代表) 教育目標 外部 諮詢委員 教評委員會 課程委員會 (校內委員、學生代表) 各系所 建議、 師生意見 其他有關教師評審重要 事項 兼任教師之聘任、續聘 等事項 講座教授、客座教授之 聘任、續聘 研議其他有關課程之事 項 研議相關之課程及大綱 規劃博士班畢修級選修 科目之開設、廷開及其 學分

  21. 項目二: • 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

  22. 教育目標、課程設計與自我改善機制

  23. 課程設計 • 課程設計理念 • 透過跨院系三學系專業領域的理論與實務知識,使學生成為具備工程分析、研判能力與診斷機械與航空工程問題的專業人才 • 課程規劃 • (一) 共同必修: 專題研究(一) 、專題研究(二) • (二) 共同選修: 專題討論(三) 、專題討論(四) • (三) 基礎核心課程: 分五大領域,共十五門選修課程,亦為資格考選考科目(任選兩科),由本學程師資提供,或外系所支援 • (四) 專業進階課程: 選修課程,由本學程師資提供,或外系所支援 • 畢業最低學分: 30 學分

  24. 校務發展 產業需求 優質教育 人才培育 研究開發 重點研究 課程配置:專題研究、專題討論、專業選修 資格考科目 高等偏微分方程 微尺度熱流學 有限元素法 彈性力學 統計推論 黏性流體力學 塑性力學 高等銲接學 金屬高溫性質 數位控制 最佳控制 類神經網路 高等數值分析 對流熱質傳學 高等鑄造學 控制領域 熱流領域 製造領域 數學領域 固力領域 課程配置

  25. 課綱上網100%(例證:結構最佳化設計)

  26. 師資人數

  27. 師資人數

  28. 學程生師人數(91-100學年度) • 博士學生: • 畢業生:11 人 • 在學生:25 人 • 校內兼任師資: • 講座教授:蔡忠杓 • 客座教授:李文和 • 特聘教授: 宋齊有(ASME Fellow)、黃錦煌 2 人 • 教授:12 人 • 副教授: 12 人

  29. 學生輔導機制完備並運作良好 學期前 • 校網路教室放置課程大綱 • 所網頁公告修課資訊 • 電子郵件傳送課程訊息 選課時 • 學習導師輔導學生選課方向(博一尚未選定指導教授) • 指導教授輔導學生選課方向 學期初 • 舉辦新生座談說明各課程內容與注意事項 • 配合學校預警制度,學習導師 • (指導教授)提供諮詢服務 學期中 • 進行學生學習意見調查 學期末

  30. 項目二:提升成果 • 強化理論課程與規劃實務課程 • 學生輔導機制完備並運作良好 3.增進博士生互動式學習機制 4. 調整博士資格考試的執行方案 5. 落實指導教授的關懷策略

  31. 項目三: • 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

  32. 學程共用設備資源

  33. 共儀中心提供服務之儀器項目(1/2)

  34. 共儀中心提供服務之儀器項目(2/2)

  35. 空間設備 94~100學年度本學程學生使用之空間設備

  36. 預算經費 • 雖然本學程係以資源共享方式為主要所務運作模式,然而97學年度開始也獲編列單位預算21.05萬元 • 97學年度除了單位預算21.05萬元、本學程更獲得e35教學計畫10萬元、及學程辦公室硬體設備更新9.5萬元之補助。

  37. 學程已設立專屬行政空間,統籌各項事務 • 本學程在96學年度以前之行政工作均為機電系與航太系院辦公室組員協助處理,97學年度開始已有專屬行政人員一名 • 本學程在96學年度以前也缺乏所辦公室,97學年度開始已於工學館517-2室設置所辦公室一間,樓地板面積十坪。

  38. 獎助學金 • 博一一般生入學獎學金:1學年約11.5萬元 • 博二一般生獎學金:1學年2至3萬元 • 博士生出國參加國際會議發表論文補助:1萬元至6萬元 • 博士一般生TA或RA助學金:經費依工學院分配,需協助學程行政與助教工作 • 國科會或產學合作計畫研究助理助學金:指導教授核撥

  39. 獎學金-94~96學年度入學獎學金

  40. 94至96學年度獎助學生出國參加國際會議並發表論文計5人次,補助金額 145,000元 獎學金-補助出國發表論文

  41. 94~96學年度獎助學金(1/2)

  42. 94~96學年度獎助學金(2/2)

  43. 博士生論文計畫書(Proposal)審查

  44. 博士生資格考通過統計表

  45. 博士生參與國內外會議統計表

  46. 博士一般生參與教學情形 • 提供一般生安排於「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機械設計科」,或機電系、航太系、與應數系授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