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进展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进展. 光山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叶继斌 2013.4.12. 新发传染病的出现. 概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 是一类新发的重要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为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危重型死亡率较高。 并且病毒每年都在变异。 河南省信阳市南部县区属于高流行区。 河南省 首发病例 在光山县( 2007.5 )。. 病原学. 目前研究认为: 蜱虫叮咬后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 SFTSV ),

linor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进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进展 光山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叶继斌 2013.4.12

  2. 新发传染病的出现 • 概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类新发的重要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为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危重型死亡率较高。 • 并且病毒每年都在变异。 • 河南省信阳市南部县区属于高流行区。 • 河南省首发病例在光山县(2007.5)。

  3. 病原学 • 目前研究认为: • 蜱虫叮咬后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 • 或人感染粒细胞无形体(HGA)所致, • 二者临床表现相似。

  4. 病原学 • 目前研究认为: • 约50%病例有直接或间接蜱虫叮咬 •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 • 或人感染粒细胞无形体(HGA)所致, • 二者临床表现相似。 • 还有20%-30%标本上述检测阴性,不排除存在其它病原体。

  5. SFTS病毒分离 • 北京、河南、湖北、江苏4个单位攻关 •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卞利,黄学勇,杜燕华等完成SFTS病毒分离: • 确诊方法:采用PT-PCR方法检测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建立实时荧光RT-PCR方法。 • 河南发现病例数、相关研究居全国领先。

  6. 关于命名 • 河南CDC许卞利教授命名为:发热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 有人根据首例发病地域命名:大别山病毒 • 湖北张永振教授等命名为: • “淮阳山病毒” (Huaiyangshan hemorrhagic fever, HYSHF; Huaiyangshan virus, HYSV) 、“河南热”(Henan fever, HNF; Henan fever virus, HNFV) • 中国CDC李德新教授命名为: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

  7. 疫源地 •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大别山麓、丘陵地带、南北交界,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适于种茶,且茶叶产品辐射全国,低矮的茶树丛,非常利于蜱虫的繁殖及活动,所以采茶作业者与蜱虫接触率较高。

  8. 发病情况 • 近年还发现农民种植菜园、田间劳动、养牛、养狗、伐木工人、乡村或郊外旅游者蜱虫叮咬增多,早发现者很少发病。 • 据我县CDC不完全统计: SFTS年发病率低于万分之一。 • 我市154医院收治SFTS 2012年500余例

  9. 新发现:隐性病例 • 我院内三科收治蜱虫叮咬大量门诊病例,筛选12例血样送北京检验,SFTSV阳性3例。经3个月随访无1例发病。 • 结论:蜱虫叮咬后所致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3例,未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为隐性感染病例。目前无1例发病。

  10. 流行病学 • 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 • 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4-10月。多集中在当地蜱活动较为活跃的月份。 •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急性起病。

  11. 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发热,体温在38.5℃左右。伴头疼、乏力、食欲差及恶心、厌食等消化系统症状 • 部分患者有明显肌肉疼痛,但肌肉压痛不明显。 • 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 (二)重症患者有出血倾向或明显出血,表现为穿刺部位出血﹑皮下瘀斑或内脏出血; • 严重者还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精神极差,甚至震颤、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12. 新发传染病的出现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类新发的重要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 • 河南省信阳市南部县区属于高流行区, • 河南省首发病例在光山县(2007.5)。

  13.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减少,重症病人下降程度更为明显; • 尿常规:镜下血尿和蛋白尿+—+++; • 重症患者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 • 肝功能异常,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升高。

  14. 诊断: • 按卫生部 • 《人粒细胞感染无形体病治疗指南(试行) 2008、2010年版》、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实施。

  15. 诊断要点 • 疫区、疫区旅游,蜱虫叮咬史; • 高危人群;蜱虫可能接触史; • 1.发热、或发热史,2.精神差、乏力、肌痛,3. 厌食、恶心呕吐、腹泻,4.口鼻出血、皮下瘀斑,5.震颤或抽搐。 • 化验外周血象血小板下降或同时伴白细胞下降,尿蛋白(+--+++)。

  16. 临床分型 • 我们首先在国内提出该病的临床分型: • 普通型(多系统损伤型、轻型): • 治疗及时,精神较好; • 年龄60岁以下; • 发热体温< 38°C,或发热持续时间短; •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较轻; • 无出血症状; • 血小板> 30×109 /L,.白细胞> 2.0×109 /L,粒细胞> 1.0×109 /L,CK、CK-Mb、LDH 在正常值2倍以内。

  17. 临床分型 • 危重型(多系统衰竭型、重型): • (1).体温39°C左右,持续48-72小时以上; • (2).精神萎靡,或肢体震颤; • (3).极度乏力、厌食; • (4).年龄60岁以上; • (5).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或心、肝、肺基础疾病; • (6)血小板<30×109 /L,或各种出血症状; • (7).粒细胞<1.0×109 /L,白细胞<2.0×109 /L,(8).CK、CK-Mb、LDH >正常值2倍以上。 • 具备上述3项或3项以上者,尽早按危重型救治。

  18. 危重型相关研究 • 湖北张永振教授认为: • 危重型与病人体内病毒载量呈正相关:SFTSV载量越高病情越重,其AST、ALT、CK、LDH生化指标亦明显升高。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亚萍等研究结论:SFTSV感染者有明显的细胞免疫损伤,其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临床分型及预后相关;外周血T细胞总数和CD4+细胞显著减少,同时伴有NK细胞显著增加,可能是SFTS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制定适宜的抢救方案的重要提示。

  19. 治疗方法 • 病原学治疗: • 卫生部2008年《人粒细胞感染无形体病治疗指南(试行)》推荐多西环素或利福霉素钠注射剂; • 卫生部(2010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治疗建议:试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 主张对症、支持治疗;

  20. 内三经验 • 急查2h、复查2d 、监测2w: • 临床4观察:体温、精神、饮食、皮肤 • 5化验:血、尿常规 、酶学生化、电解质 • 沟通、会诊、转诊。 • 早期丙球应用。

  21. 普通型治疗 • 病原学治疗: • 多西环素0.2/d+利巴韦林0.5/d • 根据24小时出入量,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C、维生素B6、 • 氨基酸、或脂肪乳, • 并鼓励病人进食。 • 疗程7天。

  22. 危重型与特殊治疗 • 危重型患者除上述基础治疗外,入院初期连续5-7天输注适量同型血浆; • 周围血象WBC<2.0×109/L时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ug-300ug/d皮下注射,直至白细胞恢复正常; • 血小板<30×109/L时,及时输注血小板1-2治疗量; • 注射血小板生长因子、咖啡酸片50mg,tid,po • 丙种球蛋白1-2g/KG,分3-7天治疗,阻断危重型病情进展效果显著; • 疗程14-21天。

  23. 我们的课题 • 多西环素、利巴韦林联合小剂量干扰素、 • 多西环素、利巴韦林联合胸腺肽、 • SFTS患者愈后同型血浆治疗危重型SFTS

  24. 预防控制1 • 环境及家畜蜱的预防控制: • 鼠类、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袭,是主要的检视和防控对象。 • 1、环境处理: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

  25. 预防控制2 • 2、家畜、家禽的处理: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裂缝内,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缝隙和小孔,堵塞前先向裂缝内撤杀蜱药物,然后以水泥、石灰、黄泥堵塞,并用新鲜石灰乳粉刷厩舍; • 用杀蜱药液对圈舍内墙面、门窗、柱子做滞留喷洒,保持畜舍干燥; • 灭鼠的同时要进行杀虫处理,防止蜱类游离后攻击人群。

  26. 做好个人防护 • 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 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 • 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 • 旅游者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

  27. 做好个人防护2 •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 使用遮光剂或防晒用品时,先涂抹遮光剂或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

  28. 展望 人类与自然界新发传染病的抗争是长期的。不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染病就会消亡。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出现,既是我们疫区人民的灾难,同时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各级医务工作者的机遇,加强新发传染病临床研究是我们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普及蜱虫防治知识,提高中老年人对发热性疾病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早阻断,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29. 定点科室简介 • 光山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是全县唯一定点收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定点科室。 • 先后与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解放军154医院感染科多项合作研究。 • 已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内三科已发表国家级论文6篇,有的成果居全国领先水平。 • SFTS成就了信阳人,光医人、内三人。

  30. 内三科工作成绩 1. 我省第一个(批)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及疫情上报; 2. 我省第一个隔离治疗本病的定点科室; 3. 国内第一个提出本病的临床分型; 4. 国内专业杂志发表临床论文6篇; 5. 2011年度光山县唯一获信阳市科技进步奖; 6. 2012年中华医学会全国新发再发传染病学术研讨会大会专题发言。 7. 2013年国际传染病(英文版)杂志录用1篇

  31. 联系我们 • 住院部十一楼内三科电话: 8893607 • 叶继斌主任、副主任医师: 13839718349 • 陈远山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13949188552 • 张海涛主治医师:13569756592 • 住院医师:喻敬涛、范萍、姜经纬

  32. 谢谢您的聆听 期待与您合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