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浙江大学“十一五”水专项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十一五”水专项研究成果. 河网区域入河污染物削减 及水生态修复技术. 浙江大学 2013 年 10 月 23 日. 介绍提纲. 一、技术研发概况 二、示范工程建设及运行 三、工程推广案例. 第一部分 技术研发概况. 1 、浙江大学水专项.

linh
Download Presentation

浙江大学“十一五”水专项研究成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浙江大学“十一五”水专项研究成果 河网区域入河污染物削减 及水生态修复技术 浙江大学 2013年10月23日

  2. 介绍提纲 一、技术研发概况 二、示范工程建设及运行 三、工程推广案例

  3. 第一部分技术研发概况

  4. 1、浙江大学水专项 2008年~2010年浙江大学承担了“十一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太湖流域苕溪农业面源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其中子课题“入湖口污染物削减及水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课题课题”针对苕溪入湖口区域面源污染和水质恶化的突出问题,重点攻克了往复流河湖界面污染物通量测算、干流污染河水生态河网综合净 化、农田-桑园-荡漾物质循环和资源化利用、高度集约化地区水循环套用及水资源承载力提升、苕溪入湖口水域蓝藻预警和应急、富营养化水域生态系统重建等7项关键技术,并在入湖口地区建成4项示范工程,确保示范区内入湖氮磷污染物负荷削减达到30%以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60%以上,河网荡漾水质达到III类水体标准,苕溪入湖口国控断面水质达标,促进入湖口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5. 2、关键技术研发 关键技术1:重污染河段生物强化处理技术 采用生态浮床式水植物和生物膜——生态复合人工强化处理技术进行净化。系统内置生物填料,底部设曝气系统,上部种植植物。通过人工强化复氧和植物分泌和外加附着载体多方面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微生物的处理效应。

  6. 2、关键技术研发 农田 径流污染 河道水体 生物质活性炭过滤床 关键技术2:生物质碳制备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 以苕溪流域入湖口主要农业废弃物稻壳、桑树枝作为生物质代表,通过热解炭化(300~900℃),制备了一系列生物碳质吸附剂,并构建生物质碳过滤床,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和农田排水的截留和降解,使用到农田中起到保肥的作用。

  7. 2、关键技术研发 MBBR池 关键技术3:农村低污染面源MBBR强化与生态渗滤联合处理技术 低浓度生活污水和初期地表径流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自流进入埋地式MBBR生物强化处理系统。MBBR处理装置分为兼氧区和好氧区,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出水接入人工湿地景观系统,对流经的微污染水进行处理,使最终出水水质接近水体IV类水质标准后排入附近水体,达到净化的目标。

  8. 2、关键技术研发 关键技术4:城镇生活污水生物强化深度脱氮处理技术 为了降低污水直排造成的环境污染负荷,采取低成本高效生活污水强化处理设施进行预处理,减少对区域环境的污染物排放和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危险。本技术将生物脱氮新技术与在污水深度处理方面具有优势的MBR工艺两者结合起来,实现污水的深度处理,在满足出水中有机物去除的同时,实现对总氮和氨氮的进一步去除。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移动式污水处理系统 广谱型生物降解菌 CHIMEY-BWTS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9. 2、关键技术研发 关键技术5:食藻虫控藻引导沉水植物的立体生态修复技术 利用食藻虫控藻,解决蓝藻污染,提高水体透明度;种植沉水植被,修复水体,形成良好水质,促使底栖生物滋生,恢复生态系统多样化;有序放入鱼、虾、蟹等生物,吃掉食藻虫,优化水生生物多样性,形成良性循环的水生生态自净系统,全面恢复水生生态系统。 8000m2示范工程 238940m2推广工程 食藻虫的筛选和培育

  10. 3、技术集成 植物净化 河网水质改善 入河污染预处理 水体生物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 面源污染预处理 水循环利用 针对污染河网区域河水生态系统退化,加上面源污染排放,水体水质恶化的情况。采用入河径流截留预处理、入河污水强化脱氮除磷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截留处理等技术对入河污染物进行源控处理;采用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下森林生态修复技术,对污染河网区域水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净化河网水体水质,同时重建水体水生态系统,使水体恢复自净能力,水体水质提高一个等级以上。

  11. 3、技术集成 主要特点和参数 1、采用岸上源控+水体修复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对污染河网水体进行全面的净化和生态系统重建,并长期维持健康发展。 2、水下森林和水下草皮覆盖率达60%以上,水生植物保持四季常绿,形成优美的水下景观,实现“水清气净”的生态目标。 3、水体透明度明显改善,透明度达到1.5m以上。 4、水质主要的富营养指标(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水质提高一个等级标准,水体实现清澈见底的自然生态景观。

  12. 第二部分示范工程建设及运行

  13. 1、工程简介 示范工程按照实施区域及集成技术分为两个示范区,分别为河网面源污染综合净化示范区(河网示范区)和富营养化水域生态系统重建示范区(湖区示范区)。 渔人码头 生态拦截带 生态系统重建 太湖 湖滨浅滩湿地带 小梅港 雷迪森 湖区示范区 湖滨村 示范河道 长兜港 河网示范区 示范工程实施区域

  14. 2、河网面源污染综合净化示范区 河网面源污染综合净化示范区(河网示范区)包括三项工程内容:干流污染河水生态河网综合净化示范工程、沿湖农业面源荡漾截留消纳与多功能湿地构建示范工程、滨湖度假居住区面源控制与水循环系统构建示范工程。 河网面源污染综合净化示范区示意图

  15. 3、富营养化水域生态系统重建示范区 生态拦截及围隔工程 生态系统重建示范区 湖滨浅滩湿地带修复 富营养化水域生态系统重建示范区(湖区示范区)包括生态拦截带构建工程、湖滨浅滩湿地修复工程及入湖口富营养化水域生态系统重建示范工程。 富营养化水域生态系统重建示范区示意图

  16. 4、示范工程总体建设 在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示范工程完成了前期的选址、设计及工程准备等工作,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首先进行了干流污染河水生态河网综合净化示范工程的建设,然后逐步推进,至2010年12月已基本完成工程施工,并进入运行调试阶段。

  17. 5、示范工程运行成效 ③ 渔人码头 生态拦截带 ④ 太湖 小梅港 ① ② 示范河道 长兜港 河网面源污染综合净化示范区(河网示范区)和富营养化水域生态系统重建示范区(湖区示范区)建设及运行期间,课题组对其进行了连续监测。示范区外水质监测自示范工程施工即进行,监测时段为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示范区内监测自示范工程运行后开始,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此外课题组委托浙江省环科院于2011年6月、11月和12月对示范区内进行了三次第三方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示范工程实施后,示范区域的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监测布点

  18. 5、示范工程运行成效 河网示范区建成前后水质对比 污染河网水体效果 治理前 河网示范区建成运行后,河网水体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pH、DO、CODMn、NH3-N、TP达到III类水体标准。主要污染物也得到大幅度削减,其中CODMn、NH3-N、TP、TN的削减率分别达到42.45%、46.20%、52.50%、43.13%。 治理后 治理后

  19. 5、示范工程运行成效 湖区示范区示范工程建成前后水质对比 湖区示范区水体效果 治理前 湖区示范区示范工程建成后,TN得到有效去除,示范区主要污染物水体指标平均值均能达到III类水体标准,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主要富营养化指标TP、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6.57%、63.48%。 治理后

  20. 4、示范工程水质改善图像对比 平原河网面源污染综合净化示范工程

  21. 4、示范工程水质改善图像对比 湖区富营养化水域生态系统重建示范工程

  22. 4、示范工程水质改善图像对比

  23. 第三部分工程推广案例

  24. 工程推广案例 杭州西溪湿地水生态修复工程 修复后,水体主要富营养化指标总氮0.48 mg/L,总磷0.012 mg/L,氨氮0.027 mg/L,硝酸盐氮0.04 mg/L,COD 2.71 mg/L,叶绿素-a 2.33 mg/L, 透明度2.0m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

  25. 工程推广案例 杭州后横港水生态修复工程

  26. 工程推广案例 苏州太湖金墅湾生态修复情况: 治理前水质: 1个月后,透明度达到1.5-2.0m,4个月后水质达到II-III类。

  27. 工程推广案例 北京圆明园—凤麟洲 治理前:水质为劣Ⅴ类水,透明度仅0.3m,采取生物菌、曝气充氧的方式对水华现象进行治理,治理时水体浑浊,有蓝藻产生。 治理后:水质达到国家地表Ⅲ类水标准,水体透明度达1.6m,于2007年竣工后效果保持至今,维持三年以上。

  28. 工程推广案例 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生态修复 • 水体面积:22500㎡水深:80—2.8m • 治理前:水质为劣Ⅴ类水,透明度仅0.4m;水源来自黄浦江,来源水质为严重超标的劣Ⅴ类水。 • 治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水体透明度达2.0m以上,于2010年竣工后效果保持至今。

  29.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