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 冲破自己做的茧”

“ 冲破自己做的茧”. 郭 玲 春. 福建闽侯人, 1940 年出生于上海, 1964 年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到文化部工作,直到 1971 年末才和丈夫一起掉到新华社,先后任编辑、记者、主编等职,比部分被评为高级记者, 1992 年任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郭玲春数次以会议新闻获全国好新闻奖. 郭玲春的会议报道范围很广,有展览会、颁奖会、座谈会、纪念会、新闻发布会、追悼会、庆功会 …… 报道的会议也有大有小,小到几个人参加的小型讨论会,达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于郭玲春数次以会议新闻获全国好新闻奖,同行们都戏称她为“会议记者”,而他自己也声称,作会议记者是她的自愿行为。.

linda-reese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冲破自己做的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冲破自己做的茧”

  2. 郭 玲 春 福建闽侯人,1940年出生于上海,1964年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到文化部工作,直到1971年末才和丈夫一起掉到新华社,先后任编辑、记者、主编等职,比部分被评为高级记者,1992年任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郭玲春数次以会议新闻获全国好新闻奖

  3. 郭玲春的会议报道范围很广,有展览会、颁奖会、座谈会、纪念会、新闻发布会、追悼会、庆功会……报道的会议也有大有小,小到几个人参加的小型讨论会,达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于郭玲春数次以会议新闻获全国好新闻奖,同行们都戏称她为“会议记者”,而他自己也声称,作会议记者是她的自愿行为。郭玲春的会议报道范围很广,有展览会、颁奖会、座谈会、纪念会、新闻发布会、追悼会、庆功会……报道的会议也有大有小,小到几个人参加的小型讨论会,达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于郭玲春数次以会议新闻获全国好新闻奖,同行们都戏称她为“会议记者”,而他自己也声称,作会议记者是她的自愿行为。

  4. 在这大大小小的会议报道中,郭玲春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孜孜不倦、探索创新的精神,在写作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打破了以往“新华体”的会议报道模式,开辟了一条别具一格的会议新闻写作的新途径。在这大大小小的会议报道中,郭玲春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孜孜不倦、探索创新的精神,在写作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打破了以往“新华体”的会议报道模式,开辟了一条别具一格的会议新闻写作的新途径。 郭玲春在报道中沉淀着她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就会议本身而报道会议。这是她报道的一个突出特点。她不甘为“新华体”所束缚,而创造了审美感极强的“郭体”会议报道形式。她注重会报道的导语。特写式的导语、对比式的导语、设问式的导语……都被她运用得巧夺天工。对报道的结构,郭玲春也是精心安排的。 郭玲春会议新闻的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有文学味道,富于感情。她新颖的写法给新闻写作带来了一股春风。郭玲春很善于把“我”写进新闻里,常常在新闻里“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倾向”。“我”的登堂入室增加了新闻的文学味道,嵌入了散文的特征。

  5. 代 表 作 《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一颗燃烧的心 ——访作家巴金》

  6. 导语: 新华社北京1983年2月4日电 一千多年前辉耀东方的唐代宫廷乐舞今日重现于首都舞台。由古城西安来京的陕西省歌舞团今晚演出的这场独具风格的《仿唐乐舞》,是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项创举。 结尾: 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年前在西安观看了《仿唐乐舞》后,称赞这台有浓郁地区特色的节目,在文化艺术上发挥了地方优势。他还勉励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保持民族的、地方的和自己的风格特色。他说:“失掉了特色,那就使得你自己也消失了。”

  7. 当首都已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时候,人们是否还记得旧日北京的风情?今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王大观画展》重现了30年代古城的形象。当首都已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时候,人们是否还记得旧日北京的风情?今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王大观画展》重现了30年代古城的形象。 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余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这些常年活跃于社会各阶层,反映人民群众的成就、愿望和呼声的新闻群英荟萃北京,参加建国35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

  8. 一颗燃烧的心——访作家巴金   这是一幅作家巴金的肖像画。画面上用顶光突出了他那满头的银发。目光向前凝视:他在思索着什么?他靠在扶手椅上,背后是一排书架,桌上全是书,手上展开几页稿纸。这位75岁的老人还在继续他的创作生涯吗?    我的手头有各种剪报、杂志、书籍,都是巴金近两年新出版的译著:重新校译的《处女地》,再版的《家》及新写的后记,翻译的《往事与随想》单行本已经付印,去年岁尾动笔的《随想录》正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还有,散见在各报刊上的文章……老作家笔下倾泻的感情,还是那样叫人动心。那其中,有辛酸、欢、信念、展望。熟悉他的朋友说,倘若将一篇篇文字和藏在背后的故事一齐来读,你就会了解巴金。    我细细地读着,寻访着。  《怀念萧珊》的散文,是他心头萦绕多年的题目。萧珊,他的妻子、患难与共的朋友,一个翻译工作者,一个单纯、善良的人,被疾病和“四人帮”的迫害蚕食了身心,死在1973年早春。那时,巴金已经度过了岁月中漫长的8年。原先,他曾经真诚地清理自己的思想、作品,在一份份书面汇报上敞露胸怀,甚至想用体力劳动来弥补“过失”。后来,他醒悟到斗争的复杂,于是用作家深邃的目光观察周围,用一种韧性对待眼前的斗争。在许多场合,他都会首当其冲地被点名、被批判,而他的回答总是那样镇定自若。干校里同过患难的朋友记得,每次被点名批判完毕,巴金便径直朝食堂走去,在买饭的小窗口前占上一个位置,用沉着的口气叫道:“二两馒头一碗粥”。可是,8个冬夏坚持过去了,却没有能留住最亲爱的人他觉得自己连累了妻子,在妻子简单的葬礼上,他恸哭了,喊着:“让一切灾祸朝我的头上打来吧!”从那以后,人,日渐消瘦了,精神也不如以往。许多朋友担心他能不能经得住这一沉重的打击。  

  9. 且莫担忧,他生命的源泉并未枯竭,一本《往事与随想》足可证明。这本译作动笔的日期是1973年夏天,他失去妻子之后的几个月。30年代,他翻译的赫尔岑回忆录片断曾在鲁迅主编的刊物上发表,他告诉过鲁迅先生,要将那篇大部头作品“啃下来”。或许,这个诺言现在可以兑现。他攀上原先是汽车房的狭小顶楼,那里太阳西晒,但毕竟安静些。老作家手边缺乏资料,幸好,走廊上遗留下几本没有封存的书籍、词典,借着从窗户透进的一线弱光,他将眼睛几乎贴到了书本上……他忘掉了四面的墙,进入到19世纪黑暗的俄国,有时,思路又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来,猛然感到“四人帮”的恶行与沙皇专制统治何等相似。他相信,谁违逆历史的潮流横行,日子必不久长。译完的章节,他都一一校阅了,用工整的小字抄在普通方格纸上。他知道,巴金的一个字、一片纸,当时是没有出版社敢于问津的。他只期望把世界文学的宝藏留给后人,哪怕在图书馆里作为一份资料,日后自会有人去开采、发掘。  在默默的工作中迎来了1976年的秋天。在老作家眼里,这一个秋天比任何一年春天都明媚。他活着,还很健康,可以唱心里喜欢的歌,讲心里真实的话。《一封信》,是他经历磨难后的第一篇作品。这原是一份发言稿。上海文艺界集会,要请巴金讲话。那时,他还背着“四人帮”罗织的种种罪名,但是他一口允诺,认真地作起准备来了。他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自称是海洋里的一滴水,要汇入到翻腾着热浪的生活中去。  且莫担忧,他生命的源泉并未枯竭,一本《往事与随想》足可证明。这本译作动笔的日期是1973年夏天,他失去妻子之后的几个月。30年代,他翻译的赫尔岑回忆录片断曾在鲁迅主编的刊物上发表,他告诉过鲁迅先生,要将那篇大部头作品“啃下来”。或许,这个诺言现在可以兑现。他攀上原先是汽车房的狭小顶楼,那里太阳西晒,但毕竟安静些。老作家手边缺乏资料,幸好,走廊上遗留下几本没有封存的书籍、词典,借着从窗户透进的一线弱光,他将眼睛几乎贴到了书本上……他忘掉了四面的墙,进入到19世纪黑暗的俄国,有时,思路又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来,猛然感到“四人帮”的恶行与沙皇专制统治何等相似。他相信,谁违逆历史的潮流横行,日子必不久长。译完的章节,他都一一校阅了,用工整的小字抄在普通方格纸上。他知道,巴金的一个字、一片纸,当时是没有出版社敢于问津的。他只期望把世界文学的宝藏留给后人,哪怕在图书馆里作为一份资料,日后自会有人去开采、发掘。  在默默的工作中迎来了1976年的秋天。在老作家眼里,这一个秋天比任何一年春天都明媚。他活着,还很健康,可以唱心里喜欢的歌,讲心里真实的话。《一封信》,是他经历磨难后的第一篇作品。这原是一份发言稿。上海文艺界集会,要请巴金讲话。那时,他还背着“四人帮”罗织的种种罪名,但是他一口允诺,认真地作起准备来了。他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自称是海洋里的一滴水,要汇入到翻腾着热浪的生活中去。  

  10. 《一封信》被报社编辑部抢先发表了,好在要讲的话很多,他又拟了一份发言稿,题目叫做《第二次解放》。那一段日子过得多畅快,他自己上街买报,挤上公共汽车去参加会议,老朋友从四川远道赶来,他开出一坛绍兴老酒,和朋友举杯共:“莫说年纪大,还要多写点!”  阳光又照到了他的书桌上。莫须有的罪名被推倒了。他像出征的一名战士,磨利了手中的武器。是的,他埋头在写,用他那支笔,投入新的战斗。《谈“春天里的秋天”》,是一篇关于创作的回忆。46年前,他将一对青年男女的遭遇写进了小说,现在得到的讯息说,两个主人公挣脱了封建礼教的羁绊,解放后于人民做过有益的工作,却没有逃脱林彪、“四人帮”的魔爪。他在回忆录里告诉人们,这个悲惨的故事还没有结局,因为受迫害者尚未平反。读到这里,人们能意会到作者的苦心。去9月,他所关心的朋友终于平反昭雪了。他的《随想录》已写到“之十五”。一天,一个老朋友来,谈起《随想录》。巴金说,这是当做遗嘱写的。朋友赶紧回答:“不会,不会。”巴金笑了。他指的是趁此清理自家的思想,将真实的话遗留给读者,那是迟早要说的。在《随想录》里,他总结自己的作品,那些好的,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那些不好的,或是艺术性不高,或反映生活不完全真实;他提出,作家应该干预生活,当然,并非只揭露阴暗的东西,而是要对生活有所推动;他坦率地说,他曾承认过“邪书十四卷”(指巴金十四本文集)统统是毒草,但20多年来在自己屋前屋后种着花草的小园子里散步,总也挑不出毒草来,只找到不少中草药,倘使朝夜焦虑,那就只好把草地锄掉,方能高枕无忧。他担心这种害怕毒草的病会蔓延,症状就是害怕出毒草,终于什么也写不出来。  《一封信》被报社编辑部抢先发表了,好在要讲的话很多,他又拟了一份发言稿,题目叫做《第二次解放》。那一段日子过得多畅快,他自己上街买报,挤上公共汽车去参加会议,老朋友从四川远道赶来,他开出一坛绍兴老酒,和朋友举杯共:“莫说年纪大,还要多写点!”  阳光又照到了他的书桌上。莫须有的罪名被推倒了。他像出征的一名战士,磨利了手中的武器。是的,他埋头在写,用他那支笔,投入新的战斗。《谈“春天里的秋天”》,是一篇关于创作的回忆。46年前,他将一对青年男女的遭遇写进了小说,现在得到的讯息说,两个主人公挣脱了封建礼教的羁绊,解放后于人民做过有益的工作,却没有逃脱林彪、“四人帮”的魔爪。他在回忆录里告诉人们,这个悲惨的故事还没有结局,因为受迫害者尚未平反。读到这里,人们能意会到作者的苦心。去9月,他所关心的朋友终于平反昭雪了。他的《随想录》已写到“之十五”。一天,一个老朋友来,谈起《随想录》。巴金说,这是当做遗嘱写的。朋友赶紧回答:“不会,不会。”巴金笑了。他指的是趁此清理自家的思想,将真实的话遗留给读者,那是迟早要说的。在《随想录》里,他总结自己的作品,那些好的,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那些不好的,或是艺术性不高,或反映生活不完全真实;他提出,作家应该干预生活,当然,并非只揭露阴暗的东西,而是要对生活有所推动;他坦率地说,他曾承认过“邪书十四卷”(指巴金十四本文集)统统是毒草,但20多年来在自己屋前屋后种着花草的小园子里散步,总也挑不出毒草来,只找到不少中草药,倘使朝夜焦虑,那就只好把草地锄掉,方能高枕无忧。他担心这种害怕毒草的病会蔓延,症状就是害怕出毒草,终于什么也写不出来。  

  11. 读这些笔调清新、含义深刻的短文是一种享受。文艺界一位同志带着赞赏的口气说;“这个巴金,文章一如他的为人:真实,不虚假;执著地追求,有一股子勇。”也是在《随想录》上,他谈及至今不能忘怀的一件事。十多年前,在围攻电影《不夜城》时,巴金受命写过一篇批判文章,奉上头“旨意”,说好不点作者柯灵的名字。柯灵同志记得,那篇稿子发表之前,巴金在一个夜里走上门来,尽管他说不出什么,却以沉默自责。为此,巴金背上了假批判的罪名。事情过去许多年了,他仍然觉得内疚,在许多场合讲这桩事,又将它写出来,严厉地剖析自己。    于是,人们自然会想到老作家对旁人的宽容。    曾经用激烈的言辞批判过他的同志,在巴金真诚的微笑面前,是十分感动的。一些参与过批判的同志到他家里拜访,他还像早先那样热情,送书给他们,为他们的新作修改、润色,然后谦逊地问道:“这样行不?”有一个作过假证明的同志托人捎去口信,请求原谅。巴金回答说,“这些事过去了,我个人可以谅解,但是其中的教训,勿可轻易忘却。”   我认识了巴金,找到了一颗用生命之火点燃的心。 

  12. !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