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教学常规与基本环节设计

教学常规与基本环节设计. 陈全英 ( 宁波教育学院师训处 ). 主 要 话 题. 教学的意义与基本环节 各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小结. 前言 :. 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 知识结构: —— 一般文化知识 —— 本体性知识(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 —— 条件性知识(关于教育对象的知识) —— 实践性知识(关于教学实践、反思、方法论知识). 专业能力: —— 一般认知能力 —— 对知识内容的组织整合能力 —— 语言表达能力 —— 组织管理能力 —— 随机应变能力. 一、教学的意义与基本环节.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学常规与基本环节设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学常规与基本环节设计 陈全英 (宁波教育学院师训处)

  2. 主 要 话 题 • 教学的意义与基本环节 • 各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 小结

  3. 前言: 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 知识结构: ——一般文化知识 ——本体性知识(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关于教育对象的知识) ——实践性知识(关于教学实践、反思、方法论知识)

  4. 专业能力: ——一般认知能力 ——对知识内容的组织整合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随机应变能力

  5. 一、教学的意义与基本环节 • 教学即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教什么怎么教”和“学什么怎么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 一般来说,教学过程主要由五大环节组成——教学的准备、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外作业的布置、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6. 二、各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的准备 俗称备课,它应该体现出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设想,又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通常要求以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抓两头),对学生情况、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因素进行总体构想(揽全局)。

  7. ⊙了解学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生命个体,是教学活动首要的逻辑起点,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 什么是学习?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 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变化。

  8.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基础是有机体内部的、有组织的结构(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组,是对情境的认知、顿悟和理解,是知觉的再构造或认知结构的变化。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基础是有机体内部的、有组织的结构(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组,是对情境的认知、顿悟和理解,是知觉的再构造或认知结构的变化。 • 影响学习的主要变量是认知结构的特点(原有知识基础)、刺激情境的整体性(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的(非机械的)发现与接受、注意或心向(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 、突然的理解或知觉。

  9. 因此,了解学生就应该了解—— (1)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与水平 (2)学生风格各异的学习习惯(时间、环境等) (3)学生参加学习时的身心状况 教师要多利用课内外等各种途径观察学生,特别要注意“关爱学生”。

  10. ⊙把握教学内容 (1)要深刻、准确地把握学科的性质、教材的内涵及逻辑体系—— 这就需要认真研读大纲和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教材的总体结构如何?由哪几部分组成?各单元、章节之间的关系怎样? 要教会学生什么(教学目标的设定)?从学生基础出发,哪些相对比较重要?学生应达到什么程度? 教材中的重难点与学生学习基础是否一致?如何调整? 教材内容中哪些必需教师讲解?哪些又是学生能自学的?

  11. (2)要善于对教材进行心理还原,即善于将遵循知识逻辑体系的、抽象的教材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实践经验相联系的具体内容,要注意“三个联系”——(2)要善于对教材进行心理还原,即善于将遵循知识逻辑体系的、抽象的教材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实践经验相联系的具体内容,要注意“三个联系”—— ♥加强新知识与知识源头的联系(纵向联系) ♥加强新知识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横向联系) ♥加强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及生活和实践经验的联系(基础联系)

  12. ☺为什么要对教材进行心理还原? • 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奥苏伯尔等)认为: 学习就是新旧知识在大脑中建立联系的过程,即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也称“同化”过程。 •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适当的、可以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是影响有意义学习的主要认知结构变量。如果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具有同化新观念的能力,新知识(观念)则可被同化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学习过程也就顺利发生了)。

  13. 如果原认知结构中无适当的、可以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新旧观念难以发生同化,则必须使用一种“引导性材料”作为中介,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作“先行组织者”;如果原认知结构中无适当的、可以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新旧观念难以发生同化,则必须使用一种“引导性材料”作为中介,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作“先行组织者”; • 其作用是“在学习者能够成功地学习手头任务之前在他已知的知识与需要了解的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奥苏伯尔。 • 具体地说,教师可采用举例、演示、实验、参观、语言转换等多种方法。

  14. 在整理教学内容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 通读教材(把握总体结构)——列出框架(呈现教材内容的顺序)——标注重难点——寻找补充材料——理清线索。 • 特别要注意“关联知识” • 在关爱学生、关联知识的基础上设定课堂教学目标。

  15. ★ 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四个要素: • A——行为主体(Audience),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用“学生应该……”表示; • B——行为动词(Behavior),能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用“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表示; • C——行为条件(Condition),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是否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 • D——表现程度(Degree),指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如用“至少应写出……”、“70%以上做对”、“完全正确”等表示。

  16.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教学的基本方法有: (1)讲授法——最古老、最常用的方法(“三分之二律”) (2)谈话与讨论法——一种以问题为主要线索的方法 (3)演示与参观法——注重学生直观感知 (4)实验与练习法——注重学生实践训练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目标、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同时教学又是个动态的过程,要注意及时调整;还要注意与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的配合,“综合、灵活”地运用。

  17. ⊙遵循基本教学原则 • 启发性原则 • 量力性原则 • 因材施教原则 •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 ……

  18.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堂课的基本流程是: 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讲授新知 巩固新知 小 结

  19. ☺如何讲授新课(讲什么、怎么讲)? (1)“讲”的内容维度—— ◑理顺逻辑结构、确定教学起点; ◑善于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注意专业用语出现的时机 (2)“讲”的形式维度—— ☺口语表达(语音、语调、语速、语流); ☺板书设计(标题式、纲要式、树枝式、表格式……) ☺体态语言(手势、眼神、表情……)

  20. (3)注意及时反馈:单位时间内的容量、讲述的持续时间、内容的逻辑性、学生的听课状态……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也可考虑“六步环节”: “目标设定----问题导入----认知学习----案例分析----交流讨论----资源共享”。

  21. ☺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 准备充分 内容恰当 手段合理 板书有序 过程紧凑 教学双方积极性、有效度高

  22.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 课外作业的基本功能是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因此其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 • 课外作业的形式有口头问答、书面练习、实践活动等多种类型。 • 课外作业的布置要注意“质”与“量”。 • 课外作业的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检测自己教学成效的有效手段,应认真耐心细致,善于发现问题,以便后续教学的设计和进行。

  23. (四)课外辅导 • 课外辅导也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 • 课外辅导的形式有集体辅导、小组辅导、个别辅导等。 • 进行课外辅导要注意把握学生学习的阶段和状态,对症下药。

  24.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估 1、一般方式: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平时测验、考试等。 2、如何设计试卷? (1)试题类型: ♣主观题(填空、辩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 ♣客观题(是非、选择等) (2)试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命题必须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 题目设计要注意“要求明确、内容正确、表述清楚、题型合理、评分标准科学规范”。

  25. 3、评定成绩的基本手段 (1)定量评定:百分制、等级制 (2)定性评定:写终结性评语、过程评定 4、检查与评定的原则 (1)客观、公正、合理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3)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

  26. 三、小结 • 教学有“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作业布置、课外辅导、检查评定”等五大环节。 • 教学准备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要特别注意“理解内涵、把握整体、有机联系”。 • 上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要重点把握信息传送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材与学员特点、学习的环境条件、教师自身条件与素质”等因素。

  27. 附:基本教学文件——教案的编制 教案的基本项目 课程名称: 课题: 上课时间: 班级: 任课教师: • 教学目标: • 课的类型与教学方法设计: • 教材内容分析: • 学生情况分析: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后反思:

  28. 结束语 • 教学是一个从掌握技术到成就艺术的过程;认真准备、整体设计、灵活调控、注意细节是教学的基本功; • 规范、有序、严谨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强功底、下功夫、求功效是成功教学的要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