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理论 1 、商业性贷款理论( Real-Bill Theory ) —— 确定资产运用方向的理论 ( 1 )内容 ( 2 )优点 · 保持流动性、安全性 · 建立于真实交易的基础上. ( 3 )局限 · 使商业的业务局限在十分狭窄的范围内,不利于银行发展的分散风险。 · 忽视了活期存款的余额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从而使银行资金配置过多地集中在盈利性较低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上。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一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2. 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 一.资产管理理论 • 1、商业性贷款理论( Real-Bill Theory)——确定资产运用方向的理论 • (1)内容 • (2)优点 • ·保持流动性、安全性 • ·建立于真实交易的基础上

  3. (3)局限 • ·使商业的业务局限在十分狭窄的范围内,不利于银行发展的分散风险。 • ·忽视了活期存款的余额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从而使银行资金配置过多地集中在盈利性较低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上。 • ·以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的自偿性是相对的,在经济衰退阶段,票据违约现象相当普遍,从而使真实票据的自偿程度大大降低。 • ·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相矛盾。

  4. 2、资产转移理论(The Shiftability Theory)——保持资产流动性的理论 • (1)内容 • 银行在资金运用中可持有具有可转换的资产。这类资产具有信誉高、期限短、容易转让的特性, 使银行在需要流动性时可以随时转换,获取现金。 • (1)优点: • ·中长期贷款得以发展 • ·减少非营利性资产 • 局限:受证券市场影响大

  5. 3、预期收入理论(The Anticipated Income Theory)——贷款投向选择理论 • (1)内容 •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取决于贷款的按期偿还,这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 • (2)评价 • 预期收入理论并不否认商业性贷款理论和资产可转换理论的科学部分,但极大丰富了如何判断银行资金组合中流动性和盈利性关系的思维方式,强调了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是商业银行选择资产投向的主要标准之一。

  6. 二.负债管理理论 • 1、内容 • 商业银行资产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向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主动性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 1、优点 • ·深化银行流动性的认识 • ·为扩大贷款规模创造条件 • 3、缺点 • ·提高负债成本 • ·增加经营风险

  7.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 1.背景:利率管制的放松 • 2.内容 • 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综合计划、调控和管理,使两方面保持均衡和协调。 • 3.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 ·规模对称原则 • ·结构对称原则 • ·偿还期对称原则 • ·目标替代原则 • ·资产分散化原则

  8.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 •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 1、有关概念 • (1)利率敏感性资产(RSA, Rate-Sensitive Asset) ——在一定时限(考察期)内到期的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一般指即将到期或展期的贷款)。 • (2)利率敏感性负债(RSL, Rate-Sensitive Liability) ——在一定时限(考察期)内到期的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负债(一般指即将到期或展期的定额存款)。

  9. (3)利率敏感性缺口(FG, Funding Gap) ——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即RSA- RSL= FG,用来反映银行资金的利率风险暴露情况。 • 一般情况下,缺口的绝对值越大,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也越大。 • (4)利率敏感性比率(SR, Sensitive Ratio) ——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比,即RSA/RSL= SR,也是用于衡量银行的利率风险。

  10. (5)利率敏感性缺口与利率敏感性比率的关系与差异(5)利率敏感性缺口与利率敏感性比率的关系与差异 • 关系:当利率敏感性系数大于1,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值; • 当利率敏感性系数小于1,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值; • 当利率敏感性系数等于1,利率敏感性缺口为零。 • 差异:资金缺口表示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绝对量的差额; • 利率敏感性负债表示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间相对量的大小。

  11. 资金缺口 预期利率 利息收入 比较 利息支出 净利息收入变动 正 上升 增加 〉 增加 增加 正 下降 减少 〉 减少 减少 负 上升 增加 〈 增加 减少 负 下降 减少 〈 减少 增加 零 上升 增加 = 增加 不变 零 下降 减少 = 减少 不变 1、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运用 利率敏感性缺口与净利息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

  12. (1)管理策略 • 通过缺口管理控制利率风险,或基于对利率走势准确预测来扩大银行的收益。 • 积极策略:银行根据自身对利率预测的信任程度来确定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值还是负值

  13. 利率预期变化 最佳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状态 积极管理最可取的措施 市场利率上升 正缺口 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 减少利率敏感性负债 市场利率下降 负缺口 减少利率敏感性资产 增加利率敏感性负债

  14. 缺口类型 风险 可能的管理对策 正缺口 (资产敏感型) 利率下降时, 银行发生亏损 1.顺其自然 2.延长资产期限 3.增加利率敏感性负债 4.使资产与负债持续实际相同 负缺口 (负债敏感型) 利率上升时, 银行发生亏损 1.顺其自然 2.缩短资产期限 3.减少利率敏感性负债 4.使资产与负债持续实际相同 消极策略:银行使利率敏感性缺口接近于零值, 从而尽可能降低银行预期的净利息收入的变化。

  15. 3、评价 • 优点:模型设计简单,可操作性强 • 缺点:(1)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对利率的准确预测 • (2)即使利率变动预测准确,银行如何调整资金缺口也是一个问题 • (3)该模型为静态分析方法,没有考虑资产负债结构连续变动的问题

  16. 二、持续期缺口管理 • 1、有关概念 • (1)持续期(Duration):未来预期的现金流的平均期限,反映现金流的时间价值。 • 持续期=现金流量加权现值总额/现值总额 • ·一次性偿还/付出的资产/负债,只有一次现金流入/流出,故持续期与到期期限相等。 • ·多次偿还/付出的资产/负债,由于发生的现金流量有多次,故持续期与到期期限不等。 • ·持续期越长,利率风险越大。

  17. (2)持续期缺口(Duration Gap) • 持续期缺口(Dgap)=资产平均持续期(DA)-总负债/总资产(μ)*负债平均持续期(DL)

  18. 2、持续期缺口模型的运用 • 持续期缺口对银行净值的影响

  19. 持续期缺口 利率变动 资产市值变动 变动幅度 负债市值变动 净值市值变动 正 上升 减少 〉 减少 减少 正 下降 增加 〉 增加 增加 负 上升 减少 〈 减少 增加 负 下降 增加 〈 增加 减少 零 上升 减少 = 减少 不变 零 下降 增加 = 增加 不变

  20. (2)管理策略 • l通过缺口管理控制利率风险,或基于对利率走势准确预测来扩大银行的收益。 • 积极策略:银行根据自身对利率预测的信任程度来确定持续期缺口。 • 消极策略:银行使持续期缺口接近于零值,从而尽可能降低银行净值的变化。

  21. 利率预期变化 管理行动 可能结果 市场利率上升 减少DA,增加DL (接近负持续期缺口) 净值增加 (若利率预期正确) 市场利率下降 增大DA,减少DL (接近正持续期缺口) 净值增加 (若利率预期正确)

  22. (3)评价 • 优点:基于每种资产与负债的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计算,有效克服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中由于时间间隔划分不当所引起的问题。 • 缺点:·持续期计算复杂 • ·分析的前提条件难以具备,以怎样的利率作为贴现率或未来不同时期每一种利率水平难于预测 • ·操作麻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