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6

组合数学

组合数学. 信阳师范学院. 前言. 组合数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数学分支。 据传说,大禹在4000多年前就观察到神龟背上的幻方…. 前言. 幻方可以看作是一个3阶方阵,其元素是1到9的正整数,每行、每列以及两条对角线的和都是15。. 4. 9. 2. 3. 5. 7. 8. 1. 6. 前言.

lea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组合数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组合数学 信阳师范学院

  2. 前言 组合数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数学分支。 据传说,大禹在4000多年前就观察到神龟背上的幻方…...

  3. 前言 幻方可以看作是一个3阶方阵,其元素是1到9的正整数,每行、每列以及两条对角线的和都是15。 4 9 2 3 5 7 8 1 6

  4. 前言 贾宪北宋数学家(约11世纪) 著有《黄帝九章细草》、《算法斅古集》斅 音“笑(“古算法导引”)都已失传。杨辉著《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中曾引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即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展开系数表,现称“杨辉三角形”)和“增乘开方法”(求高次幂的正根法)。前者比帕斯卡三角形早600年,后者比霍纳(William Geoge Horner,1786—1837)的方法(1819年)早770年。

  5. 前言 1666年莱布尼兹所著《组合学论文》一书问世,这是组合数学的第一部专著。书中首次使用了组合论(Combinatorics)一词。

  6. 前言 组合数学的蓬勃发展则是在计算机问世和普遍应用之后。由于组合数学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并且仍在很快地发展着,因而还没有一个统一而有效的理论体系。这与数学分析形成了对照。

  7. 前言 • 本学期主要讲组合分析(计数和枚举)以及组合优化的一部分(线性规划的单纯形解法)。 • 组合分析是组合算法的基础。

  8. 前言 组合数学经常使用的方法并不高深复杂。最主要的方法是计数时的合理分类和组合模型的转换。 但是,要学好组合数学并非易事,既需要一定的数学修养,也要进行相当的训练。

  9. 第一章 排列组合 1.1 加法法则与乘法法则

  10. 1.1 加法法则与乘法法则 [ 加法法则 ] 设事件A有m种产生方式, 事件B有n种产生方式,则事件A或B之一 有m+n种产生方式。 集合论语言: 若 |A| = m , |B| = n , AB =  , 则 |AB| = m + n 。

  11. 1.1 加法法则与乘法法则 [ 例 ] 某班选修企业管理的有 18 人,不选 的有 10 人,则该班共有 18 + 10 = 28 人。 [ 例 ] 北京每天直达上海的客车有 5 次,客 机有 3 次, 则每天由北京直达上海的旅行 方式有 5 + 3 = 8 种。

  12. 1.1 加法法则与乘法法则 [ 乘法法则 ] 设事件A有m种产生式,事件B有n种产生方式,则事件A与B有 m · n种产生方式。 集合论语言: 若 |A| = m , |B| = n , AB = {(a,b) | a A,b  B}, 则 |A  B| = m · n 。

  13. 1.1 加法法则与乘法法则 [例] 某种字符串由两个字符组成,第一个字符可选自{a,b,c,d,e},第二个字符可选自{1,2,3},则这种字符串共有5 3 = 15 个。 [例] 从A到B有三条道路,从B到C有两条道路,则从A经B到C有32=6 条道路。

  14. 1.1 加法法则与乘法法则 • 例 某种样式的运动服的着色由底色和装饰条纹的颜色配成。底色可选红、蓝、橙、黄,条纹色可选黑、白,则共有42 = 8种着色方案。 • 若此例改成底色和条纹都用红、蓝、橙、黄四种颜色的话,则,方案数就不是4  4 = 16, 而只有 4  3 = 12 种。 • 在乘法法则中要注意事件 A 和 事件 B 的相互独立性。

  15. 1.1 加法法则与乘法法则 1)小于10000的不含1的正整数可看做4位数, 但0000除外. 故有9×9×9×9-1=6560个. 含1的有:9999-6560=3439个 例 1)求小于10000的含1的正整数的个数 2)求小于10000的含0的正整数的个数 4 4 另: 全部4位数有10 个,不含1的四位数有9 个, 含1的4位数为两个的差: 10 -9 = 3439个 4 4

  16. 2)“含0”和“含1”不可直接套用。0019 含1但不含0。 在组合的习题中有许多类似的隐含的 规定,要特别留神。 2 不含0的1位数有9个,2位数有9 个, 3位数有9 个,4位数有9 个 3 4 不含0小于10000的正整数有 9+9 +9 +9 =(9 -1)/(9-1)=7380个 2 3 4 5 含0小于10000的正整数有 9999-7380=2619个

  17. 1.2排列与组合 定义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r个不重复的元素,按次序排列,称为从n个中取r个的无重排列。排列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用P(n,r)表示。排列的个数用P(n,r)表示。当r=n时称为全排列。一般不说可重即无重。可重排列的相应记号为 - P(n,r),P(n,r)。

  18. 1.2排列与组合 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r个不重复的元素组成一个子集,而不考虑其元素的顺序,称为从n个中取r个的无重组合。 组合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用C(n,r)表示,组合的个数用C(n,r)表示,对应于可重组合 - 有记号C(n,r),C(n,r)。

  19. 1.2排列与组合 从n个中取r个的排列的典型例子是从n个不同的球中,取出r个,放入r个不同的盒子里,每盒1个。第1个盒子有n种选择,第2个有n-1种选择,······,第r个有n-r+1种选择。 故有 P(n,r)=n(n-1)······(n-r+1) 有时也用[n]r记n(n-1)······(n-r+1)

  20. 若球不同,盒子相同,则是从n个中取r个的组合的模型。若放入盒子后再将盒子标号区别,则又回到排列模型。每一个组合可有r!个标号方案。若球不同,盒子相同,则是从n个中取r个的组合的模型。若放入盒子后再将盒子标号区别,则又回到排列模型。每一个组合可有r!个标号方案。 故有 C(n,r)·r!=P(n,r), C(n,r)=P(n,r)/r!=[n]r/r!=()= 易见 P(n,r)=n 1.2排列与组合 若球不同,盒子相同,则是从n个中取r个的组合的模型。若放入盒子后再将盒子标号区别,则又回到排列模型。每一个组合可有r!个标号方案。 故有 C(n,r)·r!=P(n,r), C(n,r)=P(n,r)/r!=[n]r/r!=()= 易见 P(n,r)=n n! ——— r!(n-r)! n r r

  21. 1.2排列与组合 例 有5本不同的日文书,7本不同的英文书,10本不同的中文书。 1)取2本不同文字的书; 2)取2本相同文字的书; 3)任取两本书

  22. 1.2排列与组合 解 1) 5×7+5×10+7×10=155; 2) C(5,2)+C(7,2)+C(10,2) =10+21+45=76; 3) 155+76=231=( ) 5+7+10 2

  23. 1.2排列与组合 • 求r1个1,r2个2,…,rt个t的排列数,设r1+r2+…+rt=n,设此排列数为P(n;r1,r2,…,rt),对1,2,…,t分别加下标,得到 P(n;r1,r2,…,rt)·r1!·r2!·…·rt! = n! • ∴P(n;r1,r2,…,rt)= ———— =( ) n! r1!r2!…rt! n r1 r2 … rt

  24. 1.2排列与组合 • 从n个中取r个的圆排列的排列数为 P(n,r)/r , 2≤r≤n • 以4个元素为例 1 2 4 3 3412 1 2 4 3 1234 1 2 4 3 2341 1 2 4 3 4123

  25. 1.2排列与组合 • 从n个中取r个的项链排列的排列数为 P(n,r)/2r, 3≤r≤n • 项链排列就是说排列的方法和项链一样,在圆排列的基础上,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两种方式放置各个数是同一个排列。 • 例 下面两种方式实际上表示的都是3个元素的同一种排列。 1 1 2 3 3 2

  26. 解 将[1,300]分成3类: A={i|i≡1(mod 3)}={1,4,7,…,298}, B={i|i≡2(mod 3)}={2,5,8,…,299}, C={i|i≡3(mod 3)}={3,6,9,…,300}. 要满足条件,有四种解法: 1)3个数同属于A;2)3个数同属于B 3)3个数同属于C;4)A,B,C各取一数. 1.2排列与组合 例 从[1,300]中取3个不同的数,使这3个数的和能被3整除,有多少种方案? 3 故共有3C(100,3)+100 =485100+1000000=1485100

  27. 1.2排列与组合 [解]一进站方案表示成:00011001010100 其中“0”表示人,“1”表示门框,其中“0”是 不同元,“1”是相同元。给“1”n个门只用n-1 个门框。任意进站方案可表示成上面14个 元素的一个排列。 例 某车站有6个入口处,每个入口处每次只能进一人,一组9个人进站的方案有多少?

  28. 1.2排列与组合 [解法1]标号可产生5!个14个元的全排列。 故若设x为所求方案,则 x·5!=14! ∴x=14!/5!=726485760

  29. 1.2排列与组合 [解法2]在14个元的排列中先确定“1”的位置,有C(14,5)种选择,在确定人的位置,有9!种选择。    故 C(14,5)·9! 即所求

  30. 1.2排列与组合 [解法3]把全部选择分解成若干步,使每步宜于计算。不妨设9个人编成1至9号。1号有6种选择;2号除可有1号的所有选择外,还可(也必须)选择当与1号同一门时在1号的前面还是后面,故2号有7种选择;3号的选择方法同2号,故共有8种。 以此类推,9号有14种选择。 9 故所求方案为[6]

  31. 1.3 Stirling近似公式 • 组合计数的渐进值问题是组合论的一个研究方向。 • Stirling公式给出一个求n!的近似公式,它对从事计算和理论分析都是有意义的。

  32. 1.3 Stirling近似公式 • 1)Wallis公式 π - 2 0 令Ik=∫ sin xdx.显然I0= ,I1=1. k≥2时, Ik=-cosxsin x| +∫ (k-1)cos xsin xdx =0+(k-1)∫ (1-sin x)sin xdx =(k-1)(Ik-2-Ik) k π - 2 k-1 π - 2 0 2 k-2 π - 2 0 2 k-2 π - 2 0 故 Ik = —— Ik-2 (1-3-1) k-1 k

  33. 1.3 Stirling近似公式 1·3·5·…·(n-2)·n,n是奇数。 2·4·6·…·(n-2)·n,n是偶数。 令n!! = (k-1)!! k!! (k-1)!! k!! 由(1-3-1), ——— I1, k是奇数 Ik= ——— I0, k是偶数 (1-3-2) k+1 k 当x∈(0,π/2)时, sin x< sin x 因而 I2k+1<I2k<I2k-1, k=1,2,…。

  34. 1.3 Stirling近似公式 • 由(1-3-2) ———— < ———— · — < ———— , (2k)!! (2k-1)!! π (2k-2)!! (2k+1)!! (2k)!! 2 (2k-1)!! π — 2 2k+1 2k 1< —————— < —— 1. (2k)!! (2k-1)!! [——] 2 k→∞   1 · —— 2k+1

  35. 1.3 Stirling近似公式 • 所以 (2k)!! (2k-1)!! 2 [——]   1 · —— 2k+1 π — 2 lim = , k→∞ (2k)!!(2k)!! (2k)! 2 [————]   1 · —— 2k+1 π — 2 lim    = , k→∞ 2k 2 2 (k!) (2k)! 2 [——]   1 · —— 2k+1 π — 2 lim = 。(1-10-3) k→∞

  36. 1.3 Stirling近似公式 • 2)stirling公式 y y=lnx 0 1 2 3 n-1 n x

  37. 1.3 Stirling近似公式 n n n 1 1 1 • 令An=∫lnxdx=xlnx| -∫dx=nlnn-n+1   (1-3-4) • tn=-ln1+ln2+…+ln(n-1)+-lnn =ln(n!)--lnn(1-3-5) • tn的几何意义是由x轴,x=n,以及连接(1,0), (2,ln2),…,(n-1,ln(n-1)),(n,lnn)诸点而成的折线围成的面积。 1 1 2 2 1 2

  38. 1.3 Stirling近似公式 1 1 8 2 • Tn=-+ln2+…+ln(n-1)+-lnn(1-3-6) Tn是由三部分面积之和构成的。一是曲线 y=lnx在x=k点的切线和x轴,以及x=k--, x=k--包围的梯形,当k分别为2,3,…,n-1 时的面积之和;一是由y=lnx在x=1点的切 线,x=3/2线,以及x轴围城的梯形;另一 是由y=lnn,x=n--,x=n及x轴包围的矩形 面积。因而有 tn<An<Tn(1-3-7) 1 2 1 2 1 2

  39. 1.3 Stirling近似公式 0<An-tn<Tn-tn=- 1 8 • 令bn=An-tn.序列b1,b2,…是单调增,而且有上界,故有极限,令 limbn=b1 • 由(1-3-4),(1-3-5) 得 bn=nlnn-n+1-ln(n!)+-lnn       =lnn-n+1-ln(n!)+-ln n • ln(n!)=1-bn+ lnn -ln n -lne • ∴n!=e n (-)(1-3-8) n→∞ 1 2 n √ 1 2 n n √ n n e 1-bn √

  40. 1.3 Stirling近似公式 1-bn n→∞ • 令βn=e ,limβn=β. • 将(1-3-8)代入(1-3-3),整理得 β= 2π . • 所以 n! ~ 2πn (-) √ n √ n e

  41. 1.4模型转换 • “一一对应”概念是一个在计数中极为基本的概念。一一对应既是单射又是满射。 • 如我们说A集合有n个元素 |A|=n,无非是建立了将A中元与[1,n]元一一对应的关系。 • 在组合计数时往往借助于一一对应实现模型转换。 • 比如要对A集合计数,但直接计数有困难,于是可设法构造一易于计数的B,使得A与B一一对应。

  42. 1.4模型转换   简单格路问题 |(0,0)→(m,n)|=( ) 从 (0,0)点出发沿x轴或y轴的正方向每步 走一个单位,最终走到(m,n)点,有多少 条路径? m+n m • 例 y (m,n) . . . 0 . . . x

  43. 1.4模型转换 • 无论怎样走法,在x方向上总共走m步,在y方向上总共走n步。若用一个x表示x方向上的一步,一个字母y表示y方向上的一步。 • 则(0,0)→(m,n)的每一条路径可表示为m 个x与n个y的一个有重排列。将每一个有重排列的x与y分别编号,可得m!n!个m+n元的无重全排列。

  44. 1.4模型转换 • 设所求方案数为p(m+n;m,n) • 则P(m+n;m,n)·m!·n!=(m+n)! • 故P(m+n;m,n)= ——— = ( ) =( ) =C(m+n,m) • 设c≥a,d≥b,则由(a,b)到(c,d)的简单格路数为|(a,b)(c,d)|=( ) (m+n)! m+n m+n m!n! m n (c-a)+(d-b) c-a (c,d) (a,b)

  45. 1.4模型转换 • 例 在上例的基础上若设m<n,求(0,1)点到(m,n)点不接触对角线x=y的格路的数目 (“接触”包括“穿过”) • 从(0,1)点到(m,n)点的格路,有的接触x=y,有的不接触。 • 对每一条接触x=y的格路,做(0,1)点到第一个接触点部分关于x=y的对称格路,这样得到一条从(1,0)到(m,n)的格路。

  46. 1.4模型转换 y y=x (m,n) 0 (1,0) x y x-y=1 (m,n) x • 容易看出从(0,1)到(m,n)接触x=y的格路与 (1,0)到(m,n)的格路(必穿过x=y)一一对应 . (0,1) . . . . . . (0,0) (1,-1)

  47. 1.4模型转换 m+n-1 m+n-1 m m-1 • 故所求格路数为( )-( ) = ——— - ——— = ———— ( — - —) = —— ( )=(1- —)( ) = —— ( ) (m+n-1)! (m+n-1)! (m+n-1)! 1 1 m!(n-1)! (m-1)!n! (m-1)!(n-1)! m n n-m m n n m+n-1 m+n-1 m m n-m n m+n-1 m

  48. 1.4模型转换 • 若条件改为可接触但不可穿过,则限制线要向下或向右移一格,得x-y=1, (0,0)关于x-y=1的对称点为(1,-1). • 所求格路数为 ( )-( ) = ——-———— = ——— ( ) m+n m+n m m-1 (m+n)! (m+n)! n+1-m m!n! (m-1)!(n+1)!  n+1 m+n m 格路也是一种常用模型

  49. 1.4模型转换 • 例CnH2n+2是碳氢化合物,随着n的不同有下列不同的枝链: H | H — C — H | H — C — H | H — C — H | H H | H — C — H | H — C — H | H H | H — C — H | H n=1甲烷 n=2 乙烷 n=3 丙烷

  50. 1.4模型转换 这说明对应CnH2n+2的 枝链是有3n+2个顶点的一棵树,其中n个顶点与之关联的边数为4;其它2n+2个顶点是叶子。对于这样结构的每一棵树,就对应有一种特定的化 H | H — C — H | H — C — H | H — C — H | H — C — H | H H | H H — C H | | H — C — C — H | | H — C H | H H n=4 丁烷 n=4异丁烷 合物。从而可以通过研究具有上述性质的 树找到不同的碳氢化合物CnH2n+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