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实验二 摩尔气体常数 R 的测定

实验二 摩尔气体常数 R 的测定. 实验总结: R = P V / n T , n= 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 = 镁条的质量 / 24.3 注意,氢气物质的量不能用 氢气体积 /22.4 有效数字运算的修约,要参考书 36-37 页上原则 有效数字的加减,按照 小数点位数最少 的保留 有效数字的乘除,按照 有效数字最少 的保留 例: P= P 大气压 -P H2O = 102.28-2.1484 = 100.13 所以按照运算修约规则, R 最后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实验三 氯化铵生成焓的测定.

lain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验二 摩尔气体常数 R 的测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二 摩尔气体常数R的测定 实验总结: • R = P V / n T , • n= 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 = 镁条的质量 / 24.3 • 注意,氢气物质的量不能用 氢气体积/22.4 • 有效数字运算的修约,要参考书36-37页上原则 有效数字的加减,按照小数点位数最少的保留 有效数字的乘除,按照有效数字最少的保留 • 例:P= P大气压-PH2O= 102.28-2.1484 = 100.13 • 所以按照运算修约规则,R最后保留3位有效数字

  2. 实验三 氯化铵生成焓的测定

  3. 1、掌握量热计法测定氯化铵的 。 2、加深对 概念及Hess定律的理解。 3、学会规范作图,掌握应用外推法校正∆T。 标准态下由最稳 定单质生成1mol 化合物时的焓变 标准摩尔生成焓? 指哪个反应的反应热?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4. + 已知 ? ? 由Hess定律:

  5. 热容(体系升高1℃所需热量) 恒压下 已知 则: 将中和或溶解反应设计在量热杯进行 ,若实验得到: n―被测物质物质的量 ∆T―体系温度改变值 ? 则体系放热: 将已知反应热反应(NaOH+HCl)设计在该量热计进行 三、实验器材 量热杯、温度计、秒表、量筒、小烧杯

  6. 量热杯 +        ,盖好 每30s读一次温度(共5组) 快速加入等量同c、同T ,盖好,不断摇动 每10s读一次温度(至少10组) 四、实验步骤 1、测定热容C 100mL蒸馏水 ?g 洗净量热杯、量筒、温度计 2、测定中和热 3、测定溶解热

  7. 注意 混合前两溶液温度尽量一致,否则设法升温或降温。 两人一组,一均匀平摇并读数,一记录。 混合、盖塞要快,读数要快而准。 反应之初读数时间每隔10秒读数,尽量争取多读数。 溶解热测定完毕,杯内壁不应沾有氯化铵。 保护好水银温度计。 很贵重。

  8. 坐标轴 坐标比例选择 坐标点 画曲线 五、实验数据处理 ∆T T-t曲线外推法 注明变量名称、单位、分度值,横轴下方注明图名称。 (Ⅰ)图上读出有效数字与实验测量有效数字一致。 (Ⅱ)分度值应便于迅速读数、计算。 (Ⅲ)图大小与布局要合理。 同一曲线各坐标点用同一符号(圆点、圆圈等)。 光滑、连贯、均匀且要经过较多的点。

  9. 6 5 b×106∕(mol·m-2 ) 4 3 2 4 6 8 10 12 14 a×103∕(mol · dm-3 )

  10. 6 5 b×106∕(mol·m-2 ) 4 3 2 4 6 8 10 12 14 a×103∕(mol · dm-3 )

  11. 6 b×106∕(mol·m-2 ) 5 6 b×106∕(mol·m-2 ) 4 2 4 2 4 6 8 10 12 14 a×103∕(mol · dm-3 ) 3 0 10 15 5 a×103∕(mol · dm-3 )

  12. 6 4 b×106∕(mol·m-2 ) 2 0 0 2 4 6 8 10 12 14 a×103∕(mol · dm-3 )

  13. 6 5 b×106∕(mol·m-2 ) 4 3 4 2 6 8 10 12 14 a×103∕(mol · dm-3 )

  14. ∆T 混合时刻 T(℃) 外推法 t(s) 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T-t 曲线

  15. 本实验三图应严格按作图规范,同时图中要画出切线与∆T本实验三图应严格按作图规范,同时图中要画出切线与∆T T(℃) A T1 外推法 ∆T T2 B t(s) 混合时刻 反应点 氯化铵溶解T-t 曲线

  16. 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 理论值: 实验所需相关数值

  17. 开始实验 混合前两溶液温度尽量一致,否则设法升温或降温。 两人一组,一均匀平摇并读数,一记录。 混合、盖塞要快,读数要快而准。 反应之初读数时间间隔越短越好,尽量争取多读数。 溶解热测定完毕,杯内壁不应沾有氯化铵。 保护好温度计。损毁赔偿一支50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