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低 溫 工 程

低 溫 工 程. 第一章 制冷概論 1-1 如何制冷 1-2 低溫技術的發展 1-3 低溫技術的應用 第二章 低溫的獲得 2-1 溫區劃分 2-2 獲得低溫的方法 2-3 焦耳-湯姆遜係數 第三章 熱力循環 3-1 卡諾循環 3-2 理想之等溫源系統 3-3 等熵膨脹 . 第四章 氣體液化與分離 4-1 理想氣體的液化過程 4-2 林德循環 4-3 克勞特循環 4-4 氣體分離原理 第五章 製冷循環系統 5-1 焦耳湯姆遜制冷系統 5-2 史特靈制冷循環 5-3 維勒米爾制冷循環.

kyr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低 溫 工 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低 溫 工 程 第一章 制冷概論 1-1 如何制冷 1-2 低溫技術的發展 1-3 低溫技術的應用 第二章 低溫的獲得 2-1 溫區劃分 2-2 獲得低溫的方法 2-3 焦耳-湯姆遜係數 第三章 熱力循環 3-1 卡諾循環 3-2 理想之等溫源系統 3-3 等熵膨脹

  2. 第四章 氣體液化與分離 4-1理想氣體的液化過程 4-2 林德循環 4-3 克勞特循環 4-4 氣體分離原理 第五章 製冷循環系統 5-1 焦耳湯姆遜制冷系統 5-2 史特靈制冷循環 5-3 維勒米爾制冷循環

  3. 1-1 如何制冷 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例如 沸點.凝固點) 物理變化 (相變化) . 形成一個循環系統 藉由對系統環境吸熱或放熱的過程而 達到制冷的效果 . 物質三態變化圖

  4. 1-2 低溫技術的發展歷史 • 完成氧氣液化初步實驗 • Linde氏(慕尼黑)發現Linde Eismashinen AG • Wroblewski氏製造出霧狀之液氫,完成氮氣及氧氣液化技術 1884 Wroblewski氏製造出霧狀之液氫 1892 Dewar氏(倫敦)成功地發展出採真空隔熱方式之低溫液容器 1895 Linde氏於德國取得空氣液化機之專利 1898 Dewar氏(倫敦)在倫敦皇家研究院完成氫氣液化 1902 Claude氏(法國)利用膨脹引擎原理(主要用來 預冷高壓欲液化之空氣)

  5. Linde氏在美國建立第一家空氣液化工廠,Claude 氏(法國)利用空氣液化工廠分離 - 氖氣 • Onnes氏完成氦氣液化初步實驗及其它相關低 溫系統的研究(溫度達1.04K,約晚二年後) • Linde氏發展一雙塔式空氣分離系統 • Onnes氏首次發現水銀線在液氦沸點溫度以下 (極低溫)其電阻將趨近於零值,即所謂之超導(Superconductivity)現象 • Goddard氏首次引用液氧-汽油當動力以推進火 火箭之飛行 . 同年 Giauque氏及Debye氏等人獨自地建議以絕熱去磁(Adiabatic demagnetization)方法以產生超低溫(Ultralow temperature)環境(低於0.1K)。 • 發明Freon冷媒 1938 在氦氣中之超流體現象被發現與進行相關研究

  6. 1950 在歐美等地同時發展低溫生物工程-如血液及 粗液等之儲存 1975 高超導轉變溫度(23K)研發完成 1981 具超導磁石之磁共振影像處理技術完成(蘇聯) 1986 高溫瓷超導研製成功 1989 製冷劑氟利昂(Freon)禁止生產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 : 黃淳康博士著作

  7. 1-3 低溫技術的應用 • 超導技術方面的運用 • 空間技術方面的應用 • 真空技術方面的應用 • 紅外線技術方面的應用 • 醫學方面的應用 • 工業方面的應用 7. 固體物理方面的應用

  8. 2-1 溫區劃分 根據1971年國際制冷學會的建議 攝氏零度以下的低溫區可分為 普冷: 0 ℃ ~ -153 ℃ 普冷 : -153 ℃ ~ - 272.7℃ 級低溫: - 272.7℃ 以下

  9. 2-2 獲得低溫的方法 • 相變制冷 : 利用物質相變潛熱的變化 達到熱量轉移的過程 • 熱電制冷 : 當迴路中通一電流時由於電 洞在P型半導體中的能階高於 在金屬片的能階,所以電洞從 金屬片流入P型半導體需要吸 熱進而達到制冷的效果

  10. 3.絕熱膨脹 (1) 等焓絕熱膨脹: 為1852年焦耳-湯姆遜效應 利用高壓氣體通過小孔絕 熱膨脹節流而變為低壓氣 體時會產生低溫效應

  11. (2) 等熵絕熱膨脹: 1.等熵膨脹時氣體會對外作功, 導致氣體內能大幅降低。 2.等熵膨脹後氣體分子間平均距 離增大,導致分子間引力而產 生的位能也相對增加。 但是整個過程中沒有外界之熱 量與功輸入,因此只有降低分 子的動能使氣體溫度下降,產 生製冷能力。

  12. 2-3制冷循環 絕熱壓縮(Adiabatic compression) 等溫壓縮(Isothermal compression) 等溫膨脹(Isothermal expansion)

  13. 焦耳–湯姆遜 製冷器之原理 • 經過一節流裝置後會有一 壓降產生(或謂節流膨脹) 致使其溫度亦有一溫降現象 (除氫氣與氮氣外),此早為 Joule氏與Thomson氏兩位 學者所發現

  14. 節流裝置可以用節流前後之 溫差與壓降之比值,即下式

  15. 線上任何一點的斜率即值 -即為焦-湯係數 > 0 降溫 < 0 升溫

  16. 3-1卡諾循環 熱力循環是由二可逆絕熱過程 (等熵過程)及二等溫過程所構成

  17. W=QC - QE;T-S線圖中1-2-3-4所圍成 的面積者 而製冷之性能係數定義為

  18. 3-2 理想之等溫源系統 理想的等溫源系統所構建的 製冷器即是依卡諾循環所制 1. 過程1→2中工作介質(冷媒) 被壓縮時能量被棄之熱沉,使 維持冷媒溫度於一定常值, 此過程為一等溫壓縮過程

  19. 2.過程2→3中工作介質(冷媒) 由熱沉溫度TC進行可逆及絕熱 膨脹至熱源溫度TE,此過程為 一絕熱膨脹過程。

  20. 3. 過程 3→4 中能量由熱源 傳入製冷介質,此過程是 在冷媒依然維持在一定常 溫度下進行,即為一等溫 膨脹過程。

  21. 4.過程4→1中冷媒由熱源溫度TE 進行可逆及絕熱(等熵過程) 壓縮至熱沉溫度TC,此過程為 絕熱壓縮過程。

  22. Wnet 為淨膨脹功(Net work expended) 為循環過程中每單位質量流率

  23. 3-3等熵膨脹 進行絕熱膨脹之氣體熱力 變化,即所謂之等熵膨脹 1.等熵膨脹時氣體會對外作功 導致氣體內能大幅降低。 2.等熵膨脹後氣體分子間平均距 離增大,導致分子間引力而產 生的位能也相對增加。 但是整個過程中沒有外界之熱量與功輸入,因此只有降低分子的動能使氣體溫度下降,產生製冷能力。

  24. 4-1 理想氣體的液化過程 氣體液化及相關設備的工程技術 可說是低溫工程(Cryogenic engineering) 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在本章節中將 根據理想氣體液化系統的基本觀 念及分析模式,分別介紹在氣體 液化系統中常見之幾種基本系統

  25. 4-1理想液化系統之熱力過程 * 理想液化系統之熱力過程 即是所謂之卡諾循環 * 首先是一可逆等溫壓縮過程接 著進行一可逆等熵膨脹過程, 其循環之溫度—熵線圖(以下簡 稱T-s圖)及系統裝置

  26. 理想液化系統之熱力過程 整個過程亦無功或熱量進出系統,故其液化量即為

  27. 理想液化系統之熱力過程

  28. 4-2 林德循環 原理 : 壓縮氣體, 進入逆流是熱交 換器與低壓氣體換熱,在節 流閥中,膨帳降低溫度進入 兩相區,蒸氣與液體在液氣 分離器分離,蒸氣從熱交換 器中反流,換熱為高壓氣體

  29. 缺點: 節流過程約制, 熱工效率低

  30. 實際之Linde氣體液化系統圖

  31. 4-2 克勞特液化系統 原理: 從熱交換器中,抽出部分 氣體,在膨脹機中降溫, 與低壓側返流氣體匯合, 來冷卻將去節流的高壓 氣體

  32. 克勞特循環之溫-熵圖

  33. Claude液化系統裝置示意

  34. 4-4 氣體分離原理 分為下列幾種: • 分 凝 分 離 2. 低 溫 精 餾 3. 吸 附 分 離 4. 滲 透 膜 分 離

  35. 分凝分離 原理: 混合物中,利用各成分沸點 的不同,將高沸點的成分冷 凝下來,再進行液化 缺點: 分離效果較差

  36. 低 溫 精 餾 原理: 精餾是最常用來分離混合物 之方法利用塔內原料氣,沸 點的差異,可得到純度較高 的產品

  37. 精餾塔 1.塔底為蒸發器 ,內有加熱 器使液體不斷蒸發而沿塔 上升 2.塔頂為冷凝器,使上升氣體 被冷凝而往下流 3.較高溫的氣體與較低溫的液 體接觸,把熱量傳給較低溫 的液體,低沸點的成分受熱 為氣體

  38. 4.高沸點成分趨向於在液相濃縮 低沸點成分趨向於在氣相濃縮 5.在塔頂可獲得高純度的低沸點 氣體,在塔底可得高純度的高沸 點液體

  39. 吸 附 分 離 原理: 吸附過程是氣體或蒸汽與固體表 面接觸 ,一部分氣體分子被固體 吸引,而附著在其表面的現象 • 吸附現象是放熱過程 • 脫附現象是吸熱過程

  40. 固體物質稱為吸附劑 • 被吸附的物質稱吸附質 • 被吸附成份做為產品,經加熱 或減壓使吸附質脫離而獲得 * 化學吸附: 吸附過程中伴隨著化學變化 分子間除了凡德耳瓦力之外 還有化學鍵解的作用 • 物理吸附: 吸附劑表面依靠凡德耳瓦力 吸附其他分子

  41. 滲 透 膜 分 離 原理: 利用滲透膜獨特滲透性能能夠 選擇性的讓某些成分通過而達 到分離的作用

  42. 5-1 焦耳湯姆遜制冷系統

  43. 5-2 史特靈制冷循環 操作原理: 採密閉再生式熱力循環方運轉, 將工作介質在不同溫度級中進行 重複壓縮與膨脹過程 (係一熱與 功淨轉換過程),以應用在製冷、 熱泵、原動機(Prime mover)及壓 力發生器等機器設置

  44. 等溫壓縮 等容過程 等容過程 等溫膨脹 史特靈制冷循環 溫-熵圖

  45. 5-3 維勒米爾制冷循環 原理: Vuilleumier製冷器(以下簡稱為 VM製冷器)亦是遵循Stirling製冷 循環而動作,唯其是以“熱”壓 縮機取代Stirling製冷器之機械 式壓縮機方式者

  46. 1 2. 4. 3. 5. 6.

  47. 過程1-2: 在熱器缸中熱量從高溫熱源加熱 到氣體中,位移器向左移 過程4-1: 氣體通過回熱器升溫,進入熱腔 過程2-3: 位移器向右移動,氣體從熱腔通 過回熱器,氣體等容降溫,進入 中間腔

  48. 過程3-4: 中間腔氣體壓力上升,為維持腔 內溫度,中間腔對外放熱 過程5-6: 冷腔位移器向下移動,為維持等 溫,冷腔從低溫熱源吸收熱量以 維持等溫 過程4-5: 使得中間腔氣體通過回熱器降 溫進入冷腔 過程6-3: 冷腔位移器向上移,氣體從冷腔 經過回熱器,氣體等容升溫進入 中間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