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生命,充滿看不見的答案 ……

生命,充滿看不見的答案 ……. 《 我該怎麼辦? 》 圖丹卻准◎著 法鼓文化製作. ◆ 佛陀說:婚姻中的兩名成員應彼此繫屬. 基本上,人性的尊重、關懷、耐心、開放的溝通 …… 都是維繫長久婚姻關係的要素。 信任,建立在忠實之上。 一旦你能視伴侶為有「佛性」的人,那麼, 即使他鬧情緒,你也會當此人只是一時烏雲蔽日, 內心仍有無窮的良善潛能。 有些人想要有伴侶,有些人則否, 兩者都沒有問題。 父母若對子女施加婚姻壓力, 誠屬不智。.

kore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命,充滿看不見的答案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命,充滿看不見的答案…… 《我該怎麼辦?》 圖丹卻准◎著 法鼓文化製作

  2. ◆佛陀說:婚姻中的兩名成員應彼此繫屬 基本上,人性的尊重、關懷、耐心、開放的溝通…… 都是維繫長久婚姻關係的要素。 信任,建立在忠實之上。 一旦你能視伴侶為有「佛性」的人,那麼, 即使他鬧情緒,你也會當此人只是一時烏雲蔽日, 內心仍有無窮的良善潛能。 有些人想要有伴侶,有些人則否, 兩者都沒有問題。 父母若對子女施加婚姻壓力, 誠屬不智。

  3. ◆巴利聖典:沒有譴責同性戀的言論 在西雅圖的佛法團體中,有好幾位成員告訴我, 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是同性戀, 這並非經由後天學習,只是業力的現行。 我認為,佛陀希望所有弟子培養愛和慈悲的胸懷, 批判或歧視,則剛好與佛陀的教誨背道而馳。 我們應該反問自己: 我是否常常以外貌來評斷他人? 我是否正視他人內心, 以獨立自主的個體來看待他們? 我是否有過多的性欲? 我是否尊重我的性伴侶?

  4. ◆五戒中的「不從事不智的性行為」 我認為此戒的關鍵在於:根本動機和心態。 譬如:不採取防護措施而染上疾病, 這樣做既傷害自己,又危及他人。 假使有人利用性伴侶來壯大自我, 可能會令對方受辱。 與未成年發生性行為更是明顯不智, 因為會嚴重扭曲他們對身心的認知。 同時,發展多角感情關係就是不智。 如果你結婚了,卻想發生婚外情, 那就表示在這個婚姻中, 你必須與配偶加強溝通。

  5. ◆佛法如何平等看待「墮胎與人權議題」? 生命起始於受孕,墮胎的確是奪走生命。 但譴責墮胎的人,對誰都沒有好處, 我們需要支持並諒解意外懷孕的父母, 至少是那位受孕的母親; 這樣,孩子被生下來的機率就提高了, 然後,孩子可以尋求另一個家庭來撫養。 我是根據自己的生命經驗而這麼說的: 我的父母在妹妹剛出生時認養了她, 她是意外受孕的結果, 她的生母沒有墮胎而生下了她,正因如此, 我才有了一位摯愛的妹妹,真令人感激。

  6. ◆結束生命,不等於結束痛苦 有一位年輕人告訴我,他這輩子受到太多傷害, 曾動過自殺的念頭,但當他得知生命會輪迴之後, 自殺的想法立刻消失,因為他知道: 結束生命達不到他真正想要的目的——結束痛苦。 於是,他開始修習佛法。 自殺,常因一個人長時間處於抑鬱狀態, 出自一種與其他人或整個大環境徹底失聯的感覺。 我們必須以截然不同的觀點,深入思惟生命本質, 每個人都有想要獲得快樂、排除痛苦的基本渴望, 甚至連動物、昆蟲都不例外。

  7. ◆個人與社群:是相互依存的眾生共同體 事實上,我們的問題並不獨特,也不會毫無希望, 我們可以伸出援手,為眾生的快樂獻出心力, 即使微不足道,卻意義深遠。 尊重、愛與被愛,感覺與他人息息相關, 是讓內心平靜的重要因素。 雖然有時惱人的情緒會生起,但情緒並不是我們, 只不過是心的活動,會在心中生起、經過、消失。 禪修時保持正念,這種體會就會變得非常清楚, 雲朵可能會掠過天空,但天空與雲朵是兩回事, 在更深的層次裡,我們的本性 永遠純淨、清明、開放、毫無染著。

  8. ◆正念與轉念:智慧與慈悲的禪修方法 禪修有多種形式,其中之一是「正念禪修」。 我們集中注意在出入息、身體覺受、內心感受、 心意識或心念,僅僅觀察它們, 任它們生滅,卻不執著。然後我們會發現: 沒有一件事物是恆常或靜止的,同時,這些身心現象 不是我們,也沒有堅實的「我」或「我的」, 這樣心就自然放鬆了。 另外,「轉念法門」也相當實用, 引導我們在各種生命情境中保持平等心, 在順逆境界、善惡因緣中, 深入修習慈、悲、喜、捨。

  9. ◆快樂的修練:轉化自己,而不是改變全世界<More>◆快樂的修練:轉化自己,而不是改變全世界<More> 有時候,我們羨慕別人的生活, 於是試圖去控制、重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 其實,我們所缺欠的東西都存在自己的內心; 快樂和痛苦——根源於自心如何體驗, 而不是希望外界處處符合我們期望的「完美」。 依戀、不安、敵意、悲傷、恐懼等情緒習性, 讓我們深陷在封閉式的愛裡面, 制約思考與行動的創造力。 故達賴喇嘛說: 對眾生懷抱仁慈與溫情, 是一切快樂的起點。

  10. ◆創造力禪修◆延伸閱讀◆ 《禪門第一課》 聖嚴法師◎著 <More> 《真心就自在》 傑佛瑞․霍普金斯◎著 <More> 《誰惹你生氣?》 圖丹卻准◎著 <More> 《生死習題》 羅尼․史密斯◎著 <More>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