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工资决定与劳动力配置

工资决定与劳动力配置. 1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Theory of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Labor Market ).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数量众多的厂商提供的就业岗位完全相同; 数量众多且技能相同的劳动者独立地提供他们的劳务; 厂商和工人都是价格接收者,没有人能够控制市场的工资水平; 市场信息完全且免费,劳动者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劳动力的市场供给. A 、虽然 单个的劳动供给曲线 具有向后弯曲的特征,但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通常都是向右上方倾斜。

koh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工资决定与劳动力配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工资决定与劳动力配置 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理论(Theoryof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Labor Market) •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 数量众多的厂商提供的就业岗位完全相同; • 数量众多且技能相同的劳动者独立地提供他们的劳务; • 厂商和工人都是价格接收者,没有人能够控制市场的工资水平; • 市场信息完全且免费,劳动者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2. 劳动力的市场供给 A、虽然单个的劳动供给曲线具有向后弯曲的特征,但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通常都是向右上方倾斜。 B、相对较高的工资会促使人们从家务劳动、闲暇或者早先的职业中转移出来,从而使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C、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的高度相当于工人在此职业中提供的劳动的边际机会成本。 D、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的弹性与考察的时期长短有关:考察的时期越短,该曲线就越缺乏弹性。

  3. 劳动力市场均衡 A、在劳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上,对应的W0的工资率和Q0的雇佣水平,劳动力市场在此实现均衡。 B、当工资率为Wes时,劳动供给过剩,过剩量为(Q2-Q1=ba)。 C、当工资率为Wed时,劳动供给短缺,短缺量为(Q2-Q1=ec)。

  4. 劳动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Determinantsof Labor and Demand) • 工资率的变化,导致沿着劳动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的变化(“数量”的变动); • 工资率以外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则会使劳动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改变(“供给”、“需求”的变动)。

  5. 劳动的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 of Labor) • 当一个社会在给定数量的劳动下获得最大可能的产出时,则是富有效率的劳动配置(Efficient Allocation of Labor)。 • 当某种劳动在所有可能的配置方向上边际产品价值(VMP)都相等并且同时还等于其机会成本PL时,该种劳动的配置就是富有效率的。 • VMPAx=VMPAy=……=VMPAn=PLA • x、y……,n表示该劳动能够生产的所有产品类型,VMP表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能够使劳动得到富有效率的配置。

  6.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能够使劳动得到富有效率的配置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能够使劳动得到富有效率的配置

  7. 2、工资和雇佣量的决定:产品市场上的垄断( Wage and Employment Determination:Monopoly in the Product Market ) A、曲线Dc是完全竞争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同时也是该厂商的MRP线和VMP线。 B、曲线Dm是垄断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但却仅是该厂商的MRP线。 C、由于两类厂商在劳动力市场上都是完全竞争者(工资接收者),因此他们有相同的劳动供给曲线SL。 D、显然,垄断厂商的劳动雇佣量是不足的,最终效率损失产生了。

  8. 3、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垄断(MonopsonyinLaborMarket)3、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垄断(MonopsonyinLaborMarket) • 如果劳动力市场上只存在一个雇主,或者虽有两个或多个雇主,但他们之间有串谋的情况,那么这样的市场分别称为纯粹的买方垄断(PureMonopsony)或联合的买方垄断(JointMonopsony)。 • 在买方垄断情况下,厂商是“工资制定者”而非“工资接受者”,厂商能够通过改变劳动雇佣量对工资水平施加有效的影响。

  9. 买方垄断 A、买方垄断的市场上,厂商面临一条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因此厂商必须提高工资才能雇佣更多工人。由于不存在工资歧视,厂商必须给所有工人支付相同的工资。 B、边际工资成本(MWC)是指额外雇佣一个劳动者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值。 C、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将在MRP=MWC时,确定雇佣数量。

  10. A、在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上,厂商的MWC位于SL=AWC曲线的上方。A、在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上,厂商的MWC位于SL=AWC曲线的上方。 B、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在MRP=MWC的交点a上选择其最优劳动量Q1。 C、为了吸引这些工人,厂商需要付出的工资为W1(供给曲线SL上的e点)。 D、与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相比(其均衡工资和均衡劳动量分别为Wc和Qc),买方垄断厂商支付的工资和雇佣的劳动量相对地要少一些(Qc-Q1)。 E、缺乏效率的劳动配置使社会损失了相当区域eac面积的利益。 买方垄断的工资和雇佣量决定

  11. 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表现(不存在工会)

  12. 4、工会和工资决定(Unions and WageDetermination) 【卖方垄断】 • 工会可以提高成员的工资,通过: • 增加劳动需求; • 限制劳动力供给; • 通过谈判获得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13. 工会的手段:增加劳动需求 工会使劳动需求由D0增加到D1,相应地使工资率从原来的W0增加至W1,就业量也从Q0上升到Q1。

  14. 工会为增加劳动需求,可以采取的方法(Methods to Increase Union Labor Demand) • 增加产品需求 • 对进口的替代产品提高关税,从而使人们对国外产品的需求转向国内;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对相关资源的价格施加影响 • 如果某些生产资源与劳动构成总替代关系,工会就能够通过提高这些资源的相对价格以增加劳动需求。 • 非熟练工人工资的增加会提升对已加入工会的熟练工人的需求。 • 增加雇主数量

  15. 工会的手段:限制劳动供给 在一个动态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需求和供给都有一个正常的扩张(D0→D1,S0→S1),工会通过限制正常的劳动增长,可以成功地将工资率由W1提高到W2。 然而,付出的代价是,工会工人的就业增长也放慢了。

  16. 工会为了限制劳动供给,可以采取的方法(Methods to Decrease Labor Supply) • 减少合格的劳动供给者的数量 • 限制劳动储备。如支持移民限制、童工法、强制退休以及实行更短的周工时等。 • 利用就业许可证制度限制劳动者进入相关行业。如各种从业资格证等。 • 影响非工资收入 • 支持增加失业金、社会保险,因为这会降低劳动力参与率。

  17. 工会的手段:索要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如果工会更够吸引大多数劳动者加入,那么工会就可以罢工相威胁,从而获得一个高于竞争性工资率WC的工资WU。 结果,在Wu和e之间,劳动供给曲线变得完全富有弹性,因为在此区间雇佣任何数量的劳动,都必须支付Wu的工资。 由于在Wu的工资率下,雇主的劳动需求为Qu;这样,与在a点时相比,Wu的工资将使雇主解雇数量为cb的工人;同时,过高的工资还吸引数量为ce的工人到这里寻找工作,从而最终导致总数为be的失业。 容易看出,劳动需求越是富有弹性,就业量和配置效率受到的影响就越大。

  18. 5、双边垄断(Bilateral Monopoly) 【劳动力市场既存在厂商的买方垄断又存在工会的卖方垄断】 A、假设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如果劳动力市场只有买方垄断的情况,工资率将是Wm,雇佣量为Q1;另一方面,如果工会具有确定工资水平的垄断力量,它将选择Wu的工资率。 B、由于无论雇主或工会,都不可能将自己意愿强加对方,因此出于对共同利益考虑,双方将最终商定一个大家都能接收的工资水平。该工资水平只能处于Wm和Wu之间。 a/ 劳资双方商定的工资完全有可能处在或接近Wc的水平,由于假设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所以劳动资源就可能得到富有效率的配置。 b/ 工会能够同时增加工资率、就业水平和配置效率。 c/ 对应同一个就业水平Q1,存在买方垄断的低工资Wm和工会要求的高工资Wu,从Wm到Wc,劳动力市场可以出清(不存在失业现象),但当工资达到Wc以上时,失业就会出现。

  19. 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和就业表现

  20. 6、工资决定:延迟的供给响应( Wage Determination: Delayed Supply Responses ) A、(工程师的劳动力市场)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最初在a点实现均衡。 B、当劳动需求增加时,短期内供给数量跟不上需求变化,仍旧保持在Q0的水平,因而存在一条垂直向上的短期劳动力供给曲线。 C、由于供给量固定在Q0的地方,则对应劳动需求曲线D1,新的均衡点为b,对应更高的工资率W1。 D、可以想像,在高工资(W1)的诱惑下,将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工程学作为自己的专业,这样,大约5年后,等这些学生毕业,劳动力市场可以获得Q1的工程师。此时,市场处于长期劳动供给曲线上的c点。 E、这时,劳动力市场出现数量为bc的供给过剩,而这又将导致工资率下降到W2,供求矛盾在e点实现均衡。 F、由于W2的工资水平较低,若干年后工程师的数量又会下降到Q2,但对应于W2的工资,又会出现数量为fe的供给不足,而这个不足又会使工资率上升到W3。 蛛网模型(Cobweb Model) G、这样,市场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最终会在长期劳动供给曲线与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g实现均衡。在这个过程中,劳动需求量始终取决于当期劳动价格,而劳动供给量则与前一个时期的工资率有关。逐渐逼近均衡点g的调整路径构成一张“蛛网”,因此称之为“蛛网模型”。

  21. 有关蛛网模型的证据与争论 • 证据: • 一些经济学家在工程师、律师和物理学家等专业性较强的劳动力市场上发现过这种蛛网的调整过程。 • 争论: • 蛛网模型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根据起点工资的变化来调整其职业生涯的选择,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大学生更有可能根据生命周期收益流(Life-Time Earning Streams)来决定其教育和就业方向。 • 另一些人认为,对于任何劳动需求方面的突然变化导致的最终结果,当今的学生们都形成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并相应调整其劳动供给。 • 无论如何,蛛网模型至少提醒我们:劳动供给的调整并非像基础的劳动力市场模型所描述的那样总是迅速而且确定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