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第二章 数学模型

第二章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分类和推导原则 组分模型(黑油模型和凝析气藏) 双重介质模型(黑油) 注蒸汽热采模型 聚合物驱模型 三元复合驱模型 水平井模型. 第一节 数学模型的分类和推导原则. 一、数学模型的分类 1. 按空间维数来分 零维 一维 二维 三维 2. 按流体相数来分 单相 两相 三相 3. 按流体组分来分 单组分 两组分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数学模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数学模型 • 数学模型的分类和推导原则 • 组分模型(黑油模型和凝析气藏) • 双重介质模型(黑油) • 注蒸汽热采模型 • 聚合物驱模型 • 三元复合驱模型 • 水平井模型

  2. 第一节 数学模型的分类和推导原则 • 一、数学模型的分类 • 1. 按空间维数来分 • 零维 • 一维 • 二维 • 三维 • 2. 按流体相数来分 • 单相 • 两相 • 三相 • 3. 按流体组分来分 • 单组分 • 两组分 • … • N组分 • 4. 按岩石类型来分 • 单重介质(砂岩) • 双重介质(碳酸盐岩)

  3. 5. 按模型功能来分 • 黑油模型 • 凝析气藏模型 • 双重介质模型 • 热采模型 • 聚合物驱模型 • 三元复合驱模型 • 水平井模型 • ……

  4. 单位时间内流入单 元体的流体质量 单位时间内流出单 元体的流体质量 - 单位时间内从单元体注入或采出的流 体 质 量 单位时间内单元体 中的 质 量 增 加量 + = 二、数学模型的推导原则 • 1. 质量守恒方程

  5. 推导方法: • 1) 微分方法 • ① 直角坐标单元体法 • 单元体体积= • 流 入: • 流 出: • 质量增量: • 质量守恒方程: • 即 r D D D + r D D D + r D D D v y z t v x z t v x y t x x y y z z r D D D + r D D D + r D D D v y z t v x z t v x y t + D + D + D x x x y y y z z z

  6. ② 柱坐标单元体法 • 单元体体积 = • 流 入: • 流 出: • 质量增量: • 质量守恒方程:

  7. 2、运动方程 • 1) 牛顿流体 • 单相 • 或 • 多相 • 2) 非牛顿流体 • 单相 • 多相 或

  8. 3、 状态方程 • 1) 液体 • 2) 岩石 • 岩石压缩系数 • 孔隙压缩系数 • 3) 气体 • 理想气体 • 实际气体 r 1 d 即 = C l r dp 或

  9. 单位时间内流入 单元体的能量 单位时间内流出 单元体的能量 - 单位时间内从单元体注 入 或 采 出的能量 单位时间内单元 体中能量的增加 + = • 5.能量守恒方程 • 同理,可用微分法或积分法导出: • 式中 Hj—流体j相的焓,kJ/kg • λ—导热系数,kJ/(h.C.m) • Uj —流体的内能 ,kJ/kg • (ρC)r—油藏的热容量,kJ/(m3. C) • qh—源、汇项,kJ/(m3.h) • qhl—顶、底层的热损失,kJ/(m3.h)

  10. 第二节 组分模型 • 一、组分模型的一般式 • 1. 假设条件 • 2.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 符合达西渗流定律 • 2) 等温渗流 • 3) 油、气、水三相,N个组分 • Cig表示气相中i组分的质量分数 • Cio表示油相中i组分的质量分数 • Ciw表示水相中i组分的质量分数 • 4) 油相和气相随着压力变化而发生相态变化 • 5) 流体和岩石均可压缩 • 6) 油藏非均质和各向异性 • 7) 考虑毛管力和重力

  11. 3. 辅助方程 • 1) • 2) • 3) • 4) • 5) • 6) • 7)

  12. 4. 未知数和方程数

  13. 二、黑油模型的组分模型 • 1. 假设条件 1) 符合达西渗流定律 2)等温渗流 3) 油、气、水三相,甲烷、重烃和水三个组分。重烃组分完全溶解在油相中,而甲烷组分可以自由气形式存在于气相中,也可以溶解气形式存在于油相中。气体的溶解和逸出在泡点瞬间完成。水组分存在于水相中。 4) 油相和气相随压力而发生相态变化 5) 流体和岩石均可压缩; 6) 油藏非均质和各向异性; 7) 考虑毛管力和重力。

  14. 2.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水相仅存在于水组分中 • 气相仅存在于气组分中 • 油相中可同时存在气组分和油组分 • 代入组分的质量守恒方程 • 水组分 • 油组分

  15. 气组分 • 3. 辅助方程 • 1) • 2) • 3) • 4) • 5)

  16. 4. 未知数和方程数

  17. 三、凝析气藏的组分模型 • 凝析气藏与黑油模型的主要区别是多了一些 • 烃类的中间组分(即凝析油组分),以至可以有中间组 • 分的反转凝析和挥发。

  18. 目前有两种模型 • 1. 拟四组分模型 • 1) 假设条件 • 除四组分外,其余条件同黑油模型。 • 重烃组分存在于油相中。 • 气组分可以自由气形式存在于气相中;也可以溶解气形式存在于油相中。 • 中间组分可存在于气相中,也可存在于油相中。 • 水组分仅存在于水相中。 • 2)四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水组分

  19. 中间组分 • 式中 Perc凝析油组分在油相中的质量分量; Rs气相中凝析油组分质量分量; • Qog 凝析油组分的注入或采出; • 重烃组分 • 式中 q0o 重烃的流入或采出 • 气组分

  20. 3) 辅助方程 • 4) 未知数和方程数

  21. 2. 全组分模型 • 1) 假设条件 • 除多组分和油气两相外,其余条件同黑油模型。但在相态图上,是在临界点右边,超过临界温度,有一反转凝析区。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气液相比例和每个组分在气、液两相中的比例也不相同。因此凝析气藏模型应包括组分模型和相态模型。

  22. 2) 数学模型 •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3) 辅助方程 • 逸度方程 • 式中 fiL i 组分的油相逸度; • fiv i 组分的气相逸度; • 各组分的质量分量之和等于1

  23. = - P P P cgo g o

  24. 第三节 双重介质的黑油模型 • 一、假设条件 • 除岩石性质外,其余条件与组分模型的黑油模型相 • 同。 • 岩石性质如下: • 1)岩石孔隙结构由基岩和裂缝组成。基岩也称原生的粒 • 间孔隙;裂缝是次生孔隙;裂缝将基岩分割开来 。 • 2)基岩是储油的主要空间,裂缝是流油的主要通道。若 • 基岩不发生流动,称为双孔单渗介质;若基岩发生流 • 动,称为双孔双渗介质; • 3)基岩和裂缝之间产生质量交换,称为窜流。

  25. 式中 q 单位时间内,单位基岩体积中,从基岩流到裂 • 缝中的质量,kg/(m3.d); • P2基岩的压力,Mpa; • P1裂缝的压力,Mpa; • 流体的密度,kg/m3; •  流体的粘度,mPa.s; •  窜流系数。

  26. 二、双孔双渗黑油模型 • 1.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1) 裂缝系统 • 水组分 • 油组分 • 气组分

  27. 2) 基质系统 • 水组分 • 油组分 • 气组分

  28. 2. 辅助方程 • 3. 未知数和方程数

  29. 三、双孔单渗黑油模型 • 1.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1) 裂缝系统 • 同双孔双渗黑油模型。 • 2) 基质系统 • 根据定义,基质系统中没有渗流,只有向裂缝的窜流。 • 气组分 • 油组分 • 水组分

  30. 2. 辅助方程 • 同双孔双渗黑油模型。 • 3. 未知数和方程数 • 同双孔双渗黑油模型。 • 参考文献 • 1、A.Firoozabadi ,“ Sixth SPE Comparative Solution Project :Dual—Porosity Simulators ” JPT 1990, June. • 2、J.E.Warren and R.J.Root ,“ The Behavior of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SPEJ 1963, Sept. • 3、R.H.Dean and L.L.Lo,“ 天然裂缝油藏模拟的发展及其应用实例” SPE 14110. • 4、H.Kazemi e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ter — Oil flow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SPEJ 1976, Dec. • 5、L.K.Thomas,“ Fracture Reservoir Simulation ” SPE J 1983, Dec. • 6、B.Y.Q.Lee,“ Application of a multiple Porosity/Permeability Simulator in Fractural Reservoir Simulation ”SPE 16009(1987年)

  31. 第四节 注蒸汽热采模型 • 一、假设条件 1. 符合达西渗流定律; 2. 非等温渗流,热平衡在瞬时完成; 3. 油、气、水三相,N个组分; Cig 气相中i组分的质量分数; Cio  油相中i组分的质量分数; Cio水相中i组分的质量分数; 4. 油相和气相随着压力变化而发生相态变化; 5. 岩石和流体均可压缩; • 6. 油藏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 • 7. 考虑毛管力和重力;

  32. 二、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三、能量守恒方程 • 式中 Hj j相的焓,kJ/kg •   油藏岩石导热系数,kJ/(h.m.C) • T  油藏温度, C • Ti  油藏原始温度, C • qh  单位时间内单位油藏体积中注入或采出的热量,kJ/(m3.h) • qhl  单位时间内单位油藏体积中顶底层损失的热量, kJ/(m3.h) • Uj  流体j相的内能, kJ/kg • (c)r  油藏热容量,kJ/(m3. C)

  33. 四、辅助方程 • 1. • 2. • 3. • 4. • 5. • 6. • 7.

  34. 8. 顶底层然传导方程 • 式中   顶底层导热系数, kJ/(h.m.C) • (c)L 顶底层热容量, kJ/(m3. C) • I .C • B.C • (封闭边界) • 利用上式可计算出温度在顶底层的分布,从而求 • 出热损失qhL。

  35. 第五节 聚合物驱数学模型 • 一、 假设条件 • 1. 符合达西渗流定律。 • 2. 等温渗流。 • 3. 油、气、水三相,油、气、水、聚合物、电解质五个组分。 • 4. 油相和气相随着压力变化而发生相态变化。 • 5. 流体和岩石均可压缩。 • 6. 油藏非均质和各向异性。 • 7. 考虑毛管力和重力。

  36. 二、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水组分 • 油组分 • 气组分 • 聚合物组分 • 电解质组分

  37. 式中 Cpw—聚合物浓度,kg/m3; —单位孔隙体积岩石吸附的聚合物,kg/m3; Cew—电解质浓度,mg/m3; —单位孔隙体积吸附的电解质,kg/m3. • —聚合物溶液测的孔隙度; • — 总孔隙度; • 三、辅助方程 • 1. 2. • 3. 4. • 5. 6. • 7.

  38. 四、未知数和方程数 • 参考文献 • 1、P.L.Bondr,G.J.Hirasaki,M.J.Tham,“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of Polymer Flooding in Complex Reservoir” SPEJ 1972,Oct. • 2、 袁士义,“聚合物地下交联调剂数学模型”,石油学报,1991,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