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辉煌的六十年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院志

辉煌的六十年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院志. 1946-2006 Ppt 制作彭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编. 第一部分 辉 煌 的 历 史 灿 烂 的 篇 章. 经济学院在创新中蓬勃发 展 1949 年至 2005 年. 经济学院成立于 1998 年,由经济学系、国际经济系和经济学研究所合并而成,是新中国理论经济学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ker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辉煌的六十年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院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辉煌的六十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志 1946-2006 Ppt制作彭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编

  2. 第一部分辉 煌 的 历 史 灿 烂 的 篇 章 • 经济学院在创新中蓬勃发展 • 1949年至2005年

  3. 经济学院成立于1998年,由经济学系、国际经济系和经济学研究所合并而成,是新中国理论经济学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经济学院成立于1998年,由经济学系、国际经济系和经济学研究所合并而成,是新中国理论经济学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经济学院是全国第一批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等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一批建立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和首批建立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学院。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率先跻身国家百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国内率先获得理论经济学博士学位一级授予权。经济学院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被教育部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在教育部组织的评估中名列第一。 作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经济学院拥有全国一流的师资队伍。这些人中有宋涛、吴大琨、高鸿业、卫兴华、胡乃武、吴易风等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也有一批在经济学界有较大影响力的中青年学者,为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开辟了道路,为培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沿革 经济学院的前身可以溯源至1946年华北联合大学设立的财经系,该系于1947年改称经济学系,系主任先后为何干之(兼)和宋涛,学员共200人左右。这些学员学习时间虽然不长,但其中不少人成为建国初期经济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1950年3月曾一度设立经济系,开设了本科经济系3个班,宋涛任系主任。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在7月建立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及资料室,直属学校教务部。8月,刘少奇副主席批示,将经济系并入经济计划系,经济系撤销。 1950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后,政治经济学教研室除承担组织和讲授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外,还招收第一届研究生48人,其中26人为本校培养的政治经济学教师,其余22人为代国内兄弟院校培养的政治经济学教师。 1952年,在马列主义研究班中,设立了政治经济学分班,主要招收在职干部,共办五期;与此同时还招收了一期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和一期教师研究班。 1954年招收了第一批学制4年的导师制的政治经济学正规研究生,即副博士研究生。

  4.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学校于1956年5月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的基础上从经济计划系独立出来,重建经济系,宋涛先后任系主任和名誉主任,方志西、王磊等任系副主任,之后不断有所调整和调动。经济系建立后,原经济计划系所属三个年级的政治经济学本科专业转入经济系。同年8月,经济系开始从具有三年以上工龄的年轻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第一批本科政治经济学专业学生,学制四年;后来还招收了以培训全国高校在职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任务的二年到三年制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经济学说史研究生班;还招收了学制为一年、半年,以科级以上国家干部为主要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特别班、进修班、讲习班和讨论班等;还继续招收了两届由导师宋涛指导的政治经济学正规研究生。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学校于1956年5月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的基础上从经济计划系独立出来,重建经济系,宋涛先后任系主任和名誉主任,方志西、王磊等任系副主任,之后不断有所调整和调动。经济系建立后,原经济计划系所属三个年级的政治经济学本科专业转入经济系。同年8月,经济系开始从具有三年以上工龄的年轻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第一批本科政治经济学专业学生,学制四年;后来还招收了以培训全国高校在职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任务的二年到三年制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经济学说史研究生班;还招收了学制为一年、半年,以科级以上国家干部为主要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特别班、进修班、讲习班和讨论班等;还继续招收了两届由导师宋涛指导的政治经济学正规研究生。 当时,系的办事机构和教研室是与系同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系下设办公室、资料室、翻译组,除原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外,还设立了经济学说史教研室;原属中国历史教研室中外国民经济史专业组调整到经济系,成立国民经济史教研室。 1957年,世界经济教研室成立,隶属于经济系,由吴大琨任教研室主任,郭丁任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在设备不齐,资料不全的艰苦条件下,教研室全体教师克服困难,首先为世界经济专业编写了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 1960年,经济系更名为政治经济学系。从此开始向全国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进入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习,学制均为五年。1961年起设立了政治经济学和世界经济专业的导师制研究生,宋涛、吴大琨和副校长黄松龄等任导师。1965年,经济学说史与国民经济史教研室合并为一个教研室。 从1956年到6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里,在经济系学习的学生、研究生达800多人,包括教职工在内近千人,是经济系成立以来人数最多的时期。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学校基本上停止了教学活动,系里的绝大部分教职工自1969年冬起,陆续下放到江西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先后返京。1970年底人民大学停办后,经济系的教工除少部分分配到中共北京市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工厂以及内蒙古、陕西一些单位外,大部分教工成建制地以系为单位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成为师大的政治经济学系。1977年全国恢复招生考试制度, 1978年春人民大学复校,政治经济学系招收了复校后的第一批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共51人。

  5. 1978年复校初期,政治经济学系的工作重点是:一方面做好分配到各院校和其他单位的教师干部的回系工作;另一方面做好复校后第一、第二届(即77、78级)学员的教学工作。在校领导的关怀和全系教职工的一致努力下,复校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显著。 复校后,世界经济教研室招收78级学生37人,并开始同北京大学世界经济教研室的教授一起编写了《世界经济概论》。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底,经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点,并立即着手招收博士生。在1988年7月成立国际经济系,下设国际经济专业和太平洋经济研究所。1984年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成立,所长先后为余学本和胡乃武。 1985年4月,政治经济学系改名为经济学系。从1978年开始到1992年,每年招收本科生和导师制研究生,这时期广泛开展了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工作,取得很大成绩。1965年一度合并为一个教研室的经济学说史和国民经济史教研室,在1978年复校后又分为两个教研室。以后又成立了帝国主义研究室。198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教研室和发展经济学教研室。1990年,经学校和国家教委批准,又增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专业。经济系建立以后还先后承担并陆续完成了由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委托编写的全国性教材任务,如《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中国近代经济史》、《近现代外国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等。 复校后一直按专业招生,1991年起改为按系招生,学生学习两年共同专业基础课后,第三学年开始分别进入专业学习。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专业培养目标也做了调整,即由过去主要培养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调整为经济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综合性经济管理与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1991年起,受国家教委和学校的委托,经济学系承办全国第一个经济管理专业的先进模范青年试点班。1992年,经学校批准,经济学系还在河南洛阳地区招收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攻读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5名。 1996年1月,成立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1998年,经济学系、国际经济系和经济学研究所合并成经济学院。从此,经济学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99年,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重新进行改组,由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经济学院共同建立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杜厚文任该院院长。该院设有宏观经济研究室、微观经济研究室、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三个研究单位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同年12月,该研究院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至此,经济学院由两系、一所、一研究院组成。

  6. 经济学院 经济学研究所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经 济 学 系 国际经济系 宏观经济研究室 微观经济研究室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应用经济学教研室 经济发展教研室 经济史教研室 西方经济学与经济思想史教研室 世界经济教研室 国际贸易教研室 (经济学院2005年底的教学与科研组织、机构见下图)

  7. 在1988年教育部首次重点学科的评选中,政治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002年教育部重点学科的评选中,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名列榜首。2002年,世界经济学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2004年全国26个一级学科评估排名和全国80个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的评估排名中,经济学院参评的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均排名全国第一。2005年, 全院共有在校生1110人,其中本科生621人,硕士研究生259人,博士研究生230人。

  8. 师资队伍 经济系成立初期,主要学习苏联经验进行课程建设。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和经济学说史研究生的专业课,多数是由苏联专家担任主讲。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以宋涛为代表的老一辈经济学家成为经济系教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为祖国早期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经济系的教工队伍建设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不断引入新鲜血液。经济学院成立以后,对师资力量的培养更加重视,在重视年轻教师培养的同时,不断与国际接轨,聘请了大量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政府高级官员为荣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截至1992年底,已有42位在经济学系辛勤耕耘几十年的老同志先后离退休,少数人员调离经济学系。同时,也有一大批年轻的教工补充进来,活跃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1992年底,全系在编人员共63人,其中教师50人,资料员4人,党政工作人员9人。教师中计有教授16人,副教授12人(合计两项,高级职称教师占全体教师的58.3%),讲师19人,助教3人。其中31名年轻教师中,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有3人,在职博士生5人,获得硕士学位的19人。他们中很多人都成为了以后的教学和科研骨干。 师资队伍与管理体制 1998年经济学院成立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已经拥有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科研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2005年全院教师78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2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总数的80%,还有一批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一桥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归国人员。几年来,老、中、青三代经济学家创造出大批高质量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优秀科研成果,享誉国内外。 截止到2005年12月,经济学院师资队伍状况见下表: 表3 2005年12月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表

  9. 经济学院第1-4批博士生导师名单。当时全校共44人,经济学院有:宋涛、吴大琨、(第一批)、卫兴华、高鸿业(第二批)、胡乃武(第三批)、胡钧、吴易风(第四批)共7人。经济学院第1-4批博士生导师名单。当时全校共44人,经济学院有:宋涛、吴大琨、(第一批)、卫兴华、高鸿业(第二批)、胡乃武(第三批)、胡钧、吴易风(第四批)共7人。

  10. 表4 1994年-2005年经济学院名誉教授、兼职教授

  11. 管理体制 经济学院(系)的日常行政和管理工作在学校统一部署下有组织地进行。学院成立后,实行院长负责制。经济学院(系)发展的几十年里,管理体制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具体党政负责人如下表所示:表5 (一)经济系及其前身(1950年—1998年) 1、经济系(1950年3月—1950年9月) 2、经济计划系(1950年—1955年)

  12. 3、经济系(1955年—1956年) 4、经济系(政治经济学系)(1956年——1969年)

  13. 5、政治经济学系(1979年——1985年) 6、经济学系(1985年——)

  14. (二)国际经济系及其前身 1、1957年成立世界经济教研室,主任为吴大琨,副主任为郭丁。 2、国际经济系(1988年——)

  15. (三)经济学研究所 经济学研究所负责人简表 (四)经济学院时期 表6 1998年-2005年经济学院成立后历任学院党政负责人名单

  16. 教 学 本科生教学 (一)经济学院建立前经济学系的本科教学概况 经济学院成立之前,其前身经济系开设过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史等本科专业。对本科生的业务要求,坚持经济系的一贯传统,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复校以后,对教学方案做了较大调整。 以1990年的经济学专业为例,课程共分五个学群,即:(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学群,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中国革命史等课程,22学分;(2)文化基础课学群,包括外国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等课程,40学分;(3)专业教育课学群,82学分;(4)体育教育课学群,5学分;(5)思想政治课学群,2学分,开设法律基础等课程。除以上五个学群的课程外,学生还应仍选20学分的其他课程。合计课程学习171学分,占总学分189学分的90.5%,其中必修课118学分,选修课33学分,任选课20学分。除课程学习外,本科学生还要进行社会调查和业务实习6学分,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10学分,劳动2学分,以上共占总学分的9.5%。集中军训4周,为必修课,不计学分。 当时经济学专业的方向课为:宏观经济管理方向、微观经济管理方向、涉外经济管理方向和经济新闻出版方向等四组选修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专业设:中国经济建设方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经济发展方向和经济体制比较方向等四组选修课。均要求学生至少选修两组方向课。 在课程设置上,当时的经济学专业一直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资本论》选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原著选读作为必修课(分别为两学期和一学期)。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经济学专业还先后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经济政策研究、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和经济法等必修课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专业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概论等必修专业课。

  17. 表7 1988年到2005年本科生分布情况(单位:人) (二)经济学院建立以后的本科教学概况 1.经济学专业(国家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班”)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宋涛首倡,教育部首批(1998年)确定的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该基地拥有门类齐全的学科,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队伍。基地每年发表科研专著十多部,科研论文百余篇,其中有的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等全国性的优秀论文奖、优秀教材奖和其它各类优秀科研奖。基地已经招收了7届本科政治经济学专业基地班。基地班采取特殊的培养模式,优秀学生实行本硕连读制。此外,基地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0余名,博士研究生40余名,同时接受博士后流动人员。 1998年,根据教育部设立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决定,经济学院招收首届经济学专业本科基地班。招收“基地班”的目的,在于培养经济学基础理论功底宽厚、专业知识丰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符合21世纪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学基础人才。 经济学基地班在第六学期进行第一次遴选,优秀学生进入面试,面试通过后,可进入本硕连读;在硕士期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继续实行硕博连读制。

  18. 为了突出基地班的特点,入学伊始,实行专门的培养方案。基地班培养方案突出理论特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与国际接轨。基地班的教学方案要进一步突出理论和研究特点,侧重于教学和研究的结合,为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打好基础。为了突出基地班的特点,入学伊始,实行专门的培养方案。基地班培养方案突出理论特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与国际接轨。基地班的教学方案要进一步突出理论和研究特点,侧重于教学和研究的结合,为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基地的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公司理财、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当代中国经济、劳动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网络经济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务、市场营销等。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该专业是1987年从世界经济专业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专业,是由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理论及相关实务所组成的综合性学科。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该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及贸易的基本理论与业务知识,深入了解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国际市场运行规则,熟悉我国对外经贸方针、政策。该专业强调培养学生外语的运用能力,多门课程采用英文授课。 主要课程为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法、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西方公司财务、国际结算、计量经济学等。 3.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 该实验班于2003年9月起开始招生第一届学生,经济学院和信息学院每年从经济学专业新生中选拔8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生中选拔7人,组建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该实验班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具有较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与原理,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熟练运用外语,能分析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中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以后,授予经济学和理学两个学位,优秀学生将直接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继续深造。

  19.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经济学原理、中高级微观经济学、中高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动态优化、随机过程、概率统计等。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经济学原理、中高级微观经济学、中高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动态优化、随机过程、概率统计等。 研究生教学 (一)硕士研究生教学 政治经济学专业自1950年开始就招收研究生。世界经济专业开始于1963年,成为全国高等教育系统招收研究生的第一批学科单位。1981年外国经济思想史(含西方经济学方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西方经济学硕士授予权。国民经济学学科点1981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国际贸易专业是从世界经济专业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专业,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招生类型分全日制统招生和研究生进修班。2005年学院设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国民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9个硕士学位点。 表8 1988年-2005年硕士生招生数量表 (单位:人)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研究生每听一门课程应撰写至少一篇读书笔记不少于5000字,社会调查(业务实习)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调查(实习)报告列入教学考核之中。 表9 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开设课程(2005)

  20. 表10 1988年-2005年博士生分布情况 (单位:人) 博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按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三个类别设课,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 各种获奖情况 多年来,学院教师获得了多项奖励。优秀教师是教学领域获得的重要奖项。获奖情况如下表所示。

  21. 表11 1980年-2005年优秀教师奖

  22. 科学研究 1950年-1956年,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就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 践、社会调查、撰写论文专著,并参加学校举办的历届科学研讨会。同时,积极参加全国经济理论界的学术讨论,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建系以后,继续贯彻这一方针,成果显著。经济学院自建院以来,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优秀科研成果。尤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科研成果和学院承担的项目更加丰富。同时,经济学院承办了多届援外项目---“南美安第斯五国经济官员”研修班、“拉美贸易与相互投资”研修班,东盟学者以“中国经济开发区”为主题的研修班等。最近几年以来的科研项目、奖励级别和论著成果如下: 表12 论著类别统计表(2000-2005) 表131999年至2005年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分布情况

  23. 表14 经济学院部分科研获奖成果统计表(1984-2005)

  24. 对外交流与合作 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建院之初,经济学院就与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实力。目前已经与欧、美、日、澳等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与美、欧、日等多所重要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例如,1983年3月与日本九州大学经济学院研究院建立友好交流关系,2003年4月与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部签订未来5年的合作协议,2004年2月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2005年12月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还与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杜伦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等。 经济学院紧扣国内外经济学热点问题和最新动态,积极邀请海外名家前来演讲。其中包括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代尔,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哈佛大学工业大学政治系教授露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钱颖一,美国丹佛大学教授道格利·艾伦,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经济系教授卡斯滕·兰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哈佛大学国际法研究员肖耿博士,美国加州密斯国际研究学院教授格祚,美国俄勒冈波特兰州立大学林先平;英国剑桥管理学院易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系泰瑞·皮彻博士,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经济系丹尼尔·瑞德,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巴塞罗那大学校长图格瑞斯·求斯,日本九州岛大学经济学部细江守纪,日本岛根国立大学相良英,日本福冈市第一经济大学教授野田武辉,世界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前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伊藤诚,日本关西学院尹藤正一,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条原总一教授。经济学院还聘请了斯蒂格利茨、泽尔腾、蒙代尔、麦可宾、德莱斯代尔、邹至庄、刘遵义、真野辉彦等著名经济学家为名誉教授。

  25.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史鹤龄博士,瑞典工业、就业和交通部副部长劳特·弗格德女士,早稻田大学经济与政治学部部长船木由喜彦及学部代表团,日本岛根大学代表团,日本琦玉大学奥山忠信,日本航空政策研究会,日本亚太经济研究所中村健一,黑山共和国蒙特内格罗大学杜卡诺维克校长、费尔副校长等访问经济学院,并与学院师生进行交流。此外,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秘书长里库佩罗、联合国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万光华博士、日本驻华大使馆领事部长宋本盛雄、经济参赞津上俊哉等来经济学院作相关报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史鹤龄博士,瑞典工业、就业和交通部副部长劳特·弗格德女士,早稻田大学经济与政治学部部长船木由喜彦及学部代表团,日本岛根大学代表团,日本琦玉大学奥山忠信,日本航空政策研究会,日本亚太经济研究所中村健一,黑山共和国蒙特内格罗大学杜卡诺维克校长、费尔副校长等访问经济学院,并与学院师生进行交流。此外,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秘书长里库佩罗、联合国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万光华博士、日本驻华大使馆领事部长宋本盛雄、经济参赞津上俊哉等来经济学院作相关报告。 自1998年起,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每年与意大利、英国、香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大学举办年度世界经济与中国国际会议,至今已举办七届贸易运行的经验,并与该国外交部长共同主持会议。2004年、2005年国际经济系教师参加了在中国—日本举办的中日学者闭门会议,并就中日经济关系进行主旨发言。作为大陆方代表团团长,该系教师曾多次参加在台湾举办的一年一度海峡两岸经贸研讨会;作为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历届ABEC前期准备会议;作为团员,还参加了贾庆林为团长的在香港举行纪念CEPA五周年会议。 举办国际会议 自2000年至2005年,经济学院共举办了20多次国际会议,与8所世界著名大学签署了校级协议,与国外合作研究项目有5个,6位客座或名誉教授在学院授课,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26. 表15 经济学院国际交流情况统计(2000-2005)

  27. 党团工作与学生活动 党团工作 经济学院党团组织自1950成立以来,根据学校党委和团委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和统一工作部署,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50多年的历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政治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广大共产党员积极站在理论战线的前沿。1992年,方生教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对外开放和利用资本主义》一文,在海内外引起极大的反响。2002年党委认真组织党员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计划,许多党员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章。2003年经济学院在抗“非典”斗争中,表现出色。2003年党委进行了民主评议党员的试点工作。2005年党委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379名党员参加,在活动中,组织党员参观了西柏坡、李大钊公墓等革命遗址,增强了党员意识。在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在学习14届5中全会精神和15大报告活动中,经济学院教师参加中宣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和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组织的活动,发表重要文章上百篇。2002年在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过程中,党委组织教师力量,发表了多篇理论文章。在思想教育方面,1998年,经济学院成立了业余党校,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基地和以此为基础的教育培训体系,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3期学生课余党校。此外,1999年党委出版了《我与21世纪同行》征文作品集。2005年出版了《党旗在我心中飘扬》一书。2005年刊出《经济学院党委工作手册》。 至2005年,经济学院因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而多次获得奖励。1998年西方经济学与经济思想史教研室工会小组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工会“师德建设优秀集体”。2004年在学习宣传中央3号文件活动中,经济学院获人民大学优秀组织一等奖,有4名同学的文章刊登在《人大学生工作》上。2003年,院团委获中国人民大学“五四”红旗分团委。2004年,经济学院党委被评为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分党委。2005年,在全国高校大学生“党在我心中”征文比赛中,中国人民大学获组织奖,6篇获奖作品都来自经济学院。学院分团委及各班团支部因工作优异获得多种奖项,先后共有十余个班获得北京市“优秀团支部”称号。

  28. 学生活动 经济学院是一个温馨且上进的集体,是一个充满阳光的集体,是一个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集体。在综合素质方面,院学生组织以3C(即挑战、创新和实现)为原则组织开展学生活动,集严肃、活泼、公益性为一体,服务于同学:从2002年5月开始举办了“杰出院友论坛”和“经英杯论文大赛”,并创办了自己的期刊和经济学院的BBS,为学生学习经济学提供良好的平台;为让学生积累社会经验,经济学院多次组织了“首都三大高校学生辩论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经济风大型优惠书展”和“经英导航——经济学院优秀毕业生交流会”等大型活动。在科研方面,为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经济学院从2000年11月开始举办了“世纪经英杯论坛”。在实践方面,院青协以“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口号,以“志愿服务”为活动宗旨,开展了“为老教授献爱心,送温暖”、“我与附小手牵手”和向农民工子弟小学献爱心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同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经济学院的学生在重大活动、组织建设、科学研究、文体比赛以及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硕果累累。1999年,桂华等人荣获北京市国庆游行组织奖。2002年,经济学院荣获第四届学生课外学生论文及科技作品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同年,有4人荣获优秀博士论文奖,并连续两年荣获学生团体总分第一名。2003年8月,我院2001级国经贸本科生班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第一名(全国仅十名);此外,共有5班次荣获北京市优秀班集体,10班次荣获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团支部。共有1800人次荣获各级各类奖学金。在2003年底教育部进行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评估中,我院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几年来,我院共组织六届“经英杯”论文大赛,两届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论文竞赛,十余次赴北京和外地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在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创作方面,我院共有2人次荣获全国“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12人次荣获北京市“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奖项,50余人次荣获人民大学“广发杯”学生论文大赛奖项,并连续三年荣获学校团体总分第一名。2005年,在全国高校大学生“党在我心中”征文比赛中,中国人民大学获组织奖,所有获奖作品都出自经济学院。此外,经济学院近年来在北京市级和校级各项文体比赛中也成绩突出,多次获得奖项。目前,已出刊《经济学院通讯》34期,《经济风》36期,各种班刊80余种。

  29. 第二部分强 大 的 师 资 队 伍 优 秀 的 学 术 作 风 • 前进中的国民经济管理系 • 1950年-2006年

  30.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前身为1950年3月创建的经济计划系,是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之初设立的八个教学单位之一。系内设有国民经济计划、统计学、经济地理、农业经济等教研室,分别招收本科生、研究班和专修科学生。1953年开始招收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的研究生班学员。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期间,经济计划系的结构变动较为频繁,先后有统计学专业和农业经济专业分离出去,单独设系。期间又与经济系、统计系有两度合分,政治经济学专业两进两出,系名一度叫国民经济计划系。直到60年代初系组织结构才稳定下来。1960年6月,国民经济计划系与统计系合并为计划统计系。1961年又增加了经济地理和运输经济两个本科专业,但1962年运输经济学专业又遭撤销,直至1972年人民大学停办。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本系的原有建制全部恢复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和统计学专业本科、干部专修科先后招生,原经济地理本科专业改名为生产布局专业,这三个专业还分别于1978年、1980年和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班。1981年11月成为全国首批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1月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在此之后,计划统计系还先后增设了价格学教研室和价格学专业、计划方法教研室、数理统计教研室。 1983年5月成立了计划统计学院,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特意为学院题写了院名。1985年6月将学院的各个专业整合为两个系——计划经济学系(下设国民经济计划、价格学、生产布局研究室)和统计学系。1988年国民经济计划专业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点。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我国改革的目标模式,因此原来的系名不再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状况,系更名为国民经济管理系。本科专业国民经济计划更名国民经济管理,价格专业取消,生产力布局专业从学科内部分离出去。研究生专业更名为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1998年教育部本科、研究生专业调整,本科专业国民经济管理被列入教育部本科招生专业目录的编外专业,全国高校中只有7所院校获准继续招生。研究生专业由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更名为国民经济学。同年,设立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专业。

  31. 2001年6月,在学校新世纪第一轮院系调整过程中,国民经济管理系整建制被划入公共管理学院。这一调整使得我系除继续发展国民经济学外,还积极承担了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工作。2001年,在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第二次评审中,我系的研究生专业国民经济学继续入选。2005年,我系建立了国防经济研究所,招收国防经济硕士专业研究生。 2006年1月26日,在学校第二轮院系调整过程中,学校正式发布了《关于组建新的经济学院的决定》,决定我系及其负责建设的国民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国民经济学硕士博士点、数量经济学硕士点,国防经济硕士点,并入现有的经济学院,组建新的经济学院。 机构设置与教师队伍 目前全系设有三个教研室和一个研究所,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教研室、宏观经济政策教研室、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教研室和国民经济研究所。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有从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以及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访问进修归国的教师。全系教师共计26人。另有5位国内资深政府官员及学者兼任博士生导师。 老一辈学者(教授) 中青年学者(教授,按姓氏笔划为序) 校外兼职教授

  32. 历任系领导

  33. 教 学 (一)本科教学 1.国民经济管理(国民经济计划)专业:1950年招生,1968年人大停办停止招生,1978年复校后复招,1992年改为国民经济管理。 2.生产布局(经济地理)专业:1959年招生,1968年人大停办停止招生,1978年复校后复招,改为生产布局,1992年从系分离出去,后停招。 3.价格学专业:1984年招生,1992年停招。 4.运输经济专业:1961年招生,1962年停招。 5.统计学专业:1950年招生,1968年人大停办停止招生,1978年复校后复招,1984年从系分离出去。 (二)研究生教学 1.国民经济计划研究生班:1953年招生,1968年人大停办停止招生,1978年复校后复招,后与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合并招生。 2.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1981年招生,1998年改为国民经济学专业。 3.数量经济学专业:1998年招生。 4.国防经济专业:2000年在外院系招生,2005年转入我系。 (三)博士生教育 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1984年招生,1998年改为国民经济学专业。 (四)获奖 参见附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