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第六章 土壤的分类. —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 知识结构 】. 第 6 章土壤分类. 第六章 土壤分类. 第一节 土壤分类概述. 第二节 中国土壤分类. 第一节国际土壤分类发展. 【 目的要求 】 1. 了解土壤分类的一般原理、依据和方法。 2 、掌握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分类方法;中国土壤的系统分类方法。 3 、了解美国系统土壤系统分类 。 【 重点难点 】 1 、试系统比较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系统分类的异同 2 、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分类方法;中国 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系统分类的异同.

Download Presentation

—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土壤的分类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2. 【知识结构】 第6章土壤分类 第六章 土壤分类 第一节 土壤分类概述 第二节 中国土壤分类 第一节国际土壤分类发展

  3. 【目的要求】 1. 了解土壤分类的一般原理、依据和方法。 2、掌握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分类方法;中国土壤的系统分类方法。 3、了解美国系统土壤系统分类。 【重点难点】 1、试系统比较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系统分类的异同 2、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分类方法;中国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系统分类的异同

  4. 第一节 土壤分类概述 一、土壤分类的对象 是在认识土壤个体发生、发育规律的基础上,从土壤个体物质组成、形态特征入手,在分析自然环境中相互联系的多个土壤个体的相似性、差异性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归并与区分。 Simonson先后提出了单个土体(pedon)与聚合土体(polypedon)的概念,并以此建立了土壤多级系统,按聚合土体物质组成和形态特征, 首先,将相似的土壤个体归并为土纲; 其次,据土纲的差异性,将土纲细分为亚纲, 第三,再按亚纲内次级土壤性状的差异性,将亚纲细分为土类,…。

  5. 二、一般原理、依据和方法(了解) • 土壤发生学是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土壤外部形态(土体构型)和内部性质是土壤分类的主要依据。 • 土壤圈中土壤类型的多样性,是在不同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土壤所构成的。土壤性状特征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在土壤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过程中能够直接定量化测量的土壤特征。 • 土壤分类的目标是按土壤发生学理论构建一有严密逻辑、多等级、谱系式的分类系统(hierarchy), 根据土壤个体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纳与划分类别;并按土壤个体的相似程度逐级区分,形成土壤分类的等级体系(category)。

  6. 三、土壤分类目的 • 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工具; • 是土壤科学和其他学科研究的科学基础; • 是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发挥土壤生产潜力,进行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 依据;是国内外土壤科学研究、进行土壤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 • 总之,土壤分类学的研究与发展水平,不仅显示了土壤地理学和土壤发生学的水平,也是土壤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7. 四、土壤分类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了解) • 古代朴素的土壤分类阶段; • 近代土壤发生学分类发展阶段; • 定量化的土壤系统分类(或诊断分类)阶段。 目前国际上主要土壤分类体系有: •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 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 • 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 、 •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 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等。

  8. 第二节 中国土壤分类 • 一、古代中国土壤分类 • 《禹贡》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农业历史悠久,拥有种类繁多的土壤,在公元前2、3世纪的《禹贡》中按土色、质地和水文等,将九州土壤分为白壤、黑坟、赤埴、涂泥、青黎、黄壤和海滨广斥等,且将土壤分类同地形、植被和土壤利用联系起来,是世界上土壤分类的最早尝试。 • 《管子·地员篇》 据土色、质地、孔隙、结聚、有机质、盐碱性等肥力因素,并密切结合地形、水文、自然植被等自然条件,将土壤分为18类,每类分为5级。 评价:起源早,从土壤利用、发展生产出发,有些概念至今还有现实意义;但凭直观,没有科学性。

  9. 二、中国土壤发生分类 1、早期的马伯特土壤分类 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美国土壤学家梭颇帮助下,引进马伯特土壤分类。 宋达泉(1950) 在《中国土壤分类标准的商榷》中列举的中国土壤分类仍属美国马伯特土壤分类。 2、土壤发生分类的发展 1954-1958:学习苏联创建和发展土壤科学体系时期; 1958-1978: 1958-1961 进行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 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在江苏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土壤分类会议, 建立中国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1978)。

  10. 1978以后: 开始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 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国际交往的增加 美国土壤分类系统和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逐渐进入中国,对中 土壤发生分类系统产生影响。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84)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2) 《中国土壤》 (1998)

  11. 3.中国土壤发生分类-《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2)3.中国土壤发生分类-《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2) 1)分类原则 (1)发生学原则 土壤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分类必须贯彻发生学原则,即必须坚持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较稳定的性态特征)三结合作为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依据,但应以土壤属性为基础,因为土壤属性是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土壤分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统一性原则 在土壤分类中,必须将耕种土壤和自然土壤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土壤类型的划分,具体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力求揭示自然土壤与耕种土壤在发生上的联系及其演变规律。 2)分类系统(1998) 现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从上之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层、土种和亚种等七级分类单元。其中,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 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 土种、亚种为低级(基层)分类单元(表)。

  12. 3)土壤命名 • 连续命名法和分段命名法相结合 • 湿润淋溶土亚纲(亚纲-亚纲) • 壤质厚层淋溶黑钙土(土类和亚类) • 4)土壤发生分类的不足(掌握) • 建立在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相统一的理论推理基础上,主观性强,容易造成土壤分类错误。如白浆化过程和灰化过程混淆,误将白浆土划分为灰化土。 • 过分强调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忽视时间、地表侵蚀等作用,易将“顶级土壤”和“雏形土”混淆。 • 强调中心概念,但土类界限较模糊。 • 发生分类缺乏定量指标,难以建立数据库。 • 土壤命名不统一,在国际对比和应用造成难度。

  13. 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1、概况 为了与国际土壤分类接轨,从1984年开始,我国在已有土壤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吸取美国等国家土壤分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研究制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稿)198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二稿)1987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三稿)1988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 1991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 199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 1999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2001

  14. 2、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 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主要是高级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层。诊断层:33个 • 诊断特性:是指用于识别土壤类别具有定量的土壤性质、包括形态的、物理的和化学的性质。25个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9)

  1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具体规定(示例)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具体规定(示例)

  16. 3、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采用多级分类制, 共分6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和土族、土系。 高级土壤分类级别-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与制图。 基层分类级别:土族、土系 大比例尺土壤调查与制图 土纲:最高级土壤分类级别。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的诊断层或诊断特征划分,全国共分出14土纲。 亚纲:土纲的辅助级别。根据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对诊断层或诊断特性所形成的差异进行划分。水分、温度、岩性 土类:亚纲的续分级别。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强度或次要成土控制因素的土壤性质的差异划分。 亚类:土类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是否偏离土类中心的概念,或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和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特性划分。

  17. 土族:在亚类范围内,按反映与土壤利用管理有关的土壤理化性质分异程度续分的单元。土族:在亚类范围内,按反映与土壤利用管理有关的土壤理化性质分异程度续分的单元。 土系:聚合土体 4.、命名方法 以土纲为基础,前面叠加反映亚纲、土类和亚类的名称。 如淋溶土、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淋溶土、石质简育湿润淋溶土。 土族命名:高岭粘质普通强于湿润富铁土 土系命名:土系代表性剖面的点位(单个土体)或首次描述该土系所在地的标准地名,或以地名加上控制土层优势地定名。 如陈集系、陈集粘土系。

  18. 4.、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 1)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2)以发生学理论为指导 3)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4)充分体现我国的特色 ①耕种土壤,尤其是水稻土很具特色; ②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的干旱土壤类别和我国特有的寒性、盐积、超盐积和盐盘干旱土等土壤类别; ③青藏高原土壤,具有类似于极地而又不同于极地的土壤特点。

  19. 主要参考资料 1、《土壤地理学》,李天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土壤》,熊毅,李庆逵主编第一版科学出版社 3、《土壤学(下册)》,东北林学院主编,林业出版社,1980 4、《中国农业土壤概论》,侯光炯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 5、《中国红壤》,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 6、中文网站: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http://www.issas.ac.cn/xwgj/xwgjdetail.asp?n_id=143 • 中国土壤学会 http://www.csss.org.cn/ • 中国土壤数据库 http://www.soil.csdb.cn/ • 《土壤圈》http://pedosphere.issas.ac.cn/Cn-Journal%20Contents.htm • 《土壤学报》 http://admin.chinajournal.net.cn/model03/index.asp?rwbh='TRXB'

  20. 思 考 题 1、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和发生分类的原则方法。 2、试举例说明诊断土层与发生土层的异同。 3、试简要分析FAO/UNESCO土壤分类方案、美国系统土壤分类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区别。 4、试简要分析FAO/UNESCO土壤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国土壤分类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区别 5、试中国土壤系统比较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系统分类的。。

  21. 本章结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