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第三节 半导体三极管

第三节 半导体三极管. 半导体三极管也称为晶体三极管或三极管。有两个 PN 结,主要作用是电流放大,是电子电路的核心部件。 一、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符号和分类 三极管的构成是在一块半导体上用掺入不同杂质的方法制成两个紧挨着的 PN 结,并引出三个电极,如图 1.14 所示。三极管有三个区:发射区、基区、集电区;各区引出的电极依次为 发射极(e极)、基极(b极)和集电极(c极)。.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节 半导体三极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半导体三极管 半导体三极管也称为晶体三极管或三极管。有两个PN结,主要作用是电流放大,是电子电路的核心部件。 一、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符号和分类 三极管的构成是在一块半导体上用掺入不同杂质的方法制成两个紧挨着的PN结,并引出三个电极,如图1.14所示。三极管有三个区:发射区、基区、集电区;各区引出的电极依次为发射极(e极)、基极(b极)和集电极(c极)。

  2. 发射区和基区在交界处形成发射结;基区和集电区在交界处形成集电结。根据半导体各区的类型不同,三极管可分为NPN型和PNP型两大类,如图1.14(a)、(b)所示。发射区和基区在交界处形成发射结;基区和集电区在交界处形成集电结。根据半导体各区的类型不同,三极管可分为NPN型和PNP型两大类,如图1.14(a)、(b)所示。 种类很多:1)按照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分有硅管、锗管; 2)按功率分有小功率、中功率和大功率; 3)按照频率分有高频管和低频管; 4)按照结构分有NPN型管和PNP型管。 目前NPN型管多数为硅管,PNP型管多数为锗管。因硅NPN型三极管应用最为广泛,故本书以硅NPN型三极管为例来分析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 图1.14 三极管的组成与符号 (a)NPN型; (b)PNP型

  4. 图1.14 三极管的组成与符号 (a)NPN型; (b)PNP型

  5. 为使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在制造过程中必须满足实现放大的内部结构条件,即:为使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在制造过程中必须满足实现放大的内部结构条件,即: (1)发射区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的掺杂浓度,以便于有足够的载流子供“发射”。 (2)基区很薄,掺杂浓度很低,以减少载流子在基区的复合机会,这是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的关键所在。 (3)集电区比发射区体积大且掺杂少,以利于收集载流子。 由此可见,三极管并非两个PN结的简单组合,不能用两个二极管来代替;在放大电路中也不可将发射极和集电极对调使用。

  6. 二、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1. 三极管的工作电压和基本连接方式 1)工作电压 三极管要实现放大作用必须满足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加正向电压,集电结加反向电压,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如图1.15所示,其中V为三极管,UCC为集电极电源电压,UBB为基极电源电压,两类管子外部电路所接电源极性正好相反,Rb为基极电阻,Rc为集电极电阻。若以发射极电压为参考电压,则三极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这个外部条件也可用电压关系来表示:对于NPN型:UC>UB>UE;对于PNP型:UE>UB>UC。

  7. 图1.15三极管电源的接法 (a)NPN型; (b)PNP型

  8. 2)基本连接方式 三极管有三个电极,而在连成电路时必须由两个电极接输入回路,两个电极接输出回路,这样势必有一个电极作为输入和输出回路的公共端。根据公共端的不同,有三种基本连接方式。 (1)共发射极接法(简称共射接法)。共射接法是以基极为输入端的一端,集电极为输出端的一端,发射极为公共端,如图1.16(a)所示。 (2)共基极接法(简称共基接法)。共基接法是以发射极为输入端的一端,集电极为输出端的一端,基极为公共端,如图1.16(b)所示。

  9. (3)共集电极接法(简称共集接法)。共集接法是以基极为输入端的一端,发射极为输出端的一端,集电极为公共端,如图1.16(c)所示。(3)共集电极接法(简称共集接法)。共集接法是以基极为输入端的一端,发射极为输出端的一端,集电极为公共端,如图1.16(c)所示。 图中“⊥”表示公共端,又称接地端。无论采用哪种接法,都必须满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10. 图1.16三极管电路的三种组态 (a)共发射极接法;(b)共基极接法;(c)共集电极接法

  11. 2. 电流放大 三极管电流测量数据

  12. 由实验测量可得出如下结论: • IE=IC+IB • IE≈IC>>IB (3)

  13. C P C N C N B P B P B N E E E 小结 一 、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与符号 集电极C — 集电区 集电结 基极B — 基区 发射结 — 发射区 发射极E PNP型 NPN型 分类: 按材料分:硅管、锗管 按结构分:NPN、PNP 小功率管< 500 mW 高频管 按使用频率分 按功率分 中功率管500 mW 1 W 低频管 大功率管> 1 W

  14. E C B B E C uo uo ui ui C E B ui uo RB RC uo ui 二、 电流放大原理 1. 三极管放大的条件 发射区掺杂浓度高 发射结正偏 外部 内部 基区薄且掺杂浓度低 集电结反偏 条件 集电结面积大 条件 2. 满足放大条件的三种电路 共基极 共发射极 共集电极 实现电路

  15. 三、 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1.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是指各极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三极管内部载流子运动的外部表现。从使用角度来看,外部特性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三极管的共射接法应用最广,故以NPN管共射接法为例来分析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由于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比二极管更复杂一些,工程上常用到的是它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16. 1)输入特性曲线 当UCE不变时,输入回路中的电流IB与电压UBE之间的关系曲线被称为输入特性,即 (1—2) 输入特性曲线如图1.18所示。

  17. 图1.18 输入特性

  18. 当UCE=0时,三极管的输入回路相当于两个PN结并联,如图1.19所示。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是两个正向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当UCE=0时,三极管的输入回路相当于两个PN结并联,如图1.19所示。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是两个正向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当UCE≥UBE时,b、e两极之间加上正向电压。集电结反偏,发射区注入基区的电子绝大部分漂移到集电极,只有一小部分与基区的空穴复合形成基极电流IB。与UCE=0时相比,在相同UBE条件下,IB要小得多,输入特性曲线向右移动;若UCE继续增大,曲线继续右移。

  19. 图1.19 UCE=0时,三极管测试电路和等效电路 (a)测试电路;(b)等效电路

  20. 当UCE>1V时,在一定的UBE条件之下,集电结的反向偏压足以将注入到基区的电子全部拉到集电极,此时UCE再继续增大,IB也变化不大,因此当UCE>1V时,在一定的UBE条件之下,集电结的反向偏压足以将注入到基区的电子全部拉到集电极,此时UCE再继续增大,IB也变化不大,因此 UCE>1V以后,不同UCE值的各条输入特性曲线几乎重叠在一起。所以常用UCE>1V的某条输入特性曲线来代表UCE更高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三极管的UCE一般大于1V,因而UCE>1V时的曲线更具有实际意义。

  21. 由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可看出: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是非线性的,输入电压小于某一开启值时,三极管不导通,基极电流为零,这个开启电压又叫阈值电压。对于硅管,其阈值电压约为0.5V,锗管约为0.1~0.2V。当管子正常工作时,发射结压降变化不大,对于硅管约为0.6~0.7V,对于锗管约为0.2~0.3V。由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可看出: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是非线性的,输入电压小于某一开启值时,三极管不导通,基极电流为零,这个开启电压又叫阈值电压。对于硅管,其阈值电压约为0.5V,锗管约为0.1~0.2V。当管子正常工作时,发射结压降变化不大,对于硅管约为0.6~0.7V,对于锗管约为0.2~0.3V。

  22. 2)输出特性曲线 当IB不变时,输出回路中的电流IC与电压UCE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出特性曲线,即 (1—3) 固定一个IB值,可得到一条输出特性曲线,改变IB值,可得到一族输出特性曲线。 以硅NPN型三极管为例,其输出特性曲线族如图1.20所示。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可划分三个区: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

  23. 图1.20 NPN管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线

  24. (1)放大区。当UCE>1V以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 IC=βIB+ICEO,IC与IB成正比而与UCE关系不大。所以输出特性曲线几乎与横轴平行,当IB一定时,IC的值基本不随UCE变化,具有恒流特性。IB等量增加时,输出特性曲线等间隔地平行上移。这个区域的工作特点是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IC≈βIB。由于工作在这一区域的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因而把该区域称为放大区。

  25. (2)截止区。当IB=0时,IC=ICEO,由于穿透电流ICEO很小,输出特性曲线是一条几乎与横轴重合的直线。(2)截止区。当IB=0时,IC=ICEO,由于穿透电流ICEO很小,输出特性曲线是一条几乎与横轴重合的直线。 (3)饱和区。当UCE<UBE时,IC与IB不成比例,它随UCE的增加而迅速上升,这一区域称为饱和区,UCE=UBE称为临界饱和。 综上所述,对于NPN型三极管,工作于放大区时,UC>UB>UE;工作于截止区时,UE>UB;工作于饱和区时,UB最高。

  26. 2.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三极管的参数是表征管子性能和安全运用范围的物理量,是正确使用和合理选择三极管的依据。三极管的参数较多,这里只介绍主要的几个。 1)电流放大系数 电流放大系数的大小反映了三极管放大能力的强弱。 (1)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β。β指集电极电流变化量与基极电流变化量之比,其大小体现了共射接法时,三极管的放大能力。即

  27. (2)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 为三极管 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比,即 因 与β的值几乎相等,故在应用中不再区分, 均用β表示。 2)极间反向电流 (1)集电极—基极间的反向电流ICBO。ICBO是指发射极开路时,集电极—基极间的反向电流,也称集电结反向饱和电流。温度升高时,ICBO急剧增大,温度每升高10℃,ICBO增大一倍。选管时应选ICBO小且ICBO受温度影响小的三极管。

  28. (2)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电流ICEO。ICEO是指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电流,也称集电结穿透电流。它反映了三极管的稳定性,其值越小,受温度影响也越小,三极管的工作就越稳定。(2)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电流ICEO。ICEO是指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电流,也称集电结穿透电流。它反映了三极管的稳定性,其值越小,受温度影响也越小,三极管的工作就越稳定。 3)极限参数 三极管的极限参数是指在使用时不得超过的极限值,以此保证三极管的安全工作。 (1)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集电极电流IC过大时,β将明显下降,ICM为β下降到规定允许值(一般为额定值的1/2~2/3)时的集电极电流。使用中若IC>ICM,三极管不一定会损坏,但β明显下降。

  29. (2)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PCM。管子工作时,UCE的大部分降在集电结上,因此集电极功率损耗PC=UCEIC,近似为集电结功耗,它将使集电结温度升高而使三极管发热致使管子损坏。工作时的PC必须小于PCM。(2)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PCM。管子工作时,UCE的大部分降在集电结上,因此集电极功率损耗PC=UCEIC,近似为集电结功耗,它将使集电结温度升高而使三极管发热致使管子损坏。工作时的PC必须小于PCM。 (3)反向击穿电压U(BR)CEO,U(BR)CBO,U(BR)EBO。U(BR)CEO为基极开路时集电结不致击穿,施加在集电极—发射极之间允许的最高反向电压。U(BR)CBO为发射极开路时集电结不致击穿,施加在集电极—基极之间允许的最高反向电压。U(BR)EBO为集电极开路时发射结不致击穿,施加在发射极—基极之间允许的最高反向电压。

  30.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U(BR)CEO>U(BR)CBO>U(BR)EBO。通常U(BR)CEO为几十伏,U(BR)EBO为数伏到几十伏。 根据三个极限参数ICM,PCM,U(BR)CEO可以确定三极管的安全工作区,如图1.22所示。三极管工作时必须保证工作在安全区内,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31. 图1.22 三极管的安全工作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