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歌唱 (第三册)

歌唱 (第三册). 袁一玉. 歌唱发声的基础. 一、发声训练:. a . 2/4 1 2 | 3 2 | 1— ‖ ao u b . 2/4 1 2 3 4 | 5 4 3 2 | 1 — ‖ ao u. XXX. 练习提示: 用急吸缓呼的呼吸方法,来配合发声练习。气息不能上浮,要始终保持腰腹部的支持力度,呼吸要深沉、平稳而自然流畅。要控制好气息,声音不能出现“台阶”,要连贯自然。. 二、歌唱的共鸣.

Download Presentation

歌唱 (第三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歌唱 (第三册) 袁一玉

  2. 歌唱发声的基础

  3. 一、发声训练: a. 2/4 1 2 | 3 2 | 1— ‖ ao u b. 2/41 23 4 | 5 43 2 | 1 — ‖ ao u XXX

  4. 练习提示: 用急吸缓呼的呼吸方法,来配合发声练习。气息不能上浮,要始终保持腰腹部的支持力度,呼吸要深沉、平稳而自然流畅。要控制好气息,声音不能出现“台阶”,要连贯自然。

  5. 二、歌唱的共鸣 • 歌唱的共鸣,就是指歌唱发生时,由于气息冲击声带 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同时引起了人体内其它共鸣器官,共 鸣腔体产生共振的现象。由于共鸣时所产生的泛音与声带 发出的音构成复音,因此,共鸣使声音得到美化,使原本 声带所发出的单薄的声音更加洪亮、音色丰富、表现力 强,从而达到丰满悦耳动听的效果。正确的发音,是建立 在最大限度地运用共鸣基础之上的,绝不单凭喉头的力 量,也不是用气息压迫它,而必须是有弹性地,柔和地运 送气息,引导出有共鸣的美好声音。 • 人体有很多天然的共鸣体,如: 胸腔、口咽腔、头腔、鼻腔等。

  6. 1、头腔共鸣: • 头腔共鸣是声乐发声的一种方法,是 头部各窦腔的共鸣,如额窦、跌都等。这 些窦腔能对频率较高的声波产生共振,它 与腭上面的鼻腔共鸣、鼻咽腔共鸣构成人 的上部共鸣,它可以极大地改善声音的色 彩,发展高音,增强声音的持久力。其声 音明亮、柔美,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7. 头腔共鸣是沿袭了科学知识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声乐术语,是一种练声方法。头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把下胛放下来(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觉)。同时,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声波沿着上腭传递向鼻咽腔、鼻腔和诸窦,引起声波的回荡。它在发高音(头声区)时为主要的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8. 头腔共鸣的效果清脆、明亮、丰满、富有光彩和金属声,唱高声区的音时用的较多。

  9. 2、口腔共鸣、胸腔共鸣: • 口腔共鸣是声乐发声方法之一。口腔共鸣的获得是要在发音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气息的传送,使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推送。这时,声波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喉咽部分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部分引起振动,声音即在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这时兼有鼻腔打开、畅通的感觉。这种共鸣使声音明亮靠前,但过多的口腔共鸣,容易使声音出现“白声”。发中音(中声区的音)时,以口腔、咽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头腔次之,胸腔更次之。口腔共鸣效果明亮、靠前,很容易和头腔共鸣联系起来。同时,可以减少咽喉的负担,对声带起到保护的作用,唱中声区的音时用得较多。

  10. 所谓胸腔共鸣是沿袭了科学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说法,是一种练习方法,一种声乐术语。胸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部适当开大一些,把在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再由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这时,似乎感觉到是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唱低音(发胸声区的音)时,以胸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头腔更次之。 胸腔共鸣的音色丰满、浑厚。

  11. 3、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a、 鼻腔共鸣(包括鼻咽腔共鸣)与头腔共鸣联系十分紧密,在吸气打开鼻腔的基础上,继续向上吸,打开额窦,然后向后上方吸,打开整个头腔。在向上向后打开的过程中,会感到两颧打开,软腭与小舌柔和地提起,下颌后退,硬腭有一种紧张感。通过高位起音,使鼻腔 共鸣在整个头部空腔中震荡。

  12. b、 要始终保持喉咙打开,并注意呼吸的支持。 • c、 在换声区,要采取元音变形的手段,即a带o、u的成分,i带ü的成分等,并注意引发前额的共鸣,同时,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

  13. d、 练习发弱的头声。用半打呵欠的感觉 吸气,打开头腔,利用叹气的感觉,在高位的共鸣点上起音,声音虽小,但集中,然后下滑接真声。当熟练以后,再用有支点的气息在高位轻柔发声,经过不断地练习,逐渐增加音量,使声音宏亮起来。

  14. 唱好换声区,发展高声区必须调节使 用头腔共鸣。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用头腔共鸣来演唱中声区,虽然音量小一点,但不会损害声带。

  15. 4、混合共鸣 人体的共鸣腔体联为一体,构成了声音的通道。发声时,基音在整个通道中产生共振,形成混合共鸣,混合共鸣是一种最为自然合理的共鸣方式。头鼻腔共鸣,口、咽腔共鸣,胸腔共鸣,随着音高的变化,混合的比例有所不同,但其中头鼻腔共鸣在混合共鸣中居统帅地位,以确保声音统一,共鸣位置高,声音明亮、饱满、优美、圆润、自如、灵活。

  16. (1)、低声区 • 在胸腔共鸣的基础上混以适量的口、咽腔共鸣,并尽力保持一定的头鼻腔共鸣。

  17. (2)、中声区 • 在口、咽腔共鸣的基础上混以适量的头鼻腔共鸣和胸腔共鸣。

  18. (3)、高声区 • 在头鼻腔共鸣的基础上,混以适量的口、咽腔共鸣并尽力保持一定的胸腔共鸣。

  19. 三、共鸣发声练习: • 2/4 1 2 | 3 2 | 1— ‖ • ao • au • yu

  20. 练习提示: • 用急吸缓呼的呼吸方法,来配合发声练习。气息不能上浮,要始终保持腰腹部的支持力度,呼吸要深沉、平稳而自然流畅。要控制好气息,声音不能出现“台阶”,要连贯自然。元音的咬字发音要充分利用腔体共鸣,并始终保持统一的发声位置,不随着音高的升高而改变发声位置。在换声区,要采取元音变形的手段,即a带o、u,,i带ü。

  21. 四、作业: • 1、通过学习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正确的掌握歌唱发声时的共鸣位置及方法,并勤以练习。 • 2、通过演唱短小的声乐作品,来体会歌曲演唱中的共鸣位置及其共鸣腔体的运用。

  22.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