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秋天的况味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作者简介. 林语堂( 1895 — 1976 ):原名和乐,后改为玉堂,又改为语堂。现代作家。福建龙溪(漳州)人。曾获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学校任过教授。 1966 年由美返台定居。 1976 年 3 月 26 日去世于香港, 4 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 82 岁。.

kee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秋天的况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2. 作者简介 •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为玉堂,又改为语堂。现代作家。福建龙溪(漳州)人。曾获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学校任过教授。1966年由美返台定居。 1976年3月26日去世于香港,4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82岁。

  3. 林语堂因翻译“幽默”(Humor)一词,以及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本杂志,提倡幽默文学,因此有“幽默大师”的美誉。主要著作有《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林语堂因翻译“幽默”(Humor)一词,以及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本杂志,提倡幽默文学,因此有“幽默大师”的美誉。主要著作有《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

  4. 文本解读 • 林语堂是一个自由主义人文知识分子,他学贯中西,著作宏丰,散文、随笔是他作品中的精华。他结合外国娓语式散文和中国明清之际性灵作品的长处,加上他本人的天赋气质,使他的文章显示出主人情、通灵性、富幽默的特色。

  5. 在30年代《论语》时期,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文风就已经视读者为“老友”,自觉追求“以谈话腔调入文”,但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则是在其战时创作中,这篇《秋天的况味》写于1941年,是能代表其风格的成熟之作。在30年代《论语》时期,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文风就已经视读者为“老友”,自觉追求“以谈话腔调入文”,但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则是在其战时创作中,这篇《秋天的况味》写于1941年,是能代表其风格的成熟之作。

  6. 文章一千多字,不分段,文字随思绪而飘,随兴而起,随兴而止,颇为自然纯熟。林语堂的文艺观既受西方浪漫主义和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的影响,又深受中国道家文化的影响,他作文反对讲章法,而推崇“性灵”。他说:“作文章轨范以自茧,笔法章法以自缚,仁义道德以自绳,是非毁尊以自戒,先斫丧其生命,桎梏其性灵,使之不动,不动而欲得其势,其美、其气、其文,愚孰甚焉?”文章一千多字,不分段,文字随思绪而飘,随兴而起,随兴而止,颇为自然纯熟。林语堂的文艺观既受西方浪漫主义和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的影响,又深受中国道家文化的影响,他作文反对讲章法,而推崇“性灵”。他说:“作文章轨范以自茧,笔法章法以自缚,仁义道德以自绳,是非毁尊以自戒,先斫丧其生命,桎梏其性灵,使之不动,不动而欲得其势,其美、其气、其文,愚孰甚焉?”

  7. 文章从独坐沙发抽烟开始,由烟的“温煦的热气”而想到“秋天的意味”,才想到“诗文上秋的含义” 是萧杀、凄凉、与他所理解的是不一样的。

  8. 在一千字的短文中,开头讲抽烟就不慌不忙的用了将近三百 字,这符合林氏在《写作六诀》里讲的要“随兴所至”,才能 “兔起鹘落翰神飞”。

  9. 接下来讲到他爱秋的“古色苍茏 ”,与其他三季比较,秋天“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具有成熟之美,中和之美。

  10. 秋天的这种特质,对这时 的林语堂来讲,和其哲学 观也是吻合的。中年时期 的他还是半儒半道的,( 晚年的他归宗基督教), 他认为儒家的人生观“以义 为教,以顺俗为旨”,其本质是“都市的哲学”;而道家对现实和世界抱着否定的、嘲弄的态度,其本质是“田野的哲学”。

  11. 而林语堂认为“我们大家都是生来就一半道家主义,一半儒家主义”,最好的人生哲学应该是介于儒、道“两个极端之间的那一种有条不紊的生活——酌乎其中的学说”,因此很理想的就是做“城中的隐士” 、“半玩世者”,半在俗世半为仙。他说 “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当一个人的名字半隐半显,经济在相当限度内尚称充足的时候,当生活颇为逍遥自在,可是不是完全无忧无虑的时候,人类的精神才是最快乐的,才是最成功的。”

  12. 文章在点明他爱的是“初秋”之后,表明了在这时节可赏乐之事,月圆蟹肥、桂花皎洁,接下来就讲到人生中诸如此类的享乐之事:酒、雪茄、鸦片,并总结道:“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文章在点明他爱的是“初秋”之后,表明了在这时节可赏乐之事,月圆蟹肥、桂花皎洁,接下来就讲到人生中诸如此类的享乐之事:酒、雪茄、鸦片,并总结道:“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13. 并随手就数出了具有这种特征的一系列事物: • 慢火炖猪肉时的声调、 • 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 • 用了半世的书桌、 • 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 • 苍劲雄浑的笔迹等。

  14. 从林语堂这里的信手拈来,就可以看到他平时在点滴中对生活的享受。林语堂的人生观是一种享受生活的快乐人生观。他承认人的自然欲望,认为人生活的目的就是满足欲望、享受快乐,因此他有一种近情理论。他说:“近情,即承认人之常情,没多弱点,推己及人,则凡事宽恕,容忍,而易趋于妥洽,妥洽就是中庸。” 还说:“近情精神实是人类文化最高的最合理的理想,而近情的人实在就是最高形式的有教养的人。”

  15. 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林语堂提倡悠闲生活,悠闲对于快乐生活十分重要。他说,世间万物都在悠闲中过日子,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白鸽在教堂的上空随心所欲地盘旋飞舞,它们从来不为中午饭怎么吃而操心,只有“人类是唯一工作的动物”,这是因为人类的生活“太过文明”,获取食物的工作太辛苦。他认为 “没有金钱也能享受悠闲的生活。他须有丰富的心灵,有简朴生活的爱好,对于生财之道不大在心,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享受悠闲的生活。”

  16. 文章最后以邓肯赞美秋天的佳句结束。林语堂自己说他是倦则搁笔,“文章与其收束不好,还不如全不收束。突然而来突然而去”。文章最后以邓肯赞美秋天的佳句结束。林语堂自己说他是倦则搁笔,“文章与其收束不好,还不如全不收束。突然而来突然而去”。

  17. 总结: 1.林语堂作为幽默大师和现代娓语式散文笔调的开创者,在当时和后来都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独抒性灵的小品文给当时文坛带来清新的气息,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

  18. 2.这篇小品文写得随性而不散漫,正象林语堂评价中国的士大夫画,有一种特质叫做“逸”,他说这是“从游戏精神来的。仿佛道家精神,它是人类想摆脱这个劳形役性的俗世的努力,而获得心情上的解放与自由。”2.这篇小品文写得随性而不散漫,正象林语堂评价中国的士大夫画,有一种特质叫做“逸”,他说这是“从游戏精神来的。仿佛道家精神,它是人类想摆脱这个劳形役性的俗世的努力,而获得心情上的解放与自由。”

  19. 问题讨论 1. 林语堂说:“善于优悠岁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 请说说你对秋天的体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