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新政府賦稅改革的影響

新政府賦稅改革的影響. 陳菁瑤 8/18/2008. 個人小檔案. 現職:世新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學歷:美國北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博士. 經歷: 經濟學系系主任 (2000/8 至 2003/7). 專長 : 應用個體經濟,主要領域有財政學、 勞動經濟學、網路經濟學 Office: M608 Tel : 校內分機 63408 Email: jychen@cc.shu.edu.tw. 課程大綱. 當前賦稅改革之方向 賦改會擬 3 個月與 6 個月內完成之議題 擬 9 個月內完成之議題 心得分享. 第一部分 當前賦稅改革之方向.

keely-gross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政府賦稅改革的影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政府賦稅改革的影響 陳菁瑤 8/18/2008 陳菁瑤

  2. 個人小檔案 • 現職:世新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 學歷:美國北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博士 • 經歷:經濟學系系主任(2000/8至2003/7) • 專長:應用個體經濟,主要領域有財政學、 勞動經濟學、網路經濟學 • Office: M608 • Tel:校內分機63408 • Email: jychen@cc.shu.edu.tw 陳菁瑤

  3. 課程大綱 • 當前賦稅改革之方向 • 賦改會擬3個月與6個月內完成之議題 • 擬9個月內完成之議題 • 心得分享 陳菁瑤

  4. 第一部分 當前賦稅改革之方向 陳菁瑤

  5. 稅改政策目標及措施 • 政策目標包括:健全稅制、促進課稅公平、取得適足之稅收、達成輕稅簡政、及促進經濟發展。 • 改革措施主要分為稅制與稅政二大主軸 資料來源:李述德,「賦稅改革方向」,工業 總會服務網,2008/08/06。 陳菁瑤

  6. 稅制與稅政的改革 • 稅制面 ─所得稅制改革 ─遺贈稅制改革 ─能源稅建制 ─其他制度改革 • 稅政面 ─簡化所得稅及營業稅稽徵 ─疏減訟源及強化納稅人權利保護 陳菁瑤

  7. 稅制面─所得稅制改革 • 過去各種租稅獎勵政策,衍生了稅基侵蝕、稅負不公、資源配置扭曲、稅務行政複雜等問題。 • 掌握「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於98年底落日之契機,參考其他國家租稅改革趨勢,建構「低稅率、廣稅基、簡稅政」之所得稅制。 • 兼顧財政負擔能力、產業競爭力及租稅公平之前提下,全面檢討各項租稅減免,並調整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及檢討未分配盈餘加徵10%營所稅等,期能營造透明且低稅負之投資環境,使傳統產業及高科技產業均可因稅制改革而獲益。 • 檢討綜合所得稅之免稅額及扣除額,期適度減輕納稅義務人之租稅負擔,縮小貧富差距。 陳菁瑤

  8. 稅制面─遺贈稅制改革 • 遺贈稅制涉及世代間之效率與公平問題,其改革須考量動態平衡。 • 將以提升經濟效率及延續社會公平為思維主軸,參考國際趨勢及與所得稅間之連動關係,採循序漸進方式進行。 • 重點包括調整稅率結構及免稅額度等。 陳菁瑤

  9. 稅制面─能源稅建制 • 能源稅之課徵主要係透過「外部成本內部化」方式,由使用者負擔因使用能源產生之污染成本,藉此達到節約能源及環境污染減量目標,對我國能源、環保及產業政策,有深遠之影響。 • 將以循序漸進方式逐年調整稅額,以降低對物價及經濟之衝擊;未來實施後將併同考量取消部分貨物稅課稅項目及推動稅、費制度改革。 陳菁瑤

  10. 稅制面─其他制度改革 • 勤勞所得租稅補貼制度,即負所得稅制、468方案。 • 噸位稅 • 經濟特區課稅 • 所得稅反避稅制度 • 資本利得課稅 • 兩岸關稅互惠減免(?)等 陳菁瑤

  11. 第二部分 擬3個月與6個月內完成之議題 陳菁瑤

  12. 預計在3個月內完成的議題有: • 營利事業所得稅簡化稅政之研究 • 綜合所得稅簡化稅政之研究 • 營業稅簡化稅政之研究 • 疏減訟源之研究 • 取消軍教薪資所得免稅配套方案之檢討 陳菁瑤

  13. 預計6個月內完成的議題有: • 賦稅改革目標、願景及 稅制整合之研究 • 促產條例租稅減免落日所得稅制改革方案之研究 • 綜合所得稅免稅額及各項扣除額之檢討 • 遺產及贈與稅制之檢討 • 實施噸位稅之研究 • 所得稅反避稅制度之研究 • 金融商品課稅問題之檢討 • 營業稅相關問題之檢討 • 土地稅及房屋稅減免規定之檢討 • 納稅人權利保護之研究 陳菁瑤

  14. 軍教薪資所得課稅 • 8月13日賦改會達成共識,取消軍教免稅將在99年申報98年所得時適用。 • 取消免稅之後,軍人課稅的稅收有57億元,將用於志願役的勤務加給調整;教師課稅的稅收有98多億元,將用於教育環境的改革。 陳菁瑤

  15.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將落日 • 促產條例將在2009年底施行期滿。 • 工業局提出新世代產業三法,包括「產業發展基本法」、「產業創新加值條例」及「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延續對產業的租稅獎勵。 • 產業稅負的整體改革,包括調降營所稅、取消保留盈餘課徵10%所得稅、以及縮小最低稅負課稅範圍(取消?)等三合一方案。 陳菁瑤

  16. 「促產條例」落日的配套措施 • 若促產條例完全落日,將增近1500億元的稅收,可用於營造「輕稅簡政」的投資環境: ─調降綜合所得稅、調高扣除額 ─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 ─調降遺產稅、調高免稅額 • 若促產條例不完全落日,保留研發、人才培訓等功能別獎勵,由經濟部直接補貼,約需500億元。 • 若同時取消未分配盈餘加徵10%,將有200億元至 300億元的稅收損失。 陳菁瑤

  17. 陳菁瑤

  18. 綜合所得稅改革案 • 累進稅率將從現行的40%、30%、21%、13%、6%,調降為37.5%、28%、19.5%、12%、5.5%。也考慮調降現行6%、13%、21%等三級中產階級適用稅率,30%及40%兩個級距則維持不變,以維持不對富人減稅。 • 扣除額將調高: ─薪資特別扣除額將從現行的7萬8千元調高為10萬元。 ─標準扣除額由現行的單身4萬6千元提高至6萬元,有配偶者則由現行9萬2千元提高至12萬元。 ─殘障特別扣除額也由現行的7萬7千元提高為10萬元。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則由現行的每戶2萬5千元放寬至每人2萬5千元。 陳菁瑤

  19. 營利事業所得稅改革案 • 營所稅降稅方式有二種: ─稅率民國99年起一次降足至17% ─或分二~四年調降,但仍以17%做為最終目標稅率。若需保 留研發、人才培訓等功能性投資抵減時,營所稅率只能降至20%,降幅縮小。 • 估計稅收損失將達1,184億元,企業可獲減稅利益約1,200億元,台灣可望成為僅次於香港,亞洲第二低的公司稅負國家,有助吸引投資。 • 取消對保留盈餘加徵10%所得稅的課稅規定 陳菁瑤

  20. 陳菁瑤

  21. 遺產及贈與稅制改革案 • 現行遺贈稅最高稅率50%,確定將調降至40%以下。以遺贈稅每年稅收約三百億元(2007年為二八三億元),約占總稅收的2%估計,稅率調降為40%時,稅收損失將達120億元;若降至20%,稅收損失恐逾200億元。 • 遺產稅將由免稅額779萬元、配偶扣除額445萬元、每名子女扣除額45萬元、喪葬費111萬元,以四口之家為例免除金額可達1445萬元,拉高為2,600萬元,以擴大中產階級的免稅範圍。 陳菁瑤

  22. 遺贈稅制改革案(續) • 其他國家改革趨勢: ─美國逐年降稅 ─馬來西亞、香港、葡萄牙完全廢除 ─俄羅斯、澳洲廢除後改課所得稅 ─瑞典廢除後改課淨財富稅 ─加拿大廢除後加強對資本利得課稅 陳菁瑤

  23. 所得稅反避稅制度 • 為實現「富人加稅,窮人減稅」理念的措施之一。 • 防止企業利用「外國受控公司」規避稅負,或高所得者為規避遺贈稅的租稅安排。 • 防止過度舉債進行併購的「反資本弱化條款」。 陳菁瑤

  24. 噸位稅制 • 噸位稅是以海運業者擁有的船舶噸位數高低課稅,而不是按照海運業者的獲利多寡課稅。以噸位稅取代營利事業所得稅。 • 噸位稅有兩種計算方式: ─單一稅率:依照船隻大小收費,例如:巴拿馬等即是「船隻登記」的熱門國家,而航商以節稅為目的。 ─彈性稅率:歐洲國家的噸位稅亦會依照營業額大小,給予減稅獎勵,但航商也必須在當地設立營運中心,擴大雇用對象等,增加營運範圍來彌補稅收損失。 ─許多歐洲國家近年來均以噸位稅吸引國際航商將船隻移籍到當地註冊。 陳菁瑤

  25. 金融商品課稅問題 • 現行制度存在的問題: ─為證券交易所得免稅 ─利息所得分離課稅 ─期貨交易所得免稅 ─實現基礎課稅 ─反濫用條款 • 金融商品的課稅爭議: ─債券利息所得扣繳 ─認購權證課稅 ─結構型金融商品課稅 陳菁瑤

  26. 金融商品課稅問題(續)─97.3.19行政院通過修正草案金融商品課稅問題(續)─97.3.19行政院通過修正草案 陳菁瑤

  27. 金融商品課稅問題(續)─97.3.19行政院通過修正草案(續)金融商品課稅問題(續)─97.3.19行政院通過修正草案(續) 陳菁瑤

  28. 金融商品稅改之影響 • 短期票券20%下降10%,證券化商品6%上升為10%。 • 結構型商品不論境內外均一併計算。境外所得部分,現行免稅,修正後10%,但與個人最低稅負制稅率20%相較,分離課稅不見得不利。 • 企業的金融商品投資收益合併營利所得按25%稅率繳稅後,投資產生的虧損或相關費用,也可以提列。金融商品一致化對企業投資人的衝擊相對較輕。 陳菁瑤

  29. 營業稅改革 • 2006年財政部原擬配合廢除印花稅及取消部分貨物稅課稅項目、娛樂稅課稅項目及其他如遺產及贈與稅等減稅措施所造成之稅收損失,調高加值型營業稅稅率,由現行的5%上升至6%或7%。但維持金融業非加值型營業稅2%稅率。 • 預估營業稅率每增加1%,可增加稅收340億元。 • 銷售舊乘人小汽車則免徵營業稅。 陳菁瑤

  30. 營業稅改革(續) • 貨物稅改制:取消對橡膠輪胎、飲料品、平板玻璃及電器類之貨物稅課徵。並研擬將現行貨物稅中油氣類、車輛及水泥類貨物稅角色,轉變成符合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國民健康維護等特定目的而課徵的綠色稅制。 • 修正娛樂稅法:刪除具藝文、體育性質之娛樂稅課稅項目。並將已課稅之新興娛樂項目明訂於稅法中。同時修正稅率結構,配合地方稅法通則之施行,明定稅率之上限及下限。 陳菁瑤

  31. 土地稅及房屋稅減免之檢討 • 將公告現值與市價差距拉近。公告地價應縮短調整期間,將公告地價每三年公告一次,先縮短為每二年公告一次,再改為每年公告一次。 • 土地稅改進重點,應著重在降低土地增值稅及調高地價稅比重的結構調整上,即維持房屋稅與地價稅兩稅分立,提高地價稅相對於房屋稅的比重。 • 土地增值稅宜將最高級距稅率由60%降至40%,同時檢討稅基侵蝕情形,確實解決公告地價偏低問題,以彌補土地增值稅累進稅率調降稅收損失。在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及補助款制度方面,建立誘因機制,以誘導地方政府提高課稅地價。 陳菁瑤

  32. 第三部分 擬9個月內完成之議題 陳菁瑤

  33. 預計9個月內完成的議題有: • 綠色稅制之研究 • 實施勤勞所得租稅補貼制度之研究 • 經濟特區課稅問題之研究 陳菁瑤

  34. 綠色稅制 • 2006年7月財政部研擬之《能源稅條例》草案,取消對橡膠輪胎、飲料品、平板玻璃及電器類之貨物稅課徵,並將現行油氣類貨物稅納入課徵能源稅。 • 在實施首年之單位稅額基礎上,自第二年至第十年逐年調高1到0.04元不等的稅額,並將煤炭及天然氣納入能源稅課徵,同時在實施第一年取消家電產品貨物稅,第二年取消飲料品、平板玻璃、橡膠輪胎之貨物稅,以及廢除印花稅及取消藝文與體育活動之娛樂稅。 • 但與能源稅有關的汽燃費、空污費、土污費、石油基金均不納其內,缺乏建立新稅制的實質意義。 陳菁瑤

  35. 綠色稅制(續) • 課徵能源稅的目的,是將外部成本內部化,以矯正市場失靈現象,故能源稅費有必要合理整併。 • 但現行汽燃費隨車徵收,若將其納入能源稅體系,勢須改成隨油徵收,涉及制度改變甚大;且其收入又要分配給地方,如何分配亦是難題。 • 至於空污費、土污費、石油基金,則因性質不同而難以整合,因此擬將能源稅與污染費分立。除非能有效達成矯正外部性,節約能源與環境維護目標,否則此次稅改仍應將上述項目加以整合。 陳菁瑤

  36. 綠色稅制(續) • 課徵能源稅的目的,在於反映外部成本,以價制量,以期矯正外部性,同時取得稅收,充裕財政。 • 但若是油品需求的價格彈性大,經由調高單位稅額,可以達到節約能源、維護環境的目的,其稅收就不可能大幅增加。所謂的「雙重紅利」效果即難達成。 • 若是價格彈性小,稅額調高可能大幅增加稅收,卻減弱抑制能源消費、降低污染的效果;此時稅收增加,可用於降低所得稅稅負,增加工作誘因,消減薪資課稅的福利成本,卻因能源稅的課徵,造成整體物價上升,實質工資及購買力降低,反而抵消調降所得稅的好處,亦無法實現「雙重紅利」效果。 陳菁瑤

  37. 勤勞所得租稅補貼制度 • 主要參考美國聯邦個人所得稅的「薪資所得租稅扣抵」制度(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EITC), 亦稱為「負所得稅」制 。如:對於勞動家庭實施退稅補助之「468方案」,指針對四口之家全年薪資所得總額在48萬元以下者予以補助,36萬元以下者可獲得13%的補貼上限,一年46,800元。 • 目的為減輕勞動所得者的租稅負擔,增加工作意願,協助低收入之工作家庭脫離貧困。 • 政府須編列250億元預算,預計有約90萬中低收入的工作家庭、320萬人受惠。 陳菁瑤

  38. 經濟特區課稅問題 • 經濟特區是指保稅特區、科學園區。 • 包括吸引台商回流、建立金融中心等措施。 陳菁瑤

  39. 第四部分 心得分享 陳菁瑤

  40. 值得思考的問題(1) • 我們的社會租稅公平嗎?均富嗎? • 此次稅改方案能否促進公平、改善所得不均?「富人加稅,窮人減稅」了嗎? • 海外來源所得、所有資本利得均課稅了嗎? 陳菁瑤

  41. 我國出現「M型社會」趨勢 • 台灣所得分配不均問題日益嚴重,根據經建會的報告指出,過去25年來,已消失了近82萬戶的中產階級,其中有約54萬戶淪入下層階級,遠多於躋身上層階級的28萬戶。中產階級占全體總戶數的比率,從1980年的41.6%,減少到2006年的30.4%。 • 國內貧富差距已連續六年超過六倍,即最富1/5的146萬戶家庭年所得,是最窮1/5的146萬戶家庭年所得的六倍。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8/18/2008。 陳菁瑤

  42. 資本利得課稅了嗎? • 根據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最新統計,2006年度申報綜合所得總額為4.28兆元,其中薪資所得高達3.15兆元,佔所得總額比重高達73.47%,佔應納稅額比重也高達56.44%,受薪階級仍是支撐國家稅收的主力。 • 2006年度綜所稅總申報戶數為523.5萬戶,其中,所得最低的兩個級距(所得淨額37萬元以下)超過382萬戶,其薪資所得佔所得總額分別為74.26%及82.39%,換句話說,中低收入者的主要收入都是薪資所得。 陳菁瑤

  43. 資本利得課稅了嗎?(續) • 反觀所得淨額一千萬元以上的高所得者,其薪資所得佔所得總額僅19.76%,股利所得佔所得總額卻高達66.95%,而2006年度僅6653戶所得淨額超過一千萬元,但股利所得就超過1325億元,平均每戶股利所得約1992萬元,此外買賣股票的所得更高,卻享有免稅優惠(證券交易所得稅停徵)。 • 雖實施「最低稅負制」,但成效有限。根據財政部統計,2006年度適用個人及企業最低稅負分別為2519件及1666件,應納稅額為59.3億元及119億元,合計約178億元;2007年度個人及企業最低稅負則分別為3413件及2219件,稅額為47.3億元及172億元,合計約219億元,相較於所得稅稅收每年逾七千億元,最低稅負的稅收可說是杯水車薪。 陳菁瑤

  44. 資本利得課稅了嗎?(續) • 目前政府計算土地價值是依公告地價,而全台土地的公告地價平均約是實際市場價格的四成。因此土地交易所得被嚴重低估,有效稅率約只有10 %,遠低於平均地權條例中所規定的40-60%,富人獲利龐大。 • 復徵「土地交易所得稅」及「證券交易所得稅」,資本利得課稅問題已正式納入賦改會的議題中,未來政府是否真有魄力落實研擬結果? 陳菁瑤

  45. 值得思考的問題(2) • 參考EU、OECD等國近年之稅改經驗與發展趨勢: ─我國名目企業所得稅率較OECD國家低,與EU相近 ─我國個人所得稅率較OECD與EU國家低 ─我國直接稅占GDP比重較間接稅占GDP比重為高,EU國家則相反。 ─EU國家勞動稅負占GDP比重較資本稅負占GDP比重為高 ─OECD國家消費稅占GDP比重有逐漸提高趨勢,我國主要消費稅占GDP比重則呈現下滑。 陳菁瑤

  46. 未來稅改建議方向 • 落實「水平公平」應更甚於「垂直公平」 • 加強對污染、耗能、危害國民健康之行為課稅,避免對具生產性之行為課稅。 • 以期兼顧租稅公平、經濟效率與永續發展。 陳菁瑤

  47. 作業(繳交日期:8/25) • 此次稅改項目中: 1、何者對您從事的產業衝擊最大?如何影響? 2、何者對您個人及家庭衝擊最大?如何影響? • 請以word字型12打字,字數不少於500、亦不超過A4一頁 陳菁瑤

  48. The End 陳菁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