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清人赵翼说: “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 ( 《 瓯北诗话 》 卷四)   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第一节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      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 一、重写实尚通俗诗歌思潮的艺术渊源 1 、对杜诗写实倾向的承传   其 远源 可以追溯到三百篇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那里;   其 近源 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  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 •   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2. 第一节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     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第一节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     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 • 一、重写实尚通俗诗歌思潮的艺术渊源 • 1、对杜诗写实倾向的承传 •   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篇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那里; •   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

  3. ①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缘事而发的传统,自拟新题,写民生疾苦;①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缘事而发的传统,自拟新题,写民生疾苦; ②形式上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

  4. 2、自觉地向民歌学习 ①写下了不少颇具民歌风味的歌诗 ②元白等人的乐府诗创作也受到民歌的影响

  5. 二、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 1、新乐府运动   所谓新乐府,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乐府式的诗。其特点有三: ①用新题 ②写时事 ③标准新

  6. 大致与韩愈、孟郊等人同时,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绅等人以乐府——特别是新题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以期达到实际的社会效果。大致与韩愈、孟郊等人同时,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绅等人以乐府——特别是新题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以期达到实际的社会效果。   在艺术表现上,这群诗人也大多努力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   人们把这一新诗潮称为“新乐府运动”。

  7. 2、张 籍 ①生 平   张籍(766?-830?),字文昌,苏州人。贞元十五年(799)登进士第,曾任太常寺太祝,久未升迁,长庆初,因韩愈推荐而为国子博士,后转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人称张水部或张司业。有《张司业集》,存诗四百馀首。  

  8. ②乐府诗 A.题材广泛   张籍乐府中写得最集中、最深刻的,是农民的生活和苦难,如《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9. B.选题似浅实深   如其《牧童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陇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羊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10. C.长于刻划人物心理  如取材于吏人生活的《乌夜啼引》 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

  11. 那首有名的《节妇吟》则借男女情爱写自己的政治态度,入情入理,一波三折,将人物在两美难全之际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展示出来,极贴切传神:那首有名的《节妇吟》则借男女情爱写自己的政治态度,入情入理,一波三折,将人物在两美难全之际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展示出来,极贴切传神: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12. ③近体诗   如《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3.   宋人张戒说张藉诗“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思深而语精”(《岁寒堂诗话》卷上),王安石评价张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都很有见地。  宋人张戒说张藉诗“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思深而语精”(《岁寒堂诗话》卷上),王安石评价张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都很有见地。

  14. 3、王 建 ①生 平   王建(766-?),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人。 《自伤》诗说:“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可见他一生都很潦倒,但也使他接近了人民。   有《王司马集》,存诗五百馀首。

  15. ②乐府诗 A.共同之处   中唐诗人王建、张籍是挚友,又有同窗之谊,诗风也近似,乐府诗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a.在古题、新题参用这一点上,二人极相似   王建所作古题乐府约三十首,新题乐府175首,其中有不少也是描写农民日常生活,表现其喜怒哀乐,生活气息浓厚,如《田家行》:

  16.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7. b.在艺术上,张王乐府也有不少共同特点   他们都好用七言歌行体,篇幅都不长却又都好换韵,绝少一韵到底,令人有急管繁弦之感;   他们都好在诗的结尾两句用重笔(同时配合换韵)来突出主题,但主观的议论较少,往往利用人物的自白,或只摆一摆事实,便戛然而止;   他们在语言方面都以通俗明晰为主,但颇凝炼精悍,所以王安石叹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极艰辛!”

  18. B.不同之处 a.王建乐府诗与张籍相比,在语言的通俗平易和结构的流贯上都很相似,但张籍的诗在节奏变换上显得要轻快圆转些,常采取若干句换韵和视角叠变的方式使人读来富有变化感。 b.王建与张籍虽都以写实见长,但王建诗往往更含蓄、更隐曲一些。王建的乐府诗善于在平直朴素的叙述之后加上一两句看似平常的句子使意蕴加深,在不动声色中突出主题。

  19. ③边塞诗及《宫词》   除了上述表现农民生活的作品外,王建还写了不少边塞题材的诗作,如《辽东行》、《送衣曲》、《饮马长城窟》等,大都声调低沉,已很不同于盛唐边塞诗的昂扬振作了。王建又有反映宫女生活、以白描见长的《宫词》百首,其中不乏构思巧妙、清新可诵的篇章: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20. 三、元稹的诗歌创作 1、生 平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八岁丧父,少经贫贱。 贞元九年(793)十五岁时明经及第,十年后与白居易同以书判拔萃科登第,元和元年(806)又与白居易一起以制科入等,授左拾遗,后转监察御史。于长庆二年(822)升任宰相。因与裴度发生冲突,为相仅四个月即被罢为同州刺史。此后又任过浙东观察使、武昌军节度使等职,53岁得暴疾卒于武昌任所。有《元氏长庆集》,存诗八百馀首。

  21. 2、乐府诗创作 ①新题乐府 元稹和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文学观点也一致。他虽比白居易小六七岁,但却是首先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元和四年(809),他读了李绅写的20首“新题乐府”后,写下12首和诗。  

  22. ②古题乐府   在这些古题乐府中,元稹改进了新题乐府的不足,每首只述一意,使得题旨集中明确,多用三五七言相间杂的句式,甚至以11字为句(如《董逃行》“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参差错落,稍有风致。   但就总体水平看,语言仍嫌滞涩,《人道短》诸篇全出以议论,枯燥乏味。

  23. 3、《连昌宫词》 《连昌宫词》是元稹的代表作,是和《长恨歌》并称的长篇叙事诗。借宫边老人的口对导致安史之乱的唐明皇的荒淫生活作了全面揭露,并此诗作元和十三年(818),那时延续三年的准南之乱初定,故以用兵为戒,是有为而发的。  

  24. 4、艳情诗和悼亡诗 ①艳情诗   他年轻时曾有过艳遇,创作了《莺莺传》传奇和《会真诗三十韵》,此后又写下了大量艳情诗,内容多是对自身经历的追忆,如《春晓》: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猧wō儿小狗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又如《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5. ②悼亡诗    元稹最为人称道的是悼亡诗。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名宦韦夏卿之女,卒于元和四年(809),27岁。元稹在妻子韦丛死后写下不少悼亡诗,抒发哀思和怀念,其中七律《遣悲怀三首》最著。清人蘅塘退士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唐诗三百首》)堪称的评。

  26. 5、元和体   艳丽而浅近的小诗和铺张排纂的长律,在元和时风靡一时,被称为“元和体”诗。

  27.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比起元稹,白居易对新题乐府诗下的功夫要大得多,影响也大得多。   一方面,他对诗歌创作有一套系统的看法。   另一方面,他的新乐府不仅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广,在内容上表现得更深入,而且在语言上也形成了独特的平易浅切、自然生动的风格。   因此,在这一诗潮中,他无疑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28. 一、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1、生 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白居易祖白湟、父季庚皆以明经出身。其祖父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    

  29.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位于洛阳市郊区安乐乡狮子桥村东

  30.   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闲居洛阳履道里,与香山寺僧人结社,捐钱修寺,自号香山居士和“醉吟先生”。  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闲居洛阳履道里,与香山寺僧人结社,捐钱修寺,自号香山居士和“醉吟先生”。   会昌六年(846),年七十五卒,葬洛阳龙门山。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二千八百馀首。 白居易墓

  31. 2、诗歌主张及意义 ①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在元和四年所作的《新乐府序》中,白居易明确地提出诗应“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白居易强调的是诗歌的政治与社会功能,即《与元九书》中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最终的目的,是要借此帮助国君实现良善的政治秩序与良善的社会风俗。

  32. ②意义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大体上是汉儒诗说的推衍,少有新见。 A.消极意义   白居易完全从政治与教化的角度来看待诗歌的功能,使之处于从属性和工具性的地位,而忽视了诗歌自由抒情的意义,以及它的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对诗歌加上了严厉的限制。  

  33. B. 积极意义   在此之前,诗歌创作普遍注重自我内心伤感、惆怅的风气,造成诗歌的格局窘狭、气势萎靡、内容单薄。白居易等人的理论呼吁诗人正视广阔的社会生活,自然有再度扩展诗歌题材的作用。

  34. 二、讽谕诗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他曾经将自己五十一岁以前写的一千三百多首诗编为四类:一讽谕、二闲适、三感伤、四杂律。  

  35. (一)讽谕诗主题:深刻反映下层民众苦难生活,尖锐揭露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和欺压人民之恶行(一)讽谕诗主题:深刻反映下层民众苦难生活,尖锐揭露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和欺压人民之恶行 1、从“惟歌生民病”出发广泛地反映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同情的《观刈麦》等讽谕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6. 2、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的《秦中吟》2、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的《秦中吟》 《秦中吟》是组诗,共十首,“一吟悲一事”(《伤唐衢二首》其二),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

  37. 3、两重主题兼而有之的《新乐府》 ①反映民生疾苦、批判弊政的《卖炭翁》等 ②《新乐府》的不足之处:理念先行 A.画蛇添足 B.凑数之嫌 C.直露繁复

  38. (二)讽谕诗的艺术特点 1、主题专一明确 ① “一吟悲一事”   一 ②“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2、选材典型   在题材方面,所谓“一吟悲一事”,也不是漫无抉择的任何一件事,而是从纷繁的各类真人真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事物。

  39. 3、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3、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上阳白发人》中间一段写那位白头宫女因被妒而“潜配上阳宫”后的生活: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秋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这段描写与《长恨歌》中唐明皇思念杨妃的一段描述颇为相近。

  40. 4、对比鲜明   白居易往往先尽情摹写统治阶段的糜烂生活,而在诗的末尾忽然突出一个对立面,反戈一击,这样来加重对统治阶段的鞭挞。   如《轻肥》在描绘大夫和将军们“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之后,却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作对比;《歌舞》在畅叙秋官、廷尉“醉暖脱重裘”的开怀痛饮之后,却用“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作对比,都具有这样的作用。《买花》等也一样。

  41. 5、叙议结合   讽谕诗基本上都叙事诗,但叙述到最后,往往以为议论,对所写的事作出明确的评价。这也和他所谓的“卒章显其志”有关。   只有《卖炭翁》等个别篇章,不着一句论,可以看作例外。

  42. 6、语言通俗   平易近人,是白诗的一般风格。但讽谕诗更突出。这是因为“欲见之者易谕”。   如《秦吉了》开篇这样写道: 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

  43. 第三节 《长恨歌》、《琵琶行》 与元白唱和诗   贞元、元和之际,伴随着传奇小说的蓬勃发展,诗坛也出现了一些带有故事性、抒情性的长篇叙事诗,如元稹的《琵琶歌》、《连昌宫词》,李绅的《悲善才》,刘禹锡的《泰娘歌》等等。被白居易归入“感伤”类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乃是这些作品中最优秀的两篇,也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

  44. 一、讽谕与同情双重主题的《长恨歌》   在创作中,作者打破写讽谕诗所坚持的“其事核而实”、“不为文而作”的规则,在叙事过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为情而作,非为事而作,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

  45. 二、“寄托遥深”的《琵琶行》 《琵琶行》作于元和十一年(816)江州贬所。与《长恨歌》有所不同的是,这首诗由历史题材转到了现实题材。这是一首感伤自己生平坎坷的抒情叙事诗。诗人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46. 三、《琵琶行》、《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这一类叙事兼抒情的感伤诗是写得最成功的一部分。 1、抒情因素的强化 2、借意象烘托情绪 3、善于以变化的节奏连缀画面

  47. 四、中唐诗人间的交往唱和之风与元白唱和诗 1、中唐诗人交往唱和之风贞元年间已初露端倪 2、元和年间元白更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 3、长庆至开成年间形成高潮

  48. 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 一、闲适诗的内容和情调   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49. 1、情调:以淡泊知足之心,对清爽自然之景,抒自得自适之情1、情调:以淡泊知足之心,对清爽自然之景,抒自得自适之情 (1)内容:白居易的诗歌喜欢描写个人生活中的日常琐事 (2)艺术:尚通俗 2、内容:记游写景、议论说理

  50. 三、闲适诗对后代的影响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   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