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当前国际形势与 热点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与 热点问题. —— 十月份 “ 形势与政策 ” 课专题.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总体特点。 认识中国国际地位及外部国际环境所发生的新变化。 理解国际形势的发展动向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前 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kea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当前国际形势与 热点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前国际形势与热点问题 ——十月份“形势与政策”课专题

  2. 学习目的 • 通过学习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总体特点。 • 认识中国国际地位及外部国际环境所发生的新变化。 • 理解国际形势的发展动向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 前 言 •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 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整体环境,更好地理解我国加快改革调整的总体方针政策。

  4. 主要内容 • 当前国际形势特点 • 我国着眼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战略竞争,积极营造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 • 2011年部分国际热点问题简介

  5. 一、当前国际形势特点 • 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势头,但复苏进程正积聚诸多风险 •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合作与竞争同步发展 • 国际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传统与非传统领域挑战同时上升

  6. (一)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势头,但复苏进程正积聚诸多风险(一)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势头,但复苏进程正积聚诸多风险 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势头,但各主要经济体复苏不平衡 : • 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日渐复苏阶段,但各主要经济体复苏不平衡。 • 联合国2011年5月25日发布的年中更新版《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说,2011年世界经济将以3.3%的增长率继续扩张,2012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6%。报告说,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但各国复苏情况不均衡。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发展势头强劲,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发达国家则复苏缓慢。

  7. (一)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势头,但复苏进程正积聚诸多风险(一)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势头,但复苏进程正积聚诸多风险

  8. 同时,世界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严峻挑战:同时,世界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严峻挑战: • 一是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恶化,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大隐患。 • 二是通胀压力逐渐由新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扩散。 • 三是西亚北非持续动荡和日本大灾给国际经济造成消极影响。 •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五是各国需要加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9. 2011年10月3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不顾中方坚决反对,程序性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该案以所谓“货币失衡”为借口,将汇率问题进一步升级,采取保护主义措施,逼迫人民币升值,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

  10. 各种迹象显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正在呈现放缓的态势。欧元区经济持续疲弱,欧洲债务危机有蔓延、扩散的趋势,意大利、西班牙等主要经济体已被卷入债务漩涡;新兴经济体受通胀困扰,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经济数据好坏参半,复苏势头极不稳定。 受上述因素影响,今年7月,国际能源署再次下调了对今年全球原油需求的预测,将今年需求的同比增量预期从之前的130万桶/日调降至120万桶/日。 世界经济是否二次探底?

  11. (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合作与竞争同步发展(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合作与竞争同步发展 1、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消长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 : • 美国继续受金融危机和伊拉克及阿富汗反恐战争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操控国际事务的难度加大。同时,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遭到质疑,自信心和优越感大大受挫。 • 欧盟、日本也是困难重重。 • 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大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利用“金砖五国”和“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峰会外交平台,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使得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经济均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12. 金砖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国土总面积约占世界的3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18%,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5%。金砖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国土总面积约占世界的3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18%,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5%。 •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按照市场汇率估算,金砖四国(不含南非)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将从2008年占世界份额的15%上升到2015年的22%——四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同时四国的GDP增量也将占世界增量的1/3。 • 报告指出,21世纪头10年,新兴经济体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6%,其中,中国超过10%、印度超过7%、俄罗斯超过6%,金砖国家整体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及4.1%左右的全球平均增长率,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佼佼者。

  13. 在2010年11月举行的20国集团首尔峰会上,发展中大国和发达国家求同存异,达成四项重要成果……从这次会议开始,二十国峰会已经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急性机制成为全球经济的常设治理平台。这个机制蕴含的最大变化是,新兴市场国家从原来八国集团饭后茶余的“对话国”变为二十国集团的平等成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有了实质性提高。在2010年11月举行的20国集团首尔峰会上,发展中大国和发达国家求同存异,达成四项重要成果……从这次会议开始,二十国峰会已经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急性机制成为全球经济的常设治理平台。这个机制蕴含的最大变化是,新兴市场国家从原来八国集团饭后茶余的“对话国”变为二十国集团的平等成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有了实质性提高。

  14. 当然,也应当认识到,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低估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综合实力和纠错能力。它们不仅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有着相当的实力基础,而且在科技、商业方面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以及较为成熟的社会、政治、经济调整机制,使其在国际上拥有的优势还可保持相当一段时期。国际力量对比中北强南弱的基本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即使是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国家,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追赶上发达国家几百年里积累起来的优势。当然,也应当认识到,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低估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综合实力和纠错能力。它们不仅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有着相当的实力基础,而且在科技、商业方面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以及较为成熟的社会、政治、经济调整机制,使其在国际上拥有的优势还可保持相当一段时期。国际力量对比中北强南弱的基本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即使是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国家,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追赶上发达国家几百年里积累起来的优势。

  15. 2、各国加紧调整对外战略,合作与竞争同步发展 • 新世纪头10年美国以反恐、防扩散为重点的对外战略调整渐露端倪,逐步从过度倾注于反恐转向更多投入大国地缘战略角逐,应对崛起大国,同时强调多伙伴合作关系。 • 俄罗斯继续大力推进“经济现代化战略”,强化军事实力地位,同时外交上积极调整与西方关系,极力推动独联体地区的一体化建设。 • 日本仍在努力刺激经济,战略上拉住美国,力保政治经济影响力。 • 各大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目标均在于争取更加主动的国际地位,伴随这些调整而来的相互竞争和合作的深化,势必为各国的交往关系和世界局势增加新的变数。 • 新兴大国倡导以平等、互利、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在相互借重、协调共进、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都注重维持同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 • 在世界格局持续调整过程中,中美互动备受关注。进入2011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为中美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新阶段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16. (三)国际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传统与非传统领域挑战同时上升 • 传统安全是指国家间在政治军事领域进行互动而形成的安全问题,遍及全球的武装冲突特别是重大武装冲突,军备竞赛与裁军谈判、军事部署与军演都属于这个层面的态势。 • 非传统安全是指政治、军事安全之外的安全问题,主要指当今比较冲突的恐怖主义、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政治以及难民移民等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通过军事政治手段,而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进行国际合作和多层次的治理。

  17. 其一、西亚北非局势引发地区大动荡,政治冲突和政权更迭此起彼伏,各种政治势力展开角逐。其一、西亚北非局势引发地区大动荡,政治冲突和政权更迭此起彼伏,各种政治势力展开角逐。 • 随着卡扎菲的失势,利比亚基本上结束了一个时代,而新时代能否顺利诞生仍然有待观察。 • 受到利比亚局势转折的鼓舞,西方国家可能继续向叙利亚、也门当局施加压力,要求其彻底改革。 • 进而有可能对他们不满意的其他所谓阿拉伯国家独裁政权施加压力,达到在中东地区推行有利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目的。

  18. 今年8月,随着叙利亚示威抗议者与现政权的冲突不断加剧,西方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谴责也在步步升级。今年8月,随着叙利亚示威抗议者与现政权的冲突不断加剧,西方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谴责也在步步升级。 • 8月18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要求阿萨德下台的声明后不久,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欧盟也陆续发表声明,齐声催促阿萨德为了“叙利亚的福祉和人民的团结”而下台。 • 10月7日,美国白宫呼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现在下台”并警告他正带领叙利亚走向“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 •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叙利亚领导层应该在国内进行改革,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就将被迫下台。

  19. 其二、核扩散风险犹存。 • 朝鲜、伊朗在核计划问题上拒绝向美国妥协,刺激其它“敏感国家”萌发开发核技术的冲动 • 叙利亚、利比亚等国看到美国毫无良策来遏制朝鲜、伊朗的核计划时,它们的“核合作期待”便有所抬头。叙、利两国领导人均认为,他们对阿拉伯世界的振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包括推动阿拉伯民族掌握并利用核技术。 • 在西亚北非动荡浪潮爆发前,埃及、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土耳其等加紧制定“和平利用核能计划”

  20. 其三、世界虽遭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各国常规军备大幅增长。其三、世界虽遭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各国常规军备大幅增长。 其四,热点一个也未消除,继续影响地区稳定并牵动大国关系。 • 目前朝鲜半岛局势有所缓解,但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正变得更加遥远。 • 美作战部队从伊拉克撤出后,伊安全局势恶化。 • 阿富汗实现国内和解无望,恐暴活动频繁,卡尔扎伊政权无力控局, 2011年9月,阿富汗前总统、阿富汗高级和平委员会主席布尔汉丁·拉巴尼当地时间20日在首都喀布尔家中遭遇自杀式爆炸袭击身亡。分析称,此次袭击是对阿富汗与反政府武装势力如塔利班等展开和解的一次重大打击,分析人士说,此事可能会加剧阿富汗种族派系的矛盾,对和解进程的推进更是有害无益。巴以直谈因定居点问题搁浅,影响中东稳定。

  21. 其五,“三股势力”活动猖獗。 • “基地”组织在南亚、中亚、中东、北非推进“本土化”战略,使一批国家的安全形势恶化。 •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进一步扩展了社会基础,并在2011年爆发的中东北非动荡乱局中推波助澜。 • “东突”组织、车臣武装团伙等分离主义势力多方获取外援,以恐暴手段谋求“独立”的活动呈现回潮。 今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已在当天的突袭行动中身亡。随后美国动用航母将拉登葬于北阿拉伯海。他的死会对恐怖组织有些打击或者影响,但是并不会对基地组织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22. 其六,海权争端热度不减,北极热明显升温,南海争议波澜四起其六,海权争端热度不减,北极热明显升温,南海争议波澜四起 • 由于北极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丰富资源(拥有900亿桶原油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藏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山加速融化而形成的欧亚间路程缩短近一半的北冰洋航道),周边各国对其的争夺由来已久。 • 近年来各国对北极争夺升温,在2011年5月12日召开的第七届北极理事会会议上,美俄(还包括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八个北极圈国家不仅签署了首个《国际公约》,而且还强调在北极事务上拥有特权,甚至个别北极圈周边的国家还说,应该排斥非北极圈周边的国家来参与北极事务的开发和合作。

  23. 北极争夺(这张地图于2008年8月公布,地图既显示了北极圈内各国已经划定的边界,也绘出了尚未划定或尚存争议的地区)来源:英国杜伦大学国际边界联合会(IBRU)北极争夺(这张地图于2008年8月公布,地图既显示了北极圈内各国已经划定的边界,也绘出了尚未划定或尚存争议的地区)来源:英国杜伦大学国际边界联合会(IBRU)

  24. 其七,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安全威胁更趋多样复杂。 2011年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东非爆发大规模饥荒,受灾人数超过1000万,重灾区索马里有1/3人口面临生命威胁,而原已灾情不轻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接收了大批索马里难民,也令本国负担加重,这次饥荒规模甚大,直逼死人过百万的1984年埃塞俄比亚世纪灾荒。导致这次大饥荒既有当地遭遇60年罕见的大旱,导致粮食产量直线下降、粮食储备枯竭,全球粮价暴涨的因素,也有索马里内部持续不断动荡的原因。

  25. 2011年8月1日,在索马里和肯尼亚边境的达达布难民营,索马里难民们争先恐后排队等待救济食物。2011年8月1日,在索马里和肯尼亚边境的达达布难民营,索马里难民们争先恐后排队等待救济食物。 7月30日,在靠近索马里边境的肯尼亚达达布,一个孩子在伊福难民营地外露营。

  26. 今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中国外交抓住机遇,稳妥应对各种挑战,大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推进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友好合作。今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中国外交抓住机遇,稳妥应对各种挑战,大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推进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友好合作。 二、我国着眼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战略竞争,积极营造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

  27. 一是开创了大国外交新局面。 • 中美关系进入双方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新阶段,先后成功举行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和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两军关系全面恢复,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保持协调。 •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充实,寻求战略共识、拓展务实合作成为今年以来中欧关系的基调。 • 中俄加大了相互政治支持,不断推进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等能源领域大项目合作,全面扩大经贸、投资、高技术、金融、地方、人文等领域互利合作,并加强了在国际和地区事务及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

  28. 2011年10月11日,俄罗斯总理普京携160人代表团到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11年10月11日,俄罗斯总理普京携160人代表团到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 对于普京此次访华,俄罗斯官方曾透露,双方计划广泛讨论经济、科技、能源和人文合作领域的一些议题。此外,双方还将就当今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今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时,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了元首会晤,双方一致决定将中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确定了两国关系下一个10年的发展方向、规划和各领域合作目标。分析认为,普京此次访华,正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推动中俄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并在总体上进一步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而来

  29. 二是积极推进周边外交、多边外交。 • 日本震灾为中日关系改善提供机遇,中方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日本大力支援。 • 中日韩一致同意推进三国面向未来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灾害管理与核安全、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 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为契机,我国强化了对东盟地区工作。 • 我国充分利用多边外交机制,在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30. 三、2011部分国际热点问题简介 • 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影响 • 欧洲债务危机 • 美国“占领华尔街”和平示威活动 • 南海问题

  31. (一)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影响(一)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影响 • 日本大地震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遭受了东部大地震和日元升值的双重打击出现了负增长。但灾后重建将产生巨大的需求,这种需求也会拉动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受到大地震影响的日本经济将在不久后呈现“V”形复苏。 •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的影响:总体来看,如果核泄漏能够得到控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从负面影响来看,日本重建过程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的扩大可能导致世界能源价格上涨。而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会给我国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生产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加剧等等。其次,日本常规能源需求的扩大也可能加剧与我国在能源市场的竞争。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次大震灾的出现自然而然地打破了中日之间因“钓鱼岛撞船”事件带来的僵局。在大灾面前,中国对日本进行多方面的无私援助,拉近了两国人民感情。中日关系得到暂时的改善。同时,日本灾后重建将给我国企业带来机遇。日本大地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由于日本经济仅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7%,地震以及后续效应(包括重建)对世界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

  32. 对日本债务危机的认识:短期似无虞,长远恐堪忧。对日本债务危机的认识:短期似无虞,长远恐堪忧。

  33. (二)欧洲债务危机 1、进程 • 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穆迪)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 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 • 在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等五个国家(简称“PIIGS五国”也被戏称为欧猪五国)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

  34. 2、主要原因 •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以来财政支出的持续扩大是此次危机的导火索。 • 经济增长的放缓和社会福利居高不下的矛盾是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 • 欧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强国恒强,弱国愈弱”是此次危机的间接原因。 • 欧洲债务危机与欧元制度的缺陷有关。

  35. 3、影响 • 债务危机对欧洲国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迫使欧洲各国政府不得不加大财政紧缩的力度,而紧缩财政又必然会对正在复苏的欧洲各国经济增长构成巨大的压力。 • 如果不能够尽快有效解决债务危机,将严重影响欧元的国际地位和欧元区的整体稳定性,欧元区货币联盟模式也将经受严峻考验。 • 但同时也要看到,绝大部分欧盟成员国都是较为成熟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而成熟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修复能力,欧盟本身通过协调、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等努力还是有可能解决这次危机。

  36. 3、影响 • 欧债危机对其他主要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欧元区外的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层面受危机影响较小。欧洲虽然是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但由于出口仅占美国GDP的7%,整个欧洲出口对美国GDP的贡献仅有1%,因此美国经济对欧洲需求的依存度很低。但英美等国的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危机国家债券,偿付前景尚不明朗,一旦止付将可能引发新一轮连锁反映。 • 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景气下滑,进而影响本国经济。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需求,如果危机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必将在实体层面向中国传导。

  37. 4、启示 • 欧洲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警示。 • 目前,虽然中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都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隐藏了不少问题,应该引起高度警觉。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有效化解这些债务,也会带来某种规模的债务危机,影响市场信心进而影响经济安全。更重要的,地方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会对经济实体的复苏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间接但是巨大的影响。

  38. (三)美国“占领华尔街”和平示威活动 • 1、活动的发起及蔓延 • 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发起了名为“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的和平示威活动,声讨华尔街金融业者。随后,类似的抗议扩散到美国其他地区,“占领芝加哥”、“占领洛杉矶”等示威活动陆续展开,并蔓延到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丹佛等美国多个大城市 • 此次示威活动由加拿大非营利杂志《Adbusters》(广告克星 the Vancouver-based counter-culture magazine Adbusters)于2011年7月发起倡议,口号是“占领华尔街”,意在表达对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不满,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

  39. 2、矛头为何指向华尔街? • 抗议者们认为华尔街是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和目前经济困境的始作俑者,却得到了政府的巨额救助,导致危机的“苦果”由纳税人吞咽。 •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防止金融大厦的坍塌,布什政府通过了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其实是用纳税人的钱去救济华尔街,为投机商的巨额坏账买单。让美国人难以接受的是,华尔街竟然一边接受救援,一边高额分红。 •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三年多过去了,成千上万失去工作的人依然找不到工作。有数据显示:2011年8月美国新增就业岗位为零,美国失业率依然保持在9.1%的高位。曾令无数人向往的“美国梦”越来越像个噩梦。

  40. 3、抗议,直指美国政经体制 • “占领华尔街”活动暴露了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蔓延全国的示威,凸显了时代背景下的美国式痛苦。 • 美国持续的高失业率,症结在于重金融服务业、轻制造业的痼疾。 • 同时,目前美国政治中的妥协越来越难,民主、共和两党之间经常出现僵局,决策机制出现失灵现象。“占领华尔街”活动就是对这种决策机制失灵的现象予以抗议。

  41. 4、各方声音 • “在美国,1%的富人拥有着99%的财富。我们99%的人为国家纳税,却没有人真正代表我们。华盛顿的政客都在为这1%的人服务。”——一名“占领华尔街”示威者 • “我们之所以发起本次抗议行动,是因为感觉美国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无家可归,整个国家都在受伤害,而造成这些后果的那些人却置身事外,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示威行动发起者、加拿大反主流文化杂志Adbusters主编凯利拉森 • “尽管参与者众多,但游行活动很可能会平稳进行。美国人对于社会的运行规则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不会轻易破坏这种规则。”——美国安全问题专家、纽约大学教授帕特里夏·德根纳罗

  42. 5、未来将会怎样? • 2012年美国将举行大选。在民主党看来,“占领华尔街”活动是一个重要机会,可以对国会共和党人施压,迫使他们通过民主党人支持的创造就业等法案,体现中下阶层的利益及诉求。不论这种压力有效与否,都有助于将中下阶层民众及失业人群对政府和国会的不满,转移到大企业及共和党身上,从而改善奥巴马和民主党的选情。 • 随着局势的发展,“占领华尔街”运动下一步如何发展,能否为奥巴马及民主党所用,还存在很多变数,目前难以做出准确预测。美国民众的此次示威活动能在多大程度上使得当权者下决心改变些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43. (四)中国南海问题研究 ——南沙群岛问题

  44. 南海问题主要是指南沙群岛问题 东沙群岛 • 南海诸岛是南海中中国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 东沙群岛完全被台湾军队控制; • 西沙群岛完全由我军管辖; • 除黄岩岛由菲律宾侵占外,中沙群岛其余岛礁也由我军管辖。 菲律宾 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 黄岩岛

  45. 南海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南海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 南海争端集中在南沙群岛,争夺的焦点是岛礁。南沙共有230多个岛礁滩沙。中国大陆和台湾方面一共占据着9个礁,越南占了29个岛礁、菲律宾占了8个岛礁、马来西亚占了5个岛礁,文莱占了1个。

  46. 南沙群岛简介 • 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 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

  47. 南沙群岛则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一椭圆形珊瑚礁群。南沙群岛位北纬3°40′至11°55′,东经109°33′至117°50′。北起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东至海里马滩,西到万安滩,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水域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约占南中国海传统海域面积的五分之二。南沙群岛则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一椭圆形珊瑚礁群。南沙群岛位北纬3°40′至11°55′,东经109°33′至117°50′。北起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东至海里马滩,西到万安滩,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水域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约占南中国海传统海域面积的五分之二。 南沙群岛地理位置

  48. 南沙群岛战略地位 战略重要性:南海是中国海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海,渤海、黄海、东海加在一起还不如南海大。南海面积近360万平方公里。世界上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只有3个,南海排在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之后,是世界第三大海。

  49. 大国全球利益的前沿阵地,军事要塞 南海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及联系亚洲、大洋洲的海上要 道,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南 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 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 大海军基地之间,为东亚通往南 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 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 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 障。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 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 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50. 南沙群岛非常美丽富饶,是个聚宝盆。南沙群岛面积极其辽阔,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1、南沙群岛海水水产资源极其丰富,是东南亚最大的渔场,共有1500多种鱼类,全世界独有的鱼类300多种。如果合理利用,每年能捕2000万--3000万吨鱼。 2、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盛产鸟粪,两栖生物丰富,有浮藻植物155种,浮游动物200多种,贝壳66种。 3、南沙群岛石油、天然气资源极其丰富,是世界巨型油气田,已探明石油储量350亿吨,被称为“油气丰富的第二个波斯湾”。 4、南沙群岛各种矿产资源相当富有。铁矿、锰结核、水精石等等矿储量巨大。 经济重要性:

More Related